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國擦肩而過的武器,哪個最為可惜?

大國武器


那當然是烏克蘭的光榮級導彈巡洋艦了,還有一個是美國的F16戰鬥機了。這兩款武器曾經都有機會進入人民軍隊的序列之中,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最後都沒能成行,頗為可惜的是,烏克蘭那艘光榮級巡洋艦,現在已經完全鏽蝕在港內沒人要了,一艘鉅艦的命運呀……

烏克蘭的那艘光榮級巡洋艦是光榮級巡洋艦的4號艦,叫做烏克蘭號,在蘇聯解體之前已經建造下水,而且完工率達到了98%,只等最後的聯調測試和內部裝修完成就能交付了,這艘排水量10500噸的威武鉅艦當時已經完成了頂罩雷達和所有艦載武器系統的安裝工作,可以說已經是一艘可以隨時開走的熱艦了。但是蘇聯的解體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

烏克蘭在此後的海軍大分家中分到這艘軍艦,並且拒絕了俄羅斯的求購申請,計劃把他完成建造,然後自己使用,當時的烏克蘭也可謂是雄心勃勃,但是在被西方忽悠一通後,烏克蘭的經濟一下子衰退下去,從擁有先進武器的發達國家迅速跌落為貧困的發展中國家,黑海造船廠也衰敗不堪,無法完成這艘巡洋艦的建造,於是烏克蘭只能被迫出售該艦。

我國當時在購買到烏克蘭的瓦良格號航母,也就是如今的遼寧艦之後,也曾打算購買這艘烏克蘭號巡洋艦,以搭配航母使用,成為航母最可靠和強大的帶刀護衛,組成強大的海軍艦隊,在我國最需要這艘軍艦的90年代,烏克蘭覺得我們開出的價格不夠高,拒絕了我們的購買請求,我們只能轉而增購了俄羅斯的2艘現代級956EM型驅逐艦,並買了兩套和光榮級一致的裡夫M導彈系統裝備在了051C型驅逐艦平臺上,以取代這艘巡洋艦的作用。

如今,我們自己有了055,再也不會去購買那艘巡洋艦了,同樣,其他國家要麼買不起,要麼不需要那麼一艘鉅艦,因此導致了這艘著名的光榮級巡洋艦最終沒有服役一天,就鏽蝕在港內,默默的回顧著蘇聯海軍的光榮,默默的回憶那段爭鋒大洋的冷戰歲月。

除了光榮級巡洋艦,我國還差點買到了美國的F16戰鬥機,那是上世紀80年代,中美蜜月期,美國推薦我國購買24架F16,但是當時我國因為沒有足夠的資金放棄了購買F16,轉而和美國合作改進了殲8戰鬥機,使之更加先進,並且藉此獲得了比較先進的航空技術,現在回想起來也算是比較可惜的一款武器了,如果我們能買到F16戰鬥機,也許現在我國的空軍就可能獲得到不同於蘇系戰機的西方航空科技了。


海事先鋒


當然是烏克蘭那切割掉的11架圖-160戰略轟炸機,因為30年後的今天,我們仍然不見“大轟”。

前蘇聯解體前,烏克蘭是當之無愧除俄羅斯以外實力最強加盟共和國,佔比前蘇聯13%的經濟總量,境內擁有蘇聯30%的軍工企業,能夠生產從飛機到軍艦、大炮等諸多先進武器。

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繼承了包括6500輛坦克、1500架飛機、350艘軍艦等先進武器,還擁有1272枚洲際導彈,2500枚戰術核武器與一艘在建航空母艦。其中,44架圖-95MS與圖-160轟炸機引起多國極大興趣。前蘇聯到解體時,總共就生產了25架圖-160戰略轟炸機,落到烏克蘭手裡就有19架。到1991年蘇聯解體時,也沒有飛過多長時間,幾乎是九成新,這讓前去“調研”的中國專家看得心頭一熱。

圖-160超音速變後掠翼遠程戰略轟炸機,其性能可以用毀天滅地來形容。低空航程11000至13000千米,高空航程16000至18000千米,載彈量達到40噸,突防速度可達2倍音速,可以輕輕鬆鬆執行全球速遞任務。當時,我們裝備的轟-6飛機航程不到它的一半,載彈量只有區區6噸,也不具備超音速突防能力。如果中國能把圖-160搞到手,無異於鳥槍換炮,戰略轟炸機領域可以一步跨入當時世界上最先進行列。

隨著烏克蘭政局的變化,以及經濟形勢的對急轉直下,他們對這些前蘇聯武器態度,就是想換點零花錢用用。當時,中國在烏克蘭最困難時期給予了堅定而友好的幫助,而烏克蘭多餘武器裝備最好的歸屬也是中國。中烏在艦載機、運輸機、坦克發動機、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巡航導彈等等方面有非常完美的合作,至今還傳為佳話。

