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人生》明明这么虐心,为何还说人生是美丽的呢?


得知《美丽人生》这部电影要在国内上映的时候,我第一感受就是看,当然得去看,这么经典的片子。


身边有个朋友说这部电影在电脑上看看就行了,没必要跑去电影院,再说了,上映版本部分台词的翻译被改了。


《美丽人生》明明这么虐心,为何还说人生是美丽的呢?

▲《美丽人生》经典台词


更多的朋友不想去看不是因为这点钱,而是觉得这部电影太虐了,前半段是喜剧,后半段是悲剧,他们还是无法接受那个令人心碎的时刻。


但我还是去看了,因为我觉得和所爱的人在大荧幕前重温经典本身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前阵子《海上钢琴师》上映了,我们看了,之后如果有更多经典旧片上映,我也会支持。


《美丽人生》明明这么虐心,为何还说人生是美丽的呢?

▲《美丽人生》获得奥斯卡奖


《美丽人生》这部电影已经无需更多的赞美了,它所获得的奖项和认可以及时隔23年在国内上映还有人愿意去看就已经说明了一切。


很多人对这部电影都做过解读,谎言也好,父爱也罢,抑或是带着微笑的眼泪。


为什么《美丽人生》这部电影要以喜剧的形式去讲战争的故事呢?


致敬和纪念


《美丽人生》并不是第一部以喜剧的形式去讲战争故事的电影,早在1939年,喜剧大师卓别林就自导自演一部讽刺希特勒的电影《大独裁者》。


《美丽人生》明明这么虐心,为何还说人生是美丽的呢?

▲《大独裁者》剧照


卓别林在《大独裁者》里一人分饰两角,既是犹太人理发师,又是独裁者辛格尔(暗指希特勒)。


《美丽人生》明明这么虐心,为何还说人生是美丽的呢?

▲《大独裁者》卓别林


影片讲述的是独裁者辛格尔煽动民众发起反犹行动,肆意挑起战争,犹太人理发师也难逃一劫,因为长得像辛格尔,在逃离边境的时候被误以为是独裁者,在台上发表了为自由而战的演讲。


如果你拿这两部电影对比,就会发现《美丽人生》的某些片段是为了致敬《大独裁者》的。



《美丽人生》明明这么虐心,为何还说人生是美丽的呢?

▲《美丽人生》片段


比如《美丽人生》开头圭多失控的汽车闯进意大利国王的车队,疯狂摆出让开的手势被误以为是迎宾车队。这一幕对应的是《大独裁者》临近结尾一幕,理发师被误以为是独裁者,被叫去发表演讲。


《美丽人生》明明这么虐心,为何还说人生是美丽的呢?

▲《大独裁者》片段


比如圭多在狱中穿的衣服的号码跟卓别林在《大独裁者》中的号码是一样的。


除此之外,还有两部电影中的喜剧演员,他们搞笑的喜剧手法也很相似,当然,这主要是贝尼尼致敬卓别林。


不过,更相似的是两者的表现形式,都是披着喜剧的形式去说战争的故事,而最后传达的都是积极乐观的,《大独裁者》里卓别林最后那段演讲真是太棒了。


《美丽人生》明明这么虐心,为何还说人生是美丽的呢?

▲《大独裁者》女主角


《美丽人生》的结局是妻子和儿子重聚,而《大独裁者》的结局是犹太女人听到了希望的声音。


《美丽人生》明明这么虐心,为何还说人生是美丽的呢?

▲《美丽人生》女主角


当然两部电影也有不同之处,《大独裁者》是披着喜剧的政治宣传片,而《美丽人生》则是披着喜剧的家庭温情片。


影片《美丽人生》是根据萨尔蒙尼的自传《最后,我击败了希特勒》改编的。


从他的自传里我们得知,萨尔蒙尼24岁的时候就被抓到奥斯威辛,直到1945年才获救,等他出来之后,他的兄弟早已被谋杀了。


《美丽人生》明明这么虐心,为何还说人生是美丽的呢?

▲原型人物萨尔蒙尼


萨尔蒙尼对他那段经历的描述也是极具幽默和讽刺的,他说:“我活着从奥斯威辛集中营出来,我有一个美好的家庭,我庆祝了我的黄金结婚纪念日,我有12个出色的孙子孙女,我想我可以说我毁了希特勒为我制定的计划。”


贝尼尼表示,影片也是为了纪念萨尔蒙尼。


所以,影片采用了喜剧的表达形式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符合原著的色彩。


意大利式喜剧


同样是喜剧,但如果你仔细研究一下意大利的传统喜剧,就会发现《美丽人生》其实也是一部意大利式的喜剧。


意大利式喜剧的最大特点是喜欢将喜剧和悲剧并置,对小人物的同情与理解隐藏在尖锐的社会批评意识中。



《美丽人生》明明这么虐心,为何还说人生是美丽的呢?

▲《美丽人生》经典一幕


例如《美丽人生》前半段的喜剧和后半段的悲剧,两者相互交织,让情绪更炸裂,使得观众悲喜交加。


我们对圭多这个小人物的遭遇感到十分同情,甚至希望他在最后能够干掉那个士兵穿上他的衣服活到最后,然后一家团圆。


《美丽人生》明明这么虐心,为何还说人生是美丽的呢?

