中国历史上的福将,都有哪些人?

史学达人


在现代史上最有名的福将就是国民党将领胡琏,胡琏在国民党军界素有“不败将军”之称,胡琏却在解放军的一次次围攻中,竟然一次次在最后关头奇迹般脱逃了。战神粟裕也是多次败于胡琏,就连毛主席也称他是“狡如狐猛如虎”。

胡琏是陕西华县人,黄埔四期生。抗战爆发,胡琏先后任11师副师长、师长,18军军长,十二兵团副司令。胡琏在国军中素有福将、不败将军之称。胡琏作风泼辣,性格骄悍,“爱才如命,挥金如土,杀人如麻”。

石牌保卫战,胡琏一战成名。1943年5月,日军以六个师团近十万的兵力,沿长江向陪都重庆的第一道门户宜昌石牌发动猛攻,胡琏率11师死守石牌长达一个月的时间,最后成功击退了日军的进攻,被外媒记者称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胡琏确实是福将,久经沙场,大难不死。一次次化险为夷、一次次死里逃生,几乎所有人都不得不感叹,这家伙运气实在太好了。

一、南麻战役,天降及时雨

孟良崮战役以后,1947年8月,胡琏为了给同乡兼同学张灵甫报仇,以秘密而迅速的动作,包围并攻陷鲁中根据地南麻。华野迅速捕捉到了战机,粟裕派4个纵队外加鲁中军区3个团猛攻南麻,胡琏陷入包围之中。

面对解放军的猛烈进攻,胡琏近乎绝望,一方面请求支援,另一方面焚香跪拜,企求老天爷保佑。说来也巧,暴雨来临,而且一下就是七天七夜,真是胡琏的及时雨。解放军进攻受挫,损失惨重,敌人援军正在赶来,不得已撤退转移。许世友打电话给粟裕发牢骚:“胡琏这只狡猾的狐狸……下次我定叫他碎尸万段。”

二、淮海战役,侥幸逃脱

淮海战役,国民党十二兵团陷于解放军的重重包围之中,司令黄维人书呆子一个,指挥无方。副司令是胡琏,本来司令应该是胡琏的,可是因为派系斗争,胡琏没有当上,气的胡琏回家拒绝上任。十二兵团危在旦夕,蒋介石又想起胡琏,胡琏匆忙空降双堆集,表示要与黄维共患难。胡琏在十二兵团素有威望,胡琏的到来给军队带来了希望。可惜,双堆集不是南麻,胡琏也没有回天之力,全军覆没。

胡琏就是福大命大,黄维所乘的坦克半路熄火成了俘虏,胡琏却一路顺风,侥幸逃出,南京城看见胡琏者无不道贺称奇:伯玉岂止命大,简直是命硬哩!杨勇曾经说过:“我们宁愿俘虏一个胡琏,不愿俘虏十个黄维。可惜让胡琏给跑掉了。”

可是“双堆集”和“粟裕”成了胡琏一生挥之不去的噩梦。晚年胡琏经常摸着那次逃亡留下的伤疤感叹“土木不及一粟(裕)”。

三、金门炮战,惊魂未定

1958年8月23日,人民解放军突然炮轰金门,459门大炮在85分钟内集中射击炮弹3万余发。当时,胡琏是金门防卫司令,正与几名“副司令”在翠谷湖心亭宴请来金门“慰问”的“国防部长”俞大维。胡琏因为醉酒先行一步,而吉星文、赵家襄、章杰几位“副司令”饮酒之后还在聊天。结果,胡琏又是命大福大,万炮齐发,三个副司令真成了炮灰,胡琏惊魂未定逃过一劫。

四、当越南大使,大难不死

1964年胡琏出任“驻南越大使馆大使”,在南越8年,为南越政权积极出谋划策,胡琏自然成了越共游击队的暗杀对象。

1967年5月19日,两名游击队员潜入胡琏的办公室,神不知鬼不觉安置了一颗定时炸弹。胡琏每天上午都会在办公室里办公,但当天胡琏刚好有个会,他从办公室走后不到1分钟,办公室便发生爆炸,胡琏又神奇地逃过一劫大难不死。胡琏吓的称病回到台北疗养。


