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作死”的名将?

瀚海说史


国民党名将邱清泉,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可谓是不作不死,最终把自己活活作死了。

邱清泉是黄埔军校二期的毕业生,作战以不要命闻名,人称“邱疯子”。邱清泉在昆仑关战役和滇西战役时表现颇佳,获得过宝鼎勋章,还获得过美国总统自由奖章。

邱清泉在抗日战争时的表现可圈可点,但是了到了解放战争中,他就不行了。

淮海战役中,黄百韬兵团被解放军围困,国民党统帅部命令邱清泉与李弥两人率部沿陇海路两侧向东攻击前进,救援黄百韬。

邱清泉接到命令后,他的参谋长李汉萍告诉邱清泉,救援黄百韬有两条路,一是迂回潘塘镇,成功概率较大,但有一定风险,容易被解放军分割包围;二是正面进攻,相对安全,没什么风险。但成功概率较较低。

邱清泉选择了第二条,而且把自己战斗力最强的第五军留下,只派了战斗力一般的七十军和七十二军两个军救援黄百韬,被解放军击溃。最终黄百韬兵团被解放军全歼。

救援黄百韬不成,国军统帅部下令杜聿明率领邱清泉、李弥和孙元良三个兵团从徐州撤退。杜聿明让邱清泉的主力-第五军45师殿后,掩护大部队撤退。

第5军45师遭到华野的猛烈攻击,损失惨重,邱清泉接报后非常着急,找到杜聿明要求大部队暂停前进,等他救出了45师再走。杜聿明表示同意,等邱清泉救出了近乎残废的45师,白白浪费了近两天的时间。

等到邱清泉兵团和李弥、孙元良兵团一起,被包围在陈官庄、青龙集一带,统帅部又要求杜聿明率三个兵团改变前进方向,向东南方向攻击前进,去救援黄维兵团。邱清泉又是让七十军和七十二军、七十四军三个军作为前面的攻击部队,轮番攻击,甚至连他本来不信任的十二军,他都已经派出去参加攻击了,但第五军仍然留着不动,不肯投入使用。

黄维兵团被解放军歼灭后,杜聿明率部龟缩到河南永城附近的陈官庄地区。随后解放军发动陈官庄战役,大获全胜,此役歼灭国民党军3个兵团部;10个军;25个师、1个骑兵旅,共26万余人,其中毙伤6万余人,俘虏17.7万人,投诚2.4万人。

在陈官庄战役中,杜聿明本人被俘,邱清泉被击毙,第五军被全歼。


袁卫宇


笑答:

政客作死名人

第一作死人物……萨达姆!

第二作死人物……卡扎菲!

第三作死人物……肯尼迪!

第四作死人物……赫鲁晓夫!

第五作死人物……尼赫鲁!

……………

军事作死名人

第一三国邓艾

第二麦克阿瑟

第三山本五十六

第四拿破仑三世

……………

作死的帝王

第一路易十六

第二尼古拉二世

第三王莽

………………

因果报应,人在做天在看,出来混欠债了迟早要还!


心勇4


国民党中将军长郭景云,作为傅作义集团的“王牌军”军长,在平津战役中,先突出解放军包围,又打退沿途的阻击部队,却大意休整队伍被包围,后又在救援接应部队近在咫尺的情况下,因为自己的意气用事,而错失逃生机会,最后所部被全歼,本人自杀,“大义凛然”的把自己给“作死”了。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发起不久,高瞻远瞩的毛泽东又发出命令,令华北军区杨得志2兵团、杨成武3兵团向张家口一带集结,配合东北野战军准备发起平津战役。

11月29日,杨成武3兵团对张家口外围发起攻击,平津战役打响。张家口国民党守军孙兰峰部立即向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求援。此时,傅作义正在关注着各地的战况,得知攻打张家口的只有杨成武部队,略松了口气,他所担心的是林彪的东北野战军是否入关作战,以现在东北野战军的实力,他是很难应付的。

张家口是傅作义部队的西退之路,必须要保住,所以他立即命令自己的“王牌军”35军,马上驰援张家口。35军是傅作义的起家部队,他曾长期兼任军长,现任军长是郭景云,绰号“郭大麻子”,中将军衔,郭景云能争善战,勇猛忠心,是傅作义不可或缺的得力干将,但骄傲狂妄,任性自大。

