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爽、洪欣、李若彤都躲不过的“恋爱脑”,到底有多可怕?

文 | 十七

在职场上杀伐决断,在恋爱中却低卑退让,为对方放弃成长机会,这样的“恋爱脑”,在生活中并不鲜见,并且女性居多。是谁给她们下了“蛊”?哪怕是艳光四射的女明星,居然也卑微发言“再漂亮他也会离开”——这样的漂亮,你不稀罕给我啊!

“知道”(nz_zhidao)和你谈谈恋爱关系中的病态迷恋。

郑爽、洪欣、李若彤都躲不过的“恋爱脑”,到底有多可怕?

2019年8月22日,上海,郑爽、张恒出席《女儿们的恋爱》第二季发布会举行。(IC photo/图)

“郑爽营业了!”

近日,这一话题被顶上热搜,实在有点耐人寻味。“营业”本是明星再正常不过的状态,娱乐圈中为提升咖位无所不用其极的操作也见怪不怪,何曾见过“周冬雨营业了”“章子怡营业了”成为高曝光度话题?但要知道,一直以来与郑爽相关的高频热搜是——“郑爽恋爱脑”。正是因为有一个曾经坚定奉行恋爱至上准则、一投入感情就停止营业的郑爽作对比,一众铁粉及吃瓜路人才会对她事业心爆棚的现状大感欣慰。

明明自带热搜体质,一出道即资源滚滚羡煞旁人,曾经的郑爽却偏偏不放在眼里。出现在大众眼里的她,除了被诟病的演技,往往是由一些“又分手了”“崩溃大哭”“放飞自我”“冷暴力”等令事业粉们操碎了心的花边新闻堆砌而成。

无关外貌名利 “恋爱脑“前众生平等

郑爽在爱情里的姿态有多低?

日前,在综艺《女儿们的恋爱》中,张恒与郑爽共同演绎了一出大型冷暴力情景剧。一言不合玩黑脸的张恒,主动示好无果默默垂泪的郑爽,不仅让观察室内的郑爽爸爸怒而摔笔,也令观众们痛心追问郑爽“图什么?”

这不是郑爽第一次爱得如此卑微。与张翰在一起时,为了不让工作“耽误”与男友相处的时间,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郑爽扬言“接戏唯一条件就是要跟自己那口子在一起”,为此推掉了不少重要片约。甚至因为一度觉得自己相貌平凡,唯恐留不住魅力四射的张翰,而选择将手术刀对准自己胶原蛋白满满、青春气息爆棚的脸盘。而被胡彦斌单方面分手以后,郑爽将与他的100件恋爱小事写进书中,并卑微发问:如果我能多过问你一些,如果我能死皮赖脸一些,是不是我们就不会分开了?

一方过于卑微弱势的感情,往往难以长久。在郑爽三段以分手告终的感情中,许多女生都表示看到了曾经为了感情失去底线的自己,“没想到的是,艳光四射、要啥有啥的女明星,在爱情里姿态也会低成这样。”人们惊叹。

但纵观整个娱乐圈,一进入感情立即开启“恋爱脑”模式的女明星,并不在少数。曾“艳绝TVB”的洪欣,在与莫少聪的恋爱中落下了“跟得夫人”的名号,在事业巅峰期生子后被分手,如今又在张丹峰与女经纪人传出绯闻后选择了“相信老公”,挽臂逛街大秀恩爱。从她在访谈中“再漂亮男人都会离开”的言论里就能看出,她在一段感情里,没有任何自信心与安全感可言。

“姑姑”李若彤也在访谈中表示自己信奉爱情至上,谈恋爱时眼中只看得到“恋爱”两个字,在事业如日中天之时因为男友郭应泉的反对而进入半息影状态,“不敢也不想”再继续工作,哪怕男友生意失败需要她帮忙还债,他也依然是“高自己一等”的崇拜对象。但满心希望“从夫出嫁”的她,等到的却只有男友的变心。

在感情中一再降低姿态的女明星们,眼熟得好像身边某个为爱情流眼泪的小姐妹。三句话不离男友,那位平凡无奇的男性在她的描述里宛如九天仙男下凡尘,就连他爱答不理的姿态都带着欺霜赛雪的魅力。一再哭诉“他对我不好”,结果又被“但是我真的好爱他”绕了回去,旁观者再痛心疾首、再怒其不争、再剖析开解,都敌不过男友淡淡一句“给你个台阶下,再不下就没了”——行吧,再也不敢跟着一起骂别人男朋友了!

病态迷恋:低价值感在给你“下蛊”

郑爽、洪欣、李若彤都躲不过的“恋爱脑”,到底有多可怕?

平时冷静而精明,一陷入爱情就丧失自我,试图以过度迎合、过度付出来换取更多的爱,是不少女生容易陷入的思维误区。

精神病学家Christie,L. G.在1969年提出了病态迷恋(Pathological infatuation)这一概念。他认为,在陷入爱情的过程中,人类会迸发出令人恐惧的力量。所谓“陷入爱情”的状态,其实是一个连续的谱系,谱系的两端,一端是“真正的爱情”,另一端则是“病态迷恋”。处于“病态迷恋”状态之中的迷恋者,会无法控制将破坏性的内在冲动付诸于关系之中的行动,并产生强烈的极端需要,在一段关系中,常人眼里看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小褶皱,却会让他们深深感到无力承受的恐惧,产生强烈的“分离焦虑”。

小作怡情,但在一段关系中总是遏制不住“作天作地”的冲动,可能就是内在破坏性冲动外化的体现。

Christie以一个表格总结了“真正陷入爱情”与“病理性迷恋”的区别。

郑爽、洪欣、李若彤都躲不过的“恋爱脑”,到底有多可怕?

