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寒洛
高加索三國,為何有人說一個比一個慘?說一個比一個慘倒是有點誇張了,但高加索三國確實歷史經歷極其曲折,而且近代的發展也不算好。特別是考慮到高加索地區從很早開始就進行了幾個主要古文明的視野,而且現代“高加索人”這個稱呼還是許多歐美國家對白人的正式稱呼,這麼顯眼的地區處在現在這種狀況確實是不如人意的,那麼現在這種情況究竟是怎麼造成的,又有哪些歷史背景呢?
高加索:傳說與宗教
首先說明一點,歐美國家把白人稱為高加索人主要是基於19世紀德國一些人類學家提出的人種劃分理論,這個理論在現代其實早已過時,但這個名詞因為曾得到廣泛使用,所以現代仍然得到了沿用。但名詞本身已經成為約定俗成,並沒有特殊含義了。不過雖然“高加索”在這個名詞裡沒有特殊意義,但高加索地區可以說從很早開始就是不同文明的交匯處,所以好幾個文明從搖籃期開始,高加索這個地區就在其中擁有了一些象徵意義。比如在希臘神話中,這個世界是由幾個天柱所支撐起來的,而其中一個就位於高加索。而在普羅米修斯為人間盜來火種之後,宙斯為了懲罰他就將他綁在了位於高加索的天柱之上。而在波斯神話裡,高加索山區與傳說中環繞已知世界的卡夫山有關,是世界重生之戰的戰場。
(描繪普羅米修斯被縛折磨的古畫,傳說中這事就發生在高加索地區)
而這些神話可以告訴我們的是,這個地區在很早就被幾個不同文明所知,因此也可以說在很早就成為了不同文明交流與衝突的場所。當然離高加索最近的文明還是波斯文明,所以早期的高加索地區其實最主要的影響還是來自波斯的影響。來自波斯的米底、阿契美尼德、安息和薩珊波斯都曾經將高加索地區全部或部分納入自己的領土,所以亞美尼亞在早期的主要宗教也是發源于波斯地區的拜火教。特別是安息帝國時期,統治亞美尼亞的王族其實就是伊朗安息帝國的一個支脈,所以從公元1世紀到公元6世紀也是亞美尼亞的安息王朝時期。
但亞美尼亞的安息王朝卻在公元4世紀和位於伊朗的安息王朝發生了決裂,原因就是在公元301年亞美尼亞的安息王朝改換門庭,開始把基督教作為國教,而亞美尼亞安息王朝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基督教列為國教的國家,因此這也使亞美尼亞在基督教歷史上具有了比較重要的地位。在亞美尼亞將基督教列為國教後不久,其鄰國格魯吉亞也轉信了基督教。但不久之後,高加索地區再次被來自伊朗的薩珊波斯帝國所主導,但這一次薩珊波斯卻沒有使拜火教重新成為當地的主導宗教。
(鼎盛時期的亞美尼亞安息王朝)
不過從公元7世紀開始,隨著阿拉伯帝國的崛起,薩珊波斯很快被阿拉伯帝國滅亡,而阿拉伯的影響也很快波及到了高加索,伊斯蘭教也開始傳入當地。而在同時,受東羅馬帝國影響的阿布哈茲王國以及信仰猶太教的突厥可薩汗國也先後建立,高加索地區逐漸形成了阿拉伯人、東羅馬人和突厥人三方對抗的形勢。到公元12世紀,格魯吉亞王國崛起,其國王大衛四世將周邊的伊斯蘭教徒全部驅逐,成為了高加索地區的霸主。在公元1194年到1204年,格魯吉亞女王塔瑪麗還率軍擊退了塞爾柱突厥人的入侵,其疆域最大時涵蓋了今天伊朗北部、土耳其東北部和整個北高加索地區。而在東羅馬帝國在公元1204年被十字軍滅亡之後,格魯吉亞一度成為近東地區最核心的基督教國家。
蒙古征服與三方角力