▲《美丽人生》一家人最后的同框


圭多一家原本可以过上很美好的生活,就连他的丈母娘也开始接受他了,然后就在那天因为犹太人的身份被送到集中营,生死难测。


纵观意大利年度票房前十的电影,你会发现喜剧电影在意大利挺有市场的,占有很大的比重,时至今日,依然有不少优秀的喜剧电影获得不错的反响。


例如近年来的《完美陌生人》、《我去哪儿?》等电影,都让人笑个不停。


《美丽人生》明明这么虐心,为何还说人生是美丽的呢?

▲《眼泪不再》剧照


《完美陌生人》有不少版本,但我个人最喜欢还是意大利原版。此前原版不仅在内地上映了,还被改编成《来电狂响》。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丽人生》之前,贝尼尼的两部喜剧电影《小恶魔2》和《眼泪不再》也获得当年的票房前三的记录。



《美丽人生》明明这么虐心,为何还说人生是美丽的呢?

▲《小恶魔》剧照


此外,如果再往前说,在没有电影之前,文艺复兴之时,即兴喜剧就诞生于意大利。


最初的意大利即兴喜剧多半在街头巷尾表演,舞台十分简陋,基本上都是靠演员的肢体动作和道具来完成喜剧效果。


《美丽人生》明明这么虐心,为何还说人生是美丽的呢?

▲意大利即兴喜剧


哥尔多尼作于1745年的话剧《一仆二主》是那个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美丽人生》明明这么虐心,为何还说人生是美丽的呢?

▲《一仆两主》剧本插图


这部剧讲的是一个叫特鲁法尔金诺的流浪汉同时受雇于两个雇主,一个是女扮男装寻找未婚夫的拉斯波妮,另一个是她的未婚夫阿列图依。但是他隐瞒了这个事实,频频出错,引发一连串趣事但关键时刻总能化险为夷,最终结局是大团圆,每个人都获得自己的幸福。


在《美丽人生》里,我们似乎也能发现类似的梗。


扯了这么远,其实是想说《美丽人生》之所以会选择以喜剧形式,不光是因为贝尼尼是一个喜剧演员,而且也跟意大利喜剧电影市场和传统喜剧的影响多少有关。



《美丽人生》明明这么虐心,为何还说人生是美丽的呢?

▲意大利喜剧之王托托


或许正是这样,才催生出一代又一代的意大利喜剧演员,才有一部又一部喜剧作品诞生,才有人敢以喜剧的手法去讲战争的故事,《美丽人生》才在意大利而不是其他国家。


无论如何,人生是美丽的


看完《美丽人生》的时候,你或许会讶异,这样的人生是美丽的吗?太惨了好吧!


确实,圭多一家那样的遭遇太惨了,他们本可以不用经历那些痛苦。


但即便是那样的人生,那样的土壤,也能够有美丽的花朵在绽放。


这个美丽是另一种人生,这个美丽是一种艺术上的美,这个美丽也是人性的美。


《美丽人生》明明这么虐心,为何还说人生是美丽的呢?

▲《美丽人生》剧照


正如贝尼尼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如果你达到了美丽,那么无论是喜剧或悲剧,对你而言,都是一样的。


“无论如何,人生是美丽的。”这句话是贝尼尼取片名的缘由。


而这句话背后也隐藏着一个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托洛茨基,斯大林的对手,两人政治观念不同。他在墨西哥流放时期,得知要被斯大林暗杀时,他看着花园中的妻子写的。


《美丽人生》明明这么虐心,为何还说人生是美丽的呢?

▲托洛茨基


尽管当时影片上映时也曾遭受不少的批评,有人指出电影中并没有拍摄很多迫害的场面,也有人指出不应该对所有的事情都一笑了之,而且这很不可信。


如果那样拍了,或许会成为一部平庸之作,那样的人生是有了,但那样的美丽可能也没了。


观众看完之后可能更多的是同情,是感慨,是难受。不管是如何,都很难和美丽挂钩。


《美丽人生》明明这么虐心,为何还说人生是美丽的呢?

▲贝尼尼激动领奖


像影片中那个小孩一样,把它当作是一场梦,一首歌,一场戏,或许你不会只沉湎于战争的悲伤,还会看到人生的美丽。


而这才是影片想让观众看到的,也是电影为何要以喜剧的形式去讲战争故事的主要原因。


写在最后


其实在写《美丽人生》的观后感时,我是并不太想写的,因为它已经不需要太多画蛇添足的赞美了,它也不需要什么评分和票房了,更重要的是,我似乎也没有什么话说。


《美丽人生》明明这么虐心,为何还说人生是美丽的呢?

▲导演贝尼尼


如果有什么要说的,更多的是想说给那些未曾看过这部电影的人,不要惧怕这部电影后半段的悲剧而不去看,那样的话,或许你会错失了解另一种美丽的可能性。


就像贝尼尼所说的,以诗人的视线去看待,可以穿透一切而不会受到损害。



《美丽人生》明明这么虐心,为何还说人生是美丽的呢?

▲《美丽人生》早安公主


我想,看这部电影如此,我们在面对糟糕的现实生活,或许也可以如此。


愿每个小孩都能够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愿每个小孩都能够有自己美丽的人生。


■ 往期回顾:







关注「电影观后感」,一个记录个人观影的地方,可能如实,也许主观,但一定不是影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