郭景云接到命令后,立即率35军约1.6万人,分乘400余辆美式汽车,很快抵达张家口外围。杨成武见机行事也顺势将他一起围住。但因为杨成武兵团只有三个纵队,虽然围住了敌人,但战线过长,力量略显薄弱。

张家口两军相持之时,东北野战军的先头部队程子华部打下了密云,全歼守敌6千余人。傅作义得知后惊出一身冷汗,林彪终于还是入关了,为安全起见,随即电令郭景云火速回归北平,留下孙兰峰死守张家口。

郭景云这边刚刚把部队安顿好,马上又组织回归。利用机械化的速度,冲出杨成武部队的包围圈倒是没费多大劲儿。郭景云率领着汽车队伍浩浩荡荡的踏上北平的归途。

走到新保安时,遭到了强大的阻击,原来是杨得志2兵团的一个先头旅,于前一天占领了新保安,面对来敌展开顽强阻击。但双方力量过于悬殊,郭景云还从北平调来飞机助阵,最后,解放军只能撤出新保安。

郭景云在傍晚时分趾高气扬的进入了新保安城,并不顾部下要他连夜赶路的劝说,坚持在城内休整一夜,并狂言“这是咱家门口的路,难道还怕闹鬼吗?”

但一夜过后形势却大大出乎郭景云的意料,杨得志的后续部队接连赶到新保安外围,35军一夜之间已被团团围住,想走出去,难了!在突围了一整天后,寸步难移,只好又退回城内。

傅作义得知自己的王牌军陷入重围,心急如焚,马上派出两个军前去增援接应35军。可是当援军前来接应时,郭景云因与援军的军长不和,拒绝与援军配合。当援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打到离35军近在咫尺时,郭景云却向另一个方向突围,想凭自己之力脱身。

结果可想而知,面对着又陆续赶到的东北野战军部队,增援接应的两个军也顾不上郭景云了,想跑却没有跑掉,均被歼灭,郭景云也失去了最后的希望。


只能做最后的挣扎,郭景云妄想坚决固守。但解放军的力量早已今非昔比,在上百门大炮的强力打击下,35军很快失去抵抗能力,阵地被一块一块占领。郭景云最后被解放军围在指挥部,眼见大势已去,他让部下和自己一起点燃汽油桶“为国尽忠”,但却没人愿意和他一起死,汽油桶也被部下踢到了远处。郭景云绝望之际,拨枪自尽。“王牌军”全军覆没。

杨得志得知郭景云自杀后,让人买了口棺材,把他安葬了。

郭景云之死,完全是咎由自取,本来有着数次逃生机会,却因为自己的狂妄自负而丢了性命,硬是自己把自己给“作死”了。


我是历史微点,与您共同学习,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历史微点


我觉得:在古今中外的“作死名将”的系列之中,国民党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中将,算得上是一位出类拔萃的代表。他亲手制订并执行了一个“作死计划”,彻底埋葬了整编74师,也让他自己命丧黄泉,这就是国民党版的“孟良崮作战计划”。

张灵甫的具体计划是:以整编74师为诱饵,放弃精良的机械化优势,全军固守在孟良崮高地上,吸引我华东野战军主力来包围74师,然后,以国民党在山东战区的全部兵力,从四面八方赶来,再将华东野战军从外面反包围,内外夹击、中心开花,一战而定乾坤!

很可惜,平时狂妄自大的张灵甫,在国军将领中的人缘并不好!“四面八方”的国军部队,在华东野战军的阻止之下,都慢吞吞地逡巡不前。与此同时,我英勇的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两位司令的指挥下,神兵天降,迅速以数倍的兵力合围了整编74师,在三天之内,就消灭了74师全体官兵,张灵甫也毙命在孟良崮之上……。

这一仗,打得老蒋痛彻心扉、终身难忘!由此,张灵甫也成为蒋介石的心目中的“国军第一号的英烈”,在台湾的“英烈祠”里,张灵甫的灵位排名第一,蒋对他的倚重和痛惜,可见一斑!



