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阪坡激戰,曹操縱兵五千擊破劉備十萬,諸葛亮負什麼責任?

民間非知名評論工程師


長板坡激戰,曹操縱兵五千擊破劉備十萬,諸葛亮負什麼責任?

這個提法不妥,為什麼呢?因為劉備當時的兵力不足,他率兵走陸路,關公率兵走水路,兩處共計不足5000人。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劉表在荊州去世,他的部下蔡瑁張允擁立劉表的小兒子劉琮継任荊州牧,而將他的大兒子劉琦排斥在外。此時,曹操率領大軍南下,到達荊州,劉琮性格懦弱,聽從手下人的建議,投降了曹操。


劉琮沒有把這麼大的事情告訴劉備,劉備當時駐守樊城,過了很長時間,劉備才察覺情況不對,就派人去探問劉琮,劉琮才派人去劉備處傳達旨意,劉備大驚失色,當即憤怒斥責劉琮的不義作法,立即召集部下共商對策,有人勸劉備攻佔荊州,作為根據地。

劉備說劉表原來就曾委託他,在他死後輔佐他的兒子守住荊州,這個時候只考慮自己,而幹背信棄義的事情我不能幹,劉備在萬般無奈的時候,只能率領部隊撤離,經過襄陽時叫劉琮會話,劉琮不敢露面。而劉琮的部下及荊州的士民都願意跟隨劉備撤退。



當劉備的人馬到了當陽時,跟隨他的人群達十幾萬人,而且這些人都是手無寸鐵的老百姓,有人勸劉備輕裝前行,去保守江陵,雖然現在人數多,但拿兵器的人不多,即劉備率的兵力太少,不足以扺御曹操。曹操大部隊不久就追上來了,你怎樣抵擋,劉備不聽,說成就大事,必須以人為本,仍然帶著大批群眾緩慢而行。又失去撤離的機會。


當曹操為了追趕劉備,留下大部隊慢行,自己率領五千精兵輕裝前進,在當陽長板坡就追上了劉備的人馬,這時候的劉備慌忙丟下部隊跟諸葛亮逃過了長板橋,由張飛率領20騎守衛長板橋,趙雲在曹軍隊中幾進幾齣尋找夫人和幼主,張飛和趙雲演繹了留名千古的長板坡的歷史故事,趙雲終於找到幼主跟劉備會師;張飛的智勇阻止了曹操的大隊人馬,救助了劉備等人,終於同水路的關羽船隊會合,渡過沔水,與劉琮的帶領的一萬多人的部隊會合,一起到了夏口。


從這件事來看,不能怪諸葛亮沒有起作用。而是由於劉備的仁慈兩次沒有聽從建議,一次是大家聽說荊州劉琮投降了曹操,就建議劉備攻戰了荊洲,劉備沒有聽,失去立足之地;第二次就是劉備拖著十幾萬老百姓緩慢撤退,大家建議劉備應該帶著部隊撤離,劉備也沒有聽。在這種情況下緒葛亮也是無力迴天了,幸虧張飛和趙雲的作用,特別是張飛智勇救了大家,不然的話就沒有巜三國演義》了。


崑崙之柏瞧歷史


長坂坡之戰,曹操打敗劉備屬於正常情況,打不贏才不正常。原因有二:

首先是劉備的10萬人,主要是流民。《三國志·先主傳》中記載“琮之左右及荊州人多歸先主。比到當陽,眾十餘萬,輜重數千兩,日行十餘里。”,劉備所謂的十萬人,多數是流民,而且由於人員眾多,現場也非常混亂,直接影響劉備的調度,所以說劉備的十萬之眾,其實毫無戰鬥力而言。

其次曹操是精騎五千,而劉備在長坂坡之前,將自己的主力部隊交給關羽,讓關羽乘船數百艘,先到江陵。在軍隊實力面前,曹操的騎兵,而劉備只剩下流民和衛隊,實力對比懸殊。

故而長坂坡之戰,劉備的失敗實際上是情理之中,而最後劉備“棄妻子,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走。”

諸葛亮在這段時間又有什麼作為呢?諸葛亮向劉備三次進言:

第一次,當劉備得知劉琮投降曹操後,從樊城南下,途徑襄陽,當時諸葛亮建議劉備襲擊劉琮,將襄陽佔據為己有,作為抗拒曹操的根據地。但是劉備以“不忍心”,沒有采納,故而措施攻佔襄陽的機會。