非常道毕延河


中国历史上的福将还是有很多的,不得不说战争中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优秀的将领往往决定着一场战役的胜负。

说到一个福将的出现,就改变了战役胜利的战争,我就想到了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

相信大家对彭德怀将军肯定都是不陌生,毛泽东夸赞他是的英勇是,“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在对抗日本侵略者的时候,彭德怀带领的八路军,打出了中国的国威与军威。

大家都知道,近现代史上,日本发动了对我国的侵华战争。

所以,在面临日本入侵者,肆意践踏中国民众的时候,彭德怀站了出来,他带领八路军开始和日军展开殊死搏斗的。

当时彭德怀主要是在太行山一带和日军展开了一系列的搏斗。

在这期间彭德怀将军,打的最为杰出的,让中国人民最为扬眉吐气的一战,就是百团大战了。

那时候日本侵略者咄咄逼人,似乎,他们在中国还没有遇到过什么巨大的阻力。

所以,这时候彭德怀站了出来,他要让日本人尝尝中国军人的厉害。尽管当时彭德怀带领的八路军装备很落后,简直就可以用小米加步枪来形容。

但是,中国八路军的心是在一起的,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心是在一起的。

所以,这一战彭德怀带领的八路军有信心打赢。

虽然日本入侵者的武器十分的先进。但是,彭德怀坚信只要我们万众一心,我们就可以取得战争的胜利的。

所以,彭德怀要给日本日以沉重的打击,他就组织了一百零五个团,简称为百团大战。

这一战打响的时候,彭德怀不顾自己个人的安危,亲自到了炮灰连天的前线,从容不迫的指挥着战役。

试问这样的胆魄,除了彭德怀这样的将领之外,还有谁人能做到。

大家都知道,彭德怀带领的八路军,真正的打出了中国的国威与军威,直接消灭了日伪军几万余人。

通过这一战,日本人知道了中国军队的厉害,他们在中国并不是无所不能的。更加重要的是,百团大战的胜利,鼓舞了全体中国人民抗日的士气。

最终,在全体中国人民的团结努力下,我们击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彭德怀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所以,百团大战的胜利,正是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取得的。所以说一场战役的胜负,确实和一个人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彭德怀元帅就是这样的福将。


不才讲史


可以说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战役的胜利,是因为一个人的出现所导致的,对于这场战役来说,这个人就是福将。

其中我们最为熟知的,也就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毛泽东领导的四渡赤水之战,就是这样的一个伟大的战役。

大家都知道,土地革命的时候,本来第一到四次反围剿战争, 在毛泽东和朱德的领导下,我们都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但是,到了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时候,李德等人把军队的绝对领导权给夺了回去,最终,因为李德等人的无能,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

关键是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让红军的数量有八万人锐减成了三万人。这也就说党和军队再有李德等人领导下去,最终将会走向覆灭的。

在这种情况下,党和军队的领导人不得不为自己的前途以及命运考虑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开一个会议,讨论一下是十分有必要的。

于是,在这个期间一个伟大的会议开始召开,这个会议就是我们熟知的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的召开,在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人的支持下,毛泽东被选举出来成为了党和军队的绝对领导人。

也就是说挽救党和军队的命运的权利,落到了毛泽东的身上。

对于国民党来说,为了尽快把工农红军给消灭,他们派出了二十万大军,向毛泽东所带领的工农红军杀来。

此刻国共双方力量的对比,是国民党的二十万大军,对阵毛泽东的三万工农红军,这个力量的对比绝对是悬殊的。

毛泽东带领的工农红军要想战胜国民党反动派,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不过,毛泽东打仗有一个特点,就是集中我军优势兵力,对国民党反动派实施各个击破的战略战术。

对于国民党反动派,我们要在保证军队有生力量的情况下,尽最大的努力给予敌人以沉重的打击。

就这样毛泽东带领的工农红军,神出鬼没的出现在敌人绝对意想不到的地方,经过四次渡过赤水河,彻底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二十万大军。