临时客


说到国民党的王牌精锐部队、抗日铁军74军,不得不提副军长李天霞,与老上级王耀武是同窗,都是黄埔三期生。所谓成也74军、败也74军(整编74师),李天霞一生的兴衰荣辱都与74军息息相关。李天霞可以说是一位抗日名将,抗战期间参加过不少大小型正面作战,其战绩完全不亚于后来的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

自从李天霞投入到王耀武的起家部队补充一旅,也就是后来改编成的51师,便开始了辉煌的抗日生涯。首战淞沪会战担任第51师副师长兼153旅旅长,而此时的张灵甫正是李天霞手下的一名团长,李天霞率部与日军激战数日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随后参加了南京保卫战,李天霞亲自上阵与日寇血战,部队损失惨重,最终寡不敌众而被迫撤出了战斗。

李天霞的成名战是在江西上高会战,当时已晋升为74军第51师师长,率部在鸡公岭与日军进行残酷的肉搏战,歼敌千余人并牢牢守住了阵地,为保证上高大捷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战后李天霞51师荣获第一号陆海空武功状,而74军荣获最高团体荣誉飞虎旗,也获得了“抗日铁军”的美誉,不久后,李天霞升任74军副军长,负责在贵州为军部训练新兵。


老上级王耀武升任第24集团军总司令后,按理说李天霞无论是在战功和资历上,都有资格胜任74军军长的职务。王耀武是一个非常能干和务实之人,曾征集74军三位师长的意见,但关键人物并不赞成李天霞担任军长职务,主要是看不惯李天霞生活上的“特殊化”,这个人就是58师师长张灵甫,曾是李天霞的直属下级,而老军长王耀武非常在乎张灵甫的感受。

因为张灵甫不仅能打而且不像李天霞有点桀骜不驯,王耀武在权衡利弊下,决定牺牲李天霞,调其任辖下的100军军长,74军军长的位置则由曾担任57师师长的施中诚担任。李天霞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间被调出了曾经一起出生入死的74军体系,心中难免会有所怨恨,与张灵甫从此结下了恩怨,也为日后张灵甫兵败于孟良崮埋下了祸根。

抗日战争之最后一次大会战之湘西雪峰山会战,李天霞指挥的第100军再次立下了赫赫战功,率部在芙蓉山全歼了日军第109联队,而整个抗战期间,国军部队很少有全歼过日军一个完整联队的记录。战后,李天霞再度荣获陆海空武功状及各种勋章,唯一缺的就是国民党军中的最高荣誉勋章,即青天白日勋章。李天霞从淞沪会战至抗日最后一次大型会战,参加过不少大小战役,战功卓著,称为抗日名将不为过。

抗战胜利不久后,国民党进行了部队精编,李天霞第100军整编为第83师,而张灵甫74军被整编为了74师,被誉为蒋委员长的“御林军”,李天霞和张灵甫的地位相比,已经高下立判了。在内战期间,李天霞可谓出气不出力,开始打滑头仗了。鲁南会战期间,张灵甫的整编74师曾划给李天霞指挥,但是张灵甫自命清高根本不听从指挥,甚至向兵团司令打小包括,还要求脱离李天霞的管辖,最终汤恩伯硬是将张灵甫划给了黄百韬指挥,李天霞也因此对张灵甫咬牙切齿。

于是,李天霞开始踏上了“作死”之路,在张灵甫被围于孟良崮前,担任整编74师右翼安全任务的李天霞,为了抢功在不支会兵团司令汤恩伯的情况下,擅自向蒙阴进犯,一度令蒋介石十分恼火;当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轻而易举地切断了张灵甫与李天霞和黄百韬间的联系后,整编74师三万余人已经被华野如同铁通一般团团围在了孟良崮上。

此时的张灵甫已经上天无路、下地无门,宁愿向远在百里开外的同窗老乡胡琏求救,也不肯向近在眼前的李天霞低头。眼看着“御林军”已经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蒋委员长才下了死令要求全力营救张灵甫,否则军法处置。走在“作死”路上的李天霞被吓出了一身冷汗,便将手里可用的部队全部投入到解围的战斗之中。但为时已晚,当李天霞率部赶到孟良崮脚下时,张灵甫三万余人大军已经凉凉了。战后,李天霞因玩忽职守、救援不力被送上了军事法庭,离阎王殿只差一步之遥。


赛门之略


提及名将的“花样作死”,必须得说一下坑了大宋和大元两代王朝的范大将军!