當然,我們最喜歡的就是航母和戰略轟炸機這兩款超級武器了。其中,航空母艦經過千辛萬苦來到中國,並得到了重生。但圖-160戰機的來華之路卻遭遇了多方圍堵,西方、俄羅斯,甚至印度都從中作梗。烏克蘭感受到了巨大壓力,兩邊不敢得罪。最後,其中8架圖-160以抵天然氣債務的方式被俄羅斯拿走。烏克蘭加入歐盟心切,又不得不主動銷燬了手中剩餘的11架圖-160轟炸機,連同圖-160使用的230枚KH-22巡航導彈、483枚X-55巡航導彈也一併遭到銷燬。這些只換來美國的1500萬美元的援助,其中800萬用來購買切割設備,而西方關於烏克蘭加入歐盟的承諾至今也未兌現。

往事不堪回首。如果圖-160能夠來到中國,那麼我國在遠程戰略轟炸機領域,將與世界其他先進國家的差距縮短30年。


紅龍軍團長


上個世紀80年代,我國曾有進口一大批西方先進裝備的機會。當時我國因為資金並不充裕,所以非常可惜的錯過了這批裝備。筆者認為,雖然當時我國引進的西方武器極為有限,但是這仍然對於我國的武器發展有著極其深遠的意義。而現在回想起來,我國當年錯過的那一大批裝備中,值得可惜的並不多,例如英國的42型驅逐艦,其實42型並不是一艘成熟的驅逐艦,馬島戰爭中,42級驅逐艦暴露了大量的問題,例如豹2坦克,日本,印度等自主研製的坦克都使用了大量豹2坦克的零部件等,但是其實際戰力有多強呢?

三大最難得的武器裝備

此前我國錯過的許多武器裝備,在現代的解放軍中都能找到替代品,同樣是雙發重型戰機,蘇-35戰鬥機的作戰能力比F-14要強上不少,而我國目前的殲-10C戰鬥機已經要比早期型號的F-16戰鬥機強不少了,可見我國錯過的這些武器其實並不重要,真正讓我至今都扼腕嘆息的,就只有三件裝備了,這也是目前我國仍然急需的三件裝備:圖-160戰略轟炸機,鷂式垂直起降戰機和支奴乾重型直升機,這三件武器直到今天我們都沒有找到合適的替代品。

轟6K與圖160差距明顯

首先來說說圖-160轟炸機,作為米亞西舍夫設計局和圖波列夫設計局的嘔心瀝血之作,圖-160轟炸機擁有可變後掠翼技術,巨大的載彈量和航程,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戰略轟炸機,擁有極強的實力,目前我國雖然也有轟-6K轟炸機,但是其與圖-160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鷂式戰鬥機性能強於雅克38戰機,如果我們當時能夠引進,意義非凡

再來就是鷂式戰鬥機了,有人會說,鷂式戰鬥機是上世紀60年代的產物,航程較短,載彈量也有限。可事實上,鷂式戰鬥機是當時屈指可數的成熟的垂直起降戰機,相比蘇聯同時期的雅克-38戰鬥機,鷂式戰鬥機強了太多,也是美國購買的為數不多的外國武器。如果有了鷂式戰鬥機,至少我國現在的航母也多了一個選擇,而且我國建造兩棲攻擊艦也會果斷很多。以我國的航空工業能力,吸收鷂式戰鬥機的技術經驗後,能夠研發出更成熟的垂直起降戰機,這對於我國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

支奴幹通用性強,有了它我們或許會少走不少彎路

最後說的就是支奴幹直升機了,作為一款雙旋翼重型直升機,它擁有良好的通用性,不僅能夠在陸航和民用領域發揮作用,也能夠作為艦載機擔任兩棲作戰任務,擁有很強的通用性。而且作為一款雙旋翼直升機,支奴乾的高原性能也很不錯,而這正是我國急需的,殊不知近幾年我國最好的高原直升機仍然是當時進口自美國的黑鷹直升機,如果有了支奴幹,我國的直升機發展將少走很多的彎路。

以當時的國力來看,我們已經做得很好了,萬事不可能面面俱到

事實上,當時我國其實並沒有什麼遺憾的,畢竟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我們已經引進了不少新技術,舉幾個例子,當時引進的105mml7坦克炮,首次讓我國擁有了直面蘇聯鋼鐵洪流的底牌。當時引進的船用燃氣輪機技術,成為了我國驅逐艦動力系統的主力,當時引進的黑鷹直升機,我國在加以改進後研發了直-20。當年我國從法國引進的艦炮,海紅旗導彈,超黃蜂直升機和海豚直升機等,更是我國水面艦艇的主力裝備,直到今天直-9直升機還是中國海軍艦載直升機的絕對主力,總之,當時的人們已經用最少的錢做了最有用的事,並沒有什麼值得遺憾的。


尊重客觀事實,探究事件真相,我是兵器世界,歡迎關注


兵器世界


圖16遠程戰略轟炸機最為可惜,是我們心中永遠的痛!