一段掺杂了“病态迷恋”的关系,常常会演变成迷恋者的独角戏:感情明明没有任何波动,却控制不住给自己“加戏”的冲动,如果不让自己处于“虐恋”状态,反而更没有安全感。笔者的朋友小A在结束了数段感情后曾不乏清醒地自嘲,“每段感情其实都是我自己‘搞死’了自己。”不仅让自己终日处于对方会随时抽离的惶惶不安之中,也令对方感到莫大的压力,最终不堪重负,让这种不安揣测成为现实。

那么,为什么现实生活中,“恋爱脑”多为女性?沉湎于爱情而将一切抛诸脑后的男性似乎只存在于影视文学当中,但就连小说里,也有李碧华在《胭脂扣》中凉薄地勾勒了为情赴死的如花与被救活后选择苟活于世的十二少——在爱情中,男性似乎永远比女性理智得多,也懦弱得多。“士之耽兮,犹可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脱也”,凭什么女性一旦耽于其中,就难以脱身?

这首先与生理因素相挂钩。宾夕法尼亚大学的Ragini Verma带领团队检测了949名8~22岁的年轻人脑内的神经连接情况,发现男性大脑中有着更多的“前后”连接,而女性则有更多的“左右”连接,将具有逻辑思维能力的左半球与直觉相关的右半球联系到一起,使得女性更擅长于直觉。所以不少女性一旦恋爱,各个脑区瞬间进入“强直觉”状态,一点风吹草动都能在脑海中掀起轩然大波。

但这只能证明女性在恋爱中的情绪感知力更强,并不意味着每个女性都会遭受“病态迷恋”的折磨。“恋爱脑”型女性,往往是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以及个人成长环境的驯化下,不断降低着自我价值感。

尽管“男女平等”的口号已经喊了这么多年,但社会依旧给了男性更宽容的舆论环境与更多的选择权。2020年了,“女孩子不需要太努力,找个好归宿才是正经事”这类论调依旧不绝于耳,无孔不入的渗透方式令女性在不自觉中对一段感情寄托了太多沉重的意义:归宿,依靠,未来……一段因荷尔蒙而产生链接的普通关系,被赋予超出本身的重大内涵,一旦有变动的可能,就会令焦虑中的女性采取激进而极端的方式进行“维护”。此时此刻,女性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人而存在,而是需要被“照顾”的角色,哪怕手握社会资源的女性,也需要一位男性在侧,她的社会形象才得以完整。相比起被社会构建了狭隘道路的女性,拥有更多选择的男性,自然能以更为游刃有余的理性姿态来对待感情。

除了社会大环境,个人成长环境也是造成“低价值感”的重要原因。譬如,在“重男轻女”的环境中不被父母所重视,在亲密关系中曾遭受过重大打击,哪怕可观条件足够好的女性,也会因为成长过程中爱的缺失,而产生“不配被爱”的价值观——拥有这类价值观的女性,也是前段时间因为北大自杀女生案再度被推上风口浪尖的群体最容易“下手”的目标对象。

“恋爱脑”到底怎么破?设立防线,自我负责

那么,这种伤人伤己的“恋爱脑”,到底有没有得破?

其实,破解恋爱脑最核心的一步就是:真正地对自己负责。哪怕热恋之中再天雷勾地火,人生中的几个关键节点都要严防死守,平时可以感性如一汪春水,一触及这几道防线,都得立刻理性成一尊冰雕。谁都无法对你的人生负责,只有你自己可以。

Christie指出,辨别究竟是健康地陷入爱情,还是病态地陷入迷恋是非常重要的,它能让咨询师们去劝退病人,不要基于一种病态、甚至极有可能是短暂的联结(liaison)就去做出那些至关重要的人生选择(例如搬迁、结婚、生育、放弃原计划的人生轨迹等)。

在大环境下被“寻找归宿”类论调洗脑多年的女性,想要真正拥有自我负责的能力并非易事,精神独立比经济独立更为困难。但这种能力一旦拥有,随之而来的自我认同感所带给你的快感,将会比一段不健康关系所带给你的要多得多。这是一种“延迟满足”,见效慢,但效果卓绝,强烈建议一试。

最后,不得不说,最近疯狂营业的郑爽,比深陷感情泥淖中的她,要美太多,这种美不在于皮相,而在于自我负责、自我认同后所散发出的笃定光芒。在《女儿们的恋爱》结束之际,郑爽就表态想要在事业上有更多追求,呈现更多好的作品。马不停蹄地参加巴黎时装周、各大年末盛典,还在二十五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作为特邀嘉宾进行了发言。那个为了和男友“腻歪”而放弃各种机会的小女孩,如今却认真表示“其实爱情并不是全部,工作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成分,真的是工作,让我变得更优秀”。比起降低姿态请求他人垂怜,在“自我成长”中寻觅到的安全感,显然要绵密厚重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