此人是个奇葩,您看在网页搜索古代将领,名字后面要么被冠以名将、儒将等称呼,再不济也会标注一下是某朝将领,可是您要搜他的名字,后面居然带着十分醒目的四个大字:常败将军,您说说,这人得衰到什么份上?

可是,这厮的运气有超级好,简直好到爆,这么说吧,他总有机会率领超级庞大的水军去攻打超级重要的地方,结果每一次都能打出千古遗恨级别的大败仗来,此人正是宋末元初将领范文虎!

范文虎,江西丰城人,虽然超级不能打,但是人家娶媳妇娶的好,他岳父是大名鼎鼎的吕文德。吕文德在南宋晚期绝对是首屈一指的武将,吕氏家族遍布朝野,尤其是前线守将,要么是吕家的亲属,要么是吕家的故旧,吕家势力之盘根错节让后来者都难以望其项背。

有了这层关系,范文虎的待遇能差的了吗?先是被授予黄州武定诸军都统之,继而一路提拔到殿前副都指挥使,这是禁军系统的二把手,武将混到这份上可以说都是出类拔萃的。想当年,名将刘琦以顺昌大捷打败金兀术的功劳,也不过才被授予都虞侯的职衔,范文虎有啥战功呢?啥也没有,宋史记载一片空白,就是靠着裙带关系上位的。就这种人,敢重用的脑子绝对有问题。

宰相贾似道就是脑子有问题那一类人,宋元开战,襄樊重镇被围多年,他不救援任由元军肆虐。等到实在瞒不住必须要救援的时候了,他又不好好选将,原本委任名将李庭芝全权指挥京湖战事,却又对李庭芝不放心。当时,范文虎正率领十万水师救援襄樊,这厮竟然置民族存亡于不顾,为了不让李庭芝染指他们吕氏一族的地界,这么看来吕文德的眼光还是可以的!他夸夸其谈向贾似道请命:“吾将兵数万入襄阳,一战可平(真敢说大话!),但愿无使听命于京阃(李庭芝),事成则功归于恩相矣”!

我范文虎率领十万大军救援襄阳,一站就能把元军打垮,唯一的请求就是不让李庭芝指挥我,如果此战大功告成,功劳就是您贾相公的!

贾似道于是允诺他单独作战,顺便监视李庭芝,范文虎倒好,自己领了独立作战的权限后,每天就知道吃喝玩乐,李庭芝屡次约他进兵,他都视而不见!(庭芝屡约进兵,文虎但与妓妾、嬖幸击鞠饮宴,以取旨未至为辞。)

等到不打不行了,范文虎才懒洋洋的进军救援,双方在襄阳城下的鹿门展开激战,宋军初战不利!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儿,毕竟双方加一块将近二十万人,前锋打个败仗太正常不过了,可是在范文虎眼里这不得了了,他的饭桶本色充分的显现了出来。初战不利,范文虎扔下部队就跑了,速度之快连自己的部队都追不上,服气不服气?身为统帅就算是逃跑,您倒是带着部下一块跑啊!十万水师,几千艘战船,失去统一指挥的后果是灾难性的,这是南宋最后一支大规模建制的水师,被范文虎毁于一旦!

有时候我都怀疑这范文虎就是元军的奸细,因为不久之后他就投降了元朝,元军大都是蒙古草原上套马的汉子,对水战非常之不在行,当年打败宋军靠的还是南宋降将刘整训练的水师。刘整死后,范文虎竟然凭借着自己有统领大规模水师的经历被元朝统治者委以重任,所以说,元朝统治者脑子也有病,范文虎当家,房倒屋塌,这基本是铁的定律了,很快他就给元朝结结实实的上了一课!

元朝灭了南宋以后,放眼四望,没被征服的国家只有岛国小日本了,于是征讨日本的作战计划开始了!范文虎作为“水师宿将”,被元世祖忽必烈任命为征东行省右丞,再次领兵十万,战船3500艘,征讨日本!可是,范文虎这厮既没有海上作战经验,也不懂海上常识,选在台风到来的日子出征日本,果然出海不久遭遇台风,战船折损过半,他自己也掉进了海里,本来用范文虎喂鱼正当其时,可惜被人给救起来了。

范文虎被救之后,大军聚集在鹰岛,虽然损失惨重但打起来还是没问题的,大将张禧建议范文虎学一学项羽,背水一战,肯定能击败元军!可范文虎是什么人啊?当年救援襄阳,前锋吃了败仗他都能抛下大军逃跑,这次可是掉海里差点丢了小命啊,他能有胆量背水一战吗?