說到轟炸機,當今世界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美國的B2隱身戰略轟炸機。作為世界上唯一一種的隱身轟炸機,B2具備低可偵測性,能使其安全穿過嚴密的防空系統進行攻擊。



此外,B2作戰航程可達1.2萬千米,空中加油一次則能達1.8萬千米。B2的超遠作戰航程加其極佳的隱身性能,使其具備了“全球摧毀”能力。

不過,除了B2世界上也還有另一款先進的戰略轟炸機,這便是著名的圖160。



圖160時至今天還是世界上最為先進的遠程轟炸機之一,各項指標都超越了美國的B-1B。圖160機長54.1米,機高13.1米,翼展面積2322平方米(全展開時),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了驚人的275噸,載彈量高達四十噸,最大航程超過1.6萬公里。這一系列數據不僅在當時,即便到現在也還是世界之最。

圖160不僅戰力強悍,而且還具有優美的飛行姿態,因此也被俄羅斯人親切的稱為空中的“白天鵝”……



蘇聯解體之初,烏克蘭繼承了蘇聯大量的軍事遺產,不僅分到了大量先進的坦克、火炮、戰鬥機、運輸艦、戰略導彈,甚至還分到了1272枚洲際導彈核彈頭與2500枚戰術核武器。而這其中,還包括19架圖160。要知道,蘇聯解體時一共生產了25架圖160,俄羅斯也只分得了6架而已。

蘇聯解體後,經濟困難的烏克蘭根本無力維持這龐大的軍備。於是,有8架圖160轉交給了俄羅斯,用以抵償烏克蘭所欠的外債。



當時,我們國家也看中了這款大殺器。而經濟困難的烏克蘭也有意向購買。誰知這項交易卻遭到了美國的施壓,同時俄羅斯也在從中作梗,導致交易的失敗。最後,我們只能眼巴巴的看著剩下的11架圖160被切割拆解……圖160購買的失敗也成為我們無法忘卻的痛。



直到現在,我軍仍舊只能依靠轟6系列。雖然,經過不斷的升級,現在留給轟六的字母已經不多了。但即便是現役最先進的轟6K,其最大航程也不過8千公里,只相當於圖160的一半,這顯然不能滿足我軍的作戰需求。



真心希望,未來更先進的轟20能早日服役,增強我軍的戰略打擊能力,進而彌補當年錯失圖160的痛……



這些歷史要讀


必須是幻影2000啊。

法國達索公司的的幻影2000,是一款無尾三角翼佈局的輕型三代機,這款戰鬥機和中國的淵源,要從1978年說起,也就是改革開放元年。

1978年6月底,鄧小平在聽完第三機械工業部關於航空工業的情況彙報後指出:“一、戰略目標......殲-6算第一代,殲-7大改(指殲-7III)確定為第二代,到1982年生產1000架。還可以買‘獵兔狗(也就是‘鷂’)’30-50架,同時搞殲-8,技術過了關,算第三代。第四代考慮引進兩種,一種是幻影-2000,另一種是‘旋風‘戰鬥轟炸機。”旋風就是英國的狂風。


幻影2000和狂風


引進西方的先進戰機是出於改善中國過於落後的航空工業現狀考慮的。接下來的日子,第三工業部制定了2個目標,一個是成套引進西方戰機,一個是引進先進子系統,安裝到國產的殲-7上(當時尚無殲-8)。後來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中國沒有引進幻影2000乃至任何一款西方戰機,而是從西方買了多種電子設備和子系統,甚至包括“斯貝”發動機,究其根本,還是一個字:窮。

然而幻影2000優秀的性能還是給當時試飛的中國飛行員留下了深刻印象。幻影2000座艙配備的先進數字化儀表設備,大屏顯示器和高清攝像頭,寬闊的視野以及合理的人機功效,無疑是最能吸引飛行員的地方。但幻影2000的優勢絕不僅僅於此。其實法國人在航空工業上走的路線更符合今天對德國和日本的溢美之詞:工匠精神。法國人由於堅持使用推力偏小的發動機,幻影2000的M53-P2軍用推力僅64.3千牛,開了加力也僅有95.1千牛,使得飛機在爬升率和最大升限上往往落後於美國,但推力的劣勢並沒有難倒法國人,他們採取的是另一種策略來增加戰機的機動性:優秀的氣動設計。為了給飛機減阻甚至每一款配套彈藥,油箱的外形設計都考慮其中,達到整個作戰系統的氣動最優化。這個策略從幻影2000到陣風都貫徹始終。




達索公司給幻影-2000採用的還是無尾三角翼佈局,這算是法國戰鬥機一大特色了;幻影2000的無尾三角翼前緣和後緣安裝了襟翼副翼,因此飛機的滾轉效率達270°/秒,瞬時盤旋達30°/秒。無尾三角翼的設計還可以使飛機的超音速下的波阻力進一步降低,使發動機的推力達到最有效的利用。幻影2000還在進氣口後面一小段距離的位置加裝了兩個擾流片,相當於鴨翼的雛形,可以減緩附面層分離的角度,改善失速性能並提供額外升力。

幻影2000三視圖
作為一款輕型戰機,幻影2000的掛載能力達到了6.3噸,可以說性價比相當高了,而且幻影2000還擁有不俗的對地攻擊能力。印度最近為什麼出動幻影-2000而不是蘇-30mki越境投擲激光制導炸彈,已經證明了幻影2000的對地能力比蘇-30還要強。

幻影2000對地模式,可攜帶4枚激光制導炸彈

但是由於我國當時幾乎沒有外匯儲備,而且幻影2000要價過高,最終並沒有引進這款戰機,更沒有機會接觸後面配套給幻影2000的米卡導彈,不得不說是個遺憾。也許是對中國幻影III和幻影2000都是看了不買有些不滿,法國人在90年代把這款飛機賣給了臺灣當局,引起了外交上的軒然大波,在臺海力量平衡上給我國增加了很大壓力。

