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于谦,张居正和王阳明哪个是明朝第一人?

艺术与生活影视


张居正是第一,于谦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即倒,看上去功劳确实不小,但是倘若明朝不发起北京保卫战,迁都南京,也不一定就会成为南宋。

即便是南宋当年,也有很多机会光复失地,只不过南宋的军事制度和南宋皇帝的不思进取,只想偏安一隅造成了南宋最终灭亡在了江南烟花之地。

但是明朝就不同了,明朝本质上还是尚武的。倘若于谦不发动北京保卫战,迁都南撤,就会暂时与瓦剌部形成划江而治的局面。那么明英宗朱祁镇就会落一个徽钦二帝的下场,到死也回不到明朝廷。

而朱瞻基就两个儿子,迁都不迁都,没有朱祁镇,就只能是朱祁钰继位,朱祁钰总体来讲,还是比朱祁镇要英明的多。明朝与宋朝还有一个不同的地方,那就是他的军队曾长期驰骋于草原,跟蒙古人打交道。倘若不是朱祁镇把军事指挥权交给王振瞎搞,也不至于发生土木堡惨案。即便是输,也不会输的那么惨,那么彻底。

有军队尚武和与蒙古作战的经验,还有强大的奇兵和神机营,只要认真经略,不但夺回失地完全可能,像康熙一样一路杀到草原彻底将瓦剌征服也是有希望的。

于谦的问题在于,既然在北京保卫战时做出了选择,就要坚持到底,却偏要坚守那份清高和迂腐,不参与皇家内部权力斗争,让朱祁镇夺门复位成功,又伤大明国祚。所以,于谦是天下之英雄,却不是一个具有大智大勇、敢为天下先的谋国重臣。

张居正虽然得势于和平事情,却敢于为了江山社稷,干人多不能及的事情。他能够斩断情感、形象顾虑,扳倒高拱。也能为了做成事情,务实的放弃清高,低下身段与宦官做交易。如果一个大丈夫连安身立命的能力都没有,还奢谈什么顶天立地?为天下苍生请命?

张居正做的那些事情,虽然够不上波澜壮阔,却是实实在在为天下百姓谋利,让大明国富民强,日子过的蒸蒸日上。真正的英雄,应该是能够为亿万人谋幸福的,而不是为了凸显自己的清高与所谓骨气。

最后是王阳明,王阳明所做的事情,只能说是一个书生书写的传奇,山中讨贼也好,宁王平叛也罢,都不是能够危及到江山社稷的事情。而做这些事情,也不能根本扭转民生境况,扭转倒悬乾坤。

所以,王阳明可以称之为学术圣人甚至奇人,却不能称之为大明第一人。


谢金澎


好,我们来排名,无论什么排名我们应该先定排名的科目,没有科目的排名就是流氓。我们从三人的经历列出几个科目:军事、思想、治理能力、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贡献。

第一名。王阳明,儒家最后一位圣人,其人创造了阳明心学,对后世包括现在是影响是巨大的,他的影响不仅局限国内,他的思想传播到亚洲的每一个角落。更是文武双全,独自平定宁王叛乱,西南少数民族叛乱,还能从小就吟诗作对,书法也相当了得,据说老先生在世的时候书法就能卖钱。是公认的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诸位翻翻中国历史,看看有几位能带这么多家的。老先生活着时弟子满天下(包括张居正),死了几百年后粉丝还是无数。这种人物中国千年出一人而已。当之无愧第一。

第二名:张居正。

张居正是名称最出色的政治家,没有之一!这已经足够说明他的能力和认可度。在他的治理下,明朝出现了中兴之势。他内推改革,推出来当时很合适宜的一条鞭法。 外固边防,培育出来了 戚继光 李成梁等千古名将。国库充溢,军队强悍,可以说是他一手铸造,把大明重新焕发了春光和活力,是仁宣之后最强大的时代,这个时代就是张居正的时代。他在位期间,明朝的文化、手工业、商业出现大繁荣,特别是文社的兴起把大明文化推向顶峰。

