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小学尖子生,为什么一上初中就变“学渣”?是这样么?

寶貝BigFat


“70%的尖子生,一上初中就变学渣”,这种未免说的太绝对了!

首先,是尖子生的学生上了初中还会继续是尖子生。

在小学阶段能够成为尖子生的学生,往往都有着很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这样的学生,学习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自发的行为,他们的学习基本上不需要家长过多的操心!


上了初中之后,最大的改变就是学习环境变了,对手变多了!初中的重点班往往都聚集周边小学的尖子生,在这样的一个班级里,曾经在小学鹤立鸡群的尖子生有可能会掉到班上中位或者末位,但这并不表示他变学渣了,只不过是对手太强,自己不再像原来那样显得拔尖罢了!

作为尖子生,上了初中在班里处于这样的位置一般是很难接受的,但是这样更容易激发他超越别人的斗志,更容易发挥他作为尖子生的潜质,使得他在学习上更加刻苦用功!


其次,是学渣的学生上了初中还会继续做学渣。

在小学阶段是学渣的学生,上了初中往往也很难逆袭!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是在小学成为学渣的学生,到了初中已经很难改变他作为学渣的本质。

大多数在小学学习不好的学生,往往都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讨厌学习。对于“学渣”来说,这样不好的学习态度已经根深蒂固,如果没有特别强的意志力,他们是没办法再去改变的。


这样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家长错过了引导孩子学习的最佳时期,最终使得孩子在学习上走向了死胡同!

对学习不上心的孩子,在小学的时候他们对学习都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模样,到了初中基本上也是一路走到黑。就算家长不甘心,和老师联手合璧,也难以妙手回春!

再次,上了初中会有尖子生变学渣,也会有学渣变黑马,但是并不多见!

前面说到,有些在小学是尖子生的学生,进入初中的重点班之后,可能就显得不那么拔尖了。遇到这样的情况,大多数尖子生都会更加努力学习,当然也会有无法面对这样处境的人,又不肯去改变,最终“泯然众人矣”,是很可惜的!

不过这样的情况是很少见的,要么是他的虚荣心过强,导致他内心深受打击,从此一蹶不振;要么是他的家庭出现了一些变故,以致他的学习心态出了问题,对学习不再那么上心!


上了初中会发生尖子生变学渣的情况,当然也会有“学渣”变成黑马超越尖子生的情况!

首先要说明的是,到了初中之后,学习任务比小学要加重了很多,如果不能很快适应初中的学习强度,即便是一些尖子生,也会感到焦头烂额。而对于学习不是很好的学生来说,本来他们的基础就不好,上了初中要学校的内容翻了一番,无疑是雪上加霜!

这时候要从“学渣”堆里跳出一匹黑马,那么他不仅要在学习态度上洗心革面,而且还要拿出很强的意志力和执行力,才有可能逆袭成功!这样的学生往往是很难的,也很罕见的!

结束语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金字塔也不是一两天就修好的!别人之所以能成为尖子生,之所以优秀,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长期日积月累努力的结果!

所以到了初中,不会有很多黑马横空而出,更不会出现很多尖子生掉下“神坛”的情况!

谢谢你的阅读,我是桃园老师,如果你觉得我写的还不挺错,就给我点个赞呗,顺便给我点个关注。你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桃园成长学堂


我教初中30年了,担任过初中的班主任、教导主任,题主所说的70%的小学“尖子生”,一上初中就变成“学渣”,这是不可能的。


我在当一所初中的教导主任期间做过调查,小学升入初中的尖子生80%后来考上了高中、大学,小学中的中等生也有少部分后来在初中成了尖子生,后来考上了高中大学。

我现在仍然担任初中的物理教学工作,我看到的学生在小学成绩就比较好(班级排名前20%),到了初中以后,95%以上的学生仍然能够保持。

但是,早恋、手机游戏是学习成绩的“杀手”!在青春期、叛逆期情绪波动太大,加上早恋、染上手机游戏,这类学生很可能最后掉入深渊,再也爬不起来了。

学习习惯很重要。每天能够按时完成作业,不懂就问的学生,他们进步都很大,从中等生变为优等生的实在是太多了。

可能题主说的小学的“尖子生”是小学平常考90分以上的学生,小学低段90分不能算为优生,80%的小学生在低段时都能够每科考90分以上,中高段每科考80分以上的也有80%。

小学高段的尖子生应该是全年级排名前20%,重要的是名次,不是分数!