不過幻影2000對我國戰鬥機研發的啟發還是是非常大的,比如我國啟動開發的殲-10,就採用了鴨式佈局的無尾三角翼構型,獲得了比幻影2000更好的瞬時盤旋能力。!此外,雖然幻影2000沒買,但是我國成飛從達索公司果斷引進了達索系統的CATIA和DELMIA解決方案,構建了設計、工藝和製造一體化的協同平臺,將研發週期大幅度縮短至原先的50%。首次讓國內掌握了數字化樣機技術。這個內功的提升,意義不遜於引入任何一款先進戰機。國內軍迷常把沈飛和成飛戲稱為沈霍伊,成洛馬;就受到的影響來看,成飛還是叫成達索更合適吧。


紙上的宣仔


▲圖160遠程戰略轟炸機,其因為具備優美的飛行姿態,故而也被戰鬥種族的飛行員親切的稱之為白天鵝(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中國武器裝備發展的歷程中,有許多的武器裝備在此前都有參考引進的國外同類型裝備進行設計的經歷,比如我們的125毫米坦克炮,直9、直8直升機,紅旗16防空導彈等,而在這當中,有那麼幾件讓我們羨慕不已的國外裝備也曾有機會被引進國內,但終因各種原因最終沒成,其中前蘇聯時期設計的圖160型遠程戰略轟炸機可以說是最為可惜的一種。

▲畫家筆下的圖160,當年烏克蘭拿到的那部分圖160是確實有機會走進咱們國家的,只可惜因為主客觀原因的干擾,這筆交易最終沒成(圖片來源於:網絡)

作為前蘇聯時期設計的最為先進的遠程轟炸機,圖160型遠程戰略轟炸機至少創下了好幾個記錄,其中之一就是其巨大的體型,堪稱是人類歷史上造過的體型最大的轟炸機,該型轟炸機機長達到了54.1米,機高為13.1米,翼展面積達到了2322平方米(全展開時),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了275噸,最大有效武器載荷達到了40噸,加之其採用了4臺單臺推力達到13.7噸(開加力時達到24.5噸)的NK-32型渦扇發動機以及可在超音速狀態下變化適合超音速飛行的機翼後掠角度的可變後掠翼設計,因此其本身也具備了最高飛行速度達到2.05馬赫的能力,其次圖160還具備了7300公里的最大作戰半徑,且能夠攜帶射程達到2500-3000公里的KH55系列巡航導彈(後期還能攜帶射程達到5000公里的KH101巡航導彈),故而圖160本身也基本上具備了對全球任何一個目標的打擊能力。

▲當然,就目前來說,我們已經無需再糾結於當年沒能拿到圖160的事,畢竟我們的大國空中重器也即將在不久的將來面世(圖片來源於:網絡)

綜上所述,如果當年我們能引進這樣一款在當年可謂是具備世界先進水平的超音速遠程戰略轟炸機,那無疑對提高我國航空工業提高整體設計及製造水平的意義是是分巨大的,這裡面不僅僅包括大型轟炸機整體設計、配套的發動機,還包括了材料等方面。當然,時過境遷,由於我國航空工業經過了這些年來的快速發展,因此也具備了此前所不具備的製造大型遠程戰略轟炸機的能力,故而,曾經的可惜也只是過眼雲煙而已。


軍武次位面


和中國擦肩而過的武器裝備,數量不在少數,非常多。原因很簡單,早些年我們技術不行,錢也不多,看著很多國外的先進武器流口水。有一些武器特別想買到,但是由於政治、經濟、技術基礎等原因,都沒有成功,與中國擦肩而過,十分可惜。

與中國擦肩而過的武器名單非常長,包括有大名鼎鼎的F-14“雄貓”戰鬥機、F-16”戰隼“戰鬥機、法國“幻影-2000”戰鬥機、英國42型驅逐艦,德國豹II主戰坦克、以色列的“幼獅”戰機、俄羅斯的圖-22M3逆火轟炸機、圖-160“海盜旗”戰略轟炸機、美國CH-47“支奴幹”運輸直升機……

這些和中國擦肩而過的武器裝備中最為可惜的,可能是美國的CH-47“支奴幹”直升機了。其他武器裝備自然也非常可惜遺憾,不過後來它們絕大多數擁有了替代者,也就覺得不是那麼可惜遺憾了。

例如當初沒能引進F-14“雄貓”戰鬥機,中國後來購買了蘇-27/30戰機,這些俄製戰機後來發展出了中國的殲-11、殲-15、殲-16系列戰機;沒有能購買F-16”戰隼“戰鬥機,中國自己研發了同樣優秀的殲-10系列戰機;沒有購買到德國的豹II坦克,中國後來研發裝備了99式系列主力坦克、沒有引進42型驅逐艦,中國後來擁有了052C/D乃至055驅逐艦……

可是有些武器裝備,中國至今仍然沒有裝備,那就是類似於CH-47“支奴幹”這種重型運輸直升機。當然了,中俄目前正在聯合研發的40噸級重型直升機,理論上可以完全彌補這個遺憾,但它預計要到13年後也就是2032年左右才能完成取證交付,等到其量產大規模裝備部隊,無疑需要更長的時間了。

