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前,美国海军三艘中坚力量的航母,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命运

​二战爆发以前,随后1艘加入美国海军服役的是“突击者”号航空母舰,代号CV4。根据《华盛顿海军条约》的限制,该舰仅有1.4万吨。与早期航空母舰不同,按照设计,“突击者”号完全用于投放和回收最大数量的飞机,因此装甲防护、固定防空火炮、速度、适航性均为此而作出牺牲。早期航空母舰的经验还意味着,此艘航空母舰的舰体有大量设计变化。因此,锅炉房成组地紧紧靠在一起,且尽量放在舰尾,中间上行通风管道设计得尽可能的短,向左右舷排烟,且靠近锅炉房,而不是像“列克星敦”级那样成组地布置在一起。这种布局增加了满足航空需求的可用容量。但是,这些变化,再加上防护降低,使舰艇薄弱区域遭到攻击之后,可能瘫痪或被击沉。进入机库的工具是右舷的2部升降机,使着舰的飞机能够快速移动到飞行甲板的前半部分。最初设计中,“突击者”号没有上层建筑。然而,建造期间,为满足指挥与控制需要,增加了上层建筑。为减少对飞行甲板的影响,上层建筑被尽可能地缩小。“突击者”号只有轻微的防护火力,配备有4门5英寸舰炮,进攻机群由36架战斗机、36架俯冲轰炸机和4架通用飞机组成。纸上看,“突击者”号可能像是一种进攻性武器,现实是,安装的设备太少意味着,这种舰艇太小了,因此无法有效运作飞机。“突击者”号由于太小了,因此注定无法跟上更大的舰队航空母舰,动力缺乏导致限制了其航速,吨位小则意味着适航行差。实际上,她的情况如此糟糕,即便有轻微的海狼,“突击者”号上的飞机就无法起飞。


二战前,美国海军三艘中坚力量的航母,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命运

▲ “突击者”号航空母舰,CV-4是在《华盛顿条约》的限制范围内设计的。但是,它的缺陷使得该舰用处不大。


鉴于自身缺陷,“突击者”号的任务范围仅限于大西洋,执行打击和运输任务。1943年,该航空母舰被分派到英国本土舰队,用于打击德国在挪威沿岸的货船。1944年,“突击者”号返回美国本土水域,主要用作训练航空母舰,期间也执行一些运输任务。“突击者”号于1946年10月退役,1947年被拆解。服役期间,该舰主要进行加强武备的改装,雷达系统也进行了更新和升级。1942年,安装了CXAM-1飞机探测雷达,1943年安装了SK雷达,替换了之前的SC-2搜索雷达。1942年,其火控雷达升级为MK4型。随着战争推进,飞机的重量不断增加,美国海军对该舰的飞行甲板进行了强化,并为其安装了液压弹射器。


二战前,美国海军三艘中坚力量的航母,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命运

▲ 沃特SBU-1被设计建造为俯冲轰炸机,也是在水平飞行时时速超过200英里的首架此类飞机。飞机被分配给“突击者”号航空母舰上的VS-1B中队。


“突击者”之后,美国海军开始接收“约克城”级航空母舰,从设计开始之时,就准备克服“突击者”号航空母舰的缺陷。这些舰艇在纽波特纽斯船厂建造,为“约克城”号(CV5)、“企业”号(CV6)和“大黄蜂”号(CV8)。舰艇服役时间是:“约克城”号1937年9月,“企业”号1938年5月,“大黄蜂”号1941年10月。由于最初就被设计成航空母舰,这3艘舰同之前的航空母舰相比有了巨大的飞跃(“兰利”号改装自运煤船,“列克星敦”号和“萨拉托加”号改装自战列巡洋舰舰体,而“突击者”号则是自不量力)。“约克城”级航空母舰是对其他国家海军发展担忧作出的回答——尤其是日本,当时已在发展一支突破《华盛顿海军裁军条约》限制的舰队。“约克城”级的上层建筑和烟囱连为一体,其甲板敷设了6英寸厚的木质飞行甲板,舰艇前部和后部均安装有阻拦索,有2部液压弹射器,另外还有在前机库甲板横向安装了一个装置。该级航空母舰共有3部嵌入甲板的升降机,中部安装升降机要求拓宽飞行甲板,使舰艇能安装舰岛。“约克城”级的最大载机容量为98架,但由于零部件限制,只能搭载80架飞机(合理得多的安排),因此几乎没有达到过前一个载机量。防空武器最初是8挺12.7毫米机枪。“大黄蜂”号是对世界其他地方事务作出反应的产物,1937年,美国国会授权为建造该舰提供资金。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大黄蜂”号升级版的“埃塞克斯”级方案没有变成实物。作为后续舰艇,“大黄蜂”号的特征是吨位和防御武器有轻微提升。