第二次,劉備帶領大量的流民,行動速度緩慢,隨時有被曹操追殺的可能。《三國志》記載“或謂先主曰:‘宜速行包江陵,今雖擁著重,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但是劉備以“不忍”再次拒絕。陳壽寫的時候是“或謂”沒有說是諸葛亮提出的建議,不過當時劉備身邊的謀士只有諸葛亮,所以這次陳壽只是沒有說諸葛亮的名字,因為提出的這個建議並不符合仁義道德,所以為了美化諸葛亮就將提出建議的人名略去。

第三次,就是劉備長坂坡之敗之後,諸葛亮到東吳遊說孫權,最後達成孫劉聯合。

縱觀諸葛亮在長坂坡之戰中,並沒有什麼過錯,他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但是被劉備否決,而長坂坡又是一場實力不對等的戰鬥,失敗也屬於正常。


帝國烽火


劉備的十萬是題主借給他的嗎?還是把老百姓,還有老弱病殘都算上了呢?

長坂坡之戰可以說是《三國演義》裡最精彩的場景之一了,在這裡,趙雲七進七出救下阿斗。張飛一聲吼嚇退數千追擊的曹軍。其實正史上面關於長坂坡之戰根本沒有這麼精彩,當時很多劉備的軍隊其實都是投降了的。而且要知道當時的曹軍不過五千人,大部分都在追擊劉備,還有老百姓等等,趙雲,張飛等人應對的應該不會很多。

劉備當時也沒有十萬軍隊,在歷史上關於這一時期的劉備到底有多少軍隊沒有明確的記載,但是當時劉備在博望坡擊敗過夏侯惇,應該還是有一點實力的。而且當時劉表死的時候,諸葛亮權劉備順勢進攻荊州,並且佔領荊州,所以這個時候的劉備還是有一點實力的,但是絕對沒有十萬人,劉備入蜀之後,夷陵之戰劉備帶走了蜀漢所有的精銳,也才不過幾萬人。所以這個時候的劉備怎麼會有十萬人。

根據歷史記載,當時確實有很多百姓跟著劉備,據說是十萬人,題主說的就是這十萬人嗎?要知道即使有十萬人,這個時候這些人完全就是劉備的拖累,如果沒有這些人,劉備可能不會敗的這麼慘,自己的老婆兒子都丟了。這些人很多都是一些老弱病殘,帶上他們就是累贅,即使是一些年輕力壯的,但是也不是軍人,也不會打仗,一看到曹軍來了就亂了,正史上面都是有很多的劉備軍隊是投降了的,還有很多的老百姓也是一樣的。所以這些人存在只會給劉備軍隊帶來負擔,可能他們一亂,會讓整個劉備軍隊亂了。而且當時劉備的軍隊加起來不過四五千人,怎麼和曹軍對抗呢?

而且在這一場戰爭中諸葛亮其實起的作用不是很大,在這一場戰爭中諸葛亮是一直堅持要丟棄老百姓,然後撤退的,但是劉備一直不聽。這個時候諸葛亮也不可能對劉備怎麼樣,也只能跟著一起跑。結果就是劉備軍隊大敗。


中國歷史研究所


長坂坡之戰,曹操五千騎兵輕易擊潰了劉備十萬百姓加士兵,這個戰敗責任誰來負?

有人說是諸葛亮,理由是他勸諫不力,沒有及時阻止劉備的錯誤行為。


然而,諸葛亮一個剛來上班、二十多歲的小夥子,說出來的話能有多大分量呢?

況且,諸葛亮已經再三苦勸了啊,他冒著被炒魷魚的風險,連續提出了五條正確建議,可是劉備偏偏不聽,反而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諸葛亮能有什麼辦法呢?

諸葛亮的建議

建議一,趁劉表病危之際,拿下荊州作為根據地。

劉備不同意,理由:劉表是我兄長,對我這麼好,我怎麼忍心奪他的荊州呢?別人不罵我不仁不義嗎?

諸葛亮這個計策確實不咋地,劉表怎麼說也是你媳婦的舅舅,哪有這麼坑舅舅的?回去之後,怎麼向老婆,還有岳父交待啊?

PS: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和劉表都是蔡諷的女婿,而蔡諷的兒子是蔡瑁也是劉表的屬下,也就是說,劉表是諸葛亮妻子的姨夫,蔡瑁是諸葛亮妻子的舅舅,真亂!


