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丨冠狀病毒來襲,抗菌肥皂


不知不覺,冠狀病毒的確診人數已經增長到了300多;例,除武漢外,廣州、北京、上海等各地都出現了確診的病例,口罩、免洗手消毒液、消毒溼巾、抗菌肥皂等便攜高效的消毒劑也成為了緊俏的商品,很多人為了減少流感病毒傳播和感染的風險,逐漸將日常普通的肥皂換成了抗菌皂或者消毒洗手液,甚至春節歸家的旅途中也會經常用消毒溼巾和免洗消毒洗手液擦手,避免病毒傳播。 那麼,抗菌肥皂和消毒液真的要比普通肥皂的效果更好嗎?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闢謠丨冠狀病毒來襲,抗菌肥皂/消毒液的效果真的好嗎?

抗菌肥皂/消毒液弊大於利

我們每天或許都會使用抗菌肥皂來洗手,而且很多人認為使用抗菌肥皂在某些情況下非常有益,但實際上抗菌肥皂對人體的傷害遠大於好處,目前並沒有科學證據證明抗菌皂或者其他消毒產品比普通肥皂更有效。一些數據表明,抗菌成分長期使用可能弊大於利。

相比正常肥皂和溫水而言,抗菌肥皂清潔手部衛生的效果實際上並不比前者好多少,也就是說,你花費幾分鐘來洗手,使用抗菌肥皂和正常肥皂或溫水的效果實際上相差不大。2017年4月份早些時候的一項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內分泌學會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將母鼠暴露於三氯卡班中,其會把三氯卡班遺傳給後代,三氯卡班是抗菌肥皂中的一種最為常見的物質;同時三氯卡班會改變母體和嬰兒機體中的腸道微生物組,而這對於個體後期健康的影響將是非常嚴重的,因為目前大量研究都發現腸道微生物組對機體的健康至關重要。

闢謠丨冠狀病毒來襲,抗菌肥皂/消毒液的效果真的好嗎?

洗手預防流感在於頻次和方法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規定,OTC(非處方藥物)抗菌沖洗型產品(包括液體、泡沫、凝膠洗手液,香皂,沐浴露等)禁止添加包括三氯生、三氯卡班在內的19種抗菌物質。 況且過度的使用消毒產品,不僅會有消毒劑殘留的隱患,還可能使人體內的正常菌群受到抑制,更容易生病。 流感病毒離開人體之後,只能存活短短几個小時,加上家裡人數少,通過物體傳播風險小,所以使用消毒劑意義並不大。因此,家裡如果沒有感染患者,日常做到清潔即可;如果有個別感染者,更重要也是洗手、通風,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消毒」。 我們說洗手是預防流感重要的手段,而洗手重點在於洗手頻次與洗手方法,而不是想方設法使用各種消毒抗菌產品來「增強」洗手效果。

日常需要達到疾病預防效果的洗手,只需要用流動水和不含抗菌物質的普通洗手液或香皂即可。在沒有流動水洗手條件的情況下,才選擇快乾洗手液。大家在飯前便後、戶外玩耍後、用手遮擋噴嚏後要及時使用流動水洗手;每次洗手搓手時間不宜少於15秒,手心、手背、指縫、指尖、手腕都要仔細搓到。

闢謠丨冠狀病毒來襲,抗菌肥皂/消毒液的效果真的好嗎?

正規的六步洗手法

在流動水下,使雙手充分淋溼,取適量皂液,均勻塗抹至整個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縫。

第一步:掌心相對,手指併攏相互揉搓(內)

第二步: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揉搓,交換進行(外)

第三步: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沿指縫相互揉搓(夾)

第四步:彎曲各手指關節,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弓)

第五步:一手握另一手拇指旋轉揉搓,交換進行(大)

第六步:一手手指併攏,指尖在另一掌心中搓揉,交換進行(立)

•必要時交換揉搓手腕部 (腕)


闢謠丨冠狀病毒來襲,抗菌肥皂/消毒液的效果真的好嗎?


【1】Chemical in hard antibacterial soap leading to increased antibiotic resistance

【2Triclocarban Influences Antibiotic Resistance and Alters Anaerobic Digester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Daniel E. Carey†, Daniel H. Zitomer†, Krassimira R. Hristova‡, Anthony D. Kappell‡, and Patrick J. McNamara*†

Environ. Sci. Technol., 2016, 50 (1), pp 126–134 DOI: 10.1021/acs.est.5b03080

【3】Triclosan Exposure is Associated with Rapid Restructuring of the Microbiome in Adult Zebrafish

Christopher A Gaulke, Carrie L Barton, Sarah Proffitt, Robert L Tanguay, Thomas J Sharpton

bioRxiv doi:10.1101/039669

【4】Triclosan Promotes Staphylococcus aureus Nasal Colonization

Adnan K. Syeda, Sudeshna Ghoshb*, Nancy G. Loveb, Blaise R. Bolesa

mBio doi:10.1128/mBio.01015-1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