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被瓦剌放归后,朱祁钰如果退位将皇位让给朱祁镇会怎么样?

风动藤动铜铃动


嗯,别人怎么样不知道,反正我会很不平衡。

从朱祁镇的一辈子来看,他并不是一个太不靠谱的皇帝。第二次登上帝位之后,他的施政措施、个人品质,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但是,在他第一次登基期间,他实在是个不靠谱的小孩子。重用王振,出征瓦剌,在土木堡败光了精锐之师,自己的被俘也给帝国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大明在迁都与亡国的边缘徘徊……

一年以后,朱祁镇回来了。

你愿意让这个不靠谱的败家子重登皇位?你愿意把国家重新交到这个前任皇帝手上?你愿意把你和你家人的生命、财产、前途和未来都交到这个打过败仗、做过俘虏、灰溜溜回来的毛头小子手中?

另一方面,朱祁钰临危受命,力拒强虏,领导(不管实际谁做主,名义上总是朱祁钰领导)全国人民保全了这个国家。你愿意从他手里剥夺权力?你愿意黯然引退?你愿意他到任人宰割的地步?

你不会愿意。我也不会愿意。

如果要强行推行一个大家不愿意见到的方案,会引起怎样的政治混乱?


栖鸿看红楼


其实朱祁镇被当归的时候,朱祁钰不让朱祁镇,并且把他囚禁在了南宫,几乎没有受到过任何反对。

原因很简单,朱祁镇败了一个国,朱祁钰救了一个国。无论从民心还是声望,朱祁钰都是如日中天的。朝内的大臣们也都是新的班底,都是景泰皇帝的臣子。都是要么通过科举考翰林上来的,要么都是在京师保卫战里成长起来的。


这事朱祁镇不服气没用,因为他不但把大明的精锐——京师三大营丢在克土木堡,还把朝廷的70多个勋贵重臣也都丢在了土木堡。

所以朱祁镇被关在南宫7年,除了钱皇后陪着他外,就连他的亲生母亲孙太后也没有如见他一面。

在这种情况下,朱祁钰怎么可能愿意把皇位还给朱祁镇?退一万步讲,就算朱祁钰愿意还给朱祁镇,朝廷上下都不会同意。

原因也很简单,朱祁镇刚回来那会,也先对大明造成的恐慌仍有余味。而且瓦剌仍然是一个强大存在。就连孙太后也担心,朱祁镇这位主分不清好赖,回头当回皇帝,就立马兑现对也先的承诺,让也先到皇宫作客,半天下馈之。朱祁镇实实在在当过“敲门天子”的,是有前科的。

但是有其兄必有其弟,朱祁镇个朱祁钰兄弟谅,都是一副好牌,打得稀烂。

朱祁钰原本挽救了大明,声望顶天。如果他按照此前的既定各方妥协方案,自己做天子,百年后,让朱见深即位。他将是大明的再造之君。地位无人撼动,甚至享受太庙万世不祧都是有可能的。


但是人都是由私欲的,自己当了皇帝,自然更希望努把力让自己这一脉都有机会当皇帝。当他把这个想法变成现实的时候,他就注定不成功便成仁了。

因为此前积累的正面道义形象,全毁在这事情上了,他的私心暴露给了天下人。但是由于他是皇帝,所以他废掉侄子朱见深,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别人即便反对,也无效。

但是是你的不用争,不是你的强求也没用。朱见济命薄,扛不住这砸在头上的红利,死了。

这就让朱祁钰陷入了巨大困境,自己身体也不好,唯一的儿子也死了。总不能再做复立自己亲手废掉的太子这种打脸的事吧?

而更重要的还有一个严峻的问题,瓦剌逐步内部发生了危机,对大明的威胁一下子解除了。

也就是说大明突然一下子外部压力突然被抽掉了。朱祁钰身体一不行,底下人就必须考虑自己的出路。一朝天子一朝臣,总不能跟着朱祁钰一棵树上吊死吧?

但是更可怕的问题来了,按《皇明祖训》,朱祁镇原本当之无愧的合法人选。当然他犯错了,所以被剥夺了资格。剩下的是他儿子朱见深,儿子当皇帝,老子还能继续换南宫么?


他出来会不会报复?如果朱祁镇脑子没问题,这个答案是肯定的。当然“迎立外藩”也是一个选项。但是朱瞻基就朱祁镇和朱祁钰两个儿子。朱瞻基的嫡子嫡孙尚在,“迎立外藩”等同造反。

所以聪明的曹吉祥等人,最佳选择是迎立朱祁镇啊,把他控制在手里,合理夺权。而于谦知道消息傻了,道理都懂,所以只能等待命运安排,难道真的要造反么?

