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草一郎
关于券商里的分析师,很多人可能是误解的。因为,真正的分析师,一般投资者根本接触不到。所谓的分析师分析的头头是道,普通投资者所说的分析师,主要是投资顾问,像思考A股就是这类。
有关法规规定:投资顾问才能直接接触股民,公开发表对股市的分析。券商每个营业部都有投资顾问,但是大多数是没有分析师的。而分析师主要是在总部设置,一个券商可能只有几个(反正不多),职责是写研报,不会和普通股民接触,一般也不会通过电视等媒体公开发表对市场的分析的。
理清了投顾和分析师的区别后,那么就会明白“分析得头头是道”里所说的,应该是投顾。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投顾是神马样的岗位。作为从业近十年的投顾,思考A股告诉你,投顾入职资格很低,只要本科文凭考过两门课(思考A股以前是考基础和投资)即可,所以投顾的数量相对较多(绝对数量也不多,全国仅三万多名),投资者接触的大多数都是投顾。既然门槛很低数量很多,考试又简单容易,那么不可能保证每个投顾操作水平都很高。所以,分析得很好,但是实际交易水平不高的投顾,也就在所难免啦。
当然,投顾从业多年以后,水平也会逐渐提高。再笨的人,实践多了,也会有所进步的。所以,辞职炒股的投顾还真的不少。因为,从业多年后,对交易有把握了,当然希望通过做交易赚钱了。而投顾大多数是靠客户佣金吃饭,不能代客理财的(也不能做交易)。所以,在条件成熟之后,投顾一般都会辞职炒股的(主要去做私募)。我一个朋友前年就去做私募了,被私募机构挖去做私募,普通投资者再也见不到啦。他操盘资金约十个亿,收入比券商好多了。而普通投资者一般是不会知道投顾辞职炒股的,只看到当前在电视等媒体做分析的那部分投顾。所以,每个行业都有内幕的,普通投资者怎么会知道,看到的大多数都是表面现象啦。
总之,投资者不要小看投顾,也不要太依赖投顾。投顾里鱼龙混杂,投资者需要长期接触才会慢慢了解投顾的水平。千万不要随便听信那些认识不久的投顾。一开始一定要有一个考察期。至于那些信口开河的投顾,吹牛不打草稿的,目的就是拉你开户而已。真正有水平的投顾,忙得很,根本不会有时间和你吹牛。像思考A股,只是老老实实和客户分享自己的研究心得。要我吹牛拉客,真的懒得做。赚钱也是看缘分的。有缘者自然会来聚。无缘者,随它去吧。
思考A股
不是有句话说: 说者容易做者难嘛!
证券分析师分析起来头头是道,可是他为啥不辞职自己炒股呢?下面我站在他们自家人的角度,以及炒股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这两个方面来说一下:
证券分析师的老婆说出了真理
我以前有个同事的朋友就是一个股票经纪人,都做了十多年了。自己的客户有赚大钱也有亏大钱的,但是他从来没有用自己的钱买入一分钱的股票,连户都没有开。虽然谈不上大富大贵,但佣金不少活的也很滋润。
还有一次聚餐,他老婆说出了真理:你们这些做股票的人,总是有赚有亏,中国股市长年走熊,亏的人自然更多。我家老张虽然只靠微薄的一点佣金收入,但那是无风险的稳赚啊。赚的安安心心,过的踏踏实实。
安心,踏实。我想,这恐怕是很多人在股市面前认识到自己渺小和无助时,多么奢望的一种生活状态啊
分析股票,和交易股票,是两个不同的工种
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正规的基金公司证券公司,都有个两个独立的部门:交易部和分析部。
这两个部门的职责是不一样的。《单身男女》中,高圆圆做的就是分析师,负责收集整理很多目标公司的资料。 但是她不涉及资金账户的管理。古天乐负责的就是交易。正常情况下,公司会有一个股票池,分析部负责把里面的股票都调查分析清楚,但是具体投资哪只股票就是有基金经理或者资金管理人决定,然后交到交易部,执行交易计划。
所以,你看到了吧,对股票进行分析,和对股票进行交易,是两个工种,不是一会事。
但是我们普通人做股票,由于没有足够的资源,既自己分析,又自己交易,很容易就把这两个工种混为一体。
做股票很难,没有深入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
很多人都把交易当做一生的事业,你说难不难?