这一次战役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之为四渡赤水之战。所以,毛泽东在这一次战役当中,就是一个伟大的福将。是他改写了红军的命运,改写了党和国家的名。

四渡赤水之战,不但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典范战役,而且还是毛泽东一生指挥的最得意的战役。

关键是这一次战役,在关键的时候,挽救了党和国家的命运,为巩固和扩大红军的力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所以说毛泽东就是一个伟大的福将。


史学达人


“福将”不仅应该是在危机关头每每化险为夷,还应该伴随着已方阵营的不断胜利。就这一层说,早年北伐的所谓“福将刘峙”、以及曾经撰文写过的唐生智四弟唐生明,好像都差点意思,而在人民军队的开国将帅当中,真正的福将应该首推叶帅。

(叶剑英)

千万不要以为叶帅没有带兵打过仗,那是对军史不够了解所致。早在1922年6月陈炯明发动叛乱炮打越秀山“大总统府”的时候,时任海军陆战队营长的叶剑英,就率部与叛军激战以保卫孙中山,而当时的蒋某人只是“随侍左右”并未直接参加战斗。东征时期的言岭关大捷,叶剑英名震一时,并且他虽然未及参加南昌起义,却是后来广州起义的重要领导人。

黄埔军校开办后,叶剑英出任教授部副主任,从黄埔一期学员算起,所有黄埔生都是叶帅的学生,这一点勿庸置疑,从而奠定了叶帅在战争时期军界的地位。北伐战争开始后,叶剑英调任总预备队指挥部参谋长,不久以后的1926年11月,再被任命为新编第2师代理师长,驻江西吉安,年仅30虚岁。

(红军时期)

然而蒋介石1927年的倒行逆施,让叶剑英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他毅然放弃年薪20万大洋的军职,只身前往武汉通电反蒋,并于当年7月秘密入党,而那正是腥风血雨的革命低潮期。在武汉,非常欣赏叶剑英的粤军大佬张发奎,立即任命他为“铁军”第四军的参谋长。

叶帅不仅是儒帅,更是一员福将,在22年的武装斗争中,无论是战场上的枪林弹雨,还是在特务密布的武汉、重庆和北平(军调时期),他没有一次负伤经历。尤其是抗战时期在国统区从事统战工作时,慑于叶帅的深厚资历和巨大声望,蒋系特务是真的不敢胡来,每每有惊无险。

(抗战时期)

1940年3月,蒋某人企图在重庆军事会议上攻击为八路军“游而不击”,一帮子战区司令和参谋长也跟着群起攻诘。叶剑英据理力争舌战群“将”,一一驳斥了重庆方面的诬陷,同时出示了石友三、朱怀冰等人制造摩擦甚至勾结日伪的证据,让蒋某人哑口无言气急败坏,甚至连原定宴请叶帅的饭局都取消了,有这样一位文武双全的参谋长,实乃八路军之福。

说叶剑英是福将,是因为在重大历史关头总会出现叶帅的身影,并且都能从容应对。1927年南昌起义之前,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电邀贺龙、叶挺上庐山开会,企图借机扣押解除他们的兵权。没有暴露身份的叶剑英紧急下山赶赴九江传递消息,由此贺龙、叶挺动悉张发奎之阴谋,拒不到会并且率部向南昌开拔,成功发动起义。

(解放战争时期)

红军长征途中,张国焘搞分裂的电报本来是发给陈昌浩的,由于其正在开会,时任前敌指挥部参谋长的叶剑英率先拿到电文,立刻通知了中央领导,避免了可能出现的极端情况,因而获赞:“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至于70年代的重大贡献,这里就不提了。

解放战争取得不断胜利之际,叶剑英先后担任北平、广州市的市长及军管会主任,尤其是在广州时期,敌特多次企图实施暗杀但均未得逞。他为北平的和平解放和接管做出重大贡献,同时协助指挥解放广东和海南岛的战役,从而夺取了华南战场的最后胜利,戎马一生,功勋卓著。

(五位元帅)

说叶帅是福将,还因为他在建国以后始终位居人民解放军的指挥中枢,凡三十年并没有受到什么大的冲击和影响,到1976年仍然在主持军队工作,周公也引用“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来赞誉他。