不得不说,各种机缘巧合,朱祁镇的命是真好。无论怎么算,他都是当皇帝的命。



炒米视角


朱祁镇是明英宗,就是那位率兵与瓦剌大战,被人俘虏了一年,回京城后又干了7年太上皇,后来又复辟了,又干了八年皇上的正统帝。

朱祁钰是明代宗,就是被民族英雄于谦扶上位,受命于危难之间,本来是做摄政兼国的王爷,但20天后自己想来想去,还是当皇帝比较好,然后自己又腆脸,干了8年皇帝的,景泰帝。

他们俩之间是兄弟关系,同父异母。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当朱祁镇被瓦剌放回北京后。如果朱祁钰退位,把皇帝还皇位还给他的哥哥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儿?本着大胆假设小心论证的精神。本少校觉得可能会发生。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朱祁钰会得到善终。

可能很多人不同意我的这个观点,说以朱祁镇的性格,一定。为报复朱祁钰抢夺了他皇帝的位置。那我要提醒下面两个细节:

第1个细节:让朱祁钰做监国摄政,这个提议是当时朱祁镇的亲妈,孙太后同意的。前提是让朱祁镇的儿子朱建生做太子。

第2个细节:当朱祁镇被瓦剌放回北京的时候。朱祁钰是出京侠影,兄弟相见,执手相看泪眼。这也是正史中记载的。

所以如果朱祁镇刚回来的时候,朱祁钰就把华为还给他的哥哥,那个时候朱祁镇对他的地理只有感激之情,而不会下杀手。因为如果朱祁钰不在乎兄弟之情的话,根本就不会赢他这个太上皇回京。

而朱祁镇实际上是个很重旧情的人,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是太监王振。当天下所有人都在骂王振的时候。朱祁钰依旧给王振修了陵墓。

第二.于谦会得到善终



于谦被我们后代人尊称为民族英雄,,因为他在当时国家危难的时刻,坚定的保卫了首都。保住了大明江山。于谦的本意是让朱祁钰做摄政坚国,而不是让他当皇帝。但最后朱祁钰依旧做了皇帝。并且对于谦能够做到放权和言听计从。所以于谦也就对朱祁钰不把皇位还给朱祁镇表示了沉默。同时在景泰4年的时候,朱祁钰要废掉朱祁镇儿子的太子卫,换自己的亲儿子,于谦也保持了沉默。

而于谦在这件事情上的沉默导致了日后夺门之变后,朱祁镇复辟必杀于谦。

如果朱祁镇一回北京就重新做上皇位的话,那后面的事情都不会发生,于谦不但能够得到善终,更能够名垂千古。

第三:成化帝朱见深可能取得的功绩会更大。

朱见深是朱祁镇的儿子,也就是那位两岁被立为太子,5岁又被他的叔叔朱祁钰废了太子位,整天生活在战战兢兢之中落下口吃毛病的那位皇帝。

同时他的一生只爱一位女人,就是比他大17岁的万贞儿万贵妃。

史书对朱见深的评价是功过五五分。说他有功,是说成化犁庭。差点儿将后金给灭了种。说他有过,从万贵妃以及设立了西厂,让宦官进一步专权。

他的这种思想变化的根子就在于:他从小就建设了皇宫内部斗争的残酷性。自己的亲叔叔说废掉他的太子位就废掉,每天生活的胆战心惊。造成了他心理上是有一点扭曲的。

如果当时他的叔叔朱祁钰,一开始就将皇位还给他的爸爸朱祁镇。那小太子一定会在一个祥和安宁的环境中长大。也才能培养出中正平和的帝王之气,也就能够取得更大的政绩。


少校柳下惠


不经历风雨,如何见彩虹。朱祁镇作为明宣宗朱瞻基与孙皇后的嫡长子,九岁就登基称帝,这个皇位对于而言,不费吹灰之力就坐上去了,所以他没有珍惜。

10年后在溺爱中长大的朱祁镇,变成了一个让人头痛的熊孩子,他无法无天,分不清忠奸,孙若微被他气得病倒了,他担心的却是自己。

害怕被废,朱祁镇意欲割肉救母,这是他第一次担心自己可能坐不稳龙椅。自小到大,朱祁镇过的都是顺风顺水,所有人都唯他马首是瞻,可是任何人都是命运之神手下的玩偶,即使身为皇帝的朱祁镇也不例外。

