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作死”的名將?

瀚海說史


國民黨名將邱清泉,在解放戰爭中的表現,可謂是不作不死,最終把自己活活作死了。

邱清泉是黃埔軍校二期的畢業生,作戰以不要命聞名,人稱“邱瘋子”。邱清泉在崑崙關戰役和滇西戰役時表現頗佳,獲得過寶鼎勳章,還獲得過美國總統自由獎章。

邱清泉在抗日戰爭時的表現可圈可點,但是了到了解放戰爭中,他就不行了。

淮海戰役中,黃百韜兵團被解放軍圍困,國民黨統帥部命令邱清泉與李彌兩人率部沿隴海路兩側向東攻擊前進,救援黃百韜。

邱清泉接到命令後,他的參謀長李漢萍告訴邱清泉,救援黃百韜有兩條路,一是迂迴潘塘鎮,成功概率較大,但有一定風險,容易被解放軍分割包圍;二是正面進攻,相對安全,沒什麼風險。但成功概率較較低。

邱清泉選擇了第二條,而且把自己戰鬥力最強的第五軍留下,只派了戰鬥力一般的七十軍和七十二軍兩個軍救援黃百韜,被解放軍擊潰。最終黃百韜兵團被解放軍全殲。

救援黃百韜不成,國軍統帥部下令杜聿明率領邱清泉、李彌和孫元良三個兵團從徐州撤退。杜聿明讓邱清泉的主力-第五軍45師殿後,掩護大部隊撤退。

第5軍45師遭到華野的猛烈攻擊,損失慘重,邱清泉接報後非常著急,找到杜聿明要求大部隊暫停前進,等他救出了45師再走。杜聿明表示同意,等邱清泉救出了近乎殘廢的45師,白白浪費了近兩天的時間。

等到邱清泉兵團和李彌、孫元良兵團一起,被包圍在陳官莊、青龍集一帶,統帥部又要求杜聿明率三個兵團改變前進方向,向東南方向攻擊前進,去救援黃維兵團。邱清泉又是讓七十軍和七十二軍、七十四軍三個軍作為前面的攻擊部隊,輪番攻擊,甚至連他本來不信任的十二軍,他都已經派出去參加攻擊了,但第五軍仍然留著不動,不肯投入使用。

黃維兵團被解放軍殲滅後,杜聿明率部龜縮到河南永城附近的陳官莊地區。隨後解放軍發動陳官莊戰役,大獲全勝,此役殲滅國民黨軍3個兵團部;10個軍;25個師、1個騎兵旅,共26萬餘人,其中斃傷6萬餘人,俘虜17.7萬人,投誠2.4萬人。

在陳官莊戰役中,杜聿明本人被俘,邱清泉被擊斃,第五軍被全殲。


袁衛宇


笑答:

政客作死名人

第一作死人物……薩達姆!

第二作死人物……卡扎菲!

第三作死人物……肯尼迪!

第四作死人物……赫魯曉夫!

第五作死人物……尼赫魯!

……………

軍事作死名人

第一三國鄧艾

第二麥克阿瑟

第三山本五十六

第四拿破崙三世

……………

作死的帝王

第一路易十六

第二尼古拉二世

第三王莽

………………

因果報應,人在做天在看,出來混欠債了遲早要還!


心勇4


國民黨中將軍長郭景雲,作為傅作義集團的“王牌軍”軍長,在平津戰役中,先突出解放軍包圍,又打退沿途的阻擊部隊,卻大意休整隊伍被包圍,後又在救援接應部隊近在咫尺的情況下,因為自己的意氣用事,而錯失逃生機會,最後所部被全殲,本人自殺,“大義凜然”的把自己給“作死”了。

1948年11月,淮海戰役發起不久,高瞻遠矚的毛澤東又發出命令,令華北軍區楊得志2兵團、楊成武3兵團向張家口一帶集結,配合東北野戰軍準備發起平津戰役。

11月29日,楊成武3兵團對張家口外圍發起攻擊,平津戰役打響。張家口國民黨守軍孫蘭峰部立即向華北“剿總”總司令傅作義求援。此時,傅作義正在關注著各地的戰況,得知攻打張家口的只有楊成武部隊,略鬆了口氣,他所擔心的是林彪的東北野戰軍是否入關作戰,以現在東北野戰軍的實力,他是很難應付的。

張家口是傅作義部隊的西退之路,必須要保住,所以他立即命令自己的“王牌軍”35軍,馬上馳援張家口。35軍是傅作義的起家部隊,他曾長期兼任軍長,現任軍長是郭景雲,綽號“郭大麻子”,中將軍銜,郭景雲能爭善戰,勇猛忠心,是傅作義不可或缺的得力干將,但驕傲狂妄,任性自大。

