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水师在马尾海战全军覆没,为何北洋水师见死不救?

msiky


北洋水师的统帅是李鸿章,马尾海战时福建水师已经请求朝廷派遣北洋水师的舰艇前往支援但是遭到李鸿章的拒绝,李鸿章并不想和法国人开战,他一直努力请求俄国和英国调停中法战事,倘若李鸿章派遣北洋水师前往福建就会给李鸿章的调停谈判增加阻碍,甚至是让法国人感觉清政府没有诚意谈判。个人感觉就算北洋水师派遣军舰前往福建也是没有甚麽效果的。南洋水师倒是派了两艘军舰也还是于事无补。

当时的清政府的洋务运动刚刚起步,各种基础设施在李鸿章的主持下正在加紧建设,李鸿章也深知凭当时清王朝的国力是没有能力和法国这个帝国主义国家在战场上一决高下的,清王朝毕竟是一个农业国家,国内的工业设施不允许他们和法国这样的工业国家进行长时间军事对抗,而且清政府的武器装备大多需要从国外进口,在中法战争中清政府需要向国外订购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可是那些西方国家不但漫天要价还迟迟不发货,说是什么保持中立。

再看看北洋水师自身的情况当初的北洋水师的实力可不是甲午海战时世界一流的海军舰队,那时的北洋水师也是刚刚起步还没有正式成军,1875年清政府才正式批准北洋水师的建设,那时的北洋水师只有四艘向英国购买的四艘蚊式炮船四艘,每艘的排水量只有320吨,后来又先后向英国购买了超勇和杨威等巡洋舰,但是即使是北洋水师有一定规模但是相比于法国军舰这些舰艇并不能算得上先进,而且法国海军在远东有十余艘军舰,就算北洋水师和福建水师加起来也不一定是法国军舰的对手,还有就是请大家记住一点那就是福建水师其实只是一直武装押运舰队,所以福建水师的火炮数量很少。

北洋水师不去救援或许有李鸿章为了保存自己实力的嫌疑,但是李鸿章的理想是富国强兵,在洋务运动刚起步的阶段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紧锣密鼓的进行中,李鸿章并不想因为中法战争破坏这来之不易的成果,唯一的办法就是请求外国人调停,把战争的损失降到最小,倘若他把北洋水师派往福建那也可能会面对被击溃的命运,那么他苦心经营的北洋水师可能还没有成长起来就被封杀在萌芽状态。


微风书房


有关中国近代海军的问题问海研会就对了,陈悦来解答。

1884年8月23日,船政舰队主力(再再重复强调一下,这支舰队的番号是“轮船”,也可以称为船政水师、船政舰队,但不能叫作福建水师)在马尾罗星塔附近江面被法国海军东京支队军舰袭击,导致几乎全军覆没。

北洋水师为什么战中没有支援?

这场史称马江海战的战役,从爆发到结束只经过了20分钟左右的时间,就算北洋水师得知了海战爆发,并且得到了清政府南援的命令,也来不及飞到马尾去救援船政舰队,所以根本谈不上见死不救,因为北洋水师得知马江之战的消息时,船政轮船已经覆灭了,如何才能起死回生?

或者会问,为什么马江之战之前,看到中法局势紧张,北洋水师为什么在战前没有去支援?

马江之战的爆发,实际上是个非常搞的事件,可以说是能够完全避免的事情。起因是因为中法两国就越南问题此前达成协定,约定中国从越南北部撤回军队,但是由于联系手段落后,当法国军队大摇大摆按期去接管原来属于清军的防区时,当地的清军根本还没有接到让出防区的命令,结果干脆设了个埋伏圈,把毫无防备的法军痛揍了一顿,史称观音桥事变。

事发后,法国认为清王朝撕毁和平条约,蓄意生事;清王朝内的主战派则藉此认为法国军队软弱可欺,变得更为强势。当时法国政府的目的在于让清王朝重新回到外交谈判桌上,就观音桥事件赔偿损失,同时继续执行此前已经订立的和平条约内容,而这时的清王朝就显得对外交谈判有些三心二意,法国于是威胁,如果届期不进行和谈,就攻打船政、台湾基隆等要地。

之后清政府内部在和、战策略上分歧不一,结果就祭起了“拖”字诀,不战、不和,就是不表态,由此导致前线的主管官员无所适从。

北洋水师属于清王朝国家的武装力量,就算看到船政轮船实力不济,也需要有清王朝的明令才能去增援。当时帮办福建海防事务大臣张佩纶曾经申请北洋水师、南洋水师南下增援,可是清王朝对局势的判断不清,没有意识到法国的威胁可能会成真,仍然认为法国是外强中干,以至于只是命令南北洋大臣,如果法国袭击福建的话,再临时增援:“现在该省尚无紧信,如果法逞强开衅,李鸿章、曾国荃如能拨船缀法舰牵制,使其不敢深入,即著临时设法援应。”所以北洋水师、南洋水师都无从事前增援福建。

或者还会问,为什么马江之战后,北洋水师没有支援福建。

中法马江之战后,法国人虽然消灭了船政舰队,但是法国政府惊诧地发现,此举并没有能打疼清政府,根本没有能够实现让清政府回到外交谈判桌上的目标,于是法国海军东京支队只得硬起头皮继续去打台湾岛,结果因为陆战兵力不足,在基隆、淡水碰了钉子,最后决定放弃夺占台湾港口的念头,改变策略,采取封锁台湾海峡的方式,来威胁、逼迫清王朝回到谈判桌上。

(中法战争时期,北洋水师仅有的主力舰,“超勇”级撞击巡洋舰)

此时,清政府开始下令北洋、南洋水师设法驰援台湾,打破法国舰队对台湾海峡的封锁。北洋水师的表态最为积极,其仅有的两艘可以出海作战的军舰“超勇”“扬威”由临时聘用的德籍总教习万里城率领,在舰长邓世昌、林泰曾指挥下首先到达上海,计划和南洋水师军舰联合南下。在上海期间,根据马江之战血的教训,“超勇”“扬威”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临战改装,诸如在舱面要害部位安装铁板,以及将为“定远”级铁甲舰购买的多管机关炮先配备给2舰安装等。

然后就在此时,朝鲜发生严重的政变,在日本的暗中支持、怂恿下,朝鲜亲日派发动甲申事变,夺取了政权。为迅速干预、挫败朝鲜亲日派的政变,北洋水师奉命前往朝鲜干预,由此北洋水师仅有的2艘能出海作战的主力舰“超勇”“扬威”被临时改调往朝鲜,去和集结于仁川等地的日本海军军舰抗衡,所以才没有能够南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