立功心切的朱祁镇带着五十万大军攻打瓦剌,全军覆没不说,自己还当了俘虏。目中无人的小皇帝,这次可是载了一个大跟头。

不过朱祁镇并非一无是处,凭借超强的个人魅力,朱祁镇赢得了瓦剌内部许多人的尊重与爱戴。这也算是天无绝人之路,朱祁镇命不该绝。

大难不死 必有后福,长久的等待,他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对于自己犯的错,他深刻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所以即使弟弟朱祁钰归位与他,他也没脸再坐那个位置上。

因为以前对皇位的不重视,致使朱祁镇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弟弟取而代之他无话可说。可是失去皇位之后,朱祁镇过上了非人的生活,这是他万万没想到的。

皇位的重要性,朱祁镇失去之后才知晓,朱祁钰的步步紧逼,他一忍再忍后决定反击,于是乎趁朱祁钰病重之时,朱祁镇发动政变,再次将皇位收入囊中,但愿这次他会好好珍惜。


剧来叨


《大明风华》正在热播,豹眼相信许多观者都会有题主这个疑问,似乎朱祁镇回来了,朱祁钰理应把皇位还给他,这样的话,是不是皆大欢喜呢?

在豹眼看来,远没有这么乐观,恐怕结局会更惨。

第一,朱祁钰本来对于帝位并不是极度的热心,但做了几天皇帝后,知道做皇帝的好处了,再也不想把这个位置让给别人。不仅自己不想放手,还想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

没有做过皇帝,可以在一边说些不轻不淡的话。

假如朱祁钰真的把皇位归还朱祁镇,朱祁镇绝对不会放过朱祁钰。

朱祁钰如何对待朱祁镇,朱祁镇就将会如何对待朱祁钰,甚至还要残忍。

朱祁钰把朱祁镇囚禁了整整七年,基本的生活供给都不能满足,还需要原配钱皇后做女红,以换取生活必需品。

不要说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即便是一母所生,为了帝位都会你死我活。

史实是朱祁钰绝不会把皇位让给朱祁镇,如果朱祁钰归还帝位给了朱祁镇,他也绝不会放过朱祁钰。

第二,如果朱祁钰把皇位还给朱祁镇,即便朱祁镇想放过朱祁钰,但孙太后与一些大臣们也不会放过他。

朱祁镇出征瓦剌之前,于谦等大臣力谏不要出征,孙太后也不同意他亲征,但朱祁镇一意孤行。为了取得孙太后的同意,朱祁镇把年仅两岁的皇子朱见深立为皇太子,以郕王朱祁钰监国。

朱瞻基就两个儿子,孙太后所生的朱祁镇和吴贤妃所生的朱祁钰。

朱祁镇被俘虏以后,大明朝面临着亡国的危险。太子年幼没法登基继位,否则很可能主幼国危,朝野动乱。迫不得已,孙太后才同意于谦的建议,改立朱祁钰为新君。

这绝非是孙太后的本意,就她的本意,宁可南迁偏居一隅,也不想让吴贤妃生的儿子继承帝位。但于谦等能够撑得起大明王朝的大臣们不干,无奈之下,孙太后才勉强答应。

朱祁钰之所以再三推辞,不立马继位,并非他不想,这么好的事谁不想呢?

大明王朝没了,不管你是不是皇帝,都没有好果子吃。万一大明朝渡过了这一劫,作为大明朝的帝王,那该有多爽!

朱祁钰再三推辞,无非就是表示一个姿态,为下一步万一朱祁镇回来好有话说。

如果朱祁镇回来,重新得到帝位,孙太后一定会秋后算账。那些曾经主张南迁的大臣,如徐有贞等人一定会反攻倒算,于谦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第三,朱祁钰买通了宦官和朝臣,废掉皇太子朱见深,另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孙太后也是敢怒而不敢言,这跟囚禁朱祁镇一样,孙太后已经控制不了朱祁钰。如果她强加阻拦,恐怕就有性命之忧。

朱祁钰病重,而且其皇太子朱见济已经早夭,朱祁镇父子重新取得皇位,仅仅是个时间问题。当宦官曹吉祥进宫面见孙太后,希望取得她的支持时,孙太后迫不及待地表示同意。

可想而知,孙太后压抑太久,并不想节外生枝。当时京城有一个流言,说大学士王文正力劝朱祁钰立襄王朱瞻墡的长子为皇储。如果此事成真,皇位就不再是孙太后这一脉相传,也不是朱瞻基这一脉了。这让孙太后如何接受呢?

