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雲ERP:數字化轉型,規劃先行

當前,數字化轉型正在成為每個企業必須面臨的話題,甚至在一些行業,數字化的速度直接決定了企業的生死存亡,數字化轉型逐漸成為未來企業的核心戰略。然而在重視企業數字化的同時,轉型的效果又處在一個尷尬的境地:哈佛商業評論對全球1350家企業高管的調查顯示,在2016-2018年期間,他們在企業數字化轉型方面的投資超過1000億美元,但預期的結果難以實現,投資回報率低。浪潮雲ERP認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是一個長期工程,需要企業從戰略規劃層面關注和重視,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應規劃先行。

數字化轉型進入深水區,三大問題制約轉型效果

經過幾年的概念炒作,企業數字化轉型進入了深水區,企業也逐漸將數字化“落地能力”作為努力目標,浪潮智慧企業研究院基於服務眾多大中型企業信息化諮詢服務的沉澱,總結歸納認為數字化目標的模糊,技術與業務、管理需求的不平衡,以及忽略自身信息化基礎是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三大共性問題,直接制約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效果。

1、 對數字化的目標設定模糊

近年來,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蓬勃發展,在各產業廣泛應用產生了切實的經濟效益,同時也引發了信息化基礎薄弱的企業對技術應用的焦慮。它們通過簡單的觀察和借鑑行業內其他企業的做法,在沒有明確自身目標的前提下,匆忙啟動信息化戰略。以至於在後續的戰略實施過程中,引發了一系列的安全性、性能以及時間延遲、成本超支等問題,最後導致了數字化轉型的虎頭蛇尾,得不償失。

2、 過多強調技術,忽略業務與管理需求

大多數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由信息化部門來牽頭負責,因此在整個工作過程中,企業普遍關注在技術的先進性、可擴展性、架構的開放性等問題上。在這個過程中,缺少了與企業管理者、業務部門的交流和溝通,造成高成本的技術投入,不能很好地滿足業務的需求,達不到企業管理的目標,最終信息技術的投入與產出不成比例。

3、 忽略自身信息化基礎,沒有做好詳細的規劃準備

企業的信息化發展是有規律的,從最早的電算化,到PC時代的信息化,然後到現在的數字化、智能化,這三個發展階段得到普遍認可。研究國內企業的信息化和企業管理水平,我們發現,目前絕大部分的企業整體處於信息化的建設和完善階段,可能在部分基礎好的業務領域,具備了數字化發展的條件,可以啟動整體的數字化建設。企業在啟動數字化建設前,應該先對自身的業務和管理水平進行全面的分析和清晰的規劃,在優勢領域啟動數字化先行戰略、找準切入點的同時,做好補短板工作。

究其原因,企業忽略一項重要的工作——企業的信息化戰略規劃,或者在實際工作中,這項工作沒有得到企業高層的重視,業務部門也沒有真正落實到位。在開展“國內大中型企業數字化轉型成效研究”工作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一個非常矛盾的現象:很多企業一方面不清楚如何快速有效的開展信息化工作,另一方面又非常排斥企業信息化戰略規劃。IT部門普遍不喜歡“戰略”和“規劃”這二個詞,認為信息化戰略規劃無非是一堆華而不實的文字和新名詞的堆砌,其最大的意義在於宣傳和讓工作顯得高大上,無法真正有效的指導企業信息化建設。

浪潮雲ERP服務企業信息化35年,大量項目的實踐表明,信息化戰略規劃並不是不能指導企業信息化建設,而是很多企業在進行信息化戰略規劃時,弄錯了出發點,用錯了方法,所以才導致最終戰略與實際的脫節。成功案例表明,在這個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數字化時代,由於技術變革和激烈的市場競爭加劇了對企業的衝擊,使得企業對信息化的需求更加迫切,再加上信息化的建設成本越來越高,反而對信息化規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規劃先行,四大原則助力企業做好信息化戰略規劃

信息化戰略規劃作為推動企業發展的引擎,並保障企業戰略落地。企業的信息化戰略如何匹配企業的發展戰略?信息化如何更好的支撐企業數字化轉型?如何保證信息化戰略規劃的有效落地?企業如何搭建自己的數字化團隊?信息化部門如何得到高層領導的重視和支持?這些都是企業信息化戰略規劃過程中要解決的問題。在“十四五規劃”階段,為了更好的進行數字化轉型階段的頂層設計,做好企業信息化規劃,建議企業在制定信息化戰略規劃工作中,把握以下幾項原則:

1、 信息技術本質是服務

浪潮始終堅持認為,企業不論是處在信息技術支撐業務階段,還是在信息技術引領業務階段,信息技術的本質還是要回歸到服務上:信息技術與企業管理、經營模式相融合,服務企業的經營管理;信息技術與產品、生產、供應鏈等業務相融合,服務企業的各業務價值鏈。企業應該更多的將重點放在技術所能帶來的產出上,而非技術本身,同時,還應兼顧技術應用的投入與產出,新技術的應用保持適度超前。

2、 合理控制規劃中“技術”與“管理”的比重

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大家會說到“三分技術,七分管理”。但是在數字化時代的信息化建設,每家企業的信息化基礎、管理水平以及所處行業的整體信息化程度、競爭激烈程度都不盡相同。因此,在信息化規劃過程中,每家企業的分配在技術和業務分析上的工作也是不同的,最後規劃的重點也會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一點,企業在開展工作前需要進行合理的界定,確保技術應用與管理能力二者相匹配。

3、 引入“外腦”的同時不要忽略內部反饋

受制於數字化轉型工作的複雜性,在尋求數字化轉型的路上,很少有企業能依靠自身的能力完成整體規劃,大部分企業會藉助第三方的力量來完成工作。外部顧問通常會在調研瞭解企業情況的基礎上,藉助行業的“最佳實踐”來開展工作。在項目有限的時間範圍內,外部顧問對企業的瞭解有可能出現缺失,因此廣泛的開展內部徵詢意見,收集反饋信息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工作,以此來避免工作的遺漏和偏差。

4、 強調“流程”與“數據”並重

在信息化階段,信息化的建設以實現業務流程集成為主,而在數字化階段,信息化的建設以數據應用為主。目前國內大部分企業的信息化建設,一方面要補信息化階段拉下的功課,另一方還要積極進行數字化階段的嘗試。在這一特定的過渡階段,企業在進行信息化規劃時,同時要考慮“流程集成”和“數據應用”兩個方面的需求,缺一不可。

數字經濟時代,企業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企業應抓住信息化戰略規劃的“牛鼻子”,推動規劃先行,才能更好地把握時代脈搏,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主動。未來,浪潮雲ERP也將持續發揮智慧企業研究院的諮詢服務能力,以系列智能雲ERP產品為依託,不斷加速企業數字化轉型,與中國企業共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