郭景雲接到命令後,立即率35軍約1.6萬人,分乘400餘輛美式汽車,很快抵達張家口外圍。楊成武見機行事也順勢將他一起圍住。但因為楊成武兵團只有三個縱隊,雖然圍住了敵人,但戰線過長,力量略顯薄弱。

張家口兩軍相持之時,東北野戰軍的先頭部隊程子華部打下了密雲,全殲守敵6千餘人。傅作義得知後驚出一身冷汗,林彪終於還是入關了,為安全起見,隨即電令郭景雲火速回歸北平,留下孫蘭峰死守張家口。

郭景雲這邊剛剛把部隊安頓好,馬上又組織迴歸。利用機械化的速度,衝出楊成武部隊的包圍圈倒是沒費多大勁兒。郭景雲率領著汽車隊伍浩浩蕩蕩的踏上北平的歸途。

走到新保安時,遭到了強大的阻擊,原來是楊得志2兵團的一個先頭旅,於前一天佔領了新保安,面對來敵展開頑強阻擊。但雙方力量過於懸殊,郭景雲還從北平調來飛機助陣,最後,解放軍只能撤出新保安。

郭景雲在傍晚時分趾高氣揚的進入了新保安城,並不顧部下要他連夜趕路的勸說,堅持在城內休整一夜,並狂言“這是咱家門口的路,難道還怕鬧鬼嗎?”

但一夜過後形勢卻大大出乎郭景雲的意料,楊得志的後續部隊接連趕到新保安外圍,35軍一夜之間已被團團圍住,想走出去,難了!在突圍了一整天后,寸步難移,只好又退回城內。

傅作義得知自己的王牌軍陷入重圍,心急如焚,馬上派出兩個軍前去增援接應35軍。可是當援軍前來接應時,郭景雲因與援軍的軍長不和,拒絕與援軍配合。當援軍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打到離35軍近在咫尺時,郭景雲卻向另一個方向突圍,想憑自己之力脫身。

結果可想而知,面對著又陸續趕到的東北野戰軍部隊,增援接應的兩個軍也顧不上郭景雲了,想跑卻沒有跑掉,均被殲滅,郭景雲也失去了最後的希望。


只能做最後的掙扎,郭景雲妄想堅決固守。但解放軍的力量早已今非昔比,在上百門大炮的強力打擊下,35軍很快失去抵抗能力,陣地被一塊一塊佔領。郭景雲最後被解放軍圍在指揮部,眼見大勢已去,他讓部下和自己一起點燃汽油桶“為國盡忠”,但卻沒人願意和他一起死,汽油桶也被部下踢到了遠處。郭景雲絕望之際,撥槍自盡。“王牌軍”全軍覆沒。

楊得志得知郭景雲自殺後,讓人買了口棺材,把他安葬了。

郭景雲之死,完全是咎由自取,本來有著數次逃生機會,卻因為自己的狂妄自負而丟了性命,硬是自己把自己給“作死”了。


我是歷史微點,與您共同學習,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


歷史微點


我覺得:在古今中外的“作死名將”的系列之中,國民黨整編74師師長張靈甫中將,算得上是一位出類拔萃的代表。他親手製訂並執行了一個“作死計劃”,徹底埋葬了整編74師,也讓他自己命喪黃泉,這就是國民黨版的“孟良崮作戰計劃”。

張靈甫的具體計劃是:以整編74師為誘餌,放棄精良的機械化優勢,全軍固守在孟良崮高地上,吸引我華東野戰軍主力來包圍74師,然後,以國民黨在山東戰區的全部兵力,從四面八方趕來,再將華東野戰軍從外面反包圍,內外夾擊、中心開花,一戰而定乾坤!

很可惜,平時狂妄自大的張靈甫,在國軍將領中的人緣並不好!“四面八方”的國軍部隊,在華東野戰軍的阻止之下,都慢吞吞地逡巡不前。與此同時,我英勇的華東野戰軍,在陳毅、粟裕兩位司令的指揮下,神兵天降,迅速以數倍的兵力合圍了整編74師,在三天之內,就消滅了74師全體官兵,張靈甫也斃命在孟良崮之上……。

這一仗,打得老蔣痛徹心扉、終身難忘!由此,張靈甫也成為蔣介石的心目中的“國軍第一號的英烈”,在臺灣的“英烈祠”裡,張靈甫的靈位排名第一,蔣對他的倚重和痛惜,可見一斑!