第四,土木之变后,朱祁钰对于谦言听计从,但并没有绝对信任于谦。

朱祁镇复辟成功后,朱祁钰正在洗漱,听到上朝的钟鼓提前鸣响,朱祁钰第一反应就问是不是于谦篡位谋反了,这足以说明了问题。

一方面,朱祁钰并没有真正信任于谦,把权力完全交给他。因而,于谦没有权力控制整个京城的护卫;

另方面,对于支持朱祁镇复辟的势力,没有足够的重视和防范,只认为把朱祁镇囚禁起来就行了。

因此,在如此复杂的政治环境下,如果朱祁钰把皇位归还朱祁镇,即便朱祁镇想善待朱祁钰与于谦等人,也是不可能的。

夺门之变后,石亨等人力主朱祁镇逮捕于谦等人,朱祁镇犹豫不决,说:“于谦是有功劳的。”

当初,朱祁钰不同意迎回朱祁镇,但于谦说:“大位已定,就算朱祁镇回来也不能再改变。迎接他回来是出于道义,必须立马行动。如果他有阴谋,我就有话说。”其意也很明白,朱祁镇就是回来了,你还是帝王,如果他有别的想法,不用你说话,我们就会处理他。

得到于谦这个保证,朱祁钰才改变了脸色说:“听你的、听你的。”

朱祁镇提到于谦的功劳,恐怕也就是表示一个姿态。但是,石亨等人却说:“如果不杀掉于谦等人,复辟一事就师出无名。”

于是,于谦等人被杀,就连于谦举荐的人也全部杀掉。

朱祁镇御驾亲征时,于谦等人就力谏阻止,但他一意孤行;等朱祁镇被俘获,瓦剌想以朱祁镇为条件索取财物,于谦置之不理,不顾朱祁镇的个人安危。如果朱祁钰归还帝位,朱祁镇第一个要诛杀的就是于谦,如果朱祁钰阻拦,他也死得更快。

因此,在豹眼看来,如果朱祁钰真地把皇位还给朱祁镇,于谦等人必死无疑,朱祁钰最好的结局是被囚禁,被一起杀死的可能最大。

于谦等大明朝的肱股之臣、中流砥柱没有了,恐怕朱祁镇没有能力对付瓦剌大军的入侵,北京城被瓦剌攻破的可能性很大。大明朝不就此灭亡,也会南迁,再次形成南北割据的局面。


豹眼看历史


景泰帝朱祁钰太过优柔寡断,如果把皇位还给朱祁镇,则可保一辈子衣食无忧。如果当时他能狠心一点,不让明英宗朱祁镇回来或者让他突然暴亡,“夺门之变”也就不会发生了。明英宗通过“夺门之变”抢回了自己的皇位,朱祁镇被囚禁后忧郁而死。

如果夺门之变再晚几天,立朱见深为太子,那么明代宗朱祁钰的皇位就是由他本人自然传给朱见深,当然传位就代表他已经不行了。他死后的也会享受皇帝的待遇。而大明王朝也不会再被朱祁镇霍霍八年。

朱祁钰并不是朱瞻基的嫡子,而且他的出身也并不光彩,他的母亲是朱瞻基在平定朱高煦叛乱时俘获的一名吴氏女子。朱祁钰出生在宣德三年,但是,宣德九年朱瞻基才召见他,后来由张皇太后照料长大,在他长大的过程中他的身份逐渐得到了大明皇家宗室的认可,在他七岁时被八岁的明英宗封为郕王。

由此可见,朱祁镇绝对不是一个暴君,如果当时他把皇位还给明英宗,很大程度上不会影响到以后的生存问题。

其实朱祁镇的出身也不比朱祁钰好到哪里去,两人都是朱瞻基的庶子。

因此朱祁钰即位称帝,完全是合情合理的。当初明英宗被俘之后,大明第一女主人孙太后下达的懿旨:“其命郕王继承皇帝位,礼部具仪择日以闻。”并且,朱祁镇曾经承诺过:“朕得南还,就令朕守祖陵或为庶人,亦所甘心”,并在南还以后,在太庙承认了朱祁钰的皇帝位。

据此,再进一步地说,景泰弟中晚期,在自家独子朱见济夭折的情势下,景泰帝是恢复已经被废黜了的皇兄长子朱见深为皇储,还是立别的宗藩之子为储君理应都是合法的,完全没必要通过发动惊心动魄的宫廷政变来解决皇位继承人的问题。这从当时的传统规制与法理层面上更加清楚的论证了“夺门之变”的非法性。