平淡是真oymlq


我有一个朋友,她的孩子现在已经上高中了,但不是很理想的高中。她的孩子在上小学的时候,都是90分以上。

到了初中,语数外依然很好,但是,她的副科总是不及格,严重的拖了后腿,从学霸沦为了学渣。学习,也是一个不断淘汰的过程,我觉得这种现象是可能发生的。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孩子为什么学不好副科,是不是因为课外书读的太少呢?还是小学的时候给他报的各种兴趣班太多了,导致孩子的没空阅读,见识太少?

这也只是我的一个猜想,各位家长,自己多多斟酌吧😊


探索幸福密码


这个数据不知道从哪里得出的,我孩子现在初二,以我对他身边诸多同学的观察,小学学霸,初中学渣其实不多见,只是个例。而且,从学霸变学渣,很少这么大幅度的跨越,最差不过是才能从尖子生变成了中等生而已。

初一的时候,他们班小升初高分进入的同学,几乎100%处于班级第一阵营,好学生没有一个掉队的。不过,有好学生之间的重新洗牌现象,发生在中上学生中间。比如,小升初他们班原先排名十几名的同学冲到了班级前5。

现在到了初二,仅以第一次月考而言,有个别好学生进一步掉队,也有个别第二梯队(中等偏下)学生冲到了第一梯队。但排名班级前列,年级前列的还是那些熟悉的面孔,也就是小升初高分进入的学生。

我身边很多同事的孩子都是学霸,学霸模式从小学一直延续到高中,很少掉队的。身边还有很多后发制人型的学霸,小学一般,到了初中或者高中开始发力。

个别到初中掉队的学生,我的观察,掉队的原因不外乎:

偏科严重: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和化学,各门学科不均衡发展,差的特别差,严重拉分,拉低成绩排名。

青春期综合症:早恋,沉溺手机沉溺游戏,青春期迷茫等等。

学习方法:主要体现在“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学习方法的差异上。

学习习惯和规范问题:主要表现在从小学阶段带来的坏习惯,比如“粗心大意”、不认真审题,过程不规范,丢三落四,没有画图思维等等。

总之,我的观察,问题中70%的尖子生掉队是一个被严重夸大的数据,与现实不符。但为了避免孩子成为极少的个例,家长需要从以上环节着力。

以上,供参考。


孙卫华


70%的小学尖子,到初中就变学渣,我认为你的数据没有真实性,我认为所谓的尖子或者说学霸,成绩的确会有波动,但是不至于是学渣。而反过来说,学渣逆袭成学霸的人百里挑一,真的很难。

我来说说我们班的学霸,我上学的时候,刚开始是在村小,班上人少,二十几个学生,我一直都是前三,每学期都有奖状的,算不上学霸,只能说成绩一般。后来去镇上上的五年级,一个班级50几人,有四个班,200多人,我的成绩一下退到十几名了,但是经过我的努力,我还是跃进了年级前十。在镇上的小学,我们班的学霸,在年级也是数一数二的,到了初中我们又分一个班,结果成绩还是稳居年级前几名。所以我不认同你的观点,学霸成绩可能会有所下降,但是那是因为初中,又有别的小学并过来,正所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你学习好但是还有学习比你更好的人。



最后,我认为家长不必担心孩子小学成绩拔尖,到初中变成学渣,我认为不太现实,爱学习的孩子,读都哪里都爱学习,只要他足够努力,他还是站在塔尖的那部分人,除非他自甘堕落,放弃学习!


陪读妈妈谈教育



我是语文教育杨柳依依,关注语文教育,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九年义务一贯制学校。上学期我带的六年级恰好孩子们的新班主任是我办公室里的邻桌。经常跟七年级老师交流,我们发现小学阶段基础好,学习习惯好的孩子在初中阶段,一般都还是比较可以的。

但是因为初中学科增多,老师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都有所改变,如果孩子们适应能力不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够强,上初中后成绩往往会出现滑坡的现象。不过随着孩子对老师和环境的快速适应,成绩又会有所回升。


我现在都清楚的记得,上小学时我是班上的第1名,上初中后因为对数学老师完全不适应,第1次单元考试只考了70多分,当时,我有些沮丧。不过我对自己前面的学习进行了总结,改变了学习方法,慢慢地数学成绩又起来了。