第三名:于谦

实事求是的说,于谦和张居正的排名不太好排,但是我最终把他排第三,实在是前面两位实在太过优秀,他是民族英雄,文武双全,扶大厦于倾倒,盖世奇功,把清白留在了中华民族的史册上。但是作为政治家他没有张居正的手腕,没有张居正的“聪明”,是直臣的代表。如果他生于张居正时代,也许他和海瑞是一样的青天。他能做成事的前提是有一位明君,像张居正那种猛人,没有明君就自己“创造”一个明君这种气魄可能是没有的,这在那位蒙古回来的皇帝复位后,他没有任何应对可以看出来。

一家之言,欢迎讨论。


尘缘已疗


这三个人都是明朝的大牛人,他们为了挽救和延续大明王朝,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可以若是没有他们三个, 大明王朝可以遇到一个坎,就有可能挺不过来了。他们都是大明的救星。

要说他们三人,谁才是明朝第一人,这个真的是不好评判的。

毕竟他们的历史功绩是不一样的,也是发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

毫无疑问,于谦是一个忠臣,为了国家的命运,他是可以牺牲自己的性命的。当然了明朝的臣子,很多人是可以做到这样的。

我们都知道,土木堡之变发生后,于谦力挽狂澜打退了瓦剌的进攻,从而保住了大明王朝,延长了明朝的命运的。

要说他对明朝时有再造之恩的。不过,令我们想不到的是,他也是因为这件事,而最终丢了性命的。

毕竟在北京保卫战之后,他拥立了朱祁钰当皇帝。这就为了日后朱祁镇重新当上皇帝,惩罚于谦埋下了祸根。

本来朱祁镇在复辟的时候,于谦是可以做点什么的,至少阻止朱祁镇复辟,还是没有问题的。

毕竟当时的他是兵部尚书。但是,若是他要干涉的话,势必会引起朝中的动荡,会死掉很多无辜的人。

所以,为了大明的安稳,他只有牺牲自己了。牺牲自己,成全国家,这就是大公无私的于谦。

因此,从忠于大明王朝这方面来说,可能无人能够和于谦相比的吧。

王阳明的厉害,是在于他的思想学说,他是著名的心学的创世人,但是,古代的时候,对他的学说并不推崇,甚至是要打压的。

因为他的学说,是要让人放飞自我,是为了自我而活,这一点是不符合当时封建王朝统治的。

因此,当时明朝对王阳明学说的打压,让王阳明的名声的传播也受到了限制。不过王阳明的心学,对日本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日本明治维新后迅速发展起来了。其中最为主要的,都是和他们研读王阳明学说有关。

至于王阳明对于明朝来说,他最大的功劳就是平叛了宁王的叛乱。让国家减少了损失,挽救了无数黎民百姓的性命。

另外还有他晚年的剿匪,为大明王朝的稳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所以说王阳明在影响力上来说,堪称明朝第一人,应该也是不成问题的。

最后一个就是张居正了。

张居正主要的功劳就是政治改革上,尽管说他在辅佐皇帝处理政事的时候,也为自己谋求私利。

但是,他的对大明的贡献,还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一条鞭法的实行,为当时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总之,他们三个都是伟人,都为挽救和延续大明王朝的寿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汉史趣闻


从他们三人的经历看,应当是在土木堡之变后。力挽狂澜救大厦于将倾的大明兵部侍郎于谦了,他处事不惊,纷繁中有定力,力排众议决不迁都,在孙太后支持下立朱祁镇之弟朱祁钰监国。又下令各州府镇勤王,并释放了关在牢中的大将总兵官石享,排兵布阵,临危不惧对大明王朝有再选之恩,无语伦比,与日同辉,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伟大胜利。张居正是一位伴食宰相权臣伟才,知权谋善管理,精于治国理政,内修政治,外治吏治,其一条鞭法大气磅礴利国利民,是中兴之举类同于商君变法。打江山难,守业更难。张居正知人善任礼贤下士,如果上天在给他十年的天寿大明必中兴鼎盛万邦拜服。他的伟大霸气也令后世称目结舌,对万历皇帝管教太严,导致了天怒人怨墙倒众人推,鼓破万人击。功在于谦之下,王阳明之上,王阳明乃一个大儒术士国士无双,天下少有,以柔克刚,仅用屈屈几千名兵丁虚张声势,不战而屈人之兵制服了宁王叛乱,无愧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仁志士。