公元前


朱祁镇这个皇帝在明朝有点独特,他的独特表现在如下:

1、当过瓦剌的俘虏,但是,仅仅一年之后,他又被瓦剌给放了回来。不得不说这就是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但是,朱祁镇做到了。

不知道这是他的不幸,还是他的幸运。总之,他是与众不同的。土木堡之变当中,打了败仗,被人家俘虏,然后又被放回这就是不争的事实。

2、当过皇帝,成了俘虏之后,回到明朝,又被自己的弟弟朱祁钰囚禁了七年,然后他又当了皇帝。

似乎命运总爱捉弄他,让他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一般皇帝有过这样传奇经历的人,真的是不多的。

但是,这些富有传奇色彩的事件,都被朱祁镇给赶上了。

那么,我们假设一下,尽管说历史是不能假设的。但是,既然有这么一问,我们就做一次假设。

假设朱祁镇被瓦刺给放了回来,若是朱祁钰把皇位让给他会怎么样?

我们都知道,朱祁镇是朱祁钰的哥哥,两个人是亲兄弟。朱祁镇是在土木堡事变的时候,被瓦刺俘虏了。

国不可一日无君,在于谦等功臣的建议下,朱祁钰被推上了皇帝的宝座。说真的若是没有土木堡事变的话,这个皇帝压根也轮不到朱祁钰。

所以,朱祁镇既然回来了,朱祁钰把皇位传给人家,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况且他在当皇帝的时候,也说过若是哥哥平安回来,自己就把皇位还给他。

也许,历史真的是这样的话,朱祁钰的儿子可能也就不会死了,朱祁钰也就不会得重病了。

事实上我们都知道,朱祁钰不但不愿意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哥哥,而且他还把朱祁镇给囚禁了起来。

可是,事情的发展并不是像朱祁钰预料的那样进行的。

他囚禁自己的哥哥朱祁镇之后,先是他唯一的一个儿子朱见济死去了,然后就是自己得了重病。

这件事就表明朱祁钰没有后代了,这个皇位还是要轮到朱祁镇这一支血脉上来的。

好像老天在冥冥之中一直在眷顾着朱祁镇。最后,他被徐有贞,曹吉祥,石亨等人救了出来,然后复辟当了皇帝。


汉史趣闻


朱祁镇被瓦剌放归后,他的地位十分尴尬,因为他的任性妄为,致使朝廷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70多名朝廷勋贵丧命,正二品官员几乎损失殆尽。


如此一来,在朝堂之上的高官几乎都是朱祁钰一手提拔出来的嫡系,这些人大部分都支持朱祁钰,而不是朱祁镇。

当时瓦剌部落首领也先发现自己扣留朱祁镇毫无作用,于是他就向明朝传话,他要将朱祁镇放归明朝。

可是这样一来,朱祁钰很不高兴,毕竟他的帝位来之不正,如果朱祁镇回来,他该如何是好?

因此他将这件事与朝臣商议,并试探朝廷大臣的想法,得到的结果让他很满意,以于谦为首大臣还是会拥护朱祁钰。

帝不悦曰:‘朕本不欲登大位,当时见推,实出卿等。’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万一彼果怀诈,我有辞矣。’帝顾而改容曰:‘从汝,从汝。’

之后,在朱祁钰将朱祁镇接回明朝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他将朱祁镇囚禁于宫中。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一点,朱祁钰肯定不会放弃自己的皇位,他不可能退位,然后将皇位还给朱祁镇。

随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在朱祁钰病重后,以石亨、徐有贞为首的官员趁机拥护朱祁镇复位。

成功登上皇位的朱祁镇,对朱祁钰也没有留情,而是采取了同样的做法,他将朱祁钰囚禁于宫中。

有些人问在朱祁镇被瓦剌放归后,如果朱祁钰选择退位,之后的结果会不会有变化。

在我看来,这种说法根本不成立,登上皇位之人怎么可能放弃这种至高无上的权力。


而且自古以来,皇帝只能是横着从皇位上下来,否则很难有好下场,因此说朱祁镇和朱祁钰谁都不可能放弃皇位。


东方大史


导语:在朱祁镇被瓦剌放回去后,被弟弟朱祁钰幽禁南宫,并在之后改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因此引发了“夺门之变”,“夺门之变”中朱祁镇从弟弟朱祁钰手中 重新夺回皇位,一代忠臣于谦也在此事变中被杀害。