孩子上初中后,只要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总结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能够广泛阅读,不沉迷于手机游戏,不早恋,不与社会上的混混结交,不学抽烟、喝酒,一般情况,小学阶段的尖子生到初中不会都不会太差。甚至那些成绩中等偏上的孩子,只要肯刻苦,也有可能变成优等生。

结束语:小学阶段主要是打基础,养习惯,找方法,海量阅读,只要做好了这几件事情,初中阶段是可以平稳度过的。


语文教育杨柳依依


70%小学尖子生,为什么一上初中就变“学渣”的说法太夸张了,不过降为中层生的例子倒是屡见不鲜。

为什么小学成绩一直不错,到了中学成绩就一落千丈?这是你的孩子属于“伪聪明”的状态。

何为“伪聪明”呢?就是指在小学阶段不需要太大努力,就能够获得高分,让人觉得这个小孩很聪明。一般上了初中开始就显出原形了,以女孩子居多。

两个小孩,同等努力下,小学阶段女孩优秀,初中开始落后,高中远远落后。这是普遍现象,学霸除外。

为什么会出现“伪聪明”现象?只要是在小学阶段犯下了以下错误,但家长没有发觉,沾沾自喜小孩的聪明。家长要负上一定的责任。

第一,不够专注。

打小培养起孩子的上课专注度,是最重要的习惯培养,没有其他!而且要常抓不懈,经常检查和提醒,不得有丝毫松懈。

孩子的专注力低,是一个自然规律,注意力集中就像平稳驾驶:当兴奋不足的时候,大脑感到困顿并且走神。当兴奋过度的时候,大脑就会产生焦虑和无序。大脑的兴奋剂多巴胺,必须分泌的不多也不少才行。而孩子恰恰是这方面自我调节能力弱。

常见表现:

(1) 上课走神:东张西望,哪里都比黑板有吸引力。

(2)上课发呆:经常认真的看着黑板,可脑海里就东想西想了。

(3)聚焦缓慢:上课铃声晌,坐在教室里很久还不能进入状态。

(4)无法持久:不能维持在20分钟以上。

这些小时候孩子的专注存在的问题,被良好的成绩掩盖掉,容易让家长们忽视,从而没有及时调整和引导,到了初中,随着知识加深,就出现问题了。

注意:有些只是孩子太小,还需要一些时间成长,而有些是确实存在注意力欠缺,需要干预补强。这需要家长的准确分析判断。

第二,缺乏坚持。

部分孩子无法长时间保持专注,一节课都无法保持,更不要说上午四节课了!这类孩子往往上初中、高中后会出现学习问题。

怎么解决缺乏坚持的习惯?我推荐你培养孩子坚持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与学习中的专注与坚持是相通的。合理的体育锻炼习惯,会促进学习中专注力与持久力的提高。在北大清华里,有长跑习惯且善于长跑的同学比例特别高,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学会抓住要点。

比如在小学阶段,数学课上讲的要点,一节课也许只有一两个,且老师会反复强调,所以基本不存在抓要点问题。但上初中以后,讲课速度开始加快,教授内容开始增多,一堂课包含的信息量大增,则如何抓住课堂中的要点,就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了。如果不会抓要点,一堂课下来,由于信息量大,有些孩子脑子里就熬粥了。

所以,抓要点的能力,是长期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之一,如果没有一个系统的培养过程,初中阶段有部分学生会成绩大幅度下降。

其实该能力在从小到大的学习过程中,老师都会教,也有提示。家长只需提醒孩子关注该问题即可。

多数孩子在课题上现抓要点的能力都不足,所以需要课后及时进行复习总结,把课堂上老师传授的内容要点总结摘录下来。对知识进行系统梳理,这样才利于课题知识的消化吸收。

在家学习需要警惕“伪学习”现象。

以上说的是在学校表现的"伪聪明"现象,在家则需要注意"伪做题"现象。

何为"伪做题"?不是指孩子假装在做题,实际在玩。而是指应付了事的完成作业,没有针对性对题目的答案和解题思路进行总结和反思。简单来说,就是做完就算,对不对不管它。

这在小学阶段一点问题都没有,因为知识量少,且只有语数英三科。伪做题因为优秀的成绩表现不出来。

进入初中阶段,甚至以后的高中阶段,家长们在陪读的过程中,一定要提醒孩子要注重质量,贵精不贵多,学会举一反三最重要。

初中阶段继续采用小学的学习方法,认为多花点时间就行。这种思想是错误的,因为现在进入了大语文时代。

语文考试阅读分数占据了百分之七十。这需要我们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增加阅读量势必占用大量的学习时间,否则你的语文上不去,一切都白搭。