不顾将士苦苦哀求,范文虎再次逃跑,同样是丢弃了数万大军。等日军攻打过来的时候,数万大军饥困交加早已丧失了战斗力,全部被日军俘虏,惨遭屠戮!

范文虎虽然在战场上每战必败,但在官场上却是当之无愧的常胜将军!不过才十几万条人命的些许小事么,岂能妨碍我们范大将军的锦绣前程?一代英主忽必烈出于调动广大汉人当汉奸、作走狗积极性的考虑,对这个一无是处的人渣极为器重。

真是应了那句话“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


李老师历史课


在历史上有一些所谓的名将,不是因为自己勇猛过人,就是认为自己智谋出众,所以卖弄才华。结果一不小心,一失足成千古恨,枉送了性命。如果说“作死”的名将中,我认为宋朝的徐禧堪称典范。此人用他的所作所为给我们阐释了“不作不死” 的真谛。

徐禧之所以成为“名将”,这是因为他的“名”纯粹是靠“作”得来的。他靠他的作给宋朝带来了一场惨败,也让自己在此战中成“名”,“作死”了自己。

那是在北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宋朝的神宗皇帝赵顼看了种鄂“筑城推进,控制横山”的奏折以后,颇觉称意。随即亲令徐禧、李舜举前往延州,审定筑城推进的计划,并指令鄜延路守军统帅沈括,听从徐禧的调遣,又令李稷负责筹措粮饷,保障军需。

但是,宋神宗只看到了这个计划很好,可是却没有考虑到派去执行的人选,他选派的徐禧给他和宋朝带来了一场大祸。徐禧这个人本没有实战的经验,可他却认为自己是不世出的良将。他经常自吹自擂说:“不是我徐某人夸口,如果让我成边,不费吹灰之力即可收复西北的疆土。无奈现在戍边将帅怯战不前,有什么办法呢?”

这一次,宋神宗派徐禧到西北边疆审定筑城推进的计划,让徐禧喜出望外。他认为一显身手的机会来了,于是他满怀信心地带领着随从人员,踏上了征途。徐禧到达鄜延后,既没有认真研究敌情,又很少到现场察看地形,便仗着自认为“熟读兵法,精通韬略”的本领,向沈括简单地询问了一下情况,就彻底推翻了种鄂的计划,自己又制订了一个筑城推进计划。走出了他作死的第一步。

他把将领们召集起来,说:“种鄂曾向朝廷提出筑城推进,控制横山的方案,实有严重的缺陷。其一是,银州看起来地处明堂川和无定河的汇流处,似乎险要可守,但是老城东南已被大水淹没,西北又是天堑,远不如永乐川的地形有利,二是,夏州、宥州旧城都已倒塌毁坏,如果逐个修复,工程浩繁,花费太大。所以这个方案不宜付请实施。必须离开原有州城旧址,另选要地,重建堡寨。我决定在水乐川建立六寨六堡,依靠山势构成阵地,作为控制银、宥、夏三州的枢纽,如此便可大举推进。”

谁知道种鄂不同意徐禧的方案,他说:“在下久居边关,深知西北的地利,银、宥、夏三座州城,都是前人反复勘察选定的要塞之地,有险可据,有水可用,交通发达,供给方便,又能控制所属各地。若放弃这些地方不用,而在永乐川重新建城,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缺少泉水。以水寨控制水源,很不可靠,一旦水寨有失,水源断绝,全部寨堡都将陷入绝境。修复三城的工程虽大,如果按照银、宥、夏的顺序逐个推进,也是力所能及的。”

徐禧已经设计好了筑城的方案,就根本没有采纳种鄂的意见。于是就按照自己的方案下达筑城的命令。

不久,种鄂向朝廷奏了一本,极力阐述徐禧的方案不可行。徐禧发现后,又怒气冲冲地斥责道:“你竟敢百般阻挠、破坏我的筑城计划,难道你就不怕死吗?!”种鄂毫不示弱地说:“在永乐筑城据守,势在必败。兵败难免一死,不受你的节制,无非也是一死而已,有什么可怕?!”