不久之後,劉表死了!劉琮繼位,成為荊州新主,在投降派的慫恿之下,劉琮不戰而降。

媳婦的舅舅死了,表弟投降了,諸葛亮終於沒有心理負擔了,於是他再次找到了劉備,提出了第二條建議:

趁著人心不定,抓緊佔領襄陽,然後把劉琦請來,號召荊州百姓一齊抗曹。

劉備再次殘忍地拒絕了,理由:侄子很善良,又沒大錯,作為叔叔的怎麼忍心奪他的城池啊!

諸葛亮有些無語,不過這條計策也不咋地,襄陽就這麼好打的嗎?就算打下來又能撐住幾天啊?


緊接著,諸葛亮又提出了第三條建議:

迅速放棄樊城,攻佔江陵,江陵是荊州的糧倉,有十餘載軍糧輜重,可以先讓關羽帶領一萬水軍提前搶佔江陵,咱們再迅速跟進。

劉備點頭同意了,此計大妙,肚中有糧心不慌,打仗軍糧才是硬道理啊!

然而,劉備大軍進發江陵之時,恰好經過襄陽,這時候,劉備臨時決定現身說法,看看能不能說服劉琮“棄惡從善”,劉備站在城門之外100多米遠—飛箭射程之外,拿著擴音器喊話了:

“劉琮賢侄,開門啦,咱們可否進行一場友好的交談?”


劉琮站在城門之上,遠遠望見了全副武裝的幾萬大軍,知道他來意不善,於是大喊道:

“叔,你愛哪哪去吧!晚了都趕不上2路汽車了,都!”

“賢侄,你再考慮一下吧!”

“叔,你這一走,愚侄沒啥好送的,我送給你十萬百姓可好?”

剎那間,呼啦啦十萬百姓蜂擁而出,拖家帶口,哭爹喊娘,有揹著行李的,有推著車的,不一會兒就塞滿了整個官道,襄陽到江陵的道路堵得水洩不通,堪比十一黃金週。

完了,交通堵塞!劉琮居心叵測啊!


這時候,諸葛亮提出第四條建議:

放棄百姓,迅速逃跑!

劉備沒有同意,心理想:“好不容易得到了這麼多百姓,哪能就這麼放他們走啊?百姓就是擋箭牌啊,關鍵時刻,把百姓排在最前面,擋敵人的弓箭豈不更好?”

不過,劉備嘴上是這麼說的:“百姓愛我,安忍棄之!”

諸葛亮心想:“我去,真會裝!”不過,他嘴上是這麼說的:“真乃仁義之主也!”

後來,曹操五千追兵趕上了,摧枯拉朽般,把劉備十萬人馬衝的七零八落,劉備的老婆孩子都走丟了!


這時候,諸葛亮提出了第五條建議:

老大,曹軍攻過來了,我軍頂不住了,咱們趕緊撤吧?

劉備猛的抽了戰馬一鞭子,狠狠地說:“弟兄們,撤!”


一半秋色


都說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抑曹揚劉,殊不知由於作者敘說對象的侷限,軍事知識的缺乏,聖賢標準的刻板,無意當中卻在大大損害劉備英雄形象!劉備本是個武功超強、智謀一流、愛民仁政的江湖英雄,被一味刪減、扭曲成“哭哭啼啼摔孩子,膩膩歪歪罵老婆,唯唯諾諾聽軍師”的弱男形象,每個細節看起來都似聖人,可連貫起來看,沒啥本事,就像二傻子,甚至後人說他是黑厚學教主!



事實上,在三國英雄當中,劉備真是千古風流人物!兄弟情義,仁義愛民、察人用人等暫且不談,單就軍事才華,也是當時數一數二的拔尖人物!只是起步基礎太差,成長環境太惡劣,難有多少驚世戰事,所以未有得到後世的重視與正確評價!


劉備打小織蓆販履,等賺到錢能養活媽媽,自己就去上學了,那年十五歲!千萬不要說劉備不愛學習,你想想,一個從小創業做到小老闆的年輕人,稍有點錢能回學堂聽課,除了母親要求外,如果自己不願意,這學能讀下去嗎!劉備愛學習毋庸置疑!自幼酷愛習武,愛交豪俠,學習目的肯定是將來稱雄江湖!由於學習興趣與教學大綱要求南轅北轍,學校檔案裡至今仍保留學績不佳記錄!

年輕時劉備脾氣暴躁!出道後,就因鞭打檢查工作的上司,弄個全國通緝!幸虧是亂世,後救了被搶劫的大官,將功抵罪,重新恢復事業編制!黃巾軍鬧事,把劉備的縣令給“剿”了,便去投靠同學公孫瓚。幫公孫瓚打袁紹,從無敗績!後帶五千民兵,應邀援助徐州,一戰成名,跨入軍閥行列!因實力太弱,先後投呂布、曹操、袁紹,後來投奔荊州劉表。在新野為劉表看守北門八年,藉機重建隊伍!


