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基於 CWDM 與 ROADM 在 5G 中的關鍵需求

近兩年來,5G 成為全世界的聚焦點,它以高速率、廣連接和低時延為特徵。無線通信技術已經成就了 5G 的前兩項特徵,然而,5G 通信的時延與支撐無線基站的光纖網絡有關。終端設備的高速率和廣連接,耗盡了光纖通信系統的帶寬,導致更多的時延。光纖網絡有待升級,重點在城域網的升級。基於成本考慮,現有的城域網主要是基於 CWDM 和 FOADM(固定光分叉複用器)技術,為了升級網絡,之前應用於骨幹網中的 DWDM 和 ROADM(可重構光分叉複用器)技術,有望下沉至城域網。

全光網結構

為了提高光纖網絡的效率和運營成本,新一代的全光網 AON 應具有 SDN(軟件定義網絡)功能,SDN 網絡可通過軟件設置來重構,免於人工操作。ROADM 是實現 SDN 網絡的關鍵設備,如圖 1 所示。基於 ROADM 的全光網包括三層架構:長途網、城域網和接入網。長途網實現大城市之間的連接,通常建設成 MESH(網狀網)結構。城域網則通常採用光纖環網結構,隨著電信業務的多樣化和複雜化,城域網演進成多環結構,包括一個核心環網和多個邊緣環網。接入網由城域環網提供支持,並延伸到終端用戶附近。接入網與用戶之間的最後連接方式包括 FTTx(光纖到商務樓宇、學校和家庭,等等)和無線基站。

探讨基于 CWDM 与 ROADM 在 5G 中的关键需求

圖 1. 全光網結構

CDC-F ROADM 是什麼?

每個 ROADM 節點包含一個網絡節點接口(NNI)和一個用戶網絡接口(UNI)。NNI 互連來自/去往多個傳輸方向的 DWDM 信號,這些 DWDM 信號以波長粒度在各傳輸方向之間切換。UNI 以波長粒度下載目的地為本節點的信號,並從本節點上傳信號。為了實現無阻塞的波長交換和上/下載,新一代 ROADM 節點要求具有無色、無方向性和無競爭(CDC ROADM)的特點。

考慮一個 8 維 ROADM 節點,每個傳輸方向有 80 個 DWDM 信道,因此節點處需要處理的總波長數為 8×80=640 個。然而根據統計,在每個 ROADM 節點的 UNI 側需要上/下載處理的波長數一般小於總數的 20%,大多數波長僅在 NNI 側進行交換。因此 UNI 側配置 640×20%=128 個上/下載端口數就足夠了。然而,只准備 20%的上/下載端口,要求每個端口都是多面手,意味著每個上載或者下載端口能夠根據控制系統的安排,上載或者下載去往或者來自不同方向的不同波長(無色和無方向性),同時要求 UNI 側能夠同時下載來自不同方向的相同波長(無競爭)。

光纖中傳輸的信號,可能存在不同比特率。在高速傳輸系統中,因調製產生邊帶,不同比特率的信號需要不同的信道寬度。如圖 2 所示,比特率為 100G、400G 和 1T 的信號,分別需要 50GHz、75GHz 和 150GHz 的信道寬度,這與低速信號(≤25G)大不相同。低速信號通常佔用信道寬度為 50GHz 或者 100GHz,取決於 DWDM 系統的設計,而非受限於信號的調製速率。

圖 2. 不同比特率的信號所需的信道寬度

為了適應即將到來的高速傳輸,DWDM 系統應具有超信道功能,信道寬度應該是可變的,可根據需要動態調整為 50GHz、75GHz、100GHz、150GHz,等等。超信道功能是系統設計語言,光學模塊設計人員通常用另一個詞“靈活帶寬”表述相同意思。

一個具備無色、無方向性和無競爭功能的 ROADM 節點,稱為 CDC ROADM,如果節點進一步支持靈活帶寬功能,則稱為 CDC-F ROADM。

即將到來的 5G 應用促進全光網的升級,作為全光網中的關鍵部分,ROADM 市場有望迎來快速增長,特別是在城域網中的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