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蜀漢謀士如雲,虎將如牛毛,為何卻成了最弱國家?

萬佳敏


中國歷史上的三國時代一般是指魏、蜀、吳三國時代。其中,劉備建立的蜀漢政權是三國之中最弱的一方,而且處於相對貧瘠的大西南地區。劉備開國時期的文臣武將集團雖然比較強大,但是國家存在先天性的不足。

一、蜀漢建國前已經失去了荊州

首先來說,三國中蜀漢國力最弱的主要原因跟“關羽大意失荊州”有重要的關係。在劉備稱帝建國以前,發生了關羽被殺、荊州被孫權佔領的事件。失去重要的荊州過後,蜀漢王朝只能困居於西南,再也無法按照《隆中對》的設想從荊州、益州兩線出擊北伐中原。蜀中道路崎嶇,交通不便,難以北伐,使得蜀國困死於西南地區。

二、夷陵之戰進一步削弱了蜀國的國本

劉備稱帝后,為了奪回荊州,又與孫權進行了夷陵之戰。結果在此戰中,5萬蜀軍幾乎全軍覆沒,國力大損,就連劉備本人也在逃回白帝城後鬱鬱而終了,對蜀國形成了巨大的打擊。因此蜀漢王朝在自己建國時就有先天性的不足,也就是失去荊州和夷陵慘敗。

三、蜀國偏居西南方,地勢十分不利。

東漢王朝原有雍州,豫州,兗州,徐州,青州,涼州,幷州,冀州,幽州,揚州,荊州,益州,交州共13個州,其中絕大部分被魏國和吳國瓜分,蜀國只得到了一個西南方的益州。

益州雖然土地遼闊,但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相比之下,魏國擁有人口密集、經濟發達的黃河流域,國力強大;而吳國擁有長江流域中下游,交通便利,造船業發達。

四、蜀漢人口最少,經濟最不發達

根據《三國志》記載,三國時期曹魏有人口240餘萬,孫吳有人口230萬人,蜀漢有人口約90萬,本身就是三國中人口最少的一方。再加上蜀漢王朝連年作戰,國力貧弱,就如司馬師所說:“蜀漢連年征戰,師老兵疲,我今伐之,易如反掌!”

因此,蜀漢王朝雖然是三國之中最為活躍的一方,但自身國力確實比較弱小,存在先天性的不足。在諸葛亮執政時期,多次主動北伐又加速了蜀漢一方的困頓。作為三國中最弱小的政權,蜀漢從建國到滅亡也只有42年的時間。


歷史的荒野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是客觀實力決定的。

當時四川和今天的四川是兩回事。

那個時代四川真正發展的地區其實只有成都平原,其餘地方基本都沒有開發。

川北、川西都是不毛之地,還有諸如孟獲這種異族不斷騷擾。

所以,四川總人口只有90多萬人。

你沒看錯,就是90多萬人,相當於四川的一個大縣。

相反,其他兩個國家就要強得多。

曹魏人口高達400多萬人,大概是蜀漢的4倍有餘。

而東吳也不差,人口是200多萬,人口也是蜀漢1倍。

大家是講實力的!

根據人口比例來說,蜀漢可以出兵大約8萬多。

而東吳可以出兵10多萬,曹魏則可以出兵30多萬。

也就是說,蜀漢聯合東吳,總兵力也不過20萬,還沒有曹魏的兵力多。

萬幸的是,蜀漢和東吳恰恰可以迫使曹魏兩線作戰,所以雙方兵力大體是均衡的。


但是,東吳和蜀漢都有很大的問題。

東吳的軍隊擅長水戰,水軍很強大,在水網陸地作戰也是強項。

但是,東吳軍隊離開水網地區,戰鬥力就大減。

赤壁之戰後,東吳多次北上進攻,但始終被曹魏擋在湖北、安徽一線,根本不能北上,甚至孫權御駕親征也不行。

這其實也不令人驚訝,不可能有軍隊擅長所有作戰。

至於蜀漢就更倒黴。它出川路線只有北上經過山路攻打陝西。

然而這條路線易守難攻!