期間,成功組織了最早使用空城計的郯城保衛戰、發動屯民起義創建汝南根據地、帶領農軍幹掉葉縣正規軍蔡陽、實現劉關張三軍汝南大會師、博望重創夏侯惇等一系列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戰役,充分顯示劉備軍事指揮藝術的成熟,以及戰略前瞻的涵養。雖然難度與精度一點不遜於後期官渡赤壁,只因規模太小,影響力弱,未有得到史學家的青睞!正是劉備的精湛軍事藝術,才是劉家軍從最初的桃園三結義開始,在白色恐怖中艱難生存、發展起來!

建安十三年,曹操回兵南下,直指荊州!諸葛亮認為新野地域狹窄,城破牆矮,不具備防守曹軍進攻的條件,建議(1)劉備提前撤守樊城,劉備堅持帶上新野官民!此時襄陽投降派正在說服劉琮降曹,正式投降時,劉備還被矇在鼓裡,繼續每天每夜巡防,肩負看守襄陽北大門職責。等劉備知道實情,曹操大兵已到!


諸葛亮建議(2)趁荊州初變,民心未移,襲佔襄陽,請回劉琦,舉全州之力抗曹!劉備不忍奪侄之城;諸葛亮求其次,建議(3)立即動身棄樊城佔江陵,命令關羽帶水軍提前搶佔江陵。那時通往江陵的道路還很通暢!路過襄陽城,劉備非要做劉琮最後一次思想工作,在城門下哭叫半天,劉琮不開門,卻“叫”出無數襄陽官民出城隨劉備轉移!至此,襄陽通往江陵的大道上已經像現在節假日高速路一樣嚴重塞車,擠滿十餘萬新野、樊城、襄陽的官民車馬,一家一輛大車是最少的!大軍無法正常速度行軍!

諸葛亮建議(4):“棄民眾,急行軍,避危險!”劉備眼裡含淚:“今人歸吾,不忍棄之!”諸葛亮一笑:沒有跟錯人,可是今後,苦也不少吃!曹操進襄陽,得知江陵有劉表積聚十餘載軍糧輜重,立馬派新銳曹純率五千虎豹騎,啥事不管,拿下江陵!


不是曹操愛財,二十萬曹軍要吃飯,荊州有現成的不取,非要從中原搬運,腦子進水不成!有人說,在這個地方,曹操犯了戰略性錯誤,應當全力幹掉劉備,日後哪還有什麼三國鼎立,赤壁大戰呢!這真是抬舉劉備,劉備在襄陽至多兩萬人馬,除去關羽的水軍六七千人,步騎也就過萬!你說手握曹軍二十萬,外加荊軍水陸十萬的曹操,不顧大軍吃飯問題,去抓萬把人小土匪,是不是小題大做!此刻唯一稱得上對手的,只有東吳!曹操抓大軍吃飯,就是為了伐吳!

曹純日行三百里,來到當陽,發現前方道路嚴重堵塞!無邊無際人群車馬,綿綿十幾裡!曹軍衝進人群,分不清軍民,藉機尋找劉軍,搶掠錢財。諸葛亮見狀,忙召集部隊。部隊分散護送十幾萬老百姓,上哪找人!幸好張飛率領二十餘騎兵還在,諸葛亮建議(5)劉備趕快脫離險境。劉備要等衛隊長趙雲!趙雲果然帶回阿斗及甘夫人,張飛立橋嚇阻曹兵!


此時,曹純的小腦子也快速運轉。對面的樹林塵煙滾滾,敵情不明;眼前大將張飛,武功不在關羽之下,也會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身邊僅有百來餘騎,其他騎兵或許追小姑娘去了;眼下的地形也不利騎兵衝殺;我的任務是:江陵!終於繞回來了,不能蠻幹,必須放過眼前這股殘敵,追求最大勝利江陵!曹純不知前面就是劉備,還是趕在關羽之前拿下江陵!劉備一行二十餘騎,在諸葛亮建議(6)下,棄江陵而東行奔漢津渡口,飛騎傳令關羽水師在此等候!