所以要警惕"伪做题",在做题中学会思考,总结,反思,举一反三。才是面对七大学科蜂拥而来的最佳应对方式。

"伪聪明"和"伪做题"现象作为家长一定要警惕,保护孩子们在初中阶段不至于掉队,甚至在高中阶段,也能一帆风顺度过难关!


窗花幽禁落霞


这种情况确实存在,我认为主要有下面两个原因:

1.用力过猛,透支潜力。

当今,“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一类的观点在社会上大行其道。受其影响,很多年轻的父母千方百计想方设法给刚上小学报名参加各类培训班,诸如奥数、作文、书法、器乐、舞蹈等等。孩子在学习学校各个科目的同时,还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在这些课外课程上。每到周末,在各个培训班的课堂上,都能看到不少小学生的身影。我问过一个参加金石教育奥数培训的一个孩子,她的周末是这样安排的:周六上午两节奥数,两节作文。下午两节舞蹈课。周日上午两节书法课,周日下午两节演讲课。这样的学习强度,别说孩子,就是大人估计也难以承受。何况还有周一到周五连续五天的学校学习,孩子的压力可想而知。这样的高强度培训,不仅孩子受累,家长也很辛苦。为了接送孩子,家长周末基本上也没法休息。他们除了接送孩子,还要负责孩子的出行、饮食等。我看到,有的家长中午干脆就带着孩子在外面吃快餐,让人心疼。

这样看似密集的培训,也不能说完全没有效果。但是,过于集中的连续学习,违背了教学规律,也让孩子的身心变得疲惫不堪。揠苗助长似的高压状态,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或者说在一定时期内,让孩子的学习成绩冲到前面。但是,这样的成绩缺乏后续支持,因为它是通过透支孩子的潜力来获取的。等到上了初中,这些在小学过度用力的学生就会显出疲态,被其他成绩更稳,学习习惯更好的学生追上来。

2、小学和初中的学习规律不一样。

小学课程,大多是一些基础内容,更多的是依靠记忆力,对逻辑思维的要求不高。相反,到了初中,课程进入相对高级的阶段,加上一些理科科目,不仅仅要靠记忆,更需要严密的分析判断逻辑思维能力。这个时候,以前凭借死记硬背或猛打蛮干获得好成绩的学生就会显出不足。这种不足导致的成绩下滑,又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如果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就无法避免成绩下滑的趋势。

针对上述情况,金石君建议:

父母要有清醒认识,对孩子不能操之过急。每位父母都会对孩子寄以厚望,这种心理完全可以理解。但要意识到,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人生不是短暂的短跑,而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起跑不要太急太快,那样的效果很可能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和条件,有针对性的引导其发展。可以适当的加压,但不能过度。在学好学校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孩子兴趣爱好和特长,有意识的取长补短,使其全面发展,不要过早偏科。

我的经验:

  • 以我自己孩子为例,小学时他的成绩并不突出,在班级大约六七名的样子,但其数学成绩不错,名列年级前茅。我们在强化其数学能力的同时,也注重对其语文和英语能力的训练。进入初中,他的综合成绩开始上升到年级前几名,数学成绩也更为突出。初中毕业就考上了西安交大少年班,但是他没去。高中阶段获得奥赛全国一等奖,获得清华保送资格。孩子的成长经历,也是我前面观点的一个例证。

株洲的金石


70%优等生变学渣有夸张,小学基本都是优等生,初中就会存在优等,中等,差生,而中等生占据绝大多数。变化的明显形成期是初二。

小学基本都是优等生个个90多分,少则80多极个别70多分。这个阶段孩子7—12岁,孩子听话,不管是否服气,总算听话回家写作业,学科少考核宽,处于快乐童年向青春期过度的时期。

那么为什么有一大部分小学优等生初中后就成了中等生甚至差等生?