考慮到當初中國引進的武器裝備幾乎都無一例外的進行了仿製國產化,例如中國基於“黑鷹”直升機研發出了直-20通用直升。假如當初中國引進了CH-47“支奴幹”運輸直升機,憑藉中國如今的軍工實力,有很大可能已經仿製出CH-47“支奴幹”此類重型運輸直升機,這無疑可以極大緩解現階段解放軍沒有重型運輸直升機的問題,至少也不需要把法國“超黃峰”直升機連續魔改,推出直-18乃至直-8寬體運輸直升機了。CH-47“支奴幹”直升機的運輸能力非常出色,它寬大的貨艙最多能夠裝載45名全副武裝的士兵或者是大約10噸的貨物,也可以輕鬆調運起155毫米榴彈炮,可以極大增強航空運輸投送能力。

例如美海軍的“黃蜂”級兩棲攻擊艦一般會搭載12架基於CH-47“支奴幹”直升機研發的CH-46“海騎士”直升機,特殊情況下將會搭載多達42架的CH-46“海騎士”直升機,可以迅速的投送大量作戰部隊,效率驚人。加上CH-47“支奴幹”直升機特殊的串列雙旋翼設計,讓它擁有獨特的單點半空懸停,可在特殊場合發揮重大作用,更顯得吸引人了。


科羅廖夫


與我國擦肩而過的裝備這個問題見仁見智,因為在1970年代中後期國門打開後,我國軍工部門在對外考察過程中發現,我軍的整體軍工科技水平與世界最先進水平相比,不是縮小而是拉大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軍當時需要借鑑和引進的裝備種類很多,但是借鑑也好或者引進也罷,事情總得有個輕重緩急,不能所有的項目都一股腦兒的上馬,不但當時的國家財力所不及,就是引進了也消化吸收不了,只能是根據最需要的來引進。

在諸多的項目名單中英國的42型驅逐艦(謝菲爾德級)沒有被整體或部分引進確實是一個不大不小的遺憾,42型驅逐艦是英國在1960年代末期研製的一型區域防空驅逐艦,首艦“謝菲爾德號”1970年1月開工建造、1971年下水,1975年2月正式服役於皇家海軍,該級驅逐艦從1970年~1986一共建造了12艘。
1980年英國海軍“安特里姆大型驅逐艦”(郡級)編隊訪問我國上海,其中就有42型驅逐艦“考文垂號”,圖片裡右側的那個,但它在“馬島海戰”中與姊妹艦“謝菲爾德號”被阿根廷空軍擊沉了。

42型作為區域型防空驅逐艦排水量只有4200噸,它是皇家海軍經費逐年下降、還要維持軍事實力對抗蘇聯艦隊的條件下折中方案,錢少以控制建造成本為原則降低了標準,簡化武器裝備的安裝量,而獲得一型“低成本”的區域防空驅逐艦。

42型最主要的武器裝備就是圖片上的“海標槍”中程防空導彈,也是我國看中42型艦的最根本原因,1970年代初垂直髮射技術是不成熟的,世界各國海軍的防空導彈都是機械結構複雜的傾斜發射器,以42型驅逐艦才4000多噸的排水量安裝中程防空導彈是不容易的,這需要先進的環境、人機工程學設計倆理念,並且導彈系統的電器設備和機械設備安裝的要比較緊湊,機械部分部件加工要精細才行!才能將幾十立方米體積的“海標槍”導彈系統安裝進主炮後和艦橋前的一小塊空間內。




42型驅逐艦所安裝的“海標槍”是輕量版的Mod2型,導彈採用大後掠三角翼,頭部帶有衝壓進氣口和極化天線(吸收目標的反射雷達波)導彈全長只有4.36米,採用一臺羅.羅公司的奧丁衝壓發動機為主發動機,彈體的尾部帶有推力為16000公斤的火箭助推器,“海標槍”導彈彈徑420毫米、翼展920毫米,發射重量550公斤,裝有破片式戰鬥部,“海標槍”的設備先進程度和作戰能力都高於我軍當時正在研製的“紅旗–61”近程點防禦導彈。

被“飛魚導彈”擊沉的“謝菲爾德號,被誤認為是艦載雷達系統和“海標槍”沒有發現/跟蹤到和擊落“超級軍旗”攻擊機的結果。

“海標槍”導彈被認為是一種失敗的防空武器,是因為它在“馬島海戰”當中沒有起到應有的區域防空作用,才導致了“謝菲爾德號”被擊沉,這也是它沒有來到我國的原因…但客觀的說:迎擊“飛魚”導彈失敗的責任不能都由它承擔,42型驅逐艦雷達存在掃描盲區和驅逐艦本身也末端防禦的近防炮,才是“謝菲爾德號”被擊沉的主要原因。


當時,皇家海軍“無敵號”和“競技神號”航母沒有艦載預警機,需要多艘42型密集部署周邊以提高“特遣編隊”的遠程預警能力,這就讓“謝菲爾德號”成為阿根廷空軍首要打擊的目標…“海標槍”導彈在表現“馬島戰爭”中是表現不錯的,戰爭期間一共擊落了7架阿根廷空軍的各型戰鬥機,其改進型還在“海灣戰爭”中擊落了一枚偷襲美軍航母的伊拉克的岸艦導彈,說明它還是一些很有效的區域防空導彈。