長坂坡之戰,應該說諸葛亮連續發出六項建議,協助劉備走出絕境,迎來戰略轉移的新曙光,接下來就是三國鼎立的關鍵之戰赤壁大戰!用句俗話講,就是劉備祖墳上冒青煙了!諸葛亮功不可沒,哪有責任可言!其實,長坂坡劉備的表現,也是暗藏玄機,甚至可以說是為赤壁之戰的勝利奠定好了鋒利殺機,絕對是劉備的軍事才華的經典體現!故有人說,劉備的軍事指揮與戰略規劃不在郭嘉之下!

劉備一生打仗無數,卻從來未守過一座孤城,一看苗頭不好,轉身就溜。看來未上過軍校的劉備,天生就會打游擊戰,如果沒有一定的戰略眼光,是玩不開的!大敗蔡陽、夏侯淳,葉縣兩次唾手可得,劉備說“得而必失,何必讓將士流血!”。聽起來多仁義,事實是他孤軍深入佔了葉縣,就有可能再也出不去,那是曹操地盤!劉表根本不會派兵營救。


有人說,仁義這兩個字,做做報告可以,帶兵打戰不行,曾國藩不是說過:“慈不帶兵”嗎!但是,在武功高人手裡,隨便撲克竹竿,都是殺人利器,何況“仁義”本來就是高新武器!不信嗎?接下來就瞧瞧人家劉備是如何將“仁義”當做武器,在赤壁之戰中發揮“原子彈”效應!看完以後就會明白,長坂坡遭遇戰的失敗,是故意的,那是劉備長期戰略謀劃中的必然!

周瑜帶三萬吳軍到夏口,決定派劉備打前鋒,在南岸迎接曹操南路大軍!劉備知道周瑜心事,手中僅有六千步騎,也主動要求擔當前鋒。周瑜見劉備態度很好,再撥五千精銳給他指揮,也想看看劉備是啥軍事水平,考慮以後是否合作!劉備善用地形,在赤壁南岸一段狹小地段,佈下陣來,右側的長江在此陡然北拐,那是周瑜水軍殲敵最好地段,必然在此安置水軍,正好給劉備的步兵護起了右翼!單這一點,就令船上週瑜刮目相看!


所選地形狹窄,曹軍步騎雖有十萬之眾,卻無法展開,數量優勢皆失!打仗不是拔河,可以排成長隊一起用力,一個一個上,玩的就是單兵能力,人多未必勢重!劉備戰術是,弓弩堅守正面,將僅有的千餘騎兵放在左側,步兵在其後。關鍵時刻騎兵發起衝擊,步兵趁勢掩殺,將曹軍趕往江裡。江邊打掃戰場,比較累人,就交給周瑜!周瑜很是領會劉備意圖,立馬準備五千步兵,放進快舟,也預防劉備頂不住,快速增援!

由於水土不服,曹軍戰鬥力有所折扣,加之地理環境不熟悉,南路大軍前鋒就以剛投降的荊軍為主。荊軍不怵吳軍,吳軍鼻祖孫堅就是被荊軍輕鬆幹掉的。曹操荊州惠民政策不少,深得人心,荊軍也想露兩手,為今後博些前程!就在荊軍嗷嗷叫撲向敵陣時,意外情況出現了,前面的士兵突然停滯不前。原因是他們看到陣前大旗寫著“劉”字:打江東可以,打劉備不行,那時我們荊州出名的大仁人,剛剛還為了十幾萬老百姓,在長坂坡被曹操飽揍一頓!


前方猶豫,後方擁擠,整個前鋒亂了,接著後面的曹軍也亂了,就像高速路上追尾,整個陣勢癱瘓!劉備見機,放棄弓弩阻擊計劃,直接指揮騎兵衝擊,步兵掩殺。整個荊軍前鋒仗著水性好,全跑往江邊,將後面不知所以的曹軍暴露在劉備騎兵刀下。曹軍的作戰素養還是高的,邊潰退便組織反擊,終於頂住劉備軍隊衝擊!

這時,周瑜五千水兵陸戰隊從江上殺上來,又將荊州前鋒趕回岸上。荊軍就似非洲草原上潰逃的角馬,猛地衝向剛剛站穩腳跟的曹軍。整個南路大軍徹底散架!幸虧蔡瑁、張允水軍及時出手搭救,才將大隊人馬接到北岸,從此江南沒有曹操部隊!曹吳兩軍進入隔江相持階段!