曹魏只要出大軍駐守寶雞、長安一線,堅持幾個月,蜀漢就會崩潰。

因為蜀漢的軍糧運輸必須經過複雜山路甚至部分棧道。

維持8萬大軍的物資運輸,至少還需要8萬民夫。

然而,蜀漢根本不可能再拿出8萬民夫來,它一共只有90多萬人口,其中婦孺老人至少佔三分之二,青壯年人不分男女最多隻有30多萬。這裡面大部分要從事農業種植,不可能拿出一半來作戰。如果這麼做了,地就沒有人種了,全國人都得餓死。

所以,蜀漢北伐根本不可能成功,這點諸葛亮也知道。

這是客觀實力對比,就算你再有精兵強將也是沒用的。

況且,自古以來人才多的不是曹魏的中原大地,就是東吳的江南之地,蜀漢在漢代屬於偏遠的地區,人才不多。


薩沙


哈哈,又是一箇中了《三國演義》毒的孩子。

蜀漢根本不是是“謀士如雲,虎將如牛毛”,反而有“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之語。

不僅是兵微將寡謀臣少,反而是日益人才凋零,才有了最後的亡國敗局。

蜀漢最強盛的時期是夷陵之戰前,那時候可以稱得上是兵強馬壯,能與曹操和孫權相提並論。

但夷陵之戰,蜀漢大敗,喪師失地,就一蹶不振。

諸葛亮活著的時候,尚且能支撐危局,時不時北伐,但也是跟曹魏撓癢癢,成效甚微。

諸葛亮死後,當年跟隨劉備的從北方來的將領和謀臣幾乎都死光了。如果由魏延執掌朝政,蜀漢還可以有所作為,但由蔣琬、費禕、董允等執掌朝政,都是守成之人,只能自保而已。


最後執掌朝政的大將軍姜維還是魏國降將,可見蜀漢的人才凋零到了什麼地步。


看一下三國實力對比!

魏國:面積大約400萬平方公里,僅關中平原就有3.4萬平方千米,更不用說華北平原和江淮平原了。

人口共66萬戶,443萬人,士兵佔40萬以上。

重要的謀士和將領有:荀域 荀攸 郭嘉 程昱 賈詡 司馬懿 及曹操,郭淮、鄧艾、鍾會、曹真等等。

吳國:面積為145萬平方千米,佔有的長江中下游平原大約20萬平方千米 。

人口共52.3萬戶,230萬人,士兵佔23萬

重要的謀士和將領有:魯肅、周瑜、 呂蒙 陸遜,諸葛瑾等。

蜀漢:有66萬平方千米,成都平原雖然號稱“天府之國沃野千里”也就是1.9萬平方公里。此外還有漢中谷地,面積也就是1萬平方公里。

人口共28萬戶,94萬人,士兵佔10.2萬

重要的軍事謀士有:諸葛亮、徐庶、龐統、法正、馬謖

重要的將領有:關張趙馬黃,魏延、黃忠、王平、馬謖,關平、張翼等

蜀漢地域狹小,人口稀少,綜合國力最弱,外戰屢戰屢敗,它不成最弱的國家誰成?


燕趙節度使


為什麼蜀漢為三國最弱呢?其實不僅僅是領土更多的是人才短缺,不管是謀士文臣還是將才帥才都很短缺。

首先看謀士,在劉備沒有擁有之前,劉備身邊只有孫乾、簡雍、糜竺這些不能算作謀士的文臣,而武將關羽、張飛、趙雲這些頂級戰將,但是因為缺少謀士劉備前期一直屬於到處奔走。


劉備投靠劉表之後再荊州到處收攏人才,荊州人才很多都到了劉備名下,比如徐庶和諸葛亮但是此時曹操攻取荊州,劉備逃往江夏。途中因為曹操抓住了徐庶的母親,徐庶為了保全他母親不得不投靠曹操。值得注意的是與演義不同徐庶是在逃亡江夏的途中投靠曹操的,此時諸葛亮已經在劉備身邊。

在荊州之戰後劉備又收了頂級謀士龐統,和馬良等文臣,還有武將黃忠魏延等人,不過龐統後來死於益州之戰。攻取益州之後劉備身邊的身材達到頂峰,益州的文臣武將基本上都在劉備賬下效力。比如法正、黃權、李嚴、馬超等等。