臨時客


說到國民黨的王牌精銳部隊、抗日鐵軍74軍,不得不提副軍長李天霞,與老上級王耀武是同窗,都是黃埔三期生。所謂成也74軍、敗也74軍(整編74師),李天霞一生的興衰榮辱都與74軍息息相關。李天霞可以說是一位抗日名將,抗戰期間參加過不少大小型正面作戰,其戰績完全不亞於後來的整編74師師長張靈甫。

自從李天霞投入到王耀武的起家部隊補充一旅,也就是後來改編成的51師,便開始了輝煌的抗日生涯。首戰淞滬會戰擔任第51師副師長兼153旅旅長,而此時的張靈甫正是李天霞手下的一名團長,李天霞率部與日軍激戰數日圓滿完成了上級交給的任務,隨後參加了南京保衛戰,李天霞親自上陣與日寇血戰,部隊損失慘重,最終寡不敵眾而被迫撤出了戰鬥。

李天霞的成名戰是在江西上高會戰,當時已晉升為74軍第51師師長,率部在雞公嶺與日軍進行殘酷的肉搏戰,殲敵千餘人並牢牢守住了陣地,為保證上高大捷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戰後李天霞51師榮獲第一號陸海空武功狀,而74軍榮獲最高團體榮譽飛虎旗,也獲得了“抗日鐵軍”的美譽,不久後,李天霞升任74軍副軍長,負責在貴州為軍部訓練新兵。


老上級王耀武升任第24集團軍總司令後,按理說李天霞無論是在戰功和資歷上,都有資格勝任74軍軍長的職務。王耀武是一個非常能幹和務實之人,曾徵集74軍三位師長的意見,但關鍵人物並不贊成李天霞擔任軍長職務,主要是看不慣李天霞生活上的“特殊化”,這個人就是58師師長張靈甫,曾是李天霞的直屬下級,而老軍長王耀武非常在乎張靈甫的感受。

因為張靈甫不僅能打而且不像李天霞有點桀驁不馴,王耀武在權衡利弊下,決定犧牲李天霞,調其任轄下的100軍軍長,74軍軍長的位置則由曾擔任57師師長的施中誠擔任。李天霞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突然間被調出了曾經一起出生入死的74軍體系,心中難免會有所怨恨,與張靈甫從此結下了恩怨,也為日後張靈甫兵敗於孟良崮埋下了禍根。

抗日戰爭之最後一次大會戰之湘西雪峰山會戰,李天霞指揮的第100軍再次立下了赫赫戰功,率部在芙蓉山全殲了日軍第109聯隊,而整個抗戰期間,國軍部隊很少有全殲過日軍一個完整聯隊的記錄。戰後,李天霞再度榮獲陸海空武功狀及各種勳章,唯一缺的就是國民黨軍中的最高榮譽勳章,即青天白日勳章。李天霞從淞滬會戰至抗日最後一次大型會戰,參加過不少大小戰役,戰功卓著,稱為抗日名將不為過。

抗戰勝利不久後,國民黨進行了部隊精編,李天霞第100軍整編為第83師,而張靈甫74軍被整編為了74師,被譽為蔣委員長的“御林軍”,李天霞和張靈甫的地位相比,已經高下立判了。在內戰期間,李天霞可謂出氣不出力,開始打滑頭仗了。魯南會戰期間,張靈甫的整編74師曾劃給李天霞指揮,但是張靈甫自命清高根本不聽從指揮,甚至向兵團司令打小包括,還要求脫離李天霞的管轄,最終湯恩伯硬是將張靈甫劃給了黃百韜指揮,李天霞也因此對張靈甫咬牙切齒。

於是,李天霞開始踏上了“作死”之路,在張靈甫被圍於孟良崮前,擔任整編74師右翼安全任務的李天霞,為了搶功在不支會兵團司令湯恩伯的情況下,擅自向蒙陰進犯,一度令蔣介石十分惱火;當粟裕指揮的華東野戰軍輕而易舉地切斷了張靈甫與李天霞和黃百韜間的聯繫後,整編74師三萬餘人已經被華野如同鐵通一般團團圍在了孟良崮上。

此時的張靈甫已經上天無路、下地無門,寧願向遠在百里開外的同窗老鄉胡璉求救,也不肯向近在眼前的李天霞低頭。眼看著“御林軍”已經陷入了萬劫不復的境地,蔣委員長才下了死令要求全力營救張靈甫,否則軍法處置。走在“作死”路上的李天霞被嚇出了一身冷汗,便將手裡可用的部隊全部投入到解圍的戰鬥之中。但為時已晚,當李天霞率部趕到孟良崮腳下時,張靈甫三萬餘人大軍已經涼涼了。戰後,李天霞因翫忽職守、救援不力被送上了軍事法庭,離閻王殿只差一步之遙。


賽門之略


提及名將的“花樣作死”,必須得說一下坑了大宋和大元兩代王朝的範大將軍!

