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重视反馈效应,别把孩子当客体,家庭教育以免添堵

前面我们讲到,教养小孩不能一味追过自己的感受和思想,也要注重小孩的反馈,了解他们对教育效果的感受与反应,可见教养是双向的,而不是填鸭式的,父母可以使用小孩的反馈对教育方向进行调节,如同公司要了解客户的反馈一样,因为客户的角度才是最真实的。

父母教养重视反馈效应,别把孩子当客体,家庭教育以免添堵

针对反馈效应角度对家教进行调节,主要表现在这几点:

1、小孩是受教育主体

小孩能不能健康成长,最重要的是要找出内因,每个小朋友都有形式不同的需求,从而生成动机,再产生举动得以满足;接着再出现另外的需要与动机,再通过行动去达成。父母要学会对其需求分析的能力,指引小孩产生正面的动机,对小孩的积极性进行调节。假如父母用自己的动机灌输给小朋友,而让其放弃自身动机,小朋友由一个主体转为客体,其主体部分受到抑制与压迫,结果怎样可能而知。父母必须记得,对于小孩而言,家长的教养行为是外因,想让小孩主动自我教育。假如效果不好,父母应该好好分析原因。

父母教养重视反馈效应,别把孩子当客体,家庭教育以免添堵

2、学会换位思考方式

父母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小朋友的角度审视要做和要求的事儿。可以很大程度降低父母在教养过程中出现的主观上的盲目性。家长进行换位思考的时候,需要充分观察小朋友的角色位置、年龄特征、个性特征,家长也可盘点小朋友所处的年龄段会怎么想?怎么怎么?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把他们当成小孩看待。

父母教养重视反馈效应,别把孩子当客体,家庭教育以免添堵

3、耐心倾听小孩心声

教养是一个双向行为,你一边要教育,一边还要看教养的效果。从受教养者的角度去收集反馈情况,才是一个成功教养的重要根基。

聆听的首先条件是对小孩及其民主意识的尊重。很多父母可以细致入微地对小朋友进行照顾,但却做不到对其尊重,小朋友的意义无处诉说,这源于家长的封建思想,倾向于占主导地位。

父母教养重视反馈效应,别把孩子当客体,家庭教育以免添堵

作为父母需要明白,小孩年龄虽小,也属于家中平等的个体,很多事情不可忽视小孩的想法,否则有害无益。小孩拥有一个多姿多彩的精神世界,成年人感觉枯燥的事情,也许在孩子看来是十分有趣的。父母营造让小朋友说出内心想法的环境和机会。小孩的话即使很稚嫩,父母都要用心聆听,并对其期望、要求的正面部分进行指导与激励。对于小朋友不恰当的思想,需要通过加深认知的方式,通过道理进行强化。小朋友可以有不懂的地方,找机会再另行开导。

父母教养重视反馈效应,别把孩子当客体,家庭教育以免添堵

总而言之,建议父母尽可能避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倾向,把小朋友作为主体的部分发挥得当,这并不代表所有的事情都以小朋友为主,不足的地方仍需加强引导和教养,既要给出合理的诉求沟道,又不听之任之,方是恰到好处的教养方式。

你教养小朋友很“自我”吗?谈谈你的教养方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