不過好景不長,法正死於漢中之戰後不久。荊州之戰後劉備又損失關羽父子等人,孟達降魏,劉封被賜死,後來黃忠也病死。章武元年劉備伐吳,伐吳前期張飛被殺,一大批青年將領死於夷陵之戰,黃權被迫降魏,馬超病死。夷陵之戰致使蜀漢人才斷代損失極大。荊州之戰和夷陵之戰不僅僅是蜀漢領土的損失更大原因是因為人才的損失,諸葛亮用了五年的時間才使蜀漢重新恢復可以對外作戰。

蜀漢進入劉禪時代之後,諸葛亮北伐中馬謖因為丟失街亭被殺,劉備雖然說馬謖之才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但是諸葛亮平定南中採取馬謖的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的策略收復南中,證明馬謖雖然沒有實際的軍事領導力但是謀略還行做參謀還是不錯。馬謖也是一個損失,在者趙雲病死蜀漢又使一良將,李嚴因為押運糧草被廢為庶人,李嚴為劉備的託孤大臣之一,被諸葛亮廢實屬不該。不過北伐諸葛亮收穫了姜維和王平等將士。


諸葛亮死後魏延和楊儀不和,魏延被殺。魏延是繼五虎之後的又一大將,魏延之死對本就人才短缺的蜀漢來說無疑是一種打擊,後來楊儀也因為發牢騷被貶為庶人。

蜀漢後期人才更是短缺,蔣琬、費瑋之後基本上就靠姜維支撐國力。而比較有名的大將也就只有張翼、霍戈、夏侯霸和廖化等人,還有一句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就是說蜀漢人才短缺。

事實上蜀漢的頂級人才確實不少但是在蜀漢前期都死的差不多了,後期人才太少了。益州只有一州之地人口不過百萬,而魏國佔據整個北方中原大地人才比蜀漢多的太多。東吳據守江南和荊州,人才更是不少。所以蜀漢是整個三國人最少得,謀臣虎將前期還算有優勢到了後期無法跟另外兩國相比。


三國讀史


筆者認為,蜀漢成為了最弱的國家,主要是因為荊州被奪走。


公元219年5月,劉備在漢中之戰中打敗了曹操,成為三個勢力中最為強大的一方。

當時劉備坐鎮益州,魏延守漢中,關羽守荊州,劉封和孟達佔據了上庸,可以說離劉備實現人生理想只有一步之遙。

可是,這個時候的劉備,沒有預料到荊州出現的變故。

由於關羽在襄樊之戰中水淹七軍,威震華夏,讓東吳非常恐懼。

特別是孫權擔心如果關羽完全佔領了襄樊,那麼北方將會一馬平川,劉備勢力進入中原就是遲早的事情。


對於荊州這塊兵家必爭之地,孫權覺得到了奪回來的時候了。

呂蒙先是示弱,寫信告訴關羽放心打襄樊,他們東吳會牽制住曹操其他勢力。

而暗中卻和曹操勾結,來了一個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伎倆。

心高氣傲的關羽調集荊州全部兵力,準備打下襄樊,而後院起火讓他功虧一簣。

後來關羽損失了幾萬人馬,丟了荊州這塊兒地盤,劉備勢力元氣大傷。


這還不算,張飛被部下殺死,劉備的兩個結拜兄弟相繼去世。

丟了地盤不說,好兄弟都因東吳而死,讓劉備失去理智。

夷陵之戰中,劉備損兵折將,馬良,張南,馮習和傅肜身死,黃權投敵,讓蜀漢人才損失嚴重,導致第二梯隊斷層。

劉備死後,馬超,趙雲病死,蜀中無大將的局面開始暴露出來。

相比曹魏和東吳孫權,蜀漢最終成為最弱的一個。


—End—



冷月鉤沉


首先這個問題上的謀士如雲,虎將如牛毛就是一個偽命題。

在印象中劉備漢室宗親天下正統,諸葛亮智謀過人,更是加上五虎將等一眾文臣武將,蜀國簡直是三國最佳統一者。

畢竟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是以劉關張三兄弟結義開始去說,就像大家看小說從一個天生廢物的少年成長為帝為神,有十足的代入感。

國家的強弱單論軍事的影響是要以領土,人口和最高層領導(人才)來決定的。

所以可以說,領土影響人口,人口影響人才,三者共同影響軍事。


領土(地盤是第一要素):


