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艾偷渡陰平,路上損失過半,為何還能夠輕易滅亡蜀國?

蒲公英


諸葛亮和姜維屢次北伐耗盡了蜀漢的資源,蜀中士族早就對蜀漢死心了,盼望著實行了九品中正制的曹魏來解放他們!

鄧艾帶著殘兵敗將到了江油,結果江油守將立刻投降!憑空給鄧艾增加了修整和擴大實力的機會!

諸葛瞻帶著最後忠於劉漢的軍隊全軍覆沒以後,雖然成都還是人口繁盛,能拼湊出數萬大軍的大漢首都,但是從士族到百姓,沒人願意再打仗了!

姜維天高地遠,救援不及,劉禪被反戰士族包圍,如果不投降,估計很有可能“被駕崩”,所以他只能投降,還能撈點政治待遇。


宋光華的歷史天空


鄧艾偷渡陰平是魏滅蜀期間的一次決定性的軍事行動。當時鍾會所指揮的東路魏軍是主力,被蜀軍阻攔在險要之地劍閣,無法前進。魏軍西路指揮官鄧艾在攻佔沓中後,向鍾會建議說:“如果從陰平偷越,直向涪城,劍閣守敵必定回救涪城,大軍即可乘勢前進;如果劍閣守敵不撤,涪城空虛,定能攻下。”鍾會接受這一建議,令鄧艾實施。陰平與劍閣相隔百餘里,是氐羌民族居住區,崇山峻嶺,地僻人稀,很難行走。西漢武帝通西南夷時,曾開鑿過一條小道,早已廢棄不用,蜀軍也沒有設防。鄧艾從沓中出發,身先士卒,探險開道,通過了陰平小道,直撲涪城。涪城守將馬邈面對覺得如從天而降的魏軍,不戰而降。魏軍從此迅速連下涪城、綿竹,逼近成都,劉禪投降,蜀漢亡。

鄧艾能奇襲成功的原因主要就是出其不意,當時蜀漢內部也不和,姜維和廖化等人都在沓中屯田,其餘兵力都採取了守勢,當鄧艾的奇兵突然出現在蜀漢守軍的面前時,軍心動搖,不戰而降,因此鄧艾可以一路打到成都,讓劉禪出城投降。




一人倆狗啊


一場戰爭的勝利總是與諸多因素相牽連。《孫臏兵法·月戰》道:“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不得,雖勝有殃。”鄧艾率領部下偷渡陰平,從後方擊破敵軍,克敵制勝,此舉憑藉少有的兵力就攻克了蜀國,打破了鍾會在前線遲遲攻不下劍閣的局面,實為奇策。

鄧艾所率部隊有多少人呢?

兩萬餘人。《三國志·鍾會傳》中提及:“及會白鄧艾不軌,文王將西,悌復曰:“鍾會所統,五六倍於鄧艾,但可敕會取艾,不足自行。”鍾會當時在收走諸葛緒的軍隊後,兵力合計約有13萬人,如果鍾會的士兵為鄧艾的五、六倍之多,所以推斷鄧艾所領部下應有兩萬餘人。陰平地勢險要,糧草押運艱難,魏軍決定偷渡陰平那麼剩下的路就只有一條——攻破蜀國,鄧艾也是打算破釜沉舟。偷渡陰平的過程中必然存在兵力損失,但是即使如此到達陰平的魏軍軍隊人數基數必然還是不小的。蜀國當時兵力滿打滿算十萬餘人,在前線由姜維所帶同鍾會作戰的士兵越有六萬餘人,也就是說蜀國內城兵力至少也有兩三萬人。如果鄧艾僅餘幾千餘人,蜀國沒有理由向這支僅有幾千人的軍隊投降。偷渡陰平兵力有損失是必然,但私以為最後攻克蜀國的僅有幾千人不大可信。

為何鄧艾能偷渡陰平,擊破蜀國?

其一,陰平守軍被派去增援姜維。作為陰平的守城的涪城和江油兩城兵力都被調走,兵力空虛。劉禪見姜維同鍾會於劍閣作戰不利,立即派遣駐守涪城的蔣琬、張翼領兵增援,涪城和江油的兵力都被帶走不少。這時,鄧艾領兵偷襲,江油、涪城守將見兵臨城下只能投降。涪城不久也被鄧艾攻下,長驅直入。

其二,鄧艾在領軍作戰方面才能突出。鄧艾在進軍綿竹的路上被諸葛瞻所阻擊,其子鄧忠和司馬師纂領兵出擊皆敗於諸葛瞻之下。而後鄧艾親臨戰場一舉殲滅蜀軍,擊殺諸葛瞻。不得不說薑還是老的辣,你大爺還是你大爺。

其三,魏、蜀兩國士兵的精氣神。諸葛亮北伐未果,病死途中,兵力也損失不少。姜維雖將鍾會攔於劍閣,但後方涪城、江油已失守,國內主張投降的大臣的又極力宣揚投降之說,再下去就是亡國之災,蜀國的士兵的士氣無疑會有所下降。面對危亡的處境,蜀國的士兵即使想奮力打個翻身仗,但見敵方老將是屢次擊敗我方大將姜維的鄧艾而我方是尚未成大器的諸葛瞻,士氣再下幾分。反觀魏國士兵皆是同鄧艾出生入死之人。魏軍偷渡陰平必須先解決糧草問題,然而糧草難以運輸怎麼辦?那就搶蜀國的,陰平守城涪城裡必然有屯糧,這無疑激勵了魏國士兵。再說,我方將領有才能、有謀略士兵信之、聽之,士兵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也是有所提升。另外,面對著即將能夠滅亡蜀國的機會成就魏國大業的機會,士兵更加英勇作戰,且蜀國大軍都被鍾會牽制無後顧之憂。如此一戰蜀國在氣勢上就已經輸了。