42型驅逐艦第二個值得我國借鑑或者說需要引進的就是“奧林普斯”TM3B燃氣輪機,英國是最早研製艦用燃氣輪機的國家,也是最早將燃氣輪機安裝在軍艦上用做主動力系統的國家,而且在燃氣輪機的設計與製造方面要比美國略強一些...美軍到現在都大量的戰艦上安裝英國的燃氣輪機,比如:MT–30型,安裝在了“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和“自由/獨立”兩型瀕海戰鬥艦上。

“奧林普斯”TM3B燃氣輪機是性能比較優秀的燃氣輪機,總重量為20.5噸,最大功率27200馬力,持續功率21000馬力,油耗233克/馬力.小時,進氣溫度15℃,從靜止加速到全功率狀態只需30秒鐘,TM3B整體設計緊湊、先進,油耗量適中,海況適應性良好…是一款很出色的燃氣輪機,當年它與美製LM2500一同競爭我國新一代戰艦的主動力系統。

1970年代末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我國與歐美國家的關係正常化的同時,我國也派出大量的專家考察歐美國家的先進武器裝備發展狀況…英國也積極向我國推銷剛剛服役不久的42型驅逐艦,由於該級艦排水量適中、動力系統和防空系統都很先進…我國當時確實想引進整艦或者一部分子系統,經過接觸/洽談英國人將42型“打包”要價超過了一億美元,但這個價格超過了我國當時的經濟承受能力,“改開初期”我國外匯儲備僅十幾億美元,雖然也適當的引進了一些急需的武器裝備,但有限的外匯還是要用在國民經濟建設上,引進成套的先進工業設備對於國民經濟的促進作用顯然要大於引進一型驅逐艦。

而且“馬島戰爭”中42型驅逐艦表現“拙劣”!我國也就沒有繼續和英國洽談引進事宜,最後42型驅逐艦也就沒有落戶到我國。
當年我軍引進42型的技術後建造的新驅逐艦就是這個樣子,艦艏也安裝了“海標槍”導彈...在沒有引進42型後,我國在1990年代初建造了兩艘052型驅逐艦。

現在來看這段打算引進42型的歷史,假設當時引進了42型整艦或者一部分“子系統”還是有價值的。首先就是:我海軍在1980年代初就會有了“中程區域防空能力”,會在南海有了更多的主動權!能收復更多的島礁,當時的國際背景是我國與美國關係良好與蘇聯關係也大為緩和,在這種國際大背景下有了防空型驅逐艦這樣的裝備對南海的控制力度會更大一些。

有趣的是,“安特里姆編隊”訪問我國途中在南海偶遇蘇聯太平洋艦隊的“明斯克號航母”,蘇聯航母是在金蘭灣休整後繼續北上...偶遇後,英艦編隊裡的“考文垂號”對“明斯克號”進行了跟蹤...兩艦的結局是“考文垂號”在馬島戰爭中被擊沉、“明斯克號”退役後來到我國成了“主題公園”。

第二點,42型驅逐艦在1970年代屬於先進的裝備,其設計思想和建造過程中的工程管理、工程質量控制都是一流的,如果我國引進之後會同時引進這些“軟件”,那麼造艦水平從1950年代末提高到1980年初的水平!這對於我國提高海軍艦船建造質量是大有幫助的,即便只是引進了42型所用的TM3B燃氣輪機會使我軍戰艦的燃氣輪機化提前10年。



其實,我國早在1970年代就引進了英國的“斯貝”航空發動機(飛豹戰鬥轟炸機用的),它和“奧林普斯艦燃”都是英國產品,理論上來說它們之間在技術上是互通的,有可能在仿製TM3B工程上會輕鬆一些。


有諸多的原因使得“謝菲爾德級驅逐艦”沒有來到我國,歷史已經過去了,但是30年間我國的經濟飛速發展,國家有條件拿出更多的軍費提高部隊裝備的質量,而科技水平的進步也使得我國有能力去研製比42型驅逐艦強大了許多的戰艦!

所謂“百年海軍”就是在強大的國家實力支撐下才能建設,國運強則海軍強就是這個道理。


皇家橡樹1972


20多年前 F16戰機差點成為中國空軍主力戰機

【薩沙講史堂第一百六十四期】【軍事系列89講】

解放軍曾有機會大批量裝備F16戰鬥機?這不是天方夜譚,是歷史的真相!當時只要我們願意,至少60架F16就會列裝我軍了。聽薩沙說一說吧。

眾所周知,打了對越自衛反擊戰以後,中美進入蜜月期,一同遏制蘇聯。當時美國或親自或藉助盟友,出售給中國很多先進武器。比如將越南炮兵打的屁滾尿流的炮兵雷達,就是美國讓盟友出售給中國的。

當時中美合作的項目很多,海陸空三軍,坦克飛機大炮軍艦無所不包括。薩沙問大家?當時解放軍最大的短板是什麼?答案自然是空軍!