叶帅子孙满堂安享晚年,直到1986年10月因病逝世。所以叶帅不仅仅是儒将和福将,在笔者看来,简直就是一个传奇。


度度狼gg


说到福将,必须提朱总司令,从护国运动一直到百团大战前夕,但凡参战,老总都是亲临一线指挥,尤其是三河坝阻击战至爬雪山过草地和挺进太行山这两段时期,每战都是恶战硬站,然而庆幸的是,我们的总司令几乎每次都化险为夷,从来受过伤,最典型的一次莫过于土城战役,要看前方将士就快顶不住了,总司令为了鼓舞士气,亲自上阵,毛主席和刘帅多次劝说无果,朱:主席放心,敌人的子弹打不到我朱德得!毛感叹:我们的总司令是一枪一枪打出来的呀!


浩然狡狼



国民党阵营中,有很多草包将军,但并没有因为自身能力不足而影响仕途,相反,打了败仗还能在国民党阵营里步步高升。韩德勤就是这样的一位福将。


说起韩德勤,很多人或许都没听过他的名字,但是他在仕途上得到的地位与他的个人能力比起来,实在是不敢恭维。而且相比起其他国民党将领,韩德勤还多了一分“资历”,就是他在国民党阵营里是为数不多的被俘虏过两次的高官。


韩德勤,江苏涟水人,保定军官学校步兵毕业。凭借着保定军校的牌子,毕业后就进入了北洋陆军里就职,后来因为受伤回到家里休养。


韩德勤之所以能进入国民党阵营里,也是得益于有一个“贵人”相助,他就是顾祝同。顾祝同深受常凯申的赏识,随着顾祝同的不断升迁,作为同乡、同学兼好友的韩德勤自然是鸡犬升天,进入国军后也是不断得到提拔。1926年进入国军,四年之后的1930年,韩德勤已经做到了师长级别。



韩德勤的第一次被俘,则是在“红军第三次反围剿期间”。


以韩德勤为师长的第52师作为国军的进攻主力,想拔得头筹,可没想到却中了埋伏,全师损失惨重,韩德勤也兵败被俘。可是混在队伍里的韩德勤没有被红军发现,后来以回家种田为由领了两块银元回家了。


而第二次被俘发生在抗战期间,1943年3月的山子头战役。


韩德勤当时作为江苏省省主席,面对境内的新四军早就想一口吃掉。于是在夜色中,韩德勤以4000人的优势兵力想搞个突然袭击,可新四军早就看出了韩德勤的不怀好意,早就做好了准备,打了韩德勤一个措手不及,消灭了韩部1000余人,韩德勤第二次被俘。



其实在山子头战役之前,韩德勤已经多次对新四军发动过进攻。其中著名的战役有黄桥战役、曹甸战役等,都是以韩德勤的失败而告终,其中黄桥战役更是打断了韩德勤的脊梁,消灭韩德勤部10000余人,可韩德勤的反动嘴脸丝毫未收敛。


出于抗战大局的考虑,新四军释放了被俘的韩德勤,此后,韩德勤虽然还是对新四军骚扰不断,但是没有在发动成规模的偷袭,直到抗战胜利后,韩德勤被调往别处。


在解放战争期间,韩德勤先后当过“徐州绥靖公署副主任”、“国大代表”、“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后来又在顾祝同的推荐下,当上了“国防部联勤总部副总司令”这个肥缺,再也不要为前线失利负责了。


(陈毅义释韩德勤)


后来又在国民党败逃台湾后,一起去了台湾。由于韩德勤是“国大代表”,所以在台湾的生活过得是有姿有色,还曾当过“第一届国大第2~6次会议主席团主席”。并且韩德勤这个人非常长寿,一直活到了1988年才去世,终年96岁。


纵观韩德勤一生,他能力不足,并且时常犯错,但是他有贵人相助,被人排挤时,就老实跟在顾祝同后面,也算是“有福之人”了。我们设想,如果韩德勤没有顾祝同这颗大树,估计韩德勤的仕途在北洋政府时期就终结了吧。


