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寿终正寝,许攸中途殒命,全是重要功臣,为什么结局大相径庭

贾诩和许攸,都是前期辅佐他主,后期投靠曹操的谋臣。贾诩原是张绣手下,后来劝张绣投靠曹操,自己也成了曹孟德下面一位重要谋臣。而许攸原是袁绍手下,因为在袁绍不采用其妙计而转投曹操。刚到曹操队伍,就献上一个袭击乌巢的计谋,从而让曹操打破袁绍。

贾诩寿终正寝,许攸中途殒命,全是重要功臣,为什么结局大相径庭

这两个人,都是曹操在扩张势力道路上的重要功臣。他们在计谋战略上可以说是不分伯仲,但是在智慧情商方面,贾诩完胜许攸,这也决定了他们的结局。贾诩知道曹丕继位,活到了七十六岁才寿终正寝,而许攸则在投靠曹操四年后就被杀害了。

那么,两人之间的结局为何有这么大的差距呢?许攸在情商方面又为何比不上贾诩呢?我们从以下几点来分析。

贾诩寿终正寝,许攸中途殒命,全是重要功臣,为什么结局大相径庭

第一,贾诩深谙上级和下级之间的相处之道,谦恭有礼,从不多话;许攸则是居功自傲,忘了君臣身份

许攸投靠曹操时,因为曹操正少破敌之策,所以光着脚就跑出去迎接许攸,并拉着他的手共同进入军帐中卧膝长谈。从这里可以看出曹操确实是很重视人才,他的那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绝对不是一句空话。许攸也没令曹操失望,初见面就献了袭击乌巢的计谋,最终曹操以少胜多,赢了袁绍,许攸的功劳不可谓不大。

贾诩寿终正寝,许攸中途殒命,全是重要功臣,为什么结局大相径庭

也因此,许攸就有点自傲了,因为许攸小时候便和曹操认识,所以知道曹操的小名叫曹阿瞒。许多时候,不分场合,就呼喊曹操的小名,完全一副不顾君臣礼节的态度,曹操表面上笑着应答,实际心中已经非常不满。

再看贾诩,贾诩从张绣那里投靠曹操后,曹操也是满满的激动,并拉着他的手说道:“我的名声全是你成就下来的啊”。两人只是相视一笑。因为张绣能够投降,全是贾诩的劝说,曹操是知道的,而且曹操也明白,这次如果接受了张绣的投降,那么其他人看到曹操如此不计前嫌,也会前来投靠。毕竟当初张绣杀害了曹操的长子和大将典韦。

贾诩寿终正寝,许攸中途殒命,全是重要功臣,为什么结局大相径庭

从上面曹操对待贾诩和许攸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出,曹操确实求贤若渴,但是贾诩却始终清楚自己的位置,不像许攸那么无礼。在赤壁之战中,贾诩向曹操进言,东下攻打孙吴不利,曹操不听,贾诩也就作罢了。从这些都可以看出,贾诩对曹操更多的是君臣之间的关系,尽自己本分,但是也不触怒君之底线。或许说是有些圆滑,但是也不失为一种处世智慧。

第二,贾诩能够读懂曹操奸雄本质,懂得收敛锋芒;许攸虽与曹操从小相识,却不懂曹操之心

贾诩寿终正寝,许攸中途殒命,全是重要功臣,为什么结局大相径庭

贾诩到达曹操阵营后,做事风格一向很低调,因为他能够看透一个人的心。贾诩的读心术可以说是非常的厉害。当初还是张绣手下时,一次和曹操交战,曹操忽然撤军,张绣要去追,他就说追不得。张绣不听,果然大败而归,这时,贾诩又说可以追了,张绣很奇怪,已经失败了,怎么还让追?贾诩让他只管去。果然这次就大胜而归。

关于张绣回来后贾诩解释,就是曹操疾走肯定有事,所以撤军肯定有精密安排,追之必败,后来,你回来了,他们也就掉以轻心了,追之则胜。可见贾诩在对人心的把握上是非常厉害的。

贾诩寿终正寝,许攸中途殒命,全是重要功臣,为什么结局大相径庭

当他投靠曹操后,深知曹操虽然表面大度,有着雄才大略,但是内心却是比较记仇爱面子的。所以,作为降臣,他从来不多说话,做事也低调,这也使得他更得曹操信任。而许攸,则是不懂曹操之心,帮曹操夺得冀州后,更是觉得自己功劳最大,不分场合地叫着曹操小名,夸赞自己的功劳。在曹操面前如此自负,让曹操觉得很没面子,从此他便成了曹操心中的疙瘩。

贾诩寿终正寝,许攸中途殒命,全是重要功臣,为什么结局大相径庭

第三,贾诩知进退,看透不说透,有种超脱全局的洒脱,从不自作聪明;许攸执着于功名虚荣,眼界和心界高度不够

贾诩这个人,笔者认为,乱世之中,他不但能够读懂人心,而且对乱世也有一种超脱的情怀。他对功名没有那么看重,或者说他更在乎的就是在乱世中,能够有份工作,不闲着,有机会的时候让大家看看他其实不是闲人,还是很有才能的。但是他也不去抢功劳这个名声,只是低调地活着。

贾诩寿终正寝,许攸中途殒命,全是重要功臣,为什么结局大相径庭

他的这种低调,就是不到由他必须出计谋的时候,他绝对保持沉默。在平常生活上,他让自己的家人奉行节俭,他知道,不出风头就是保命。确实如此,自古以来,功高震主的将士和谋臣也冤死了不少,贾诩是个聪明人,他自然明白这个道理。

而相对来说,许攸有点重功名,一个计谋成功了,就在曹操面前不停地夸赞自己,并间接地贬低曹操没自己聪明,其实不仅是曹操,就是在刘备手下混,估计也难混长久,因为张飞和关羽估计就难容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