徐禧看无法让种鄂屈服,就也立即向朝廷奏了一本,指责种鄂目无军纪,不受节制,令其留守延安。随后,便与李舜举、沈括一起,带领高永能、高永亨、曲珍等十名战将,十万人马,近二十万民夫,开赴永乐川筑城。由于征用了数十万士兵和民夫,人力充足,筑城工程进展比较顺利。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已初具规模。徐禧十分称心如意,随即命名为银川砦,并指派曲珍守备。

正当徐禧坐镇米脂等待朝廷封赏之时,忽然传来了西夏数千人马迫近新城的消息。徐禧急忙遣将迎敌,并要亲到银川砦指挥作战。跟随他的一些亲信建议说:“朝廷的意旨是要大人前来审定筑城的地点,现在新城已经筑成,御侮退敌是守边将领的责任,我们可以返回京师了。”

此时,徐禧一心想立功显威,名留青史,哪里还听别人的劝告,随即命令沈括镇守米脂,就同李舜举、李稷等人带领大队人马,开进了银川砦。走出了他作死的第二步。

徐禧到达银川砦不久,数千夏兵不战而退。他却把夏兵的侦察行动,看作不敢进攻新城,是怯战而逃。接着,传来夏兵二十万前来进攻永乐的消息。徐禧竟不作迎敌的准备,还口出狂言说:“夏兵大举前来,正是我等依托坚固的寨堡,杀敌立功,夺得富贵的大好时机。”

大将高永亨久在西北戍边,见夏兵来势凶猛,深知难以力敌,连忙建议说:“银川砦太小,又无泉水,不宜全军在此固守。”徐禧一听,勃然大怒,就以动摇军心的罪状,喝令拿下,斩首示众。幸得诸将苦苦劝解,高永亨才免一死,被押送延州监禁,等待发落。

夏兵出动了倾国的兵力来攻打永乐,曾同夏兵多次交锋的战将高永能,见夏军初到,还没有列阵,急忙建议说:“现在乘敌兵混乱之机,应尽快出兵冲击。”盲目自大的徐禧,竟然学着宋襄公的腔调说:“王者之师,不鼓不成列”。依然按兵不动,又一次失去了战机。走出了他作死的第三步。

及至夏军列阵后,宋军初战失利,又见夏兵蜂拥而来,人心慌乱。布阵在城下的曲珍忙建议说:“现在军心已经动摇了,不能与夏军交战,如果交战必败,请下令入城固守。”徐禧大声斥责道:“你身为大将,见到敌人就想不战而退,心中还有军法吗?”吓得曲珍施礼认错,等候命令出战。

不久,夏军开始渡河进攻宋军。宋军也派出鄜延最精锐的选锋军前去冲击。可是这些军队和夏军接战失利,大败而逃,冲乱了后阵。随后夏军趁势全面展开,分头向宋军的寨堡发起了猛攻。宋军各阵地上,军民混杂在一起,受到夏兵攻击后,乱作一团。有的向南逃跑,有的向大寨撤退,互相拥挤践踏,夏兵在后乱砍乱杀,结果二十多万军民,退入大寨的仅剩三万多人。

此时,水寨已被夏军占领,这三万人也陷入无水可饮的处境。城中无水,数日之间,宋军渴死大半。曲珍见大势已去,为避免全军覆没,建议组织突围。可是,徐禧的方寸已乱,竟不知如何处置。走出了他作死的最后一步。

就在守军苦战支撑之时,突然天降大雨,人马得到水喝,军心有所稳定。将领们见有生机,计划组织突围。不料新筑的土全被雨水冲塌,夏兵乘勢一拥而入。高永能率军迎战阵亡。徐禧、李舜举、李稷等人都死于乱军之中。只有曲珍等四将突出重围,幸免一死。

永乐之战,由于徐禧刚愎自用,不听从有经验的老将建议,一意孤行,在错误的地点建城。而且自不量力,亲自去指挥作战。在作战中,又胡乱指挥,一再失去战机,以致造成慘败的结局。徐禧不但“作死”了自己,也给宋朝带来了惨重的损失,他用他自己的“作死”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历史笑春风