此人是個奇葩,您看在網頁搜索古代將領,名字後面要麼被冠以名將、儒將等稱呼,再不濟也會標註一下是某朝將領,可是您要搜他的名字,後面居然帶著十分醒目的四個大字:常敗將軍,您說說,這人得衰到什麼份上?

可是,這廝的運氣有超級好,簡直好到爆,這麼說吧,他總有機會率領超級龐大的水軍去攻打超級重要的地方,結果每一次都能打出千古遺恨級別的大敗仗來,此人正是宋末元初將領范文虎!

范文虎,江西豐城人,雖然超級不能打,但是人家娶媳婦娶的好,他岳父是大名鼎鼎的呂文德。呂文德在南宋晚期絕對是首屈一指的武將,呂氏家族遍佈朝野,尤其是前線守將,要麼是呂家的親屬,要麼是呂家的故舊,呂家勢力之盤根錯節讓後來者都難以望其項背。

有了這層關係,范文虎的待遇能差的了嗎?先是被授予黃州武定諸軍都統之,繼而一路提拔到殿前副都指揮使,這是禁軍系統的二把手,武將混到這份上可以說都是出類拔萃的。想當年,名將劉琦以順昌大捷打敗金兀朮的功勞,也不過才被授予都虞侯的職銜,范文虎有啥戰功呢?啥也沒有,宋史記載一片空白,就是靠著裙帶關係上位的。就這種人,敢重用的腦子絕對有問題。

宰相賈似道就是腦子有問題那一類人,宋元開戰,襄樊重鎮被圍多年,他不救援任由元軍肆虐。等到實在瞞不住必須要救援的時候了,他又不好好選將,原本委任名將李庭芝全權指揮京湖戰事,卻又對李庭芝不放心。當時,范文虎正率領十萬水師救援襄樊,這廝竟然置民族存亡於不顧,為了不讓李庭芝染指他們呂氏一族的地界,這麼看來呂文德的眼光還是可以的!他誇誇其談向賈似道請命:“吾將兵數萬入襄陽,一戰可平(真敢說大話!),但願無使聽命於京閫(李庭芝),事成則功歸於恩相矣”!

我范文虎率領十萬大軍救援襄陽,一站就能把元軍打垮,唯一的請求就是不讓李庭芝指揮我,如果此戰大功告成,功勞就是您賈相公的!

賈似道於是允諾他單獨作戰,順便監視李庭芝,范文虎倒好,自己領了獨立作戰的權限後,每天就知道吃喝玩樂,李庭芝屢次約他進兵,他都視而不見!(庭芝屢約進兵,文虎但與妓妾、嬖倖擊鞠飲宴,以取旨未至為辭。)

等到不打不行了,范文虎才懶洋洋的進軍救援,雙方在襄陽城下的鹿門展開激戰,宋軍初戰不利!這本來是很正常的事兒,畢竟雙方加一塊將近二十萬人,前鋒打個敗仗太正常不過了,可是在范文虎眼裡這不得了了,他的飯桶本色充分的顯現了出來。初戰不利,范文虎扔下部隊就跑了,速度之快連自己的部隊都追不上,服氣不服氣?身為統帥就算是逃跑,您倒是帶著部下一塊跑啊!十萬水師,幾千艘戰船,失去統一指揮的後果是災難性的,這是南宋最後一支大規模建制的水師,被范文虎毀於一旦!

有時候我都懷疑這范文虎就是元軍的奸細,因為不久之後他就投降了元朝,元軍大都是蒙古草原上套馬的漢子,對水戰非常之不在行,當年打敗宋軍靠的還是南宋降將劉整訓練的水師。劉整死後,范文虎竟然憑藉著自己有統領大規模水師的經歷被元朝統治者委以重任,所以說,元朝統治者腦子也有病,范文虎當家,房倒屋塌,這基本是鐵的定律了,很快他就給元朝結結實實的上了一課!

