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美国海军的8000吨防空巡洋舰——奥克兰级轻巡

我是“保持进攻线”,喜欢我的文章请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谢谢!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远在大西洋另一头的美国人密切地关注着欧洲战事的发展,特别是曾经的海上霸主英国皇家海军的表现,更是毫无历史底蕴的美国海军重点观察的对象。当他们的目光从大西洋转到地中海时,发现英国皇家海军的“黛朵”级轻巡在这片海域的海空战中表现出了优秀的舰队防空能力。黛朵级外形和武器系统布置都类似美国亚特兰大级,可主炮的数量和高射性能却赶不上亚特兰大的MK12,但作为一型专以防空作战为使命的舰队防空巡洋舰,黛朵级的价值在实战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战美国海军的8000吨防空巡洋舰——奥克兰级轻巡

英国“黛朵”级防空轻巡

回过头审视自己的海军时,美国人意识到了亚特兰大级拥有的巨大作战潜能,其防空火力甚至不输于一艘安装有10座双联装5英寸高平两用炮的新式战列舰。但在1938年定型的亚特兰大级轻巡,属于是在条约制约下发展的通用型轻巡,其设计初衷并非是纯粹的对空作战,而是为了执行多种战斗任务。因此其设计时的重心与稳定性主要是考虑二维作战所需,而不是完全符合防空作战的高安定性射击平台。考虑到未来战争防空任务的重要性,美国海军决定以亚特兰大级为蓝本加以技术改进,建造自己的专用防空巡洋舰。

1940年7月,由卡尔•文森推动的《两洋海军法案》获得了国会通过,美国海军的扩军行动得到了法理支持。此法案旨在将美国海军总规模扩大70%,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舰只建造计划。建造专用防空巡洋舰的设想正好赶上了海军大扩军计划的东风,预算案在国会获得了轻易通过。该级舰一共计划建造4艘,编号为CL-95到CL-98。1941年7月14日,CL-95在旧金山伯利恒钢铁公司船台上安装下第一块龙骨,于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美国的第一型专用防空巡洋舰“奥克兰”级悄无声息地开始了建造。


奥克兰级的技术改进

奥克兰级沿用了亚特兰大级的船体及动力结构,主要的改进集中在武器配置的调整、船体结构同装甲防护的加强。

二战美国海军的8000吨防空巡洋舰——奥克兰级轻巡

武器配置

取消了亚特兰大级上效能不佳的腰部(舰舯)炮塔,换成了2座四联装1.1英寸口径速射炮。虽然纸面上看起来火力有所减弱,但总体来说利大于弊,原因主要有四点:

一,虽然取消了2座双联装5英寸炮塔,但这两座炮塔由于受上层建筑的阻挡,单侧只能使用1座,所以看似主炮一下由16门减少到了12门,其实单侧只减少了2门而已。

二,拆除了船体腰部炮塔来减轻两舷承受的重量,也更有利于降低全部主炮侧射后的船身横摇。因为一般情况下,当重量集中在船体两侧时一旦船体出现摇晃,两部的重量就会像钟摆一样加剧晃动,使船体久久不能稳定,这对防空作战来说将产生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将重量集中回中轴线上会有利于射击稳定性的提高。

三,取消了腰部炮塔,随之舷侧的5英寸炮弹药库也会取消,增强了舰只的生存能力。

四,通过英国海军在北欧和地中海的实战经验,手动设置引信的大口径防空炮只能用来驱散远距离的鱼雷机和水平轰炸机编队,对付威胁巨大的俯冲轰炸机还是小口径速射炮更有效。

二战美国海军的8000吨防空巡洋舰——奥克兰级轻巡

奥克兰号

船体结构

取消2座腰部炮塔,使船体两侧不用为了炮座而开口,提高了纵向结构强度。此外节约出的150吨重量中的120吨用在了加强船体结构上,船体耐久性比亚特兰大级有了显著的提高。

装甲防护

根据英国在地中海的实际战例,皇家海军上层建筑缺乏装甲防护的舰只经常被意大利近失弹的碎片炸成漏勺,因此节约出的另外30吨重量选择了加强装甲防护。

例如为速射炮安装放盾,为露天火控设备加防破片装甲,为驾驶台窗口附加5毫米可收放装甲板,部分甲板底部也设置了5毫米钢板以抵御敌机的机枪扫射。后来在建造过程中,又对射控中心、指挥中心的通讯管线、无线电通信台等部位加装了20毫米防破片装甲。舰桥上方的Mk37指挥仪和航海舰桥部分,增加了63毫米装甲给予重点保护。

二战美国海军的8000吨防空巡洋舰——奥克兰级轻巡

奥克兰号


大杀器——无线电近炸引信

在二战早期,高射炮配用的引信不外乎触发式和机械式两种,触发式引信的炮弹必须直接命中目标才能起爆,机械式则需要预先装定引爆时间。但预先装定引爆时间的长短必须依靠高炮射击指挥装置对目标距离、高度、速度等进行估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即使性能再优良的指挥仪,也无法100%的计算出这个必需的提前量和起爆高度。而对于三维空间内的小目标来说,往往差之毫厘就谬以千里。