对此,你觉得韩德勤是福将吗?欢迎留言评论。


历史局中人



经过电视剧《长沙保卫战》的吹捧,薛岳这些年行情看涨,都快被一些人吹成所谓的战神了。但是如果仔细考察整个长沙保卫战的前三次会战,也就是三次长沙会战,就会发现其实言过其实了,薛岳远没有那么神。不仅不神,而且错漏百出,日军基本上来去自如,至于所谓歼敌十万,更是无从谈起。 只能说,薛岳在日军于1944年下决心打通交通线之前,一直算是一个有福气的福将。

按照第九战区原定的计划,当日军从湘北岳阳出发,渡过新墙河和汨罗江向长沙进攻的时候,第一线部队应该逐次抵抗,吸引日军向长沙附近深入,第一线部队逐步转入外线,转而破坏和攻击日军后勤补给线,也就是将日军放到长沙附近,在日军在长沙坚城之下苦战一段时间后,在敌后的部队再从山区出来,将日军包围,聚而歼之。


这也就是薛岳在回忆中大肆鼓吹的天炉战法。其实这个战法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无非是利用日军兵力有限的缺陷,又是在我国国土上作战,在华中的日军只能以保守武汉为目的,所以每次能够从武汉和江西抽调出来用于进攻长沙的兵力都不会太多,将日军引诱进预设阵地,迫使日军无法速战速决,只能进行持久消耗战,等到日军消耗得差不多了,被迫撤退的时候,国军再转入追击,寻机歼灭敌人一部分。

但即便是如此,前两次长沙会战中日军也并不上当,每次都是在接近长沙附近的时候,发现国军第一线部队抵抗并不激烈,日军自身也找不到歼灭国军主力的机会的情况下,加上后勤补给线被国军外线部队攻击,保障不继,就提前撤兵了。前两次长沙会战中,日军可以说是来去自由,来的时候国军无力阻止,撤退时国军即使能够包围一部分,日军也能够突围而去,国军无可奈何。


第一次长沙会战,日军携带的辎重和物资非常有限,并没有大举深入,攻下长沙的决心,只是对第九战区国军的扫荡作战,在物资消耗完之后,日军自己就撤退了。国军在追击过程中虽然也杀伤了一部分日军,但是战果远没有宣传说得那么大。即使如此,在日军突破汨罗江之后,薛岳还是将战区总部提前迁往耒阳,在长沙只留了一个指挥所,薛岳带少数人指挥。而且,薛岳一度想要放弃长沙,是关麟征坚持不肯放弃,正在争执不下的时候,日军已经开始主动后撤,国军从而转入追击。

第二次长沙会战,薛岳更是连日军的企图都没有搞清楚,而且是自始至终一直没有搞清楚,日军的意图是寻机歼灭国军在华中地区的主力部队,但是薛岳错误的以为日军的目的是要进攻长沙,因此强令七十四军长途行军,赶来支援长沙防御战。结果导致七十四军在行军途中被日军拦腰截断,大败亏输,兵力损失过半,王耀武仅以身免。作为国军统帅部的战略预备队的第十军,也在薛岳的错误指挥下,整师整团的补充到已经被日军打垮的三十七军陈沛部去,同样损失惨重。因此,第二次长沙会战哪怕是在国军统帅部看来,也是败仗,战后第十军军长李玉堂被撤职,七十四军的师长廖龄奇被枪毙。


相对而言,只有第三次日军在孤军深入的情况下,却始终未能像前两次长沙会战一样,能够打垮国军主力部队,因此深入到了长沙附近,遇到了早已坚固设防的第十军,陷入苦战。这时候日军如果只是浅尝辄止,也能够全身而退,但是日军却坚持突然要恋战,企图攻下长沙后再撤退,而日军的这个意图又意外被国军在截获的日军文件中发现,从而马上调集外围部队增援长沙,从而将日军合围在捞刀河和浏阳河之间。日军苦战之后发现自己已经陷入重围,于是再次开始主动撤退,国军不断追击,从而取得了比较大的战果。