如果朱祁钰在在哥哥朱祁镇被放回来时,主动让位将皇帝归还给朱祁镇,那么明朝依旧太平,于谦不会死 且会名垂千古,朱祁钰也会因此留下大度、仁义的美名流芳百世,安稳的度过一生。


别着急为朱祁钰鸣不平,其实朱祁钰的解决方法还有一种,就是狠一点,杀了朱祁镇永绝后患。像唐太宗李世民一样。他错就错在既没有还皇位,也没除调朱祁镇,所谓一山不容二虎,要么下山,要么杀虎。


一、“夺门之变”的起因在于朱祁钰

明英宗朱祁镇因识人不明,宠信太监王振,引发了“土木之变”。土木之变中明朝损失惨重,王振和明英宗朱祁镇是主要责任人。而在朱祁镇被俘期间弟弟朱祁钰力挽狂澜才稳固了明朝江山,作为一个犯了大错的人有何颜面再要回皇位呢?这时候朱祁镇如果夺回皇位肯定是理亏的。

北京保卫战明军屡次击败瓦剌军队,瓦剌军队无奈,于是想出计策——还回朱祁镇求和。这时候已经坐稳皇帝的朱祁钰不开心了,他担心朱祁镇的回归会影响自己的帝位,在百官的奉劝下才勉强答应。

《明史·于谦传·是第一百七十卷·列传第五十八》: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大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帝不悦曰:“朕本不欲登大位,当时见推,实出卿等。”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万一彼果怀诈,我有辞矣。”帝顾而改容曰:“从汝,从汝。”先后遣李实、杨善往。”

朱祁镇在经历了多年的大漠风沙、喜宁的诡计、也先的屠刀后已经不再是以前莽撞的朱祁镇了。面对惨淡的迎接队伍,朱祁镇想必也知道自己的处境,但并没有说什么。

毕竟朱祁钰已经立了自己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这种安排对朱祁镇来说已经仁至义尽了。即便自己成为了太上皇再也无缘皇位,但至少自己的儿子会是未来的皇帝,这也就够了。所以他接受了弟弟朱祁钰对自己的安排,也没有任何怨言。

但在权力面前,人终究会成为它的奴隶,朱祁钰也不例外。当他习惯了百官对他的朝拜,百姓的供奉,他也想成为一个名垂千古的皇帝。这时候他开始忌惮这个已经成为太上皇的哥哥了。

为了稳固自己的皇位,防止朱祁镇东山再起他,他实施了以下举措:

第一,将朱祁镇幽禁在南宫,限制自由。

朱祁钰接回哥哥朱祁镇后让他住到南宫。并命锦衣卫对朱祁镇严加看管。不但将宫门上锁,而且将门灌铅,只留一个小洞用来送食物。为了防止朱祁镇与其他人传递消息,更是直接把南宫的所有树都坎了。这种待遇哪像太上皇,反而更像是被打入冷宫的妃子,在一个荒废的宫殿里没有人身自由可言。

第二,废朱祁镇儿子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儿子

在土木之变时,朱祁钰之所以成为皇帝是当时明朝大局不稳,为了大局着想才让朱祁钰暂代皇帝。为何说暂代,因为孙皇后当时的条件是要立自己的嫡孙朱见深为太子。意思已经很明显了,你朱祁钰就是暂时代理一下皇帝,最终未来皇帝还是我们家的。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 卷之一百八十一 ○丁卯司礼监太监金英传奉 皇太后圣旨今立 皇帝庶长子见深为皇太子该衙门便整理合行事宜择日具仪以闻

但随着朱祁钰的皇帝之位做的越来越稳固,他已经不满足了,当然这是人贪婪的本性。于是他做出了一件也是历朝历代皇帝都不曾有过的举动——贿赂大臣。

在太监兴安的建议下,他先是召集六位内阁成员开会,会议内容很奇怪,就是聊了一些家常 对他们的贡献做出了表扬。这些大臣都是久经官场的油条了,自然知道事情肯定没那么简单。果然事后朱祁钰竟命人给这几位大臣送上了白银一百两。一个皇帝竟然贿赂大臣,而且这个数目。。实在让人嘀笑皆非!但最后事情还是成功,成功的原因自然是这些大臣不想得罪朱祁钰。

以上两件事情的实施相当于彻底将朱祁镇废掉了。站在朱祁镇的角度,他也是接受不了的。于是组织成员密谋了“夺门之变”。所以归根到底,夺门之变的主要起因还是朱祁钰。

二、于谦之死是“夺门之变”变为“正义”的理由

古人对名誉是非常看重的,做任何事总的找个名正言顺的理由。比如:朱棣的“靖难”。为了给“靖难”名正,他杀了明朝大儒方孝孺。而朱祁镇要发起“夺门之变”也得找个理由。夺门之变朱祁镇要打的旗号就是“正统”,而于谦之前立朱祁钰时说过“社稷为重,君为轻”。