但好景不長,僅僅10幾年後,橫掃歐亞的蒙古軍隊入侵高加索,雖然由速不臺和哲別率領的蒙古第一次西征軍在幾次擊敗了格魯吉亞和亞美尼亞聯軍之後將主攻矛頭對準了基輔羅斯,使高加索暫時逃避了被征服的命運,但蒙古西征的附帶影響在公元1226年就幾乎使格魯吉亞被滅亡。當時被蒙古軍隊一路追擊從中亞逃到了高加索地區的花剌子模王子札蘭丁要求格魯吉亞王國支持自己與蒙古人作戰,被拒絕之後他率軍大舉進攻格魯吉亞,並一度攻陷了其首都第比利斯,此戰過後格魯吉亞迅速衰落,10年之後在蒙古第二次西征期間被蒙古軍隊征服。而亞美尼亞各王國則與蒙古人關係更加緊密,時任卡拉巴赫大公的哈桑·賈拉揚甚至曾兩次前往蒙古帝國首都和林朝拜蒙古大汗,而在突厥人入侵高加索時一部分逃到了中東的亞美尼亞人則建立了乞裡乞亞亞美尼亞王國,這個國家在蒙古第三次西征時成為了其主要盟友,為其出動了大批軍隊。
(描繪乞裡乞亞亞美尼亞國王海屯一世在蒙古帝國首都和林時場景的畫作)
而此後,高加索地區成為了第二次蒙古西征所建立的金帳汗國和第三次蒙古西征所建立的伊兒汗國反覆爭奪的地區,後來主要被伊兒汗國所控制。在公元14世紀伊兒汗國崩潰之後,伊兒汗國的餘脈丘拜尼王朝和札剌亦兒王朝又成為了當地的主宰,之後被稱為世界征服者的帖木兒在公元1386年到1403年之間曾經至少8次入侵高加索,而帖木兒的入侵使原本在可薩突厥時期和塞爾柱突厥時期就進入了高加索的突厥人群體得到明顯壯大,外高加索地區的另外一個主要民族阿塞拜疆人在此時也基本形成。持續不斷的戰爭使高加索地區分裂成了許多很小的王國,又為後來的幾個地區強權將其納入各自的勢力範圍鋪平了道路。
(高加索地區的民族分佈,因複雜歷史而形成的複雜構成一目瞭然)
在帖木兒的侵襲之後,高加索地區就成為了奧斯曼、俄羅斯和伊朗三國角力的舞臺。在公元16到17世紀,奧斯曼帝國和由阿塞拜疆人建立的伊朗薩非王朝在高加索地區進行了長期的爭奪。最終在公元1555年雙方達成了平分高加索的協議,高加索東部地區由薩非王朝控制,西部則歸屬奧斯曼帝國。但不久之後,俄羅斯這個新來者又再次打破了當地的權力平衡,俄羅斯首先佔領了北高加索部分地區,之後它先是在公元19世紀初強迫薩非王朝放棄了自己在南高加索的領土,然後又通過俄土戰爭將奧斯曼從高加索西部逐出。在公元19世紀後半葉,俄羅斯又將高加索北部完全征服。而在此期間,原本是高加索北部主要民族且信仰伊斯蘭教的切爾克斯人幾乎被整體驅逐到了奧斯曼帝國。此後,俄羅斯基本上成為了高加索地區的霸主,一直持續到蘇聯解體時為止。
20世紀及蘇聯解體之後
雖然俄羅斯在公元18世紀末就已經基本控制了高加索地區,但因為之前伊朗和奧斯曼都曾長期統治過高加索地區,所以這些國家都分佈有大量高加索人。其中在奧斯曼帝國境內就分佈有上百萬亞美尼亞人。而在奧斯曼帝國逐步衰落,其所佔領的基督教地區相繼獨立之後,奧斯曼境內對同樣信仰基督教的亞美尼亞人的敵視情緒不斷增長。而俄羅斯在其佔領的高加索地區驅逐伊斯蘭教徒的行動更進一步激化了奧斯曼對亞美尼亞人的敵視。
(逃避種族屠殺的亞美尼亞難民)
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同盟國陣營的奧斯曼很快被協約國陣營的俄羅斯在戰場上打的大敗,之後其戰爭部長恩維爾帕夏開始公開指責境內的亞美尼亞人是內鬼,之後奧斯曼帝國開始了大規模關押、驅逐和屠殺亞美尼亞人的行動,後來的研究估計在1914年到1918年之間總共有30萬到150被屠殺,這一事件也成為了20世紀最著名的種族屠殺事件之一。