元朝滅了南宋以後,放眼四望,沒被征服的國家只有島國小日本了,於是征討日本的作戰計劃開始了!范文虎作為“水師宿將”,被元世祖忽必烈任命為徵東行省右丞,再次領兵十萬,戰船3500艘,征討日本!可是,范文虎這廝既沒有海上作戰經驗,也不懂海上常識,選在臺風到來的日子出征日本,果然出海不久遭遇颱風,戰船折損過半,他自己也掉進了海里,本來用范文虎餵魚正當其時,可惜被人給救起來了。

范文虎被救之後,大軍聚集在鷹島,雖然損失慘重但打起來還是沒問題的,大將張禧建議范文虎學一學項羽,背水一戰,肯定能擊敗元軍!可范文虎是什麼人啊?當年救援襄陽,前鋒吃了敗仗他都能拋下大軍逃跑,這次可是掉海里差點丟了小命啊,他能有膽量背水一戰嗎?

不顧將士苦苦哀求,范文虎再次逃跑,同樣是丟棄了數萬大軍。等日軍攻打過來的時候,數萬大軍飢困交加早已喪失了戰鬥力,全部被日軍俘虜,慘遭屠戮!

范文虎雖然在戰場上每戰必敗,但在官場上卻是當之無愧的常勝將軍!不過才十幾萬條人命的些許小事麼,豈能妨礙我們範大將軍的錦繡前程?一代英主忽必烈出於調動廣大漢人當漢奸、作走狗積極性的考慮,對這個一無是處的人渣極為器重。

真是應了那句話“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


李老師歷史課


在歷史上有一些所謂的名將,不是因為自己勇猛過人,就是認為自己智謀出眾,所以賣弄才華。結果一不小心,一失足成千古恨,枉送了性命。如果說“作死”的名將中,我認為宋朝的徐禧堪稱典範。此人用他的所作所為給我們闡釋了“不作不死” 的真諦。

徐禧之所以成為“名將”,這是因為他的“名”純粹是靠“作”得來的。他靠他的作給宋朝帶來了一場慘敗,也讓自己在此戰中成“名”,“作死”了自己。

那是在北宋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宋朝的神宗皇帝趙頊看了種鄂“築城推進,控制橫山”的奏摺以後,頗覺稱意。隨即親令徐禧、李舜舉前往延州,審定築城推進的計劃,並指令鄜延路守軍統帥沈括,聽從徐禧的調遣,又令李稷負責籌措糧餉,保障軍需。

但是,宋神宗只看到了這個計劃很好,可是卻沒有考慮到派去執行的人選,他選派的徐禧給他和宋朝帶來了一場大禍。徐禧這個人本沒有實戰的經驗,可他卻認為自己是不世出的良將。他經常自吹自擂說:“不是我徐某人誇口,如果讓我成邊,不費吹灰之力即可收復西北的疆土。無奈現在戍邊將帥怯戰不前,有什麼辦法呢?”

這一次,宋神宗派徐禧到西北邊疆審定築城推進的計劃,讓徐禧喜出望外。他認為一顯身手的機會來了,於是他滿懷信心地帶領著隨從人員,踏上了征途。徐禧到達鄜延後,既沒有認真研究敵情,又很少到現場察看地形,便仗著自認為“熟讀兵法,精通韜略”的本領,向沈括簡單地詢問了一下情況,就徹底推翻了種鄂的計劃,自己又制訂了一個築城推進計劃。走出了他作死的第一步。

他把將領們召集起來,說:“種鄂曾向朝廷提出築城推進,控制橫山的方案,實有嚴重的缺陷。其一是,銀州看起來地處明堂川和無定河的匯流處,似乎險要可守,但是老城東南已被大水淹沒,西北又是天塹,遠不如永樂川的地形有利,二是,夏州、宥州舊城都已倒塌毀壞,如果逐個修復,工程浩繁,花費太大。所以這個方案不宜付請實施。必須離開原有州城舊址,另選要地,重建堡寨。我決定在水樂川建立六寨六堡,依靠山勢構成陣地,作為控制銀、宥、夏三州的樞紐,如此便可大舉推進。”

誰知道種鄂不同意徐禧的方案,他說:“在下久居邊關,深知西北的地利,銀、宥、夏三座州城,都是前人反覆勘察選定的要塞之地,有險可據,有水可用,交通發達,供給方便,又能控制所屬各地。若放棄這些地方不用,而在永樂川重新建城,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缺少泉水。以水寨控制水源,很不可靠,一旦水寨有失,水源斷絕,全部寨堡都將陷入絕境。修復三城的工程雖大,如果按照銀、宥、夏的順序逐個推進,也是力所能及的。”

徐禧已經設計好了築城的方案,就根本沒有采納種鄂的意見。於是就按照自己的方案下達築城的命令。

不久,種鄂向朝廷奏了一本,極力闡述徐禧的方案不可行。徐禧發現後,又怒氣衝衝地斥責道:“你竟敢百般阻撓、破壞我的築城計劃,難道你就不怕死嗎?!”種鄂毫不示弱地說:“在永樂築城據守,勢在必敗。兵敗難免一死,不受你的節制,無非也是一死而已,有什麼可怕?!”