二战前,美国海军三艘中坚力量的航母,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命运

▲ 美国海军“约克 城 ” 号 航 空 母 舰1936 年 4 月 6 日下水,第二年 9 月建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艘功勋卓著的战舰。


二战前,美国海军三艘中坚力量的航母,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命运

▲ “大黄蜂”号航空母舰(CV-7)1939 年 9 月在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开工,1940 年 12 月 14 日下水,1941 年 10 月建成,是美国海军第 3 艘“约克城”级航空母舰。


二战前,美国海军三艘中坚力量的航母,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命运

▲ 1938 年,美国新型航空母舰“企业”号(CV-6)建成。


3艘航空母舰的改进包括在1941至1942年期间安装CXAM搜索雷达,这也是“约克城”号和“大黄蜂”号损失之前的配置。相比之下,“企业”号拥有1943年安装的CXAM-1和SC-2设备,后来又被SK雷达、SC-2雷达、SP雷达、MK4火控设备所替代。


珍珠港被攻击时,“约克城”号被部署到美国东海岸,码头在诺福克海军船厂。当战争浮出水面时,“约克城”号转移到了太平洋,在新几内亚一带作战,攻击日本的船只和岸上设施。期间,在“列克星敦”的帮助下,击沉了日本的“祥凤”号(shoho)和重创了“翔鹤”号(Shokaku)。不行的是,“约克城”在交战期间受损,需要在珍珠港进行修复。修复之后,“约克城”号同“企业”号和“大黄蜂”号一起被部署到中途岛。“约克城”号同其他航空母舰一起对日本舰队展开联合攻击,“苍龙”号被击中后燃起大火。作为响应,日方发起反击,“约克城”号被数枚鱼雷和炸弹击中。由于发动机停止运转,“约克城”号只能靠牵引前行。这使该舰成为极佳的攻击目标,1艘日本潜艇向她发射了更多的鱼雷。舰员为拯救“约克城”号进行苦苦抗争,但最终不得不弃舰。“约克城”号很快就下沉了。


二战前,美国海军三艘中坚力量的航母,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命运

▲ 在中途岛海战中,为了规避日军飞机的炸弹攻击,美国海军“约克城”号航空母舰在进行高速机动时被一枚炸弹击中。


“大黄蜂”号服役生涯极短,只有1年多。在短暂的一生中,“大黄蜂”号最富盛名的时刻是杜立特率领B-25机群由北美出发,从该舰起飞轰炸日本本土。为完成这一任务,“大黄蜂”号上的飞机被停放在机库中,18架B-25轰炸机则停在甲板上。虽然对日本本土攻击的实际效果有限,却有着巨大的宣传价值,这同随后的战争中对日本本土实施轰炸是完全不一样的。杜立特空袭之后,“大黄蜂”号参加了中途岛战役。1942年10月27日,被炸弹和鱼雷击中之后,“大黄蜂”号沉没于圣克鲁兹。


同姐妹舰相比,“企业”号有着光辉的一生。与2艘姐妹舰在中途岛作战时,“企业”号的航空联队遭受惨重损失,有多架道格拉斯TBD“无畏”式鱼雷轰炸机被击落。相比之下,SBD“无畏”式飞机则帮助击沉了“赤城”号(Akagi)、“加贺”号(Kaga)、“飞龙”号(Hiryu)。瓜达卡纳尔一战中,“企业”号遭到轰炸受伤,快速赶回珍珠港接受修理。完成修理后,“企业”号返回战场,在圣克鲁兹遭受空袭,再度受伤。随后,“企业”号进行进一步修复,且再次参加战斗,帮助击沉了“比睿”号战列舰(Hiei)。参加这些初期战斗之后,“企业”号在1943年进行了大修。完成大修后,“企业”号参加了对日本目标的攻击,包括击沉“扶桑”号战列舰(Fuso)和“武藏”号战列舰(Musashi)。1945年5月,“企业”号遭到“神风特攻队”攻击,前方升降机被毁,意味着在战争结束以前,她只能在船坞里度过余下时间。虽然“企业”号得到修复,但直接被列入预备役,并于1947年2月退役。进入预备役期间,“企业”号在1953年7月被列为反潜航空母舰一类。尽管海军展开巨大努力使其保存下来,但该航空母舰再也没有返回服役,于1958年7月被变卖拆解。