在1917年俄羅斯帝國崩潰之後,高加索地區的亞美尼亞、格魯吉亞和阿塞拜疆曾經短暫的聯合成一個名叫外高加索聯邦的國家,但很快分裂,而起因之一就是在21世紀還在困擾外高加索3國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下稱納-卡)爭端。納-卡地區主要居民是亞美尼亞人,但也長期受到阿塞拜疆的影響。所以外高加索聯邦分裂後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就為爭奪此地爆發了戰爭。後來在蘇聯紅軍的主導下,外高加索聯邦重建併成為蘇聯創始加盟國。不過在1936年,這個加盟國又重新一分為三,納-卡地區被劃入阿塞拜疆,但亞美尼亞人對此一直心存不滿。而在蘇聯末期,納-卡地區的領導人利用蘇聯改革之機,於1988年自行舉行全民公決,宣佈當地併入亞美尼亞。之後兩族人迅速在當地發生了衝突,並在蘇聯解體之前就演化成了局部戰爭。而在蘇聯解體之後,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兩國公開參戰,戰爭一度升級。目前該地建立了一個沒有得到國際承認的“阿爾扎赫共和國”,它雖然得到亞美尼亞的支持,但在國際上仍然被視為阿塞拜疆的一部分。
(“阿爾扎赫共和國”,其右上方是阿塞拜疆,左下方是亞美尼亞)
而格魯吉亞在蘇聯解體之後則很快爆發內戰,其主要原因是格魯吉亞境內也存在著好幾個不同的民族,除了格魯吉亞人之外,還有南奧塞梯、阿扎爾和阿布哈茲等。在蘇聯解體前後,這幾個民族也有了從格魯吉亞分裂出來的願望,之後也很快演化成武裝衝突。雖然在1995年之後,當地局勢一度緩和,但不同民族之間的矛盾並沒有解決。最終這些矛盾在21世紀初再度激化,最終引發了2008年的格俄戰爭。
(現代高加索,包括車臣、南奧塞梯、阿布哈茲和阿爾扎赫等不安定地區都在這塊區域內)
所以基於極其複雜的歷史變遷,外高加索三國在蘇聯解體之後各種民族與宗教矛盾錯綜複雜,因此發生了許多紛爭,對其國家的發展也都產生了非常不好的影響。在2019年,這三個國家的人均GDP大約都在4000美元出頭,在前蘇聯國家中都排在了相對靠後的位置。
桃花石雜談
外高加索三國,阿塞拜疆、格魯吉亞、亞美尼亞,就軍事地理而言,真是一個比一個慘。
首先,領土面積最大的阿塞拜疆,在1990年~1993年間和亞美尼亞打仗,由於亞美尼亞有俄軍支持,阿塞拜疆不但幾乎丟光了南部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自治州,連帶附近大片地區也失守了。納-卡州4400平方公里,這場戰爭,阿塞拜疆失去了約10400平方公里領土,南部戰略重鎮阿格達姆丟失,連同納-卡附近接伊朗邊境的幾個城市也丟失了。失去了南部大片地區,若俄亞聯手,阿塞拜疆在軍事地理上幾乎無險可守。
再說第二大國格魯吉亞,2004年雖然幸運收復了靠近土耳其的阿扎爾自治州,但在2008年想收復北部戰略重地南奧塞梯自治州,招致俄軍強勢介入,把格魯吉亞打殘,不但南奧塞梯徹底完全丟失,連在阿布哈茲的最後一塊地方也失去了,格魯吉亞波季和哥里地區也被迫劃為非軍事區,只准駐警察部隊。若俄軍再犯,從南奧和阿布出擊,格軍抵抗不了一天。
又再說亞美尼亞,一個山區小國,人民多依靠去俄羅斯打工為生,如果得不到俄羅斯保護,對亞美尼亞恨之入骨的阿塞拜疆和土耳其分分鐘把它撕成碎片,叫你佔納-卡。
就軍事地理而言,外高加索三國真是一個比一個慘。
藍刀魚2
外高加索
外高加索,面積不大,人口密集, 高加索山脈南部。它包括三個獨立的國家:西北部的格魯吉亞,東部的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主要位於格魯吉亞以南和阿塞拜疆以西的高山高原。這些國家的面積約為186,100平方公里。北部與俄羅斯接壤,東部與裡海接壤,南部與伊朗和土耳其接壤,西部與黑海接壤。
