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省份2019年居民收入榜來了,京滬人均可支配收入近7萬,你怎麼看?

琅琊榜首張大仙


在跟GDP有關的數據裡,人均可支配收入這個指標,我認為是最能反映GDP質量的一個指標 ,因為它與人民的生活質量息息相關。經濟的發展,最後要體現為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才有意思,老百姓手裡有更多的錢,可以改善生活條件,可以提高生活質量,可以享受更好的服務,這才是實打實的變好。否則,經濟增長就只是流於形式的一個數字。


已經有很多年,中國的經濟總量超越了日本,躍居世界第二。這是一個讓人驕傲的數字,但是,數字背後也仍還有很大的差距,其中,最明顯的就是人均GDP,如果按照人均GDP排名,因為人口基數太大,我們在2019年才正式邁入人均1萬美元俱樂部,在俄羅斯、巴西、美、日、德、法、意等國家之後。其中,歐洲相比較差的意大利,2018年人均GDP也有3.4萬億,是中國的3倍多。

那另一項有差距的數據就是人均可支配收入,最新的數據,雖然京滬地區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經達到7萬元,但這和發達國家還是有很大差距。根據2017年的數據,美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達5.8萬美元,按照2017年人民幣對美元的平均匯率,約為38.9萬元,而日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7萬美元,折算人民幣為11.4萬元。也就是說,我們最好的城市,和發達國家的平均數據之間,都還有很大的距離。


北京和上海是中國最發達的城市之一,京滬地區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繼續增長,意味著中國城市的表現與發達國家城市的距離在縮小,是中國經濟活力的表現。但是,同樣也仍還需要看到不同城市之間的差距,產業結構的不均衡,以及在外部環境所面臨的競爭壓力。這些問題能否得以很好地化解,是未來經濟能否再次飛躍的關鍵吧,也是擺脫“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


康愉子


每頓飯花3元錢。

天天都這樣,一次都沒有改變。

每個月的生活費270元,月大31天的話,花費279元。

老趙是我的同事,我做文員工作,他是產線員工。

一、每頓3元怎麼吃?

飯堂的素菜一元一份,米飯一元一人不限量,每頓兩菜一飯,正好3元。

因為長期在一個窗口打菜,餐廳好心的阿姨們對老趙都很熟悉,每次打菜時會在葷菜盆裡給他加一勺肉湯。如果有一兩坨肉的話,用素菜蓋住,被老闆看見了可得丟飯碗。

二、老趙工資是多少?

扣除社保公積金住宿費後,實際到手2500元左右。

老趙49歲,身體不好,不能加班。

那些嚮往深圳的人們,認為深圳遍地是黃金,多數並不知道這種工資其實很常見。

長期加班肯定可以多拿1000元左右,但是,你的身體得熬得住,得保證通宵12小時不要暈倒。至於對身體的影響,亞健康是100%的概率,不死就意味著強大。

三、每頓吃三元,為何那麼摳門?

老趙有3個孩子,長女上大學一年級,長子上高一,次子上一年級,老伴積勞成疾病歪歪躺在床上。

全家人就等著他每月的2500元解決一切衣食住行、學費和醫藥費。他敢吃4元的飯菜嗎?

不錯,老趙個人可支配年收入為3萬元,可是其它四個家人怎麼辦,是不是要加進來平均算,這樣的話,他們家的人均可支配年收入就只有6千元,每月500元開支一切。

寫在最後:

每次看到平均二字我就有暈船的感覺,這個數字到底有多少意義。

把那些年入幾百萬的群體放在我們中間來平均,有失他們的身份吧。

話又說回來,工資低該由低端製造業背鍋,這麼困難還要生三個孩子,則是老趙的愚蠢導致。

回答完畢。

我是秋一刀,每天一定出現在頭條。


秋一刀


2019年全國居民收入水平已經出來了,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的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0733元,同比上年名義增長8.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8%。全國有9個省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分別為上海市、北京市、浙江省、天津省、江蘇省、廣東省、福建省、遼寧省和山東省。

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是上海市跟北京市,2019年上海市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9442元,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7756元,這兩個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明顯要比其他省高出很多,比第三名的浙江都高出了將近兩萬元。


對於京滬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7萬塊錢這個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上海和北京作為我國兩個GDP體量最大的城市,同時也是眾多知名企業紮根的基地,在城市擁有大量的國企央企及眾多的金融機構、互聯網企業,這些行業和企業都是目前社會收入水平最高的。

比如下圖是2019年第三季度全國各城市人均工資排名情況。



目前北京和上海的人均工資都超過了1萬塊錢,這個工資水平要比全國其他城市高出很多。

也正因為工資水平比較高,所以目前北京跟上海高收入人群是非常多的,根據2019年4月份騰訊做過的一份調查數據顯示,北京跟上海月薪過萬的人數比例都超過了35%。

從各種數據統計來看,目前北京跟上海的收入水平確實是非常高的,但是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7萬塊錢終究是人均,我相信目前有很多北京跟上海居民的人均收入肯定要比平均工資低很多,因為不同的行業以及同一個行業不同的人,收入水平差距是比較大的。