在于谦看来谁当皇帝是皇家内部的事情,他在乎的只是大明朝的安稳,所以对于朱祁钰改立太子等种种行为他并没有制止。但是朱祁钰之所以能够成为皇帝主要是于谦的原因。如果朱祁镇不杀于谦,相当于承认了朱祁钰帝位的合理性,这样一来就更没有理由逼朱祁钰让位了。

朱祁镇其实知道于谦有功,也不想杀他,但在徐有贞的劝解下还是杀了。

皇帝犹豫,说当年抵御瓦剌,于谦是有功劳的(谦实有功)。徐有贞说,不杀了于谦,复位无名。皇帝最终同意。

但如果是另一种场景,朱祁钰主动让位给朱祁镇,那么于谦一定也不会阻止。因为对于谦来说谁当皇帝都一样,只要不影响大明江山稳固就行。所以如果朱祁钰让位于谦也会善终。并且会流芳百世。

三、若朱祁钰让位,明朝依旧太平,朱祁钰也会名留青史

(一)明朝依旧太平

在历经种种磨难和挫折之后朱祁镇已经变的成熟了。朱祁镇本身本性就不坏,也是一个想成就一番事业的皇帝,不然也不会御驾亲征。这在他即位后的表现中便可以看出。

第一,朱祁镇复位后先后任用了李贤、王翱等大贤臣,紧接着又先后平定了石曹之乱,显现了英主的风采。

“吾早晨拜天、拜祖毕,视朝。既罢,进膳后阅奏章。易决者,即批出,有可议,送先生处参决。”

第二,释放了从永乐朝就开始被囚禁的“建庶人”(建文帝的幼子),并废除了皇帝死后宾妃殉葬的规矩。

《明史》赞曰“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

(二)朱祁钰会流芳百世

朱祁钰是临危受命成为皇帝的,他在位期间可以说也是一位明君。

政治上,稳固了朝局,广开言路

《明史》:“自正统中,刘球以忤王振冤死,鉴继下狱,中外莫敢言事者数年。至景帝时,言路始开,争发愤上书”。

军事上,在瓦剌军的进攻中采取了积极的抵抗措施,建立了统一指挥制度,并且加强了京师武将监督戍军。在北京保卫战中取得了胜利。

经济上,在百姓受灾期间,赈济灾民,安抚流民。消除水灾。

如果这时候他将皇位让出去,第一,将压力反而转到的朱祁镇的身上。第二,胸襟宽广至此比受后人称赞。

总结:人性是贪婪的,每个人都不可能得到全部想到的。但有时候退一步也许就是海阔天空。


历史湮灭的足迹


提问者的这个问题问得有点意思!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释还之后,如果景泰帝朱祁钰退位、将皇位还给明英宗,结局会怎么样?首先,这是一个永远无法成立的命题,因为事实已经存在,明英宗回归之后,景泰帝非但没有退位,反而将自己这位太上皇哥哥幽禁在了南宫,这才有了后来的“夺门之变”!再者,皇位、皇权在那个时代是至高无上的、也是极度排他的,面对着无上权力,又有多少人愿意主动放弃呢?清高宗弘曆“禅位”之后还依旧牢牢把控权柄三年多,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信不过,更何况同父异母的哥哥?景泰帝如果放弃了权力,那他就成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只能任凭明英宗宰割了……因此,这种假设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

或许有人要说了,唐睿宗李旦不是主动放弃皇位、当太上皇去了吗?他的儿子李成器不也主动让出了皇太子之位吗?可这两位就真的是“心甘情愿”吗?恐怕也未必!他们面对的是野心勃勃的唐玄宗李隆基,如果不主动“让路”,搞不好李旦就是第二个唐高祖李渊,而李成器就是第二个隐太子李建成!说白了,表面看是“主动”,实际上二人也是无可奈何。景泰帝则不同,明英宗回归时已经失去了夺权的资本,景泰帝轻而易举就将他幽禁在了南宫,又怎么可能主动退位呢?那么,我们强行假设景泰帝在明英宗回归后主动退位、还政于明英宗了,他能够得以善终吗?个人认为,很难!

