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在秦始皇手中“寿终正寝”的国家,但是为何没被灭却至今成谜

秦国最初由于地处偏僻,不被其他诸侯国重视。直到秦穆公时先后灭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个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并稳定大后方以后,才奠定了其作为春秋四大强国的基础。

可以说,秦始皇,在中国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同样也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灭六国一统天下,建立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此等丰功伟绩可谓是前无古人。他所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影响后世长达两千多年,千古一帝,当仁不让。

唯一在秦始皇手中“寿终正寝”的国家,但是为何没被灭却至今成谜

然而,从一定意义上讲,秦始皇并非真正意义上统一天下,他灭除六国后,却留下了一个卫国,且直至病逝时,卫国依旧健在,这在后世看来,未免有些匪夷所思。当时,按照秦国的军事实力,抹除一隅之地的卫国,不费吹灰之力。

可是,秦始皇偏偏将其放过,显然有着其他的考量。

根据《史记》记载,卫国在卫元君时期,仅剩濮阳一地,实力弱小。秦国覆灭魏国后,将濮阳划至东郡管辖,而原本的卫国,则被要求迁往西北地区的野王县。可见,卫国当时已丧失话语权,在秦国面前,只能唯命是从,不敢抗拒。

唯一在秦始皇手中“寿终正寝”的国家,但是为何没被灭却至今成谜

卫国的最后一任君主为君角,他是不幸的,与秦始皇同处一个时代,注定难有作为。同时,他又是幸运的,因为,秦始皇覆灭六国后,并未一并铲除卫国,反而将其留下,十多年未加染指,君角则战战兢兢多活了十余年。

最终,直到秦始皇死后,秦二世即位,将君角废为庶人,卫国才算正式灭国。

准确来说,“废”和“灭”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早在战国争霸后期,卫国已然步入衰弱,依仗濮阳一地为生。公元前二四二年,秦国设东郡,卫国被迫迁往野王县,预示着王权丧失,等同于名存实亡。至公元前二零九年,卫君角沦为庶人,卫国最终覆灭。

唯一在秦始皇手中“寿终正寝”的国家,但是为何没被灭却至今成谜

战国时期,诸侯国的封臣称为“王”,而卫国早在被魏灭前,国君就已经自贬为“君”。公元前二五四年,魏国灭卫,不过,却放过了卫君,这才使得卫国名义上还存在。后来,秦始皇覆灭六国,若想彻底覆灭卫国,简直是易如反掌,然而,秦始皇最终还是饶其一命。

那么,为何卫国得以存活?综合分析,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秦始皇在意舆论影响——首先看下秦初背景,除了保留的卫国,在一些边缘地区,也有滇、楚国残余、越人等势力存在,不过秦始皇并无攻打打算,因为在他看来不值得。滇地与楚国残余所在之地,皆为路途遥远,地形复杂,如果攻打必然耗时耗力。

唯一在秦始皇手中“寿终正寝”的国家,但是为何没被灭却至今成谜

再说江南海上的越人,尤擅水战,秦军或许要付出不小的伤亡才能获胜。秦始皇认为,这些残余势力对秦朝无法构成威胁,便就懒得清剿,把精力专注于国内。

但如果不清剿,他对外宣称的“统一天下”不就留人口实了嘛。为此,秦始皇特意留下中原的卫国,作为统一不彻底的托辞。至少,在他看来,秦朝可以随时覆灭卫国,借此表达,秦朝也能随时覆灭滇、越人势力,故而,后世再计较是否统一,已经没有必要。

以今天的角度看待,秦始皇显然达到了目的,人们在主观上已经认同“统一天下”之说。

唯一在秦始皇手中“寿终正寝”的国家,但是为何没被灭却至今成谜

其次、秦始皇不想被后世认为是暴君——覆灭六国后,留下一个无关紧要的卫国,或许是秦始皇为了树立仁德形象。事实上,秦始皇确实是一位极具远见的君主,并非后世所传的那般残暴。在位期间,秦始皇极为重视文化建设,欲要缔造一个繁荣发达的文明国家,其中从咸阳学宫的修筑便可看出。

秦朝初期,秦始皇给予博士们诸多言论自由,但却招来淳于越为首的顽固派集团讽刺攻击,他忍无可忍之下,方才有了焚书一事。世人常把秦始皇与“焚书坑儒”放在一起,认为这是其最大黑点。

唯一在秦始皇手中“寿终正寝”的国家,但是为何没被灭却至今成谜

笔者要为秦始皇伸冤下,首先,焚书确实存在,不过“坑儒”并非大家所理解的儒生,而是儒生术士,这是两个概念。当时,“儒”的含义广泛,儒家可称,文人亦可称,甚至,连一些方术之士也以儒生自称。

“坑儒”的原因很简单,源于方士利用长生药坑骗秦始皇,这不是太岁头上动土嘛。得知被骗的秦始皇大怒,抓来460个儒生术士进行活埋。方士是被活埋了,但儒生不干了,他们认为方士也属于儒家,秦始皇坑儒,就是与儒家作对。

唯一在秦始皇手中“寿终正寝”的国家,但是为何没被灭却至今成谜

须知,古代文人儒生万不可得罪,历史可是通过他们一笔一笔流传下来,秦始皇得罪了儒生,后果自然很严重。儒生集团著书记载下秦始皇“暴行”大幅渲染坑儒之事,把秦始皇贬成一位暴君,导致被后世骂了两千多年。

最后、卫国与秦国交好——卫国长期依附秦国,等同于秦国的附属国家,两国之间往来频繁,关系融洽,像吕不韦、商鞅都出自卫国,再加上卫国不具有威胁,秦始皇就选择保留卫国。

唯一在秦始皇手中“寿终正寝”的国家,但是为何没被灭却至今成谜

综合来说,卫国的存留大致源于以上三条原因。据记载,孔子曾在卫国游学十多年,春秋时吴王寿梦第四子季札赞赏“卫多君子,其国无患”。春秋战国中,卫国是生存时间最久的诸侯国之一,历经八百三十八年,它的覆灭,倒也算是“寿终正寝”了。

『《被遗忘的卫国》、《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