抗日战争中日寇号称“名将之花”的阿部规秀就是作死的典范。


阿部规秀出生于日本军国主义最活跃的时代,他长大后也不例外,为了效忠天皇,他参了军,并在部队表现优异,屡立大功,被日本军界称为“名将之花”。

1939年10月2日,阿部规秀晋升为陆军中将,并参与了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结果在他的指挥下,一个大队被我军采用灵活的战术吃掉,恼羞成怒的阿部规秀决定“亲征”。

经日军侦查发现,黄土岭疑似有八路军主力,于是狂妄的阿部规秀准备孤军深入,妄图虎口拔牙,一举消灭我军主力。1939年11月6日,他孤军深入到黄土岭,遂和我军展开战斗。看到敌人已经进入口袋,又岂能不打之理?于是我军也对其发动了猛攻。

正值敌我交战之际,阿部规秀仗着装备精良,想着八路军没有重武器,于是站在高地观察我军情况,被我军杨成武部发现,在陈正湘团长的指挥下,迫击炮炮手李二喜对目标开了四炮,均命中目标。阿部规秀被炮弹击中以后伤重不治,他带领的旅团也被打残。

11月23日,日本媒体各大头条都刊登了来自中国战场的消息《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

阿部规秀作为擅长运用新战术和山地战的专家,这种孤军深入,打乱本军部署的低级错误本不该犯,可是他太狂妄自大,自信过度,最终身亡,简直是作死。


望风瑟瑟


很高兴被邀请回答这个问题,个人认为明朝时期洪武四大案之一的蓝玉案,主角蓝玉就是极其“作死”的名将。

蓝玉是明朝开国将领,他率领十五万大军,追击北元军队到捕鱼儿海,一举摧毁北元的领导层,彻底终结了北元势力。



蓝玉的姐夫是明朝开平王常遇春,蓝玉早年在常遇春手底下为将。常遇春是一个汉人,但对骑兵的认知却远超蒙古人,是朱元璋军队中地位仅次于徐达的二号人物。蓝玉和常遇春很像,像的不仅仅是他对骑兵的理解,还有常遇春那个暴脾气。

常遇春脾气很臭,尤其喜欢杀降,朱元璋警告多次都没有用,而蓝玉和常遇春一样骄躁、狂妄,这样的性格伴随了他的一生,为他的死埋下了伏笔。在蓝玉征服北元南归时,在喜峰关因守将开关时间太慢了而直接下令攻打,虽然当时朱元璋因为蓝玉的功劳而没有追究,但这也让朱元璋非常不满,对他有了芥蒂。



之后蓝玉还调戏被俘虏的元朝妃子,朱元璋这次直接就把把蓝玉的梁国公改名凉国公来警告他,但却没被蓝玉重视。之后蓝玉的狂妄愈演愈烈,在一次侍奉皇帝的酒宴上,蓝玉直接就说军中的将领升迁全由他决定,朱元璋封他太子太傅,他还说他难道不能当太师么?

其实朱元璋早就对蓝玉彻底失望了,一直没有杀他的原因是以蓝玉为首的武将集团是太子党的一员。太子朱标是朱元璋最心疼的儿子,朱元璋也有意培养属于朱标的势力,杀了蓝玉会大大削弱太子势力。但很不幸的是,洪武二十五年(1392)朱标英年早逝,朱元璋痛不欲生,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蓝玉的武将集团的重要性大大降低,此时朱元璋便不再容忍他的胡作非为了,把之前的账都翻了出来。洪武二十六年(1393),蓝玉以谋反罪被杀,剥皮实草,蓝玉案当时牵扯了一万五千余人。蓝玉到死才知道,自己能飞扬跋扈这么久不是因为他的势力有多大,只是朱元璋不想动他而已。


御马下南山


1950年朝鲜战场上的美国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确实可谓“二战名将”,作为欧洲战场上巴顿将军的心腹爱将,他曾经率领第三集团军的第20军率先突破齐格菲防线,强渡莱茵河杀入纳粹德国腹地,盟军放弃攻取柏林后所部转向东南,再渡过多瑙河横扫奥地利,战功赫赫并以凶猛强悍出名。



(沃尔顿•沃克中将)