要赚钱,就一定要有一个交易系统,单单就一个交易系统就足以难道很大一部分人。尤其中国的股民散户占据绝大部分,多数人都自己交易。反倒是一些大资金源头把资金交给基金公司管理。毕竟,基金公司里面至少有一少部分还是有赚钱能力的。
话又说回来,要是中国股市如房价一样,长期走牛的话,大家很少亏钱【至少账面上是这样】,大多数人都赚钱了,我要说难,估计也没有人信,你说对不?
书卷万里
分析师也很可怜,他们赚的是文章点击率的小钱。曾经中金在线有一个名博,他晒出自己的交易单,买了贵州茅台,也赚了钱,记得应该赚了百分之三十以上,他还不卖,说好股只要一个就可以了,结果反腐风暴来了,茅台天天跌,他继续死守。记得跌到他亏损百分之三十左右就没有晒交易单了。过了几个月,他又晒出了两个账号,一个一百万做长线,一个二十万做短钱。其实而个账户都赚了钱,他没有卖,结果贸易战来了,股市天天跌,他还在坚守,后来也是各亏损百分之二三十出局,现在好像连博客都删了,我几乎天天看他的博客。他的文章写得很好,文字功底很厚,最可贵的是无论输赢都敢于晒交割单,其他的所谓名博我没看到有敢晒交割单的,吹牛皮的倒是个个在行,某只股票涨了,涨停了,他就说是他要大家买的,甚至几乎所有的名博都这样说,除了我上面所讲的这一位。所以那些所谓的分析师都是江湖术士,要真有本事,把交割单晒出来呀!
老石公公
这个问题可太好答了,我就是你说的这种嘴巴玩家。
我曾经还就真这么干了,然后呢?我就又干回嘴巴玩家的老本行了。
跟你说说我的亲身经历,我是14年毕业的,毕业进了家野鸡投资公司就赶上了牛头,我还清晰的记得那会我还是个菜鸡,跟我那个同期进来同样是个小辣鸡的同事共同商议出来的生涯第一个策略就是11月份回踩2445的时候,推荐了60085同仁堂,用我们曾经学的不太熟练的波浪理论推论出同仁堂当时处于的横盘空间很有可能是上升浪的二浪(具体理论体系就不细说了),且当时很有可能在下轨有一个入场机会,于是我们提交了这个方案,然后被领导以你们懂个屁的波浪理论驳回了。
然而同仁堂用时两个月演示了什么叫做标准教材版走势,突破横盘区间、突破回踩、二次回踩、一飞冲天。
于是我膨胀了,3月份我们两个辣鸡还在讨论说哦应该4900左右可能有个大回调,所以4月初自己开始搞的时候在心里默默地给自己立了个目标,4900点走人,但是4月份那会钱实在太好赚了,4月末5月初虽然把我吓出来了,但随之而来地行情还是没按捺住自己的手,甚至5月末的时候周线级别再次出现的高位十字星我当时还以为又是个假动作,居然没有发现月线级别已经是在4900承压下行,反而心里还祈祷行情接着涨,因为那会还有两只票是亏损的,后来就不用多说了,破5000的时候我心里想的是剑指5400,6000大关指日可破,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后来中间经过了很多事,17年把这份活重新捡起来的时候自己反思了下,正好家人是学医的,这份经历教会我一个道理:医者不自医,对象置换一下放之四海而皆准。
这一点放在股市也是一样的,我回顾我的经历,除了第一次把我吓出来的假动作是能力不到位,第二次市场释放的信号完全应该能反应过来的,但只因为手里有两只还在亏损的票,祈祷回本就出,回本后想着再赚点再出,就是这样骗自己到头来真把自己骗进去了。
当然我的观点不能代表所有人,我也确实见识过能完全严格执行自己的交易策略、几乎不带主观情绪分析的理财师大佬,但这毕竟是少数,大多数怀抱这种自信的最终都像我一样交了学费挨一顿教训。
然后到现在也当了三年嘴巴玩家了,感觉相当良好,不掺杂主观情绪在分析判断市场走向及点位控制时效果非常显著,该持有只要不跌破支撑就持有,该割肉认怂就割肉认怂。尤其是有投资组合理念加持,分散风险后更加没有后顾之忧,至少这三年给出的组合策略还没亏过钱。
也正是因为成绩摆在面上,现在碰到有些客户问我“你说的这么有道理你自己投了吗?”这种问题的时候我已经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自己没投了。
不知道我这回答你满不满意?