二战前,美国海军三艘中坚力量的航母,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命运

▲ 在拖船的帮助下,“企业”号航空母舰(CV-6)进入纽约港。尽管有关保留“大E”号的努力最终未能奏效,但它却是“约克城”级航空母舰中功勋卓著的传奇军舰。


“约克城”号、“企业”号、“大黄蜂”号三舰航空母舰建造期间,美国海军发现有足够的吨位空间来建造另一艘更小的航空母舰,这就是“黄蜂”号(CV7)。“黄蜂”号显然是《华盛顿海军裁军条约》的产物之一。如果不是这一原因,美国海军可能绝不会建造“黄蜂”号。结果,“黄蜂”号的吨位限制是1.5万吨,尽可能地采用了“约克城”级航空母舰上的创新,但并不意味着她是一艘成功的战舰。“黄蜂”号作用不大的原因是,美国海军试图将尽可能多的飞机塞进舰体中。为实现这一目标,采用了低功率的主机,设计期间也没有考虑到装甲防护问题。不仅去除了装甲防护,而且鱼雷防护也没有,这在后来被证明是极其致命的。


二战前,美国海军三艘中坚力量的航母,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命运

▲ 1942 年 8 月 8日,美国海军“黄蜂”号(CV-7)航空母舰停泊在珍珠港。仅仅1 个月后该舰被击沉。该舰的水下防护能力比“约克城”号还要薄弱。


设计阶段,设计者为了给主飞行甲板节约空间,采用了低功率发动机,但以和“约克城”级航空母舰同样的方式,在机库中安装了弹射器。其中一个可取之处是利用舰艇的突出部位来补偿舰岛的空间,并扩大了燃料库的容积。内部,锅炉舱位于主机舱之间,理论上一次被命中不会导致舰艇停止航行。同其他航空母舰一样,阻拦索安装在飞行甲板的前部和后部使任何一个方向都能够着舰。“黄蜂”号也有3部升降机,但第三部是安装在甲板边缘活动的支架上。甲板边的升降机可以将飞机直接输送到机库,靠近加固的舰艇侧面。隶属航空联队的部队有:1个战斗机中队;2个侦察轰炸机中队。“黄蜂”号没有鱼雷机。1942年8月,美国海军发现有足够的空间使用鱼雷机后,最终增加了此类飞机。防御武器为轻武器,分散在飞行甲板边缘。


“黄蜂”号短暂的一生中,经历了几次改装,大多数集中于改善其防御武器,提高对弹片的防御,并加装了雷达。1941年,“黄蜂”号又改进了武器,雷达装置升级成了CXAM-1搜索雷达和MK4火控雷达。鉴于吨位小和航速低,“黄蜂”号1941年在大西洋海域执行任务。随后,该舰在1942年3至5月参加了解围马耳他的战斗。期间,“黄蜂”号派出上百架次的“喷火”战斗机对被侵占的岛屿实施攻击。参加完地中海的战斗之后,“黄蜂”号进入诺福克海军船厂,并于1942年6月离港,前往太平洋战区。在新的战区中,“黄蜂”号参加了对瓜达卡纳尔周边日军阵地的攻击。1942年9月15日,该舰被1艘日本潜艇发射的3枚鱼雷命中。“黄蜂”号燃起大火,舰体四处发生爆炸。飞机燃料管道破裂导致泄漏,火势越来越猛,“黄蜂”号最终陨落。由于无法拯救这艘惨遭重创的战舰,舰员只得离开。随后,“兰斯道恩” 号(USS Lansdowne)驱逐舰将其击沉。


美国海军开启海军航空兵领域的冒险之后,就极快地推进着航空母舰和飞机的发展。正因为如此,美国海军才能够准备好在太平洋同日军作战,在大西洋和地中海为英军提供着帮助。


(全文改编、摘录自《美国航空母舰战争:设计、发展和作战全史,从起源到二战》一书)


二战前,美国海军三艘中坚力量的航母,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命运


二战前,美国海军三艘中坚力量的航母,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命运

《美国航空母舰战争:设计、发展和作战全史,从起源到二战》

《美国航空母舰战争:设计、发展和作战全史,从朝鲜战争到“沙漠风暴”》


《海上力量 美国航空母舰战争:设计、发展和作战全史,从起源到二战》叙述从美国海军航空母舰的创建,到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重点突出了《海上力量 美国航空母舰战争:设计、发展和作战全史,从起源到二战》的主题,美国航空母舰之所以称霸全球,是因为它的设计思想和方案是先进的理念并结合了整个战争历史的实战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与提高,从而得出结论:航空母舰是美国称霸全球利剑,是任何一种现代化武器不能替代的武器。


《海上力量 美国航空母舰战争:设计、发展和作战全史,从朝鲜战争到“沙漠风暴”》叙述从美国海军航空母舰的创建,到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重点突出了《海上力量 美国航空母舰战争:设计、发展和作战全史,从朝鲜战争到“沙漠风暴”》的主题,美国航空母舰之所以称霸全球,是因为它的设计思想和方案是先进的理念并结合了整个战争历史的实战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与提高,从而得出结论:航空母舰是美国称霸全球利剑,是任何一种现代化武器不能替代的武器。内容涉及:朝鲜半岛“警察行动”、旷日持久的越战泥潭、从“沙漠风暴”走向未来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