周瑜之前只佩服孫策,如今又加上劉備!區區一萬多人,竟將十萬曹軍擊潰,不得不令人叫絕!還有,派給他的五千步兵,他放在最後陣列,真是仁義啊!這樣的軍事家,怎麼會在長坂坡被曹純打敗呢!不僅周瑜不明白,後世很多人都不明白!憑劉備的戰術戰略,不需要諸葛亮幫忙情況下,完全可以在長坂坡打曹純伏擊,將其殲滅。關鍵是,人家劉備要下一盤大旗,在荊州一直在積聚“仁義”的力量,果然沒有白費功夫,這個“仁義”終於在赤壁之戰中發揮“核暴”效應,挽救了劉備,挽救了以後稱作“蜀軍”的那支隊伍!


雲子落


此文只說《演義》

先說為什麼會有長坂坡激戰。先,劉表病重之時,曾以荊州之事託劉備,說‘吾今病在膏盲,託孤於賢弟,吾子無才,諸將零落,吾死之後,賢弟可攝荊州。’劉備力辭不受,實不願乘人之危。孔明知道後說劉備‘如有荊州,可拒曹操,今不受,禍不遠矣。’此劉備一失也。

曹操知劉表病重,率大軍五十萬,分五隊來取荊州。劉表驚嚇而死,蔡夫人與蔡瑁、張允假寫遺詔,立劉表次子劉琮為荊州之主。劉琮滿著劉備、劉琦將荊州獻於曹操。劉備得知消息後,大哭,伊藉就獻計‘使君何不從弔喪為名,前赴襄陽,誘劉琮出迎就擒下,盡捉諸逆黨殺之,則荊州已屬使君矣,可敵曹操’。孔明亦勸,劉備只是不從。此二失也。

小小新野,兵不足一萬,要敵曹操大軍五十萬。這可難壞了諸葛亮,只得定計火燒新野,走樊城,奔襄陽。劉備帶著新野、樊城百姓十來萬人來到襄陽城下,蔡瑁、張允緊閉城門,不放劉備軍入城。城內大將魏延殺死守門軍兵,大開城門,呼劉備入城。劉備恐傷百姓,又不肯入。此三失也。孔明見此情景,只得勸劉備再走江陵。

劉備有此三失,自然敵不過曹操。曹操入襄陽,處理完荊州事物,得知劉備逃往江陵,於是自領鐵甲騎兵五千人,星夜追趕,務必殲滅劉備。終於在當陽長坂坡趕上帶著十萬民眾的劉備,於是就有了題目中的長坂坡激戰。當時曹操是五千鐵騎,擊潰的是劉備十萬軍民,不是十萬軍兵。我以為,劉備若有十萬軍兵,以諸葛之智,關、張、趙雲之勇,據荊州而守,是肯定不會敗於曹操的。

在長坂坡激戰中,趙雲單騎救主,張飛據水斷橋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

諸葛亮作為劉備的軍師,運籌帷幄,該做的他都做了。劉備沒有聽從,導至失敗,諸葛亮應該不用負什麼責任。


段輝時


諸葛亮不用負責任,再者,如果諸葛亮要為長坂坡之戰負責任的話,那曹操率領五千虎豹騎,被張飛帶著二十騎兵嚇退了,這責任又該誰來負責?

早在劉備撤退出新野之前,諸葛亮就勸過他直接拿下襄陽,只是劉備不願意而已。


長坂坡之敗,誰應該負責?

其實誰都不需要負責,因為長坂坡本身就是一場敗局,誰也改變不了。從上圖可以看出,劉備棄新野,本來的打算是南下江陵,可諸葛亮卻勸他拿下劉琮據守的襄陽,佔據荊州和曹操硬抗。

可劉備拒絕了,他的理由是不願背棄和劉表的約定,不願去攻打劉表的兒子,這也是個十分正義的理由。但仔細一看就知道,諸葛亮的計謀理論強於實踐。首先襄陽離新野就隔了一條漢水,劉備能過,曹操自然也過得了。

劉備可能前腳剛入襄陽,後腳曹操大軍就到了,再者,如何保證劉備能在曹操大軍到來之前就攻下襄陽呢?劉琮雖然不善軍事,但蔡瑁、蒯越這些,難道連撐個一兩個月都不行嗎?