94310417小云


明朝,自明太祖朱元璋开创,到崇祯帝自缢于煤山,经历276年而亡。

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政权,在长达276年的历史中,涌现出了无数的文臣武将,上演了一幕又一幕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这些文臣武将中排在第一位的当属王阳明。据历史记载: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半圣人,一个是孔子,一个是王阳明,半个是曾国藩。

王阳明开创了一个伟大的学派——心学。心学的思想影响着国内外一代又一代人,中国、日本、朝鲜、东南亚等诸国的人们都对心学心向往之。


潮哥1495582530712


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换旧人!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浪把前浪推在沙滩上!这没有可比性,一个是力挽狂澜,一个是改革派,还有一个几乎与孔子齐名的千古圣人!


低头吻你s


我个人心目中,对于明朝政治、社会、民生来说,张居正排第一;对于汉民族来说,于谦排第一;对于世界尤其是亚洲精神文化的影响来说,王阳明应该排第一。


Dr特鲁多


于谦,张居正和王阳明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是明朝的官员。作为官员,那么他的政治理念和处理政务的水平,应当是衡量其功绩的标准,尤其是处理政务的能力,应是最重要的衡量点。从这点来看,张居正称的上明朝第一人。

于谦在土木堡战败后主持大局。他以“重社稷,轻君王”的思想为主导,果断扶持景泰帝作为新君,打破瓦剌人用被俘的英宗皇帝要挟明朝廷的幻想。组织了北京保卫战,力挽狂澜,避免了明朝类似南宋的命运。

于谦影视形象

于谦在北京保卫战时展示了过人的才能,表现出超人的急智和果敢。他为官清廉,为人磊落。人们更赞赏他几乎完美的品德和操守。

夺门之变时,于谦选择了置身事外。于谦保持住了光明磊落的品性,不参与皇室的内争,却失去了生命。只能成为名臣,而没能成为谋身谋国的政治家。

王阳明是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阳明学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一,后传到日本,对日本及东亚都有较大影响。

王阳明的军事才能极为卓越。他用兵“狡诈”,“诡异”,屡战屡胜。平定为患江西数十年的民变祸乱。平定洪都的宁王朱宸濠之乱。平定西南部的思恩、田州土瑶叛乱和断藤峡盗贼。

王阳明平定洪都的宁王朱宸濠之乱,展示了他非凡的军事天赋。

王阳明的影响更多的是他的哲学思想。

张居正是万历朝任内阁首辅十年,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

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 至四百余万";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

张居正影视形象

张居正的改革,使得万历帝时期的明朝,国库充盈,国力强盛。减轻了百姓的税负,使百姓受益。他的改革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为成功的改革。

张居正不惧风险和威胁,敢于改革和创新。为了改革,他不惜自污,交好宦官;在清官和能吏之间,宁用后者,致使身背骂名;他与各方势力虚与委蛇,表里不一。

张居正的道德评价不高,但他的改革促成明朝的“中兴”。

文说

单就对明朝的贡献而言,张居正居功甚伟。


爱冬的文


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即倾,大明无人能与于谦于少保相提并论。

没有于谦,大明要么不足百年便灭亡,要么南渡――南明提前到来。对于大明来说,于谦的作用关系到生死存亡。

论思想上的穿透力和在后世的影响力,大明无人能与王阳明相提并论,在儒家思想中,孔孟朱王当为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此外,王阳明不仅仅是思想家,其堪称全才,甚至在军事上也有成就(平定宁王叛乱),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这在我国历史上极为罕见。

论权势和在改革上的影响力,大明无人可与张居正相提并论。一句“吾非相,乃摄也!”道出了张居正在万历朝的地位。

同时,“一条鞭法”改革经济,“考成法”改革政治体制,如果成功,大明或许会是另一番局面,但随着张居正的去世,大明无可奈何的滑向了深渊。

因此,我认为对于大明来说,于谦是第一人;对于整个中国古代思想史来说,王阳明是大明第一人;而从政治家和改革家的角度来看,张居正是大明第一人,堪与商鞅、王安石相提并论。


心向青山


王阳明,算是第一人,是中国历史上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个完人之一,另外两个是诸葛亮和曾国藩。于谦和张居正都在其后,而且只是在朝政管理上有些建功,比起王阳明差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