巴顿将军经常夸赞其为“我那个最棒的杂种小子”,沃克由此在欧洲战场曾获得了“攻势权威”的专家称号,并被冠以“虎头狗”的美誉,美军甚至以他的名字命名了M-41轻型坦克:“沃克虎头狗”。就是这样一位名扬欧陆的美军战术家,却在清川江战役中遭到志愿军漂亮的侧袭而全军溃败。

其实沃克虽然脾气暴躁,但用兵颇为谨慎。当时美军在朝鲜主要有两支部队,即西线的第八集团军(司令官沃克中将)和东线的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少将)。“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要求两军齐头并进展开“勇猛的追击”,然而沃克始终担心志愿军会突然出现,主张小心翼翼的稳步推进,遭到麦克阿瑟的痛斥,后者认为那“不是一支不可辱的力量”。



(沃克)

无奈之下的沃克只好督师加速前进,他不知道的是,隐蔽集结的志愿军正准备将第二次战役的第一记铁榔头砸在第八集团军的脑袋上。1950年11月25日上午10时30分,美军先头部队第二师第9步兵团的贝克连突然遭到猛烈攻击,几个小时后便彻底溃败,全连129人仅仅撤下来34人,其中一半还是伤员。

在整条战线上,志愿军第39军、第40军同时发起攻势,第38军则穿插迂回三所里,到11月28日沃克已经意识到,徘徊在清川江北岸的美第二师、第二十四师和第二十五师正全部陷入包围之中。



(麦克阿瑟在前线)

麦克阿瑟却在这一天命令沃克和阿尔蒙德飞往东京开会,前线危在旦夕,部队身处绝境,司令官们还要去上千公里外的麦克阿瑟司令部“东京第一大厦”开会,沃克极度郁闷和不解,而长达四个小时的会议也没有讨论出任何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的方案只有俩字:撤退。匆匆赶回战场的沃克立即下令所有部队向清川江南岸全速撤退,他的计划是放弃平壤后在北纬38度线重新建立防线。

沃克中将本人也乘坐吉普车混杂在向南撤退的美军队伍中,这位三星中将有个习惯,喜欢戴着钢盔,乘坐吉普车或L5轻型飞机穿梭在战场上,为了防止轧上地雷,他还特地在吉普车内铺上了沙袋。他还有个更“作死”的习惯,乘车时总是急不可待的命令赶路,很有巴顿在欧洲战场的风范,如果路上有什么东西妨碍了这位将军的座车速度,他往往历声大吼“绕过它前进”!



(沃克在前线)

沃克另有个绰号叫“斗牛犬”,体态壮实,大腹便便,倒是很符合形象。他总是马不停蹄地奔走在战场各个角落,像巴顿一样突然出现在某处,用最简洁的语言整理要点后下达作战指示,然后又像风一样消失。但这个时段,冒进造成的溃败和组织混乱的撤退,已经使仅有的公路拥挤不堪,他应该老老实实地呆在司令部里才对。

1950年12月23日,沃克的吉普车在公路上被一长串南朝鲜军车迎面堵塞在路上,沃克的司机根据将军的命令试图“绕过它前进”,不料一辆军车突然“开出了车队,向沃克的座车迎面驶来”,吉普车来不及刹车瞬间被撞入路旁沟中,沃克的头部受了重伤,当手下七手八脚把他装进汽车送到战地医院时,这位三星中将已经死亡。

(李奇微中将)

根据美军的官方记载,沃克当时正准备前往第二十师的司令部,嘉奖这支部队同时把一枚银星勋章授予一名叫萨姆•沃克的上尉,他是沃克中将的儿子,来自德克萨斯州的一名步兵连长。至于情况是真是假,那只有天知道了,而朝鲜战场上美军地面部队最高职务和军衔的将军意外阵亡,立即震惊了东京和华盛顿,无奈之下,陆军副参谋长李奇微中将披挂上阵,接替第八集团军司令官一职,真正的对手来了。

早在五年前的1945年12月,沃克的老上级巴顿将军就因为离奇的车祸而身亡,而这位中将非但没有吸取教训,反而用生命诠释了巴顿集团军的“开快车”传统,终于“像风一般出现后又像风一般消失”。在他死前,杜鲁门已经向国会提名授予他四星上将军衔,1951年1月2日沃克终于晋升上将,只不过得称为“追晋”了。

(还上了时代周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