蜀國,只有一個州,益州,雖然益州相當大,但是一直沒有對外發展,

對於西南一直沒有太大的興趣,若是蜀國當時向西南發展,以其當時的軍事實力,是極有可能開拓出很大一片疆域的。可惜的是,作為漢室後裔,劉備對黃河流域的中原始終念念不忘。

四川往西是大量的山區,所謂的開疆擴土,在一定程度上就變成了開荒,古代統治者對於交通便利、物資豐富、人丁充足的地方都有一種執念。而入主青藏高原則無異於是從頭開發,漢中王與丞相的眼光,怎麼會把戰略部署定在現在看來經濟仍然相對落後的山區?

魏國卻囊括了天下的幽州、冀州、青州、幷州、徐州、兗州、豫州、司州、雍州、涼州等十個州

吳國也有揚州、荊州、交州這三個州,其中揚州、荊州與魏國共有,


領土影響人口


蜀國:僅有66萬平方千米,天府之國沃野千里到底有多大,也就是1.9萬平方公里。這就是蜀國可以利用的最大塊平原,也是蜀國最大的產糧區。此外蜀國的重要產糧區還有漢中谷地,面積也就是1萬平方公里。

魏國:曹魏國土面積大約397萬平方公里僅關中平原就有3.4萬平方千米,更不用說華北平原了。

吳國:吳國國土面積為145萬平方千米佔有的長江中下游平原大約20萬平方千米,而且吳國靠近大海還有魚鹽之利。

蜀國的平原面積小,意味著蜀國的農業發展受限制,意味著無法養育更多的人口,意味著強大的基礎小。

蜀國,共28萬戶,94萬人; 蜀國94萬人中,士兵佔10.2萬

魏國,共66萬戶,443萬人。魏國443萬人,士兵佔40萬以上。

吳國,共52.3萬戶,230萬人; 吳國230萬人中,士兵佔23萬


人口影響人才


魏國:曹操用人,不拘一格,三下求賢令,為魏國培養了至少兩代人才,前後期重要的軍事謀士有:荀域 荀攸 郭嘉 程昱 賈詡 司馬懿 及曹操 本人

吳國:地處江南,文采風流,所出產的魯肅、周瑜、陸遜等,前後期重要的軍事謀士有:周瑜 魯肅 呂蒙 陸遜

蜀國:五虎將都是被神化的人物,劉備佔據益州之後,就很少有好文臣好武將,前後期重要的軍事謀士有:徐庶 龐統 法正

三國強弱比的是綜合,說更明白點,就是比誰更有錢,比誰地盤大。


牧童的杏花酒


蜀漢為什麼會變成弱國,這與連年的戰爭有很大關係,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戰爭消耗國力,蜀地雖然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物產,但還是入不敷出,在這之前,劉備對吳的夷陵之戰,本來是一場不該打的戰爭,沒有戰略目標,只是為義弟關羽報仇,還不如說,恨孫權騙走了自己的老婆孫尙香,陸遜火燒連營,把蜀國的幾十萬兵馬消滅殆盡,經過這場戰爭之後,許多家庭殘缺不全,戰爭帶來毀滅性打擊,後孔明時代也戰爭不斷,缺乏治理國家人才,蜀中無大將 ,廖化作先鋒,這時已經是弱國。


青石5340


逸美軒居士曰:三國時期,“謀士如雲、虎將如雲”用在曹魏政權這邊比較合適,用在蜀漢身上就有點搞笑了哈。

劉備如果身邊有人才,早在徐州就足以爭霸天下了。關羽、張飛、趙雲等人雖然忠義、勇猛,但並不善戰。而劉備身上能拿得出手的謀士也是屈指可數。

其實,我們看某一陣容有沒有人才並不難,你只要看他取得了多大的成就,站到了什麼位置上就可以了。劉備本人當然是一個了不起的君主,但是手下的那幫將領和謀士可用之人真的不多。