徐禧看無法讓種鄂屈服,就也立即向朝廷奏了一本,指責種鄂目無軍紀,不受節制,令其留守延安。隨後,便與李舜舉、沈括一起,帶領高永能、高永亨、曲珍等十名戰將,十萬人馬,近二十萬民夫,開赴永樂川築城。由於徵用了數十萬士兵和民夫,人力充足,築城工程進展比較順利。僅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已初具規模。徐禧十分稱心如意,隨即命名為銀川砦,並指派曲珍守備。

正當徐禧坐鎮米脂等待朝廷封賞之時,忽然傳來了西夏數千人馬迫近新城的消息。徐禧急忙遣將迎敵,並要親到銀川砦指揮作戰。跟隨他的一些親信建議說:“朝廷的意旨是要大人前來審定築城的地點,現在新城已經築成,禦侮退敵是守邊將領的責任,我們可以返回京師了。”

此時,徐禧一心想立功顯威,名留青史,哪裡還聽別人的勸告,隨即命令沈括鎮守米脂,就同李舜舉、李稷等人帶領大隊人馬,開進了銀川砦。走出了他作死的第二步。

徐禧到達銀川砦不久,數千夏兵不戰而退。他卻把夏兵的偵察行動,看作不敢進攻新城,是怯戰而逃。接著,傳來夏兵二十萬前來進攻永樂的消息。徐禧竟不作迎敵的準備,還口出狂言說:“夏兵大舉前來,正是我等依託堅固的寨堡,殺敵立功,奪得富貴的大好時機。”

大將高永亨久在西北戍邊,見夏兵來勢兇猛,深知難以力敵,連忙建議說:“銀川砦太小,又無泉水,不宜全軍在此固守。”徐禧一聽,勃然大怒,就以動搖軍心的罪狀,喝令拿下,斬首示眾。幸得諸將苦苦勸解,高永亨才免一死,被押送延州監禁,等待發落。

夏兵出動了傾國的兵力來攻打永樂,曾同夏兵多次交鋒的戰將高永能,見夏軍初到,還沒有列陣,急忙建議說:“現在乘敵兵混亂之機,應儘快出兵衝擊。”盲目自大的徐禧,竟然學著宋襄公的腔調說:“王者之師,不鼓不成列”。依然按兵不動,又一次失去了戰機。走出了他作死的第三步。

及至夏軍列陣後,宋軍初戰失利,又見夏兵蜂擁而來,人心慌亂。佈陣在城下的曲珍忙建議說:“現在軍心已經動搖了,不能與夏軍交戰,如果交戰必敗,請下令入城固守。”徐禧大聲斥責道:“你身為大將,見到敵人就想不戰而退,心中還有軍法嗎?”嚇得曲珍施禮認錯,等候命令出戰。

不久,夏軍開始渡河進攻宋軍。宋軍也派出鄜延最精銳的選鋒軍前去衝擊。可是這些軍隊和夏軍接戰失利,大敗而逃,衝亂了後陣。隨後夏軍趁勢全面展開,分頭向宋軍的寨堡發起了猛攻。宋軍各陣地上,軍民混雜在一起,受到夏兵攻擊後,亂作一團。有的向南逃跑,有的向大寨撤退,互相擁擠踐踏,夏兵在後亂砍亂殺,結果二十多萬軍民,退入大寨的僅剩三萬多人。

此時,水寨已被夏軍佔領,這三萬人也陷入無水可飲的處境。城中無水,數日之間,宋軍渴死大半。曲珍見大勢已去,為避免全軍覆沒,建議組織突圍。可是,徐禧的方寸已亂,竟不知如何處置。走出了他作死的最後一步。

就在守軍苦戰支撐之時,突然天降大雨,人馬得到水喝,軍心有所穩定。將領們見有生機,計劃組織突圍。不料新築的土全被雨水沖塌,夏兵乘勢一擁而入。高永能率軍迎戰陣亡。徐禧、李舜舉、李稷等人都死於亂軍之中。只有曲珍等四將突出重圍,倖免一死。

永樂之戰,由於徐禧剛愎自用,不聽從有經驗的老將建議,一意孤行,在錯誤的地點建城。而且自不量力,親自去指揮作戰。在作戰中,又胡亂指揮,一再失去戰機,以致造成慘敗的結局。徐禧不但“作死”了自己,也給宋朝帶來了慘重的損失,他用他自己的“作死”在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我是歷史笑春風,歡迎大家關注我,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歷史笑春風