所以劉備才打算棄襄陽,直奔江陵據守,並一路收集逃民,到了當陽的時候,劉備所率領的逃難軍已經達到十餘萬人了。而此時的曹操,早已接到了劉備南下的消息,為了先爭奪江陵,曹操率領著五千虎豹騎,晝夜奔馳三百餘里,猛一下出現在劉備屁股後面。


劉備被打了個出其不意,而且他帶著的都是根本沒有戰鬥力的難民,劉備自身能打戰的不過數千人,可長期奔波勞累,怎麼比起上曹操那“天下第一精銳”的虎豹騎呢?虎豹騎雖說不能以一敵百,但以一擋十是綽綽有餘的,曹操雖然只有五千騎兵,但實際戰鬥力完全可以和五萬精兵相比。

所以長坂坡一敗,劉備方面沒有人需要負責,諸葛亮不用,因為決策不是他做的;劉備不用,因為強攻襄陽也是九死一生,南下又沒預料到曹操來得如此之快,就算沒有十餘萬難民的拖累,劉備也難逃虎豹騎的追擊。

這些狂人的最高記錄是在北征烏桓時,晝夜五百里,而且還能在長坂坡擊敗劉備,可見即使是追了劉備三百里的虎豹騎,在那時的戰力還是很強的。

至於趙雲和張飛則更不需要了,前者救了後主,救了蜀漢的未來,後者二十騎擋著了五千虎豹騎,保護劉備安全退往夏口。



一貳一橙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關於長坂坡之戰我個人覺得諸葛亮沒有任何責任,原因在於劉備根本就沒把剛剛出山的諸葛亮當回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長坂坡之戰的前後。

一、逃還是不逃?

我們說劉備所帶領的十萬人絕大部分帶領的是難民,披甲者甚少。當時諸葛亮就建議劉備放棄百姓逃亡。我們說這就是諸葛亮涉世未深、經驗不足的表現。古代戰爭拼的是什麼很大一部分就是人口,有那麼多人跟著自然是好事此其一。第二你說要是真的被曹操追上了你說是在十幾萬人中找到劉備容易,還是在幾千人中找到容易,所以啊薑還是老的辣。

佔還是不佔?

公元208年劉表病死,諸葛亮勸劉備佔荊州據曹操,我們說這又是一個餿主意,第一你劉備佔荊州那些荊州士族們服不服你一個流亡來的破落戶,第二劉表的幾個兒子服不服你,我們知道劉備後來的翻本的資本還是人家劉琦的一萬水軍呢,所以諸葛先生啊你還需要多加磨練啊。

綜上所述在長坂坡之戰中諸葛亮才出茅廬插不上手,而且通過以上諸葛亮對劉備提出的兩個建議也可以看出來諸葛亮的軍事才能與透析人性方面真的是很一般。

不知道您對我的回答還滿意嗎?如果喜歡就關注評論一下唄。


西廂奇談


諸葛亮負什麼責任?我大諸葛從來不負責任!曹操率五千精銳輕騎,衝散劉備攜帶的十萬軍民,這不是很正常麼?

一、大家可能不太瞭解騎兵的戰鬥力。

這裡給大家舉一個例子。楚漢爭霸時,漢王劉邦曾經集結各大諸侯共56萬大軍圍攻項羽,結果項羽親率3萬精騎,在形勢極其不利的情況下攻打諸侯聯軍。半天之內,3萬精騎衝散了56萬聯軍步卒。並且在彭城附近斬殺10萬餘人。各大諸侯王紛紛投降。這一戰,劉邦被打的丟盔棄甲,項羽一路追殺,又幹掉了劉邦10多萬士兵。最後劉邦僅僅帶了十幾人逃掉。3萬對56萬,斬殺20餘萬人,不僅僅是因為項羽的神勇和指揮得當,也在於騎兵和步兵巨大的戰鬥力差距。騎兵對戰步兵時,可以依靠坐騎巨大的衝擊力衝散步兵的戰陣,然後分開蠶食。在衝散步兵的戰陣後,就是一場追逐殺戮的遊戲了。步兵面對騎兵真的是難以反抗。

二、劉備攜帶的荊州百姓拖慢了部隊的機動性

劉備攜帶的軍民中,有很多是荊州百姓,都是老弱婦孺。他們身上帶著行李和各種財物,能跑的快才怪。與其說是逃亡,不如說是一場遷徙。本就慢於曹操騎兵的劉備,帶著百姓們就更跑不快了。曹操的騎兵在面對這樣的混合部隊時,簡直一點抵抗都沒有。如果曹操想趕盡殺絕,十萬百姓可能跑不掉幾個。而諸葛亮曾經勸劉備取荊州,劉備為了名聲沒取,這就不能怪諸葛亮了,這是可以在戰略層面上就避免的事情。