MoneyPlan理财师
其实你想的是对的。作为一名曾经的公募基金经理,我在2011年从公募离职。但凡能组建自己的投研团队,有能力的基金经理都会离开。远离排名压力,不需要做自己不情愿的决定,没有一堆条条框框,能专注自己熟悉的领域,投资是一件轻松,惬意的事情。至于热衷于写股评的,我还是呼吁大家看看就好,比如刚刚我看了一则头条,某券商策略首席推荐2019年投资军工股,我就觉得可笑,军工保密性行业,从前我们在公募都很难获取具体经营的信息,往往预测和实际情况差十万八千里,散户更加无从下手,只能靠蒙。我给大家建议,希望大家从身边下手,比如菜篮子股票池,这种大家身边看得见的企业,比如留意下海天味业在超市的货架有没扩大?双汇发展的火腿肠有没涨价?恒顺醋业的醋上个月涨价了。伊利有没出新产品?卖得怎样?多留意你能搞懂得行业,多留意你看得见的东西。那些你很难明白的东西,不要去碰,坑实在是太多。
投机的投资者
证券分析师是不能进入市场进行交易股票,这是证券法中所规定的。所以就算是看得再准,在职分析师对于市场而言也是禁入。但为什么看得真没准却不自己辞职炒股呢?
一、自己不能炒股,但是不代表不炒股。
其实很多的证券分析师受到行业规定不能自己炒股,但是却借用了家人表弟、表妹、表姑妈的身份证进行交易。虽然不算是违规但却类似违规。从侧面的角度评价,可以说其实他们基本都是炒股的,只是方式与自己直接炒股不同。
二、其实,绝大多数分析师炒股是亏钱的,需要工作来支撑。
证券分析师讲的头头是道,感觉很好、很准,但实际能够在股市中保持长久盈利的很少很少。为什么?讲和做是两个概念,大道理谁都会讲,但有几个人能够做好呢?股市也是如此,就算是较有理解的散户,股市道理讲出来也很行,但是做法呢?还会受到即时的投资者情绪干扰,所以不能很好的进行。在这种情况之下如何?只能是做不到位,进而亏损。
所以,面对更多机会时的亏损,也只能通过源源不断的收入来弥补。再就是我国股市的特点,并不是长久的牛市或者熊市,而是长久的震荡市,也就是没有什么行情。没有什么行情,在股市中也就赚不到什么钱,没有更多的额外收入。所以工作能够使自己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就算股市没有行情,工作也能够很好的拥有着基本收入。
还有就是体面程度,如果对外说就是一专职炒股的,可能亲戚朋友都会认为是游手好闲类的,没正经。但是要说自己是证券分析师呢?就感觉高大上了。所以,说出来也很体面。
厚金说
评论者,乃事后诸葛亮也。
每日收盘后,评论家门,涛涛不绝,言辞凿凿。
令人万分敬仰。
他们实操起来,也是心惊胆战,胜败难料。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真有抄股秘笈,更加不能授于傍人。
十人抄股,一赢三平六输。
人人都赢钱,钱又从那里来呢?