在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實施自由化改革後,民族主義情緒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重新出現; 隨著蘇聯解體,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和格魯吉亞於1991年實現了完全獨立。然而,外高加索的後獨立時期以不穩定,經濟衰退,種族暴力和戰爭為特徵,因為格魯吉亞政府與分離主義運動作鬥爭在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亞美尼亞人和阿塞拜疆人在納戈爾諾 - 卡拉巴赫天天打戰。納戈爾諾 - 卡拉巴赫是阿塞拜疆的一個主要的亞美尼亞飛地。
自然地理
高加索山脈一般從西北向東南走向,包括兩個山脈 - 北部的大高加索山脈和南部的小型高加索小山脈。大高加索的分水嶺是該系統的支柱,傳統上是歐洲和亞洲分界線的一部分,但整個地區受到亞洲影響,現在已經普遍將該範圍視為亞洲。該大高加索地區標誌著外高加索的北部邊界,向東南延伸約1,200公里,穿過塔曼半島的高加索地峽,將黑海與亞速海分開,一直延伸到裡海的阿貝瑟隆半島。在富含石油的巴庫港口以東。
大高加索的南坡比北部更陡峭。系統的中間相對較窄,但其西端和東端的寬度為100英里或更長。高加索的主軸包含厄爾布魯士山,海拔18,510英尺(5,642米),是該山脈最高的山峰。
大高加索南部,黑海沿岸,有 科爾希達 沖積平原。在裡海一側的南部,希拉剋草原,在大高加索和小高加索山脈之間,急劇下降到庫拉阿拉斯(Kür-Araz)低地,一個廣袤的窪地,其中心庫拉河接收其主要的右岸支流阿拉斯河。在東北部,科布斯坦東南部的山丘將庫拉 - 阿拉斯低地與阿布森半島分開。
庫拉 - 阿拉斯低地,圖中大塊深綠色。
庫拉 - 阿拉斯低地西部上升連接 小高加索山脈和亞美尼亞高地向南延伸,後者跨越土耳其邊境。位於小高加索東部的塞萬湖以東。從他們在亞美尼亞高地的西部來源,庫拉河和阿拉斯河都流經小高加索 - 北部的庫拉和南部的阿拉斯 - 在東部融合之前。
阿拉維河流經格魯吉亞第比利斯北部的大高加索中部。©Gyorgy Lajos-相機新聞/全球照片
氣候
大高加索地區位於溫帶中緯度和亞熱帶氣候帶之間的邊界,通過阻止冷空氣從北方進入外高加索地區,突出了這種氣候差異。1月平均氣溫為4至6°C)。在夏季,南北之間的溫度差異較小,而西部(平均氣溫 [23至26°C])與其較涼爽的海洋性氣候,以及更多的東部地區([25到29°C])。
在東南部的氣候也是潮溼的亞熱帶氣候,但在夏季初期乾燥; 庫拉 - 阿拉斯低地屬於乾燥的亞熱帶氣候(年降雨量為8至16英寸,東部較低),冬季溫和,夏季炎熱。亞美尼亞高原的中阿拉斯海峽的氣候類似於低地的下游氣候但不溫暖。
在大高加索地區,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下降,生長季節相應縮短,山坡上的降水總量落後於鄰近平原。在海拔約6,500英尺的高度上,西風氣流盛行,加強了海洋影響,大大緩和了氣候條件; 平均空氣溫度達到18°F(-8℃)1月和55°F(13℃)在八月。由於大高加索山脈與西風氣流成一定角度,最大的降水量超過160英寸,積聚在面向南和西南的斜坡上。在較高的海拔地區,高溼度的寒冷,高山氣候盛行,並且多年生雪蓋覆蓋最高的波峰。沿著黑海北部海岸,氣候屬於地中海,冬季溫和多雨,夏季乾燥。