原因一,初中学科变多了

相比于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初中又开设了政治历史地理,初二接触物理,初三接触化学,学科激增,学习的面变宽泛了。

尤其从初二开始,数学开始几何与代数均涉及一些逻辑及空间抽象思维知识,物理也给孩子们打开一个新的世界。

从小学就博学且有生活经验的孩子会具备更大的优势面对多学科,不是负担是兴趣,生活实践会累积对物理化学的理解度与兴趣度,相反小学不积累刻板学习书本且不注重体验的孩子会学习起来相对吃力。

原因二,学习目标及学习习惯的差异性

在小学阶段好坏跟父母教师相关,只要严抓就能得高分,一些孩子被熬夜被作业被拿高分,背离初衷的学习非长久之计,必然会对学习有排斥与厌恶感。在他内心意识里,就排斥。一些孩子从小就被调动学习的目标愿望,他们学习是自驱力使然。

学习习惯小学阶段对分数没太大影响,题量小都可以拿差不多的分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到初中阶段,差距越来越大,字体卷面与时间管理个人作息规律等都是至关重要的项。

习惯是后期高中乃至工作人生致胜的法宝。

原因三,青春期的来临

初中是叛逆高峰期,这个时期的孩子脾气秉性你摸不透,容易高兴更易暴躁伤心,一句话就能离家出走也能极端到跳楼等,这个阶段是自我意识的强化期,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引导好了是好孩子,但多见两类极端且不负责的引导方式,一是娇惯溺爱放手不管替孩子承担一切,二是暴躁吼骂打式的粗暴教育,第一种剥夺了孩子探索发现的权利,第二伤害了孩子最后的心理防线。这个与青春期教育有关。

毕鸿飞:专注0—18岁教育理论研究及实践


毕鸿飞


我教过小学也教过初中,迄今为止已有20年的教龄了,至于题主所说的70%小学尖子生,一上初中就变学渣,我觉得这个数据不属实。

孩子的学习状况会有变化,有的孩子在小学的时候是尖子生,到了初中,可能没有那么优秀但是不至于像题主说的那样不堪,而且也会有一部分同学在小学的时候不是不那么突出,但是到了初中开始发力,变得越来越优秀。

什么样的孩子能够一直保持足够的潜力,一直领先呢?这个我也观察过,我觉得一直优秀的孩子至少要具备以下的特点。

基础打得牢

基础知识牢固,孩子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之上,到了初中才能发挥他最大的潜力。如果孩子小学的基础打的就不牢,那么,他小学学习不咋样,指望到了初中一飞冲天,简直是天方夜谭。这就犹如盖楼一样,如果地基扎不稳,1楼房很难盖得高,保不齐哪一天就会坍塌。



像《银河补习班》中的马飞,一开始是倒数到了最后成了全校第1名,这样的孩子堪称奇迹,这样的鸡汤奇迹存在影视作品中,在现实生活中,我不敢说绝对没有,至少我可以肯定的说,这样的例子极少极少。

有很强的自律能力

如果孩子在小学的阶段就有一定的自主规划意识,有很强的自我管理的能力,这种良好的习惯会让他受益终身。

前段时间清华大学优秀学生的一天的作息表在网上刷屏了,这个课表的主人叫马冬晗,从早上6点到凌晨1点,时间表排得满满的,有课内学习,也有运动锻炼,还有兴趣发展,也有公益活动,一天的课程排得满满当当,既充实又多姿多彩。看了这个时间表,大家不由得感叹学霸就是学霸,不服不行。

有超强的学习能力

孩子越往上走,越需要强大的学习能力,在小学的时候,作业有父母老师检查,孩子在老师和父母的辅助之下很少有独立学习的时间,而且小学阶段也很少有自习,而到了初中以后,不但学习模式变了,而且学习方法也有变化。很多科目的知识结构,都需要孩子超强的理解能力。很多知识不是靠听就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了,要经过思考,通过孩子自己的思考领悟和梳理来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这种自我的学习能力越往上走越重要,尤其是到了初高中,这是拉开学生学习差距的一大关键因素。

而那些小学的时候学习成绩不错,到了初中开始掉队的孩子,大多是以上几个方面没有做好的缘故。

总结语: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因素有很多,除了知识储备方面,是学校教育的因素以外必备的基础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学习能力和自律能力,而这两项主要依赖于家庭教育。所以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不光有孩子自身的因素,家长还要反思自己及家庭教育环境的因素。

欢迎关注我,专注解答教育问题,力求给你提供有价值的教育建议,助力您解开教育困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