比如北京跟上海作為我國的兩大金融中心,金融行業的人收入水平肯定是非常高的,有些金融企業的高管一年的年薪就可以達到幾百萬,即便是某一個銀行,年平均薪酬也有可能達到三四十萬以上。比如2019年上半年總部位於北京的中信銀行人均薪酬達到23.19萬,年人均薪酬至少達到45萬以上;總部位於上海的浦發銀行,2019年上半年人均薪酬達到20.96萬,全年人均薪酬至少達到42萬以上。



但是跟那些金融行業,互聯網企業,還有央企國企相比,很多小企業以及民營企業的工資其實並不怎麼高。對於上海北京來說是如此,全國其他城市那更不用說了。


貸款教授


不少國內居民有疑點,前一陣還在宣傳2O19年中國人均GDP已站上一萬美元,為什麼如今又講中國居民可支配年均收入只有三萬多人民幣,摺合美元還不到500O美元,還有50O0多美元跑哪去了?

實際上,年GDP收入或折成人均GDP的收入,還沒有實行各項扣除,這裡面必然的扣除有:

第一,國家以稅收形式為主形成的財政收入,這一塊主要是各企業公司的增值稅以及所得稅等,一般佔GDP為26~28%;

第二,各省市通過稅收形成的地方財政收入,主要包括部分增值稅以及個人交的所得稅等;

第三,各微觀經濟部門,即企業,公司通過一年運營所獲得的利潤,其中部分利潤以紅利,獎金等形式分配掉了,但還會有很大一塊企業留存的未分配利潤;

第四,企業員工與企業共繳的"五險一金",這一塊由各地方專門機構再分配至退休員工,以及用於居民醫療福利,但依然有很大一塊,如公積金等進入儲備體系;

第五,由國家及地方部門法定的各項收費項目,當然這裡面不排除地方的"亂收費";

如果扣除了上述主要的五項,那麼公佈的人均GDP大約剩下不足50%,剩下的就是人均可支配收入。

2O19年,京滬等一線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七萬人民幣,並不奇怪,因為這二城市的人均GDP己達到或接近二萬美元,按上述五項扣除後,可支配收入差不多也在5O%左右。

這裡,不能不說中國當下的稅收還是偏高,對各實體經濟而言,還有進一步降稅空間,當然,更重要的是,我國現存的數千萬家各種企業,贏利水平都很低,一定程度上也減弱了企業員工的分配。期望未來中國經濟通過轉型升級,真正提高競爭能力和贏利能力,在此基礎上才有可能較大地提高員工收入。


沈啟群337


2019年1月17日,國家統計局正式公佈了全國31省份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如下圖所示:上海以69442元/年高居榜首,逼近7萬元大關;北京以67756元/年位居第二名,這兩者遠遠超過第三名浙江省。不過上海人、北京人能掙也能花,按照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2019年兩市的居民人均消費支出軍超過4萬元,同樣位居消費榜單的前兩名。

如何看待?

要說明這個問題之前,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用於最終消費支出和儲蓄的總和,即居民可用於自由支配的收入,具體包含四項:工資性收入、經營性淨收入、財產性淨收入和轉移性淨收入。

工資性收入大家都明白,主要就是你的工資收入;經營性淨收入為你從事經商或者手工業等的收入;財產性淨收入主要是你的存款、理財等產生的收益;轉移性收入則為養老金、退休金、社會救濟、國家補貼等等。它的範圍遠遠廣於單純的工資性收入。

2019年全國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0733元,首次突破萬元大關,在31個省市區內,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共有9個,分別為:上海、北京、浙江、天津、江蘇、廣東、福建、遼寧以及山東,全部位於東部沿海地區(整個東部沿海地區除一個河北省外,其餘的均入圍);位於倒數的幾名全部是我國中西部地區,以西部為主。從人均可支配收入來看,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的現象還是極其明顯的。

此次要特別指出的是,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最後一名,並非大家想象中的西藏或者新疆,而是很多人意想不到的甘肅省,甘肅與西藏也是僅有的2個低於2萬元/年的地方。

總結

雖然說國家先後提出了“西部大開發”以及“中部崛起”的政策,但是就人均可支配收入而言,中西部與東部的差距依然非常的明顯,經濟發展三層摺疊的現象依然沒有多少改變,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鯉行者


我是上海的,我們一家三口肯定遠低於21萬,甚至連一半都不到。這種平均,還是不公佈為好,影響大家過春節的情緒。應該這樣報道:2019人均可支配收入又有較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形勢越來越好。


DongHanXing


必須要說,京滬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實際上並不能反映過去一年的正常情況。

人均可支配收入,意味著人均收入要減去剛性支出的結果。也就是說我一個月假設收入3萬元,但刨除了我日常開支之後,我每個月僅僅剩下了2000元可以購買我自己想要的東西,那麼我的年可支配收入也只有24,000元。