纵观前三次长沙会战,日军每次出动的部队都只有十万到十二万人,要应对国军在整个第九战区的庞大部队,显然力不从心,所以每次实际上都是希望能够击溃国军战区主力部队。这其实是为了消除国军对武汉的威胁而主动发起的攻势,其中第一次和第二次都对日军造成了比较大的损失,第二次尤其一举打垮了第十军和七十四军两个主力部队,而这两个部队都是国军统帅部重金打造的准备用于攻击的部队。第三次长沙会战更是有一个意外的原因,就是国军在长沙的两个炮兵团发挥了重要作用,完全压制住了日军炮火,所以第十军才能持续坚守,消耗日军,为外围部队增援,包围日军争取了比较充分的时间。

而当日军第四次发动长衡会战,以打通交通线为目的的时候,明确了攻占长沙的战役目标后,国军在长沙虽然极力抵抗,却仍然未能击退日军,最后导致长沙衡阳失守,日军的战役目的完全达成。这时候,薛岳的天炉战法何在呢?为什么不灵了呢?其实原因就是第一次长沙会战其实是打了个平手,双方都没占到便宜,第二次长沙会战日军也达到了击溃国军战区主力部队的目的,第三次会战则是日军战败,损失较大,等到日军集中兵力,以攻占长沙为目的的时候,薛岳的天炉战法也就没有用了。可以说,整个长沙保卫战的四次会战,薛岳赢也赢得稀里糊涂,输就更加输得稀里糊涂了。


萧武


.

战争中人的因素确实是最为重要的,不得不说很多战争的胜利,都是因为一个人的出现。可以说正是一个伟大的福将,在战争中决定着一次又一次伟大战役的胜利。

我想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我们最为熟悉的一个福将,就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毛泽东主席。

我们都知道,新中国之所以能够成立,正是靠着毛泽东卓越的军事才能,是他带领中国人民一次又一次的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和日本侵略者,带领我们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让中国人民享受到了独立与自主,公平与自由的。

所以,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战争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人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毛泽东主席。

我们都知道,毛泽东也是世界历史上,最为卓越的军事家。可以说正是因为他的军事才能,让战胜了所有的国内外对手。

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让工农红军迅速的发展壮大了起来。

为日军红军夺取政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开辟的敌后革命抗日根据地,给予日军以沉重的打击。还有他发表的《论持久战》,为中国抗日指明了方向,奠定了中国军民抗日的决心,为中国抗日战争最终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策划了三大战役。正是三大战役的打响,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的蒋家王朝。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成就的毛泽东,他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厉害的军事指挥家。

毛泽东的一生,可以用征战无数来形容。他打的胜仗,真的是数不胜数。在如此多胜仗当中,最令毛泽东倍感自豪的要数四渡赤水之战。

因为四渡赤水之战,毛泽东带领的三万红军,打败了国民党二十万大军,取得了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以少胜多的伟大战役的胜利。

这就是毛泽东军事才能的具体体现,也是他机动作战的真实案例之一。毛泽东取得成就最大的一次战役要数三大战役。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给人们带来独立与自主,让中国人民成为国家主人的毛泽东,才是中国历史上天才级的将领。

所以说毛泽东就是中国人民心目中的福将,正是因为毛泽东领导的正确性与伟大性,让他带领我们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民才成为了国家的主人的。


汉史趣闻


1.程咬金:性格爽朗,武功不高,仅会三斧子半,却总是逢凶化吉。在英雄云集的隋唐,被封为宿国公,经历大唐六朝皇帝,颐享天年。

2.曹仁:曹操评价曹仁:“曹子孝世间福将”。官渡之战,烧掉袁军粮车,为官渡之战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赤壁之战后,仅率少数人马抗拒东吴和蜀,死守江陵一年多,方才撤退。为曹操赤壁之败恢复元气争得了宝贵的世间。坚守樊城,有勇有谋,成功击退关羽的进攻。

3.赵云:人品好,颜值高,武功强。长坂坡七进七出单骑救主,英明留世;汉中之战,英勇无比,刘备称“子龙一身是胆也”;最后寿终正寝,死后颇享尊荣。两个儿子也成长为优秀的将领。

