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核协议上,欧洲为何“抛弃”了美国?

真美国 | 伊核协议上,欧洲为何“抛弃”了美国?

空袭过后,伊朗和美国的关系如履薄冰,甚至战争也可能“一触即发”,中东局势更是每况愈下。

伊朗和美国都在暗中较劲——伊朗政府誓言会“严厉报复”,同时宣布中止履行伊核协议。而特朗普措辞强硬,称“会让伊朗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双方在“隔空打嘴炮”的同时,手上也没闲着。美国尽管声称对伊朗的报复“从无畏惧”,但依然在第一时间发起了增兵3500人的要求,而且也下令杜鲁门号航母紧急赶往波斯湾,并在海湾地区部署有林肯号航母战斗群和一艘两栖攻击舰打击群,以此应对不测,似乎又让本来就阴晴不定的中东局势变得更加雪上加霜。

真美国 | 伊核协议上,欧洲为何“抛弃”了美国?

美国的“动作频频”和伊朗的“针锋相对”,让本就岌岌可危的伊核协议几乎名存实亡,而伊朗在美国航母出动后也很快给出回应,宣布全面退出伊核协议。这意味着伊朗的核计划将不再受到任何限制,并且从现在开始,伊朗的核计划将继续按照伊朗的核计划技术要求进行推进。这项决议让美国的老牌盟友感到恐慌,特别是英国、法国、德国三国更觉“急火攻心”,连夜发表声明,呼吁伊朗不要采取违反《联合全面行动计划》(JCPOA)的行动,并罕见谴责美国袭击活动。

真美国 | 伊核协议上,欧洲为何“抛弃”了美国?

看到了吧——如果手臂伸太长,做了太多天怒人怨的事情,不仅连昔日最“同心同德”的盟友都背信弃义,而且还反过来批评指责,这就是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下场!

其实,这已经不是欧洲的“老盟友”第一次“抛弃”美国了。同样是因为伊核协议的事情,在两年前同样上演过相似的场景,而那一次也是以美国被痛骂作为收场。

2018年年初,特朗普向全世界“预告”称,如果伊核协议没有修改到美国满意为止,那么美国将单方面退出该协议,并将重启对伊朗的全面制裁。该消息一经发布,立即引起国际社会的震动——谁都知道,伊核协议不仅关系着中东地区的局势安全,更关乎着核武器的扩散和使用情况,在伊核协议上有任何闪失都可能导致其他对核武器蠢蠢欲动的国家“有样学样”,所以整个伊核协议在国际安全战略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自然不言而喻。但正是对这样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协议内容,特朗普却“想废就废”,自然引发了“盟友们”的规劝。

真美国 | 伊核协议上,欧洲为何“抛弃”了美国?

但是,无论是“盟友”如何好言相劝,抑或“苦苦相逼”,特朗普始终“滴水不进”,丝毫不改其立场。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伊核协议曾是奥巴马“最耀眼的成就”,更是奥巴马的“政治遗产”,而对于党派不同且急于立威的特朗普而言,“逢奥必反”一直是自己的执政信条,而推翻前任奥巴马的政治遗产意味着拔出了自己的“眼中钉”。

换言之,特朗普既希望借助退出伊核协议无情嘲讽奥巴马政府的无能,而且也希望借机兑现自己在竞选中对各个资助其选举的“金主爸爸”许下的政治诺言,以体现自己的“政治能力”。

真美国 | 伊核协议上,欧洲为何“抛弃”了美国?

当然,特朗普执意“退群”伊核协议,也有自己私人化的考量。作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商人,特朗普做任何的决策考虑的首要结果并非政治收益和关系平衡,而是考虑能否得到利益。特朗普之所以多次在公开场合毫不留情地批评伊核协议是“美国签署过的最糟糕协议”,将它描述成“具有灾难性的缺陷”。甚至,特朗普在法国总统马克龙访美时,更是不留情面猛批伊核协议“荒谬”,以此堵住马克龙欲言又止的嘴巴。那么,具体“荒谬”在什么地方呢?在特朗普看来,美国和伊朗在伊核协议上是不平衡的,伊朗摆脱了国际孤立和制裁,但美国却并未能从中获利,所以“签订这个协议愚蠢透顶”。

我划一下重点哦——但凡美国没有办法从中获利、没有办法借机发国难财、没有办法赚得盆满钵满的协议,都是“愚蠢的”和“糟糕的”。至于中东地区安全、国际局势缓和、核武器中止扩散、潜在战争威胁消除,这些在美国看来,都是可以被“选择性忽略”的。

真美国 | 伊核协议上,欧洲为何“抛弃”了美国?

很明显,欧洲的“盟友们”比起美国似乎考虑更长远一些。

英法很清楚,美国和伊朗隔着半个地球,但伊朗和欧洲可是近在咫尺。一旦伊朗出现战乱,势必影响整个中东的局势,进而冲击欧洲的秩序和安全。
毕竟,持续至今的“难民潮”问题依然困扰着欧洲诸国,而源源不断的“新移民”如潮水般涌入,更造成了资源的瓜分和工作机会的抢占,也导致了“黄背心”运动席卷欧洲的局面。这些血淋淋的惨痛教训犹在耳畔,欧洲不得不防。

真美国 | 伊核协议上,欧洲为何“抛弃”了美国?

当然,也别以为欧洲的“盟友们”是什么信男善女,其实各国的领导者在利益攫取上比谁都清楚——中东的黎巴嫩、叙利亚等历史上都曾经是法国的委任统治地,一旦中东乱局爆发,作为老牌宗主国的法国将如何“站队”?到底是庇护昔日的“小弟”,还是和美国这个“大哥”反目成仇,似乎都很难抉择。
更何况,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公司在中东地区广泛投资可再生能源、豪华酒店以及汽车制造业等领域,一旦战争开打,那么这些直接经济损失可如何计算?甚至这些跨国公司背后的财团一旦迁怒于此,不再在大选中砸上真金白银作为竞选经费,那似乎损失更加巨大。

所以想来想去,即使冒着被美国横加指责的风险,欧洲的“老盟友”也必须旗帜鲜明的反对美国的任性决定,并时不时对美国进行下敲打和提点。

说到底,欧洲的“盟友”们抛弃美国,哪里是什么“正义之举”呢?只不过“利尽则散”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