其四,國內主張投降之人的屢次諫言。面對敵軍兵臨城下,國家危亡之際,劉禪失了神,身邊又多是勸其投降之人。諸多的理由把劉禪說的心服口服,劉禪也是決定要投降。

得知劉禪投降的消息,前線的姜維也只得率軍投降,鄧艾也因偷渡陰平一役名聲大噪。按照歷史的進程來看,蜀國的滅亡是必然,鄧艾憑藉謀略和果斷、冒險一試最終獲大獲全勝加速了蜀國的滅亡。


古來今往


主要是太出人意料。

蜀漢方面對於突然出現的鄧艾部隊沒有充分的準備,鄧艾猶如天神降臨一般出現在蜀軍面前,給蜀軍心理上的打擊遠遠超過軍事上的打擊。

劉禪倘若能夠鎮定自若,敢與他決一死戰,誰勝誰負尚未可知,況且鄧艾已是強弩之末,即使閉門不出,待這一小股勢力口糧耗盡,為糧食發愁的時候,再一舉殲滅之,也是可行的。

事實上就是,劉禪此時毫無戰意,美其名曰為了避免生靈塗炭,實際就是被嚇著了。等到姜維得知劉禪沒有任何抵抗就投降的時候,氣的要吐血。此時諸葛亮在世,也無力迴天,何況一個小小的姜維。

不過,蜀漢滅亡是遲早的事,只是鄧艾加速了這一天的到來!





劉德玄


首先要感謝姜維這個敗家子把諸葛死後的那點家當全部敗光了,每次北伐無論勝敗都損失了主力部隊。然後國內政治因為諸葛死後再無能人能搞定三大政治集團。劉備的荊州原從集團,劉璋的東州集團,益州的土著集團。劉備的原從集團老人基本死光了,東州集團的人也死了,平衡發生了重大變化,加上無諸葛這樣的政治強人平衡壓制!蜀國的經濟也面臨崩潰,政治上分崩離析,軍事上無兵無將!鄧艾的偷襲在成都沒遇到抵抗就結束了。那是以土著集團為代表的勢力基本已經能掌控蜀國局勢了!投降了還是做官,不會比蜀國更差!所以蜀國迅速投降了!蜀國本來就是個外來軍事集團,連軍閥都算不上,毫無蜀國群眾基礎。在原先的政治軍事強人死光後必然是滅國


亮珠29679434


我相信,其實在鄧艾提出偷渡陰平的計策時,也沒有想到自己的這一支部隊能夠攻下蜀國,立下這一不世之功。

當時鍾會的大軍在劍閣與蜀軍對峙,將蜀軍主力牢牢的拴在了劍閣。但是蜀軍依靠劍閣天險 ,使得鍾會的大軍無法前進一步。鄧艾提出這一計策,是想通過陰平後,攻擊涪城,誘使劍閣守軍回援,使鍾會大軍突破劍閣,然後前後夾擊,消滅蜀軍主力,然後合兵擊破涪城、綿竹然後直逼成都。

但是沒想到在鄧艾偷渡陰平後,一切太順利了。首先是涪城守將面對神兵天降的魏軍不戰而降,使得鄧艾收編了涪城的守軍,壯大了自己的實力。這個時候劍閣的守軍還沒反應過來。然後一鼓作氣,在綿竹大破諸葛瞻。直逼成都,這個時候,沒想到劉禪竟然大開城門,投降了。

我覺得鄧艾之所以能夠成功,有以下四個因素:

其一,兵力的不對稱。蜀國大軍被牽制在劍閣,現在回師已經來不及了,成都城內兵力空虛。而鄧艾的部隊,也不像是大家討論的那麼少。鄧艾偷渡陰平後,應該還有萬人,加之在涪城和綿竹收編的蜀軍,兵力得到了很大的補充。

其二,信息的不對稱。蜀國的降兵不一定有很強的戰鬥力,也許一打起來還有可能反水,鄧艾把他們收編僅僅是為了壯大聲勢。但是蜀國君臣不知道鄧艾軍的真正實力,僅從涪城和綿竹兩戰的得出判斷,魏軍很強。

第三,心態的不對稱。很難說蜀國的大臣對於蜀國有多強的忠誠度。劉備集團作為一個外來者,與大臣們的關係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礎上。對於蜀國大臣,給劉老闆打工還是給曹老闆打工,沒有太大的區別,只要能吃飽飯就行。

第四,劉禪的性格。劉禪並不是那種有宏圖大志的人。從他投降後樂不思蜀的表現來,他的心態就是那種“得做富家翁足矣”的心態。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當年劉備入川,逼得劉璋開門投降;沒想到到了劉備兒子這一代,同樣被人逼得開門投降。歷史循環,真是奇妙。


木昜木易楊


主要是蜀軍的將領認為魏國的主力在劍閣,根本就沒有想到會出現在他們的面前,所以說,他們非常驚慌失措,就放棄了抵抗,實際上,如果蜀軍的守軍堅守住鄧艾的殘破兵力,根本就不可能攻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