4.胡大海:长身铁面,智力过人。元朝末年,从朱元璋起事。胡大海善于用兵,常常朗诵:“我是武人,不知书本知识,仅仅懂得三件事而已:不杀人,不掠夺妇女,不焚烧房屋。”于是他所到之处,远近都争相归附。他死后,闻者无不流涕。


冷水洗头165


大明星秦汉的父亲、国军著名将领”飞将军”孙元良的一生颇有造化,逢凶化吉,大难不死,毁誉参半,活过百岁,要说“福将”,他的运气之好,“福”气之旺,在那个时代的两个阵营中,恐怕很少有人能比得过他。

孙元良出生就带着“福相”,他的父亲、一位前清的县太爷,67岁老来得子,有了孙元良。1924年,不满20岁、正在读北大预科的“学霸”孙元良,经李大钊推荐考入了将星云集的黄埔一期,从此开始了他“不平凡”的传奇一生。


在北伐战争中,北伐军与军阀孙传芳部队作战时,孙良任团长,在大部队被击渍的时侯,他对上级的指挥当耳旁风,只想着夺路而逃,保命要紧。这让颇为看重他的蒋校长勃然大怒,公开宣称对孙元良要依军法执行枪毙。

但后来在众人的劝说下,蒋校长为了不让黄埔学生寒心,最终还是法外开恩了。孙元良却由此因祸得福,竟然前往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去镀金。逃跑还能跑出了机遇,也真让人不知说点啥好。回国后,孙元良继续一路高升,风光无限。


抗日战争时期的淞沪抗战,身为师长的孙元良在前线时,贪财好色的本性又显现出来,贪污军费,抢掠物资,沾花惹草,忙个不停。但打起仗来他却也不含糊,能率部与日军浴血奋战,在大军败退时,他留下所部的八百壮士据守四行仓库打出了震奋民心的一战,他也借此声名雀起,战后被升为中将军长,大受表彰。

在随后的南京保卫战中,孙元良部在雨花台一带艰难奋战两三天后,渐渐不支,其“飞将军”本色再现,一见大事不妙,顾不上还在顽强抵抗的部下,竟慌忙丢掉部队,独自逃生去了,并在大屠杀中躲过灾祸,逃出南京,而其所部却大多被日军歼灭。


战后,孙元良因私自撤退,被追究责任,但拘押42天后被无罪释放,又一次逢凶化吉。此后一番出国“考察”,在回国后,又继续出任集团军副总司令、军长。

在抗战末期时,孙元良在日军气数已尽的情形下,一路攻城略地,长驱直入,也是好一阵大显神通。

川军孙震拥兵自固,被蒋校长猜忌,欲罢免其兵权,孙震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态,极力推荐自己黄埔出身的侄子孙元良接替自己的兵权,获得恩准。


运气来了躲都躲不开的孙元良。被天上掉下的馅饼砸到了脑袋,做梦一样又成了位高权重的兵团司令。

虽说好事让孙元良得了,但该干的活他也得干。在淮海战役中,孙元良北上支援黄百韬兵团时,把自己和部队也搭了进去。结果国军的高级将领或死或被俘,而“飞将军”孙元良却再次展示了他逃跑的功夫,成功的通过化妆从重重包围中只身逃脱,再现其“福大命大造化大”的本事。并与胡琏、李弥并称“快腿三杰”。


在败退到孤岛后,孙元良心灰意冷,不愿在错综复杂的国军中混日子了,选择了退役从商,又在商海中起起浮浮。他仪表堂堂的相貌遗传给了第五子孙祥钟,这个又叫秦汉的演员,最后成了家喻户晓的大明星,名气比他老爹大多了。下一代的人丁兴旺,也是孙元良的福气。

孙元良最大的福是活了103岁,两个阵营的将帅,活到这个年龄的几乎没有。这个一贯运用“打得赢就使劲打,打不过就玩命跑”打法的将领,在其半辈子的戎马生涯中,功过是非,众说纷纭,但纵观其颇有故事的一生,绝对称得上是个”福将”。


历史微点与您共同学习,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