我軍的飛機完全來自於仿造蘇聯!其中米格19是我方完整仿造的最後一個版本,而米格21或者說殲7我方並沒有得到完整的資料,屬於部分仿製。

殲7的問題很多,性能一度低劣到越南都拒絕接受(不要錢白送給它的),直到80年代才徹底解決殲7的各種問題。

而在80年代,區區數十架落後的殲7還是我軍戰鬥機的主力。同時代,蘇聯已經批量生產了下一代的米格29戰鬥機。

顯然,目前我軍急需的是換裝先進戰鬥機。可惜,由於多年的欠賬,由我國自行生產類似於米格29或者F16戰鬥機這種先進飛機,幾乎沒有可能。

道理很簡單,連殲7的生產改造尚且不行,何談全新設計!

當時我軍高層對先進的西方戰機很感興趣,考慮直接購買。

我軍考慮的主要是三種:法國幻影2000戰鬥機、美國F15戰鬥機和F16戰鬥機!

相比起來,中法之間更沒有政治瓜葛,適合長期合作。

剛剛改革開放,我國就派員趕赴法國測試幻影2000戰鬥機。1983年,我們甚至派出試飛員試飛了幻影2000 B型戰鬥機。我軍試飛員對幻影2000評價非常高,內部報告寫到:在當時我國試飛員及相關行業的科研人員,對於幻影2000高性能的感受,可以用"震撼"二字來形容。讓長久以來一直使用俄系武器的我空軍高層,對當時西方國家的先進科技有了更進一層的認識。

性能好是好,關鍵不便宜!

法制飛機價格幾乎是國際市場最高的,且要求直接用外幣結算。80年代初期,中國還是很窮的,大部分資金要用於經濟建設。我國希望法國方面能夠降價,大有你只要降價我就買的意思。法國軍火公司是商業公司,以賺錢為第一目的,不同意降價。甚至當年我國總書記親自會見法國總統,提出戰鬥機應適當降價的建議,也沒有成功。

最終,我們只得拋棄了昂貴的幻影2000戰鬥機。

相比我軍高層,科研機構尤其是三機部優先考慮的是美製戰鬥機。美製戰鬥機參加的實戰遠遠多於法制戰鬥機,性價比也更高。

1982年的貝卡谷地空戰中,以色列的F15和F16狂勝敘利亞的蘇制戰鬥機。以色列宣佈,他們的美製戰鬥機以0損失,擊落敘利亞的82架米格21和米格23戰鬥機!

我軍對於貝卡谷地空戰很清楚!

當時我們希望得到的是F15和F16。但前者基本不可能!F15是美國的看家寶,只出售給最鐵的盟友,普通盟友尚且得不到,更別說中國。況且,F15的價格也極高,中國同樣買不起!

那麼,看來看去,就是F16比較合適了。

F16是輕型戰鬥機,價格比較便宜。它主要用於戰區制空,也用於近距空中支援,非常符合中國的需要。F16於70年代末期剛剛裝備美軍,是當時最先進的戰鬥機。

1983年,大名鼎鼎的美國空軍雷鳥飛行表演隊訪問中國。他們駕駛F16A/B戰鬥機,在北京南苑機場作了精彩的表演,當時就打動了我軍高層。

F16的性能非常優秀,遠非當時我軍的殲六、殲七戰鬥機可以相比的。

表演後,我們就聯繫美國方面,表示希望購買F16。當時中美關係很好,美國政府經過研究,原則上同意了我們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美方開價並不算很高,比自用的飛機還便宜100多萬美元,甚至同意用農產品支付。

換句話說,只要我們點個頭,F16就飛到中國來了!

不過,我軍卻沒有同意,原因也不復雜。

第一,給我們的不是真正的F16,而是猴版。

美國方面願意賣給我們的是F16/79!

早在1977年,美國卡特政府因為多次軍售導致科技成果洩露,宣佈不再出口美軍現役戰鬥機。以後出口給盟友的美製戰鬥機,性能一律較低,F16/79就是這一產物!

它同F16A/B戰鬥機有一定差距,主要在於發動機不同。F16/79採用的是J79渦噴發動機,而不是F100渦扇發動機。J79發動機比較適合高空高速戰鬥機,用於F16/79這種制空戰鬥機就不太合適。

發動機的不同,導致F16/79的航程短、滯空時間也短,性能相比F16A/B有一定差距。

更奇怪的是,F16/79莫名其妙的安裝了沉重的發動機防熱護罩(重近1噸),導致機動性也有明顯下降。

正因為這個原因,F16/79始終沒有賣掉1架。所有盟友都拒絕購買,要求提供F16A/B戰鬥機。

我軍對此也不滿意,認為花大價錢買二流產品,太虧了!

第二,出售條件也不是很好

美方雖沒有開高價,也願意用農產品衝抵,但還是有一定要求。

美方要求中國必須一次性購買60架,這才轉讓組裝生產線。

單架F16/79價格不貴,60架可就不便宜了。

以當時中國的國力來說,這也是一大筆錢,必須仔細斟酌。

第三,政治方面的考慮

中國方面有過被蘇聯黑的經歷。當年仿造了蘇制武器體系,隨後蘇聯不願意提供新技術,我們又研發不出來,導致20年來我軍海陸空武器發展幾乎停頓。

以輕武器來說,直到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我軍還在使用幾十年前的56式系列。

而越軍則有諸如德拉貢諾夫狙擊步槍、PKM通用機槍等先進蘇制輕武器。為此,我軍在實戰中吃了大虧,繳獲後迅速進行仿造!