故,自己体会,自己感悟!
#凌远长著#
爱之育之
我以前在证券公司从业多年,现身说法,之所以一些证券分析师不辞职自己炒股,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吧:
一、很多分析师只停留在“看图说话”的水平:
可以这么说,只要你有一定的技术分析功底,只要你懂一些基本的财经知识,别人给你一张K线图,让你来分析的话,你也能说出个一二三出来,而至于后市该如何走,可以说,除了一些非常典型的技术形态容易判断之外,很多形态其实是上下都有可能的这种状态,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面对这样的问题,很多分析师也不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如果是让他自己来操作,也是不好操作。
二、理论知识丰富不表示实战经验厉害:
很多证券分析师因为是学这个专业的,理论知识非常丰富,尤其是那些行业分析师,对某一个行业的研究非常深、也非常透彻,你要问他这个行业的股票,他会把这个行业的现状及某些公司的发展情况都给你讲一遍,让你觉得非常厉害,但是,如果要他真正操盘,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因此,如果他们辞职炒股的话,也未必就能赚钱!
三、局外人和局中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心态:
炒股除了技术要过硬之外,还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尤其是做短线更是如此,那些股评家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来分析股票,自然是闲庭信步、张口就来,但是,如果是让他们下场操作两把,每天面对股价的起起伏伏,他未必能做到处事泰然、游刃有余!
四、职业平台很重要:
作为一个证券分析师,你会接触到很多财经数据和资料,这会为你的分析提供强大的支撑,但是,如果你辞职了的话,你就没有了这些资源,你的分析也会大打折扣,长期下去估计跟一般散户没有多大区别了。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K涛资本
分析师理论基础扎实。不代表操盘经验丰富。
分析师是从数据出发,结合政策环境做出的一种趋势性预测,或者是上市公司未来盈利变化和股价目标值。但是分析师的观点未必正确,因为语境不同,A股分析师更多的是唱多行情,而缺少看空走势。
很多年前不少业内人士就发出万点论,万点论就在市场长盛不衰,结果是万点论没有看到,股指跌倒2449点,更有专家总是抛出各种各样的底,像钻石底、婴儿底、儿童底等等,结果没有几个靠谱。
极少数分析师经常不具备点石成金的神奇之笔,对公司的股价预计经常是放卫星,对指数的预测经常大跃进,一方面是水平不够,另一方面是某些人博眼球。还有的就是弯嘴和尚乱念经,竟然是凭空捏造胡乱猜测,结果被有关部门处罚。
这种水平去炒股,不知道会亏掉多少钱。炒股不是靠激情而是靠冷静,券商研报激情太多冷静不够。
以前券商分析师是典型的金领人物,待遇丰厚,何必自寻烦恼到资本市场淘金,股市可是牛短熊长七亏二平一盈利的。不少知名人士也是没有在股市赚到钱的。尤其是今年,不少明星经理也是马失前蹄亏的很惨。
杜坤维
证券分析师是一个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资源和信息为市场投资者提供投资参考和建议的职业。这种职业必需要引用宏观的和微观的数据,让人感觉证券分析师讲的头头是道 ,有条有理。至于结果是否能得到验证,那就不是证券分析师们所能掌控的。2018年,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公募基金都是亏损的,要知道这些人可都是专业的投资者。其实大部分证券从业者大多只是停留在理论上而已,说的和做的是两码事,有些时候操作起来还不如一般散户,这也就很好地答疑关于某些乌龙指的问题。所以证券从业者在股票中也不一定能挣钱,而散户也不一定会比他们少一些机会,实践出真知,证券分析师也只是一个工作符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