面向大高加索南坡的小高加索北坡在相應的海拔高度上具有類似於後者的氣候,降雨集中在西部。在東南部的塔裡什山脈的山坡上,氣候潮溼,年降水量達67英寸。亞美尼亞高地雖然靠近黑海,但在相應的海拔高度上的大陸氣候比大高加索地區更為大陸; 例如,在6,500英尺處,亞美尼亞高地的平均月氣溫在1月份為(-12°C),在7月份為(18°C)。整個南部高地的積雪持續四到五個月,年降雪量平均約為508毫米,最大值為春季。
人口分佈
外高加索的農村人口分佈不均。該地區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位於黑海沿岸; 里奧尼河谷和幾個較小的山谷,並支持大量農場人口。然而,高加索的高山地區和乾旱的草原和裡海沿岸的低地人口稀少。
城市居民佔高加索總人口的近五分之三,而在亞美尼亞,這一比例甚至更高。三個城市 - 巴庫,第比利斯(Tiflis)和埃裡溫 - 每個城市的人口都超過一百萬。
高加索的人口密度。EncyclopædiaBritannica,Inc。
種族
高加索長期以來作為歐洲和亞洲之間的聯繫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它,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文化向北擴散。外高加索是最古老的青銅文明中心之一 始於公元前2000多年。。一直到14世紀,高加索遭到各種民族的連續入侵,包括斯基泰人,阿拉尼人,匈奴人,卡扎人,阿拉伯人,塞爾柱土耳其人和蒙古人。與地中海世界保持著聯繫。這種入侵和遠距離接觸的歷史留下了對外高加索人民文化的印記。中東的影響,特別是伊朗語言還有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混雜。14世紀後,奧斯曼土耳其和伊朗之間展開了長期的爭奪。從16世紀開始,俄羅斯越來越深入高加索地區。整個高加索的歷史都是在較強鄰國的壓力下,個別族裔群體在山脈的峽谷中避難,孤立地保護自己。
超過50個不同的種族居住在外高加索地區; 這些群體的文化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自古以來,高加索以其眾多不同的語言而聞名; 阿拉伯地理學家將該地區稱為(“語言之山”)。來自亞歐非三洲的語言在這裡混合。
經濟
資源
外高加索的大量自然資源有利於經濟發展。大高加索地區周圍的地質岩層,特別是庫拉 - 阿拉斯低地和裡海下方,含有含石油和天然氣的礦床。金屬礦石與從地殼深處向上推進的岩漿岩有關:磁鐵礦、銅礦、鉬礦和錳礦。建築材料玫瑰色凝灰岩(凝灰岩)。高加索的礦泉水泉在整個前蘇聯都廣為人知。有色金屬,碳氫化合物和煤炭已經大規模開採。
行業
外高加索的一些大型工業中心生產鑄鐵和鋼鐵,機車,卡車和汽車,橡膠和其他化學產品,水泥,硬質合金,紡織品和鞋類以及食品和菸草產品。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大城市建立了輕工業,包括電視,計算機和微處理器等電氣和電子設備的製造。
外高加索的礦泉和全年溫和的氣候使其成為治療許多疾病的有利 環境。每年有數百萬來自俄羅斯,烏克蘭和其他國家的人前往該地區休息,接受治療,並享受登山和滑雪等娛樂活動。