胖哥侃歷史


說起當陽長坂坡一戰,大家會想起趙雲的七進七出,會想起張飛的當陽橋吼,可是我們熟知的那個幾乎無所不能的孔明先生似乎隱身了,沒有太多的故事流傳。從結果看,長坂坡一戰劉備一方是慘敗,完全抵擋不住,真正以少勝多的是曹操這一邊。那神機妙算的孔明先生有責任嗎?當然有。而想真正縷清其中的脈絡,我們要回到書中去尋找答案。接下來,將從《三國志》和《三國演義》兩本書出發,最終得出一個結論,以饗讀者。

首先,《三國志》中諸葛亮“不夠狠”,只能順勢而為。失荊州而失長坂坡之役。《三國志》卷三十六記載了這次戰役的背景:

表卒,曹公入荊州,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於當陽之長阪 。

卷三十五中記載了長坂坡一戰前諸葛亮的處境,隆中對三分天下的戰略藍圖剛剛制定,劉備視之“如魚得水”,為劉琦提出自保之法,使其成為江夏太守。形勢是曹操銳不可當,諸葛亮剛剛出道,未展鋒芒。哪裡體現他“不夠狠”呢?

接下來的文字耐人尋味,同樣在卷三十五中記載到:

俄表卒,琮聞曹公來徵,遣使請降。先主在樊聞之,率其眾南行,亮與徐庶並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

看細節一,當劉琮投降時,劉備在樊城。他沒有在劉表身邊,失去了奪取荊州的良機,進而難以抵擋曹軍,長坂坡失利在所難免。而諸葛亮此時並沒有堅決建議劉備趁勢奪取荊州,並沒有。要知道,針對荊州的地理優勢,他曾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劉備有意嗎?當然有,甚至很迫切。可是諸葛亮此時沒有提出據荊州的有效戰略,他是有責任的,“不夠狠”。

看細節二,諸葛亮和徐庶一同前行,沒有抵擋住曹操的進攻,徐庶的母親也身陷曹營。長坂坡劉備雖有十萬之眾,但大部分都是老百姓,孔明亦力不從心。諸葛亮何等智慧,但是在《三國志》中我們不得不承認很多時候他只是一個凡人,他不能超越那個時代,他沒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他很多時候也只能順勢而為,他會很無奈。只不過,他的眼光是一個戰略家的眼光,他能看清大勢。

其次,《三國演義》中諸葛亮雖“夠狠”,但是劉使君的仁德和歷史的定位讓神奇沒能再次延續。演義不同於正史,有虛構的部分,有作者的主觀情感。長坂坡之役前,諸葛亮很神奇,博望坡初用兵,火燒新野,猶如籃球場上的喬丹與詹姆斯,以個人非凡的才華左右戰局。可曹操大軍還是不斷南下呀。

在書中第四十章開頭處玄德問計於孔明,孔明的建議很簡單,也“夠狠”,趁劉表病危之際,“取彼荊州為安身之所”,但玄德仁義蓋世,如果這麼做了,不符合書中的人設。孔明甚至進言:“今若不取,後悔何及”。可是劉備依然是不忍的。乃至逃難時,諸葛亮甚至也建議過不要帶百姓一起逃亡,可劉備不忍離棄。

劉備的”不忍”是仁德的體現,當劉備的仁德和諸葛亮的神奇必須二選一的時候,羅貫中先生選擇的是仁,這是中國千年儒家文化的魂。還有就是歷史的定位,長坂坡敗,劉備率軍節節後退,退到了江東,聯合了孫吳,才有了赤壁一戰,三分天下的格局。演義可以神話一個人,可以歌頌一段歷史,但是不能超越歷史的定位和真實,尤其在如此重要的一個節點。長坂坡之役後,諸葛亮去東吳舌戰群儒,再次延續了傳說。

最後,綜上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諸葛亮負有的責任是“歷史的隱身”。《三國志》中實力對比極為懸殊,諸葛亮並不是那個演義中神話般的存在,他只能順勢而為。正史中對於長坂坡之役時諸葛亮的記載實則是很少的,他“隱身了”,他並非料事如神。演義中他嘗試提出了可行的建議,但未被採納,這是歷史的定位。

演義的神奇讓我們驚歎於動人的故事,沉醉於超人的智慧謀略,但是結局是無法改變的。這就是“歷史”,創作也必須尊重歷史。就像金庸先生的恢弘鉅製,因為滿含文化的力量,歷史的韻味才那麼的觸動人心。“歷史的隱身”,意味著,諸葛亮也不是無所不能,他有一個凡人的靈魂,更意味著,歷史必須得到尊重和敬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