中美關係雖好,未來卻有很多不確定性。剛剛合作就搞這樣的大手筆,萬一將來崩了,豈非雞飛蛋打?

第四,對於我軍研發中的戰機,過於樂觀

當時我軍正在量產比較先進的殲8戰鬥機,同時計劃在此基礎上不斷改進,將殲8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同時,我軍撥款高達5億人民幣(當年可是鉅款)研發殲10戰鬥機,要求可以對抗米格23戰鬥機,達到F16A/B的水平!

客觀來說,當時對於殲8和殲10的計劃都過於樂觀。似乎我們花費10年,就可以完成西方30年的技術積累!

誠然,買飛機不如造飛機,但前提也要看自己是否具備這個實力。

殲8無需多說,直到90年代才解決了雷達和發動機的嚴重問題,卻早已過時。外售的殲8 2M更差,壓根就沒賣掉一架!

全新的殲10研發難度就更大!

從1983年確定發動機方案,到了89年所謂的渦噴15發動機仍然是一個圖紙而已,8年之久幾乎沒有進展!

拖來拖去,幾次更改設計,最終殲10正式定型是2004年的事情了,整整20年之後!

最終,在80年代,我軍拒絕了猴版F16的引進計劃!F16也就沒有能夠列裝中國空軍!

對於這一點究竟是好還是不好,專家各有不同的意見!

薩沙也不敢下結論。不過,F16/79至少是西方的先進技術產物,不是我軍當年戰鬥機可以相比的。我軍如果能夠引進後,將其核心技術學習大部分,對我國各方面技術積累也是很有幫助的。

【薩沙講史堂第一百六十四期】【軍事系列89講】


薩沙


應當是黑鷹直升機

上個世紀70年代,中速關係破裂,中美關係逐漸緩和,進入80年代,中美關係迎來了蜜月期,雙方在軍事領域開展了大量合作。1983年,為了解決邊防部隊,特別是駐高原一線哨所補給困難的問題,中央軍委決定引進一型適應青藏高原惡劣氣候環境的先進運輸直升機。項目由總參裝備部負責,保利科技公司組織國際招標,空軍進行技術評估。

當年,各競標廠商的產品被空運到拉薩貢嘎機場進行高原性能試飛。結果,美國西科斯基公司的“黑鷹”直升機表現出色。在這次驗證飛行中,“黑鷹”直升機達到了7315米的巡航高度,這一卓越性能使其脫穎而出,成為當之無愧的“高原之王”。

中國於1984年7月與美國西科斯基公司簽訂購買24架S-70“黑鷹”直升機的合同,1984年11月首批4架“黑鷹”運抵中國天津。S-70是目前解放軍序列中唯一為大眾所熟知的美式裝備,也是迄今為止解放軍所擁有的高原性能最優秀的直升機。除1名駕駛員外,機上可搭載11名士兵,主要執行向前沿陣地運送突擊部隊和對地面目標進行攻擊的任務,有時也用於從戰場搶救傷員。黑鷹直升機的戰鬥半徑達到了592米,時速達到357千米每小時,可以搭載9000磅以上的貨物,而且它的飛行高度可以達到6千米,堪稱所有直升機中的翹楚。

西科斯基公司曾期望出售100架“黑鷹”直升機給中國,然而1989年後中美親密關係戛然而止,美方對我國實施了禁運,從此再也沒有向我國出售“黑鷹”直升機。由於看到中國的“黑鷹”直升機基本上飛翔在青藏高原,而且執行的任務多數為人道主義救援任務,美國從1993年以後又對中國恢復了“黑鷹”直升機零配件的供應。

中國大眾對“黑鷹”的瞭解,主要是通過美國大片中看到的“黑鷹”直升機在大漠、叢林、山谷中穿越戰火硝煙的身影,其超強的戰鬥力令人印象深刻。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卻使很多國人第一次在國內認識了“黑鷹”直升機。震後第二天,“黑鷹”直升機就出現在救災現場,成為最先趕到的直升機,並順利執行了救災物資配送、人員運輸等任務。這次救援,是中國“黑鷹”直升機出動規模最大的一次,總計運用了18架。從“5·12”汶川大地震救災中的表現看,很多直升機都執行不了的任務,最後還是由“黑鷹”直升機來執行的,這是“黑鷹”直升機優良性能最有說服力的證據。

黑鷹直升機之所以如此厲害,首先是發動機技術相當先進,功率達到了2535千瓦,就算是在沒有潤滑劑的情況下,也可以幹轉30分鐘,而且在高原地帶的時候黑鷹的防凍效果非常好,很少出現結冰的情況,另外黑鷹直升機所使用的零件都是在特定條件,特定環境,特定溫度下研製的,到現在為止,黑鷹直升機已經暢銷全球20個國家,可就算你將黑鷹直升機全部拆開也無法將它恢復原樣,而且其中很多技術都經過加密,一旦拆開那麼裡面的那些精密儀器會瞬間損壞,加上造價昂貴,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隨便拆解,就算是中國目前為止所使用的武直10直升機在性能上也遠遠落後於黑鷹直升機。

接下來80年代末期中蘇關係緩和,同時美國對中國進行武器禁運和經濟制裁,“黑鷹”的引進、技術的消化戛然而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