曾经的皇帝名分太扎眼

即便景泰帝退位、还政于明英宗了,但是他曾经当过明王朝皇帝的这个事实是永远无法改变的!更重要的是,如果景泰帝是主动退位,就说明他的皇位是通过合法途径取得的。否则又何须退位?你本就不合法,拿下你是理所当然!可如此一来问题就大了……虽说景泰帝退位至少说明他彼时“没有野心”,可野心这个东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万一将来景泰帝再生出野心来呢?明英宗吃不准,也无法吃准!更重要的是,景泰帝可不是唐王朝的李成器,他可是当过皇帝的,而且是合法皇帝,这是怎样的一种号召力,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算景泰帝本人没有野心,他原来的那帮旧臣呢?其他的政治投机者呢?真实历史上的“夺门之变”可不是明英宗自己预谋的!发动“夺门之变”的石亨、徐有贞和曹吉祥,哪个不是景泰帝在位时重用之人?可结局如何呢?如果景泰帝退位,他的地位大体和真实历史上“夺门之变”前的明英宗类似,谁又敢保证没有土亨、徐无贞、曹不祥呢?只要景泰帝活着,终究是一枚定时炸弹。

景泰帝的安置问题

如果景泰帝退位,明英宗还将面临一个重大问题,那就是如何安置退位的景泰帝!作为曾经的皇帝,让他回去继续当郕王是不太现实的。更何况,这样一个人,让他回去之国就藩,明英宗难道不怕出现第二次“靖难之役”吗?景泰帝可比当年的明成祖朱棣名正言顺多了!那么,明英宗怎么办?无非两种方式:一、参照自己的待遇,尊景泰帝为太上皇。二、册立景泰帝为皇太弟。第一种方式名不正言不顺,哪里有哥哥当皇帝、弟弟做太上皇的?再者说,明英宗已经被遥尊为太上皇过,回过头又有样学样尊景泰帝为太上皇,到底是自己的皇位来自弟弟还是弟弟的皇位来自自己呢?无法协调!为了自身皇位的正统性,明英宗只能接续父亲明宣宗朱瞻基!因此,第一种方式根本无法实行!那么,第二种呢?更加不可能!明英宗有亲生儿子朱见深(明宪宗)存在,立景泰帝为皇太弟,置曾经的皇太子朱见深于何地?所以说,明英宗根本无法合理安置退位的景泰帝!

景泰帝儿子的安置问题

以上还只是景泰帝的安置问题。众所周知,后来景泰帝生出了儿子朱见济,为此还不惜一切代价废掉了曾经的的皇太子朱见深!虽然朱见济后来夭折了,可景泰元年的明英宗不可能知道这些,一旦将来景泰帝生出了儿子,这些侄子该如何安置?就算景泰帝没有野心,可他的儿子们长大成年之后呢?如果从法理层面而言,他们也都是曾经皇帝的儿子,同样是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如此一来,岂不是要祸起萧墙、内乱不止?历朝历代因为大宗转移而发生的内乱还少吗?

标杆、榜样的作用

如果明英宗接受了景泰帝的退位、归政,必然要承认当初景泰帝即位的合法性。否则景泰帝就是乱臣贼子,就必须死!如此一来,景泰帝当初因为皇帝被俘、国赖长君即位便成了合法行为,那就更加是后患无穷了。如果后世的野心家有样学样,趁着皇帝外出、被俘或者刻意制造“皇帝被俘”而“合法”篡位,明王朝岂不是要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为了杜绝这种事情的出现,景泰帝的即位必须非法!可如此一来,景泰帝还可能退位、归政吗?这同样是一对无法调和的矛盾!

综上所述,只要坐上了皇位,景泰帝就只能坐到底!否则,他就是“乱臣贼子”。所谓退位、归政,根本没有可行性。再就是从明英宗的层面而言,如何安置景泰帝和他将来的儿子们也是一个大问题,无法解决。更何况,谁又能保证退位的景泰帝不会被有心之人利用,再来一出“夺门之变”?这次只是现实问题,后世权臣、野心家有样学样呢?这同样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只有景泰帝“非法”、拿他明正典刑,才能彻底解决以上的问题。可如此一来,景泰帝还会“心甘情愿”退位、归政吗?所以说,提问者提出的这个问题本身就无法成立。真实历史上景泰帝的选择是唯一选择,他根本没有其他路可走。即便没有野心、不贪恋权位,他也不能退位、归政,否则死的就只能是景泰帝!当然,还有他可能生出的儿子们……平心而论,景泰帝对明英宗还是过于“妇人之仁”了,如果当初让明英宗和明宪宗“暴毙”,也就没有后来这么多是是非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