抗日戰爭中日寇號稱“名將之花”的阿部規秀就是作死的典範。


阿部規秀出生於日本軍國主義最活躍的時代,他長大後也不例外,為了效忠天皇,他參了軍,並在部隊表現優異,屢立大功,被日本軍界稱為“名將之花”。

1939年10月2日,阿部規秀晉升為陸軍中將,並參與了對抗日根據地的掃蕩。結果在他的指揮下,一個大隊被我軍採用靈活的戰術吃掉,惱羞成怒的阿部規秀決定“親征”。

經日軍偵查發現,黃土嶺疑似有八路軍主力,於是狂妄的阿部規秀準備孤軍深入,妄圖虎口拔牙,一舉消滅我軍主力。1939年11月6日,他孤軍深入到黃土嶺,遂和我軍展開戰鬥。看到敵人已經進入口袋,又豈能不打之理?於是我軍也對其發動了猛攻。

正值敵我交戰之際,阿部規秀仗著裝備精良,想著八路軍沒有重武器,於是站在高地觀察我軍情況,被我軍楊成武部發現,在陳正湘團長的指揮下,迫擊炮炮手李二喜對目標開了四炮,均命中目標。阿部規秀被炮彈擊中以後傷重不治,他帶領的旅團也被打殘。

11月23日,日本媒體各大頭條都刊登了來自中國戰場的消息《名將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

阿部規秀作為擅長運用新戰術和山地戰的專家,這種孤軍深入,打亂本軍部署的低級錯誤本不該犯,可是他太狂妄自大,自信過度,最終身亡,簡直是作死。


望風瑟瑟


很高興被邀請回答這個問題,個人認為明朝時期洪武四大案之一的藍玉案,主角藍玉就是極其“作死”的名將。

藍玉是明朝開國將領,他率領十五萬大軍,追擊北元軍隊到捕魚兒海,一舉摧毀北元的領導層,徹底終結了北元勢力。



藍玉的姐夫是明朝開平王常遇春,藍玉早年在常遇春手底下為將。常遇春是一個漢人,但對騎兵的認知卻遠超蒙古人,是朱元璋軍隊中地位僅次於徐達的二號人物。藍玉和常遇春很像,像的不僅僅是他對騎兵的理解,還有常遇春那個暴脾氣。

常遇春脾氣很臭,尤其喜歡殺降,朱元璋警告多次都沒有用,而藍玉和常遇春一樣驕躁、狂妄,這樣的性格伴隨了他的一生,為他的死埋下了伏筆。在藍玉征服北元南歸時,在喜峰關因守將開關時間太慢了而直接下令攻打,雖然當時朱元璋因為藍玉的功勞而沒有追究,但這也讓朱元璋非常不滿,對他有了芥蒂。



之後藍玉還調戲被俘虜的元朝妃子,朱元璋這次直接就把把藍玉的梁國公改名涼國公來警告他,但卻沒被藍玉重視。之後藍玉的狂妄愈演愈烈,在一次侍奉皇帝的酒宴上,藍玉直接就說軍中的將領升遷全由他決定,朱元璋封他太子太傅,他還說他難道不能當太師麼?

其實朱元璋早就對藍玉徹底失望了,一直沒有殺他的原因是以藍玉為首的武將集團是太子黨的一員。太子朱標是朱元璋最心疼的兒子,朱元璋也有意培養屬於朱標的勢力,殺了藍玉會大大削弱太子勢力。但很不幸的是,洪武二十五年(1392)朱標英年早逝,朱元璋痛不欲生,立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



藍玉的武將集團的重要性大大降低,此時朱元璋便不再容忍他的胡作非為了,把之前的賬都翻了出來。洪武二十六年(1393),藍玉以謀反罪被殺,剝皮實草,藍玉案當時牽扯了一萬五千餘人。藍玉到死才知道,自己能飛揚跋扈這麼久不是因為他的勢力有多大,只是朱元璋不想動他而已。


御馬下南山


1950年朝鮮戰場上的美國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中將,確實可謂“二戰名將”,作為歐洲戰場上巴頓將軍的心腹愛將,他曾經率領第三集團軍的第20軍率先突破齊格菲防線,強渡萊茵河殺入納粹德國腹地,盟軍放棄攻取柏林後所部轉向東南,再渡過多瑙河橫掃奧地利,戰功赫赫並以兇猛強悍出名。



(沃爾頓•沃克中將)