運輸
困難的物質條件阻礙了外高加索地區的鐵路建設。主幹線環繞著每個主要的山脈,穿過高加索地區橫穿高加索地峽,但沒有鐵路橫穿大高加索山脈。主幹線的支線貫穿許多山谷,與伊朗以及土耳其有聯繫。高速公路網絡大量用於運送乘客和貨物。然而,在橫跨大高加索的曲折的格魯吉亞,蘇呼米和奧賽梯軍事道路上,幾乎沒有人; 這些道路主要由遊客使用。石油和天然氣管道也在該地區縱橫交錯。只有庫拉河和里奧尼河的下游可通航。
FUNY星球
地圖帝
高加索三國,是格魯吉亞、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現在的情況下,格魯吉亞和俄羅斯存在對立,所屬南奧塞梯等已經自行宣佈獨立,而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存在領土爭端,亞美尼亞和土耳其是世仇,而阿塞拜疆與伊朗關係微妙。這三國之間相互關係也不咋地,所以說一個比一個慘,也完全在理。那麼為何如此呢?
高加索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高加索三國必然會遭到域外大國的干涉。仔細去看地圖,就可以看出高加索是亞歐大陸的十字路口,北可以威脅俄羅斯,南可以直接遏制中東,西臨近小亞和巴爾幹,而往東,是裡海。高加索三國自身不強,那麼有這麼好的地理位置,自然會受制於人。
同時這裡的民族宗教關係複雜,亞美尼亞獨特的基督教信仰,讓亞美尼亞長時間遭到了周邊國家的欺凌,而宗教信仰的不同,也導致高加索局勢複雜化。再加上這裡南是中東亂局,北還有車臣問題,不復雜才怪。
當然,這三個國家自身實力有限,更是導致出現一個比一個慘的根源。
張傑談史
談不上多慘,人家都有礦,基本上不用幹活就能夠分得不少錢。這些地方之所以會落後只是因為地廣人稀,基礎設施太差,這直接拉低了當地的生活水平。這個問題對於所有原蘇聯加盟國都存在,他們的人太少了,像高加索幾國,5萬以上的人口就是大城市了,像這樣的人口密度,搞什麼肯定都不行。
其次,本國工業基本上沒有,大部分依賴於進口,這使得他們經常遭到外國資本家的吊價,外國商品壟斷了市場,物價高,買不了多少東西。這使得當地的商業實際上也是發展不起來,尤其是在石油價格上不去的時候,換不了多少外匯。
第三,地緣位置不太好。這裡交通位置不太好,大都是山地,從運輸角度上看,物資轉運都十分困難,這使得他們不管要發展什麼產業都很難。
第四,戰爭威脅。這裡的地理位置很敏感,歷來都有武裝力量盤踞在那裡,倒賣武器,轉運走私各種違禁物資(走私毒品),然後他們幾個國家又很弱,對這些武裝分子沒有任何辦法,社會的動盪導致這些地區更加難以發展。
優己
這三個小國地綠環境太差。歷史上是強鄰沙俄,波斯和奧斯曼的爭奪對象。這三國是沙俄留下那一份。阿塞拜疆一半土地在伊朗,亞美尼亞大部土地在土耳其。現在俄羅斯視其為勢力範圍。格魯吉亞稍有不遜。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就被挖走了。
王祖蔭1
高加索這三國總體上不太存在一個比一個更慘,其實幾個都差不多一樣慘,因為他們距離上帝太遠,距離俄羅斯太近,而且又都位於當今俄羅斯與北約的地緣政治軍事博弈和交鋒的交叉地帶。對於這些國家,儘可能更務實地保持適度的地緣政治中立或許會為他們帶來更多的實惠和良好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