1943年,美国人在提高高射炮效费比方面的研究终于获得了突破,鼓捣出了著名的利用类似于无线电波多普勒效应的“无线电近炸引信”。这种引信主要由振荡器、无线电收发机、选择放大器、电子开关、电雷管、电池、传爆药、自炸装置和保险机构等部件组成。工作机理其实很简单:当炮弹飞出炮口一定距离后,引信保险装置解除开始工作状态,振荡器产生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振荡信号由无线电收发机向外发出,无线电波碰到空中目标后会发生反射。由于炮弹和目标间的相对运动,反射波与发射波之间产生一个频率差,称为差拍音频。差拍音频信号经选择放大器选择并放大,当信号强度达到一定数值后,就可接通电子开关,引爆电雷管,从而使炮弹在离目标较近的距离爆炸,靠爆炸形成的碎片和冲击波毁伤目标。

二战美国海军的8000吨防空巡洋舰——奥克兰级轻巡

根据美军的实战统计,炮弹使用了无线电近炸引信后,美国海军的大口径高射炮命中率提高了足足3倍。这种结合了先进创意和高超电子技术的新式引信,对于当时还处于电子技术蒙昧期的日本来说,可以说是无法复制的“黑科技”,让日军飞机吃尽了苦头。

最后的5英寸炮防空巡洋舰

随着美国舰队越来越接近日本本土,防空舰又遇到了新的问题,那就是“博福斯+厄利孔套餐”面对神风特工队开始有点儿力不从心。原因在于日本自杀机的飞行员根本就没苟活之心,除非能把飞行员当场击毙或者把飞机打成碎片,否则只要还能进行最基本的操作,一心赴死的飞行员会继续驾驶座机撞向美舰。

二战美国海军的8000吨防空巡洋舰——奥克兰级轻巡

求高射炮兵心理阴影面积

针对这个问题,美国人启用了早已被淘汰的老武器——3英寸高射炮。这种炮属于一战之后的第一代高射炮,战术地位相当于日本的80毫米高射炮。之所以选用3英寸炮,首先是因为电子技术受限,无线电近炸引信无法做到小型化应用到博福斯的40毫米炮弹上。再就是40毫米博福斯的火力虽然足以击落敌机,但很难使其丧失继续特攻的能力。于是美国人将3英寸炮的俯仰机构和装填系统加以改进,使其具备速射能力,再搭配上无线电近炸引信新弹药,美军又多了一种大威力速射炮来充实防空火力体系。

二战美国海军的8000吨防空巡洋舰——奥克兰级轻巡


二战美国海军的8000吨防空巡洋舰——奥克兰级轻巡


二战美国海军的8000吨防空巡洋舰——奥克兰级轻巡


二战美国海军的8000吨防空巡洋舰——奥克兰级轻巡

3英寸高射炮,从人炮比例来看,比博福斯粗壮很多


二战美国海军的8000吨防空巡洋舰——奥克兰级轻巡

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同3英寸高射炮相比袖珍的多


1944年9月,装备了新式3英寸高射炮的3艘奥克兰级改进型(有些资料将这3艘单独称为朱诺级)开始建造,分别是CL-119“朱诺”号(为了纪念战沉的亚特兰大级朱诺号)、CL-120“斯波坎”号、CL-121“弗瑞斯诺”号。

改进型依然使用了奥克兰级的舰体和动力,只是改进了武器系统。除了增加了3英寸高射炮,5英寸主炮的布置方式也有所不同。6座炮塔不再采用逐级背负式布置,而是将艏艉的1、2、5、6号炮塔改成平行安装在露天甲板上,只有3、4号两座炮塔采用背负式布置。这样虽然牺牲了一些近距离正前方的平射火力,但是降低了重心提高了稳定性。

二战美国海军的8000吨防空巡洋舰——奥克兰级轻巡

改进型线图,6座主炮塔不再采用逐级背负式布置


二战美国海军的8000吨防空巡洋舰——奥克兰级轻巡

改进型的模型图


结语

1943年7月,还没完工的CL-97“弗林特”和CL-98“图森”号拆除了战场表现不佳的1.1英寸速射炮,换装了38门40毫米博福斯速射炮和18门20毫米厄利孔速射炮,而早一步完工的CL-95“奥克兰”和CL-96“里诺”号,也在1943年下半年利用作战间隙回港更换速射炮。

从此,装备了雷达、无线电近炸引信、博福斯+厄利孔套餐的奥克兰级轻巡,成为了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最为有效的防空武器平台。并且全部坚持到了太平洋战争结束,无一损失。

3艘改进型却没赶上这场大战,还未服役便迎来了日本的投降。奥克兰级由于舰体耐久性较好、设计更加合理,因此没像亚特兰大级那样马上退役,战后继续在美国海军中服役。但是随着喷气式飞机的出现,高射炮在防空作战中越来越力不从心,紧接着防空导弹的诞生更是宣告了新时代的到来,于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奥克兰级逐渐退出美国海军战斗序列,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的话就请关注我,我是“保持进攻线”,持续为您带来精品好文,谢谢您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