巴頓將軍經常誇讚其為“我那個最棒的雜種小子”,沃克由此在歐洲戰場曾獲得了“攻勢權威”的專家稱號,並被冠以“虎頭狗”的美譽,美軍甚至以他的名字命名了M-41輕型坦克:“沃克虎頭狗”。就是這樣一位名揚歐陸的美軍戰術家,卻在清川江戰役中遭到志願軍漂亮的側襲而全軍潰敗。

其實沃克雖然脾氣暴躁,但用兵頗為謹慎。當時美軍在朝鮮主要有兩支部隊,即西線的第八集團軍(司令官沃克中將)和東線的第10軍(軍長阿爾蒙德少將)。“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要求兩軍齊頭並進展開“勇猛的追擊”,然而沃克始終擔心志願軍會突然出現,主張小心翼翼的穩步推進,遭到麥克阿瑟的痛斥,後者認為那“不是一支不可辱的力量”。



(沃克)

無奈之下的沃克只好督師加速前進,他不知道的是,隱蔽集結的志願軍正準備將第二次戰役的第一記鐵榔頭砸在第八集團軍的腦袋上。1950年11月25日上午10時30分,美軍先頭部隊第二師第9步兵團的貝克連突然遭到猛烈攻擊,幾個小時後便徹底潰敗,全連129人僅僅撤下來34人,其中一半還是傷員。

在整條戰線上,志願軍第39軍、第40軍同時發起攻勢,第38軍則穿插迂迴三所裡,到11月28日沃克已經意識到,徘徊在清川江北岸的美第二師、第二十四師和第二十五師正全部陷入包圍之中。



(麥克阿瑟在前線)

麥克阿瑟卻在這一天命令沃克和阿爾蒙德飛往東京開會,前線危在旦夕,部隊身處絕境,司令官們還要去上千公里外的麥克阿瑟司令部“東京第一大廈”開會,沃克極度鬱悶和不解,而長達四個小時的會議也沒有討論出任何解決問題的辦法,最終的方案只有倆字:撤退。匆匆趕回戰場的沃克立即下令所有部隊向清川江南岸全速撤退,他的計劃是放棄平壤後在北緯38度線重新建立防線。

沃克中將本人也乘坐吉普車混雜在向南撤退的美軍隊伍中,這位三星中將有個習慣,喜歡戴著鋼盔,乘坐吉普車或L5輕型飛機穿梭在戰場上,為了防止軋上地雷,他還特地在吉普車內鋪上了沙袋。他還有個更“作死”的習慣,乘車時總是急不可待的命令趕路,很有巴頓在歐洲戰場的風範,如果路上有什麼東西妨礙了這位將軍的座車速度,他往往歷聲大吼“繞過它前進”!



(沃克在前線)

沃克另有個綽號叫“鬥牛犬”,體態壯實,大腹便便,倒是很符合形象。他總是馬不停蹄地奔走在戰場各個角落,像巴頓一樣突然出現在某處,用最簡潔的語言整理要點後下達作戰指示,然後又像風一樣消失。但這個時段,冒進造成的潰敗和組織混亂的撤退,已經使僅有的公路擁擠不堪,他應該老老實實地呆在司令部裡才對。

1950年12月23日,沃克的吉普車在公路上被一長串南朝鮮軍車迎面堵塞在路上,沃克的司機根據將軍的命令試圖“繞過它前進”,不料一輛軍車突然“開出了車隊,向沃克的座車迎面駛來”,吉普車來不及剎車瞬間被撞入路旁溝中,沃克的頭部受了重傷,當手下七手八腳把他裝進汽車送到戰地醫院時,這位三星中將已經死亡。

(李奇微中將)

根據美軍的官方記載,沃克當時正準備前往第二十師的司令部,嘉獎這支部隊同時把一枚銀星勳章授予一名叫薩姆•沃克的上尉,他是沃克中將的兒子,來自德克薩斯州的一名步兵連長。至於情況是真是假,那只有天知道了,而朝鮮戰場上美軍地面部隊最高職務和軍銜的將軍意外陣亡,立即震驚了東京和華盛頓,無奈之下,陸軍副參謀長李奇微中將披掛上陣,接替第八集團軍司令官一職,真正的對手來了。

早在五年前的1945年12月,沃克的老上級巴頓將軍就因為離奇的車禍而身亡,而這位中將非但沒有吸取教訓,反而用生命詮釋了巴頓集團軍的“開快車”傳統,終於“像風一般出現後又像風一般消失”。在他死前,杜魯門已經向國會提名授予他四星上將軍銜,1951年1月2日沃克終於晉升上將,只不過得稱為“追晉”了。

(還上了時代週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