在過去的一年,我國面臨的情況還是比較嚴峻的,一方面是經濟減速的威脅,從年初開始經濟下行的壓力就不斷增大,另一方面則是由於豬週期造成的食品價格上漲,這直接抬高了剛性支出的金額,因此可支配收入,受到了雙方面的壓力。再加上北上廣這類的一線城市,本身生活壓力和消費開支就比較沉重,所以人均可支配收入還能有7萬元的表現,真的是不容易。

不過人均可支配收入,其中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在於它是對所有人的可支配收入進行了平均,也就是說在北上廣這些核心城市,只要有少數收入非常巨大的人群存在,那麼人均可支配收入就會被向上平均。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覺得自己年均收入不能達到預期的原因。而且北上廣目前的房價都是比較高的,房租和房貸的支出,也讓北上廣的可支配收入受到了壓力。

但總體來說數據就是數據整體數字的提高,還是反映了一些真實情況的,另外,一線城市房價上漲的壓力已經影響到了經濟增長並形成了拖累,所以整體而言政策還是向著抑制房價這個方向發展的,所以未來總體的生活成本上漲不會向全國漲幅那麼大,這樣可支配收入的上漲仍然有一定空間。


諮詢師天生


我家長春的收五萬多元,每人平均不到三萬元錢,跟上海北京差遠了,人要沒病還是不錯的,兩個人身體都不好,感覺自己好無能,,別人來來往往的玩去,而我是哪也不能去。就在家陪著先生吧,現在還有不如我們的,知足常樂,就是中國人的風格。





金秀雲


沒有看收入榜之前,覺得自己壓力挺大的。看了收入榜之後,發現在老家務農的爸媽每年也有這麼多收入,真的好開心。

問題是,他們每年都要靠兒女補貼,我們收入也不寬裕,那麼你居民收入榜上這個數字有什麼意義?

被平均的收入真的有說服力嗎?

被平均的收入向來被人詬病。大家把居民收入榜當做參照,比對自己的收入狀況,不難發現我們的實際情況總是和收入榜有出入。

首先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後的數字不能代表實際情況。例如,馬雲年收入300億,我年收入5萬,平均之後我也是億萬富翁,實際情況真能改善嗎?(對不起馬雲大叔,只是舉個例子)

其次是即使在同一地域,也存在收入不均衡的狀況。比如山東,河南,地方經濟發展不均衡,有些是工業城市,有些是旅遊城市,平均一下收入,大家能一樣嗎?

最後是行業與行業之間的收入存在差別。現在有兩位工薪階層,一位從事人工智能工作,一位在零售行業工作,收入孰高孰低?相信大家一目瞭然。

間接說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足

人均GDP收入建立在各項費用的基礎上,如果扣除各種費用也就所剩無幾。到後面只會形成一種情況,就是居民不敢消費。

在去年樓市稍微降溫之後,豬肉價格又呈現上漲趨勢,隨之而來的就是居民捂緊了口袋。平時能接受的價格現在翻了一倍,口袋裡只有這麼多,除了不消費還能怎麼辦?

房價很高,豬肉漲價,居民要留著有限的收入應付日常開支,非必要的消費支出自然要縮減。

增加居民收入是關鍵

很多人不願意看到一個被平均的數字。即使在同一家公司,高層領導、基層員工、中層幹部的收入也不能被平均。

大家關心的是能不能增加收入和錢不夠花怎麼辦?

個人小環境是受外面大環境影響的,這幾年的產業升級和工業化4.0,本人認為指向了同一個方向: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

相信大家以後會看到,隨著各種軟硬件投資建設升級,居民收入會有實實在在的增長。

這次,大家不會覺得對被平均是好事,他真的不能代表我們的實際情況。


智者互聯


根據統計局公佈的數據,2019年全國GDP達到99.09萬億人民幣,近百萬億,人均GDP已超過1萬美元。全年GDP增長6.1%,在全國6%~6.5%的增長目標區間,在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各地均較好的完成了經濟增長目標。

不過人均GDP代表的是經濟流量,要看實際的收入,還是需要看人均可支配收入。

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0733元,比2018年的28228元增長了8.9%,全國人民的可支配收入整體來看是實現了穩步增長的,這自然得益於我們國家不斷的強大,經濟實力的不斷提升,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了,老百姓的日子才會好過去了。


從各省的人均可配配收入來看,上海為69442元,北京為67756元,領先全國。浙江49899元排名第三,最低的是甘肅19139元。從數據來看,各省區之間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較為明顯,這本身是正常現象,因為本身各省區的經濟實力就不一樣,既與經濟總量有關,也與工資收入水平有關,還與人口數有關。

從統計局的數據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數為26523元,整體來看有14個省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中位數以上。數據只是平均值,實際上有很多富豪和很多窮人一平均了,結果可能和實際數據並不一樣。總的來說,我國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在全球範圍來看,依然處於相對較低水平,同志們仍需繼續努力。不管平均數是多少,只有真正提高自己的收入才是實打實的,要不然平均數再高,自己只會拖後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