聲明:根據廣大網友提議,本人不歡迎噴子、五毛、黑粉,發現直接拉黑,對不專業的評論恕不回覆。



逸美軒居士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 其實我覺得很複雜 首先 出身和底子不同 大家都知道 這所謂三國 應該從赤壁之後才能算 之前的話 只能算群雄割據 那麼說到出身和底子 首先吳國孫權 大家都知道孫權家族在江東已歷三世(孫堅 孫策 孫權) 本身他爹就是太守級別的人物 經過多年的經營人家自然底子很厚 再就是曹操集團 大家都知道曹操是以舉孝廉出身 但是他的父輩也是很牛的 也算是官宦子弟吧他從刺殺董卓開始 後來招兵買馬彙集十八路諸侯後已青州為根據地擊呂布打袁術 滅袁紹赤壁之前已經基本統一了北方赤壁之戰雖然失敗 但可以說還沒有傷筋動骨 可劉備就不一樣了說到底他就是一個織蓆販履的窮屌絲 雖然三國演義也好 三國志之類的史書也好 都說他是漢室宗親 但我表示懷疑 因為他要是某位王的後人 他家居然會淪落到貧困潦倒 他還要織蓆販履度日 我表示不信 這也就是說他要錢沒錢 要實力沒實力想成事就得靠自己硬拼直到赤壁之戰後他還沒有穩定下來 這也就是說他底子薄和魏吳比不了 再就是劉備集團的地盤比不了其他兩個集團的地盤雖然川蜀也可以 但是大家想一想 曹操佔有北方(當時中國的大部分地區)孫權佔有江南之地 不管是人力 物力還是財力 自然不是川蜀及西南可以比擬的(當然我不是說川蜀不行 相比兩地我覺得還是差些)在就是管理方面有待考究 曹魏和孫吳更注重群力群策 而蜀漢更多的是一個人說的算(諸葛亮 大家懂得)另外就是劉備集團一子錯滿盤皆輸 從關羽大意失荊州開始 引發了夷陵之戰 可以說這兩次失敗把劉備集團多年的積蓄全都拼光了 沒有在這個時候滅國已經是奇蹟了 雖然這個時候已經確立了魏蜀吳三國 但這個時候的蜀漢也就勉強維持吧 這個時候 人家曹魏是毫髮未損 孫吳也是沒傷筋動骨 說到底 這個時候要是孫權發發狠 沒準就把他們蜀漢滅了也說不定 只不過他擔心曹魏搞偷襲罷了 好了 就發表這些看法好了


張博151221231


曹操起家的時候,條件比劉備好太多,首先他家裡有錢,自己也在朝廷有官職,刺殺董卓積累名聲,在加上頗具戰略眼光,逃離洛陽後第一個站出來發佈討董檄文,在陳留起兵招兵買馬非常順利,組建討董聯軍聲勢浩大,引得中原名仕紛紛來投,這方面起點就比劉備高太多。

劉備起兵晚,當時身邊只有關張二將,好容易得到一塊立足之地徐州,卻因為缺乏孔明那樣具有戰略眼光的謀士,以及在徐州統治時間短,根基不夠的原因,最終引狼入室丟了這塊地盤,後來先後投奔曹操,袁紹,最終輾轉到荊州,請出具有戰略眼光的諸葛亮,一步步依據隆中對向前走,最終成就一番霸業。

但當時中國南方並不是是富足之地,人口少,人口文化低,生產力較北方地下,綜合實力本來就弱。

所以只有孫吳聯合,才能抗拒曹操。

自從劉備拿下漢中後,坐擁巴蜀、荊州兩地,文有諸葛亮,法正,武有五虎上將,人口有一百多萬,實力到達頂峰。

但偏偏因為關羽冒進,擅自出兵攻打曹魏的襄陽,又因為自己的高傲導致下屬叛變,對外拒絕孫權提出的聯姻政策,主力出擊後荊州防務空虛,最終大意失荊州。

導致蜀國失去一塊重要的地盤,也失去大量人口。

再加上劉備大軍在夷陵大敗,精銳盡失,國力大不如前。

原本隆中對講的是拿下益州荊州兩地,東聯孫權,先整頓內政,積蓄力量,等待天下有變,聯合孫權,以主力出秦嶺攻打長安收回舊都,荊州的軍力作為分支北上牽制魏國,最後逐步蠶食奪回中原。

但關羽大意失荊州,導致孔明的隆中對戰略徹底泡湯,是蜀漢衰敗的第一罪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