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老了但在我們面前總是很小心翼翼甚至感覺有一點卑微,感覺很難受,怎麼辦?

薏苡餅


這個問題我也在面對,父母沒和我在一起住,今年春天我父親去世了,剩下老媽一個人單過。我去商量了好幾回,讓她搬來和我們在一起住,這樣能有個照顧。可是老媽不願意來,一個是自己的老房子住習慣了捨不得。二個是到我這來認識的人少,沒地方串門。我只能沒事多去幾次,但是我發現老媽在我們面前總是小心翼翼的,處處在討好我。這讓我很是心疼!我多次告訴她,你不用這樣,我們給你買吃的用的都是應該的。可是老人還是一直小心翼翼的!每次看到老人這樣我總有一種想哭的感覺!誰能有好辦法?求指點一下?謝謝了[祈禱][祈禱][祈禱]


一蓑煙雨任平生1868


我前幾天教會七十九歲的老媽在頭條集卡了!然後昨天中午我媽忽然跟我微信視頻,極其興奮的告訴我她集到發了!我問她合成了嗎?我媽高興的說:合成了!都冒光啊!

然後我就告訴我媽還能繼續集鑽卡,特意拍了圖片發過去告訴她鑽卡是什麼樣子的,怕她看不明白,特意給鑽卡編號,問她都集到什麼鑽卡了?結果我媽直接回了一句:我的鑽卡怎麼沒有編號?忽然之間我覺得有點難過,人老了理解力怎麼會這樣了?我媽可是老師啊!

然後我就急忙穿衣服往我媽家跑,路上聽見手機有微信視頻聊天的響聲,因為戴著手套,外面又冷,最主要的是我用不了五分鐘就能到我媽家,然後我就沒接電話,等到我敲門的時候,我媽看見我驚奇的問:你咋跑來了?路這麼滑。我笑著說:教你集鑽卡啊!然後我發現我媽一直在討好我,我走的時候非得給我拿箱牛奶,我看著她說:媽!這牛奶不是前幾天我剛給你送來的嗎?你讓我拎走幹嘛啊!我不希望看到我媽討好我的樣子!這讓我很難過!我還是希望看到原來那個有點強勢、做事雷厲風行的媽!


天河水29209501


曾經我的媽媽是個熱心人,總是很容易就跟別人攀談起來,以前怕媽媽上當受騙,會常責怪她,她也會像小孩子犯了錯誤一樣的不好意思。我也感覺自己有點過了,就把網上騙老年人的案例講給她聽,跟她一起探討,有時她會告訴我今天她拒絕了一個奇怪的“好心人”,我就表揚她:“我媽真是越來越聰明瞭!”她很高興,就像小孩子得到老師的肯定一樣。

她說街道里辦了老年合唱團,有老師免費教唱歌的,我就鼓勵她去參加。還馬上買了一個mp3給她,讓女兒給她下載了很多老歌,她高興地每天都在學唱歌。我經常會帶著孩子去媽媽那裡蹭飯吃,誇她菜做得好吃,讓孩子對外婆說:“外婆做的菜比飯店裡的好吃多了!”老媽越來越自信,越來越開心了。跟著我們去國外旅遊時,她還能比手畫腳的跟老外交流一下,我也很心慰。陽臺上爸爸種的花開得很漂亮,爸媽在真的好幸福啊!

現在我自己也老了,但我還是很喜歡學習和嘗試新的東西。孩子說哪家新開的網紅店很不錯,我馬上說:“快帶你媽去嚐嚐。”電腦、手機有什麼不會用的地方就讓孩子幫忙,如果她有不耐煩的時候就教訓一下:“你怎麼跟你媽說話的?”

旅遊時女兒嘲笑我英語不好,我就懟她“你那點優勢還不是從小你媽培養得好?再說我這把年紀像我這樣的水平也還不錯了,我老了,只會越來越弱,你不要對我有過高的要求。”其實年紀大了也要不怕示弱。

母親節、生日、還有其他節日禮物全收,好好擁抱一下女兒:“媽媽好喜歡哦!還是我家小棉襖貼心啊!”不要替孩子省錢,開開心心接受孩子的愛,讓孩子學會去愛和付出比金錢更重要!

誰都有老的時候,這就是我看到這個話題時的切身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Rose阿姨


我和你感覺一樣。

已經平穩度過。

-

當我有這種想法的時候我開始反思。

我發現是我平時的行為舉止才導致父母這樣的。

不溝通、不耐煩、不著家,彷彿我跟他們不是一家人一樣。

除了吃飯,就一直在自己屋子待著。

曾經為了避免和媽媽吵架,我幾乎不回家吃晚飯。

一說話就炸毛。

-

後來,我把他們當朋友。

朋友之間能做的事跟父母都能做。

與其在網上跟別人叨叨那麼多,為什麼不多跟父母說說話?

-

我現在幾乎不在外面吃飯,吃完飯會在客廳坐會聊聊天。

以前媽媽跟我說話都要潤色好久,現在我們討論再炸毛的事都能心平氣和了。

-

首先,改變自己心態。

父母不會蹬鼻子上臉,孩子才會。


Sys不羨仙


我爸就這樣,感覺心疼的生氣,都快70了,還不讓我們任何人管,還給我們姐仨錢,一天也不閒著的幹,就怕給我們添麻煩,還不讓我們花錢給買東西,你要帶他出去吃飯,他到飯店就說我不餓,你們吃,還真不吃,氣死人。我生氣了是真說他,說完了他就能吃了[捂臉]但是我過後再哄他,感覺到現在老爹記憶力也差了,真希望時間能靜止,別再讓他變老。我姐,我妹都愛順著他,但是她們都說不聽他,我爸就怕我,我給買吃的穿的,他要喊,我就告訴他不要就扔了,結果比她們都管用[呲牙]


有顆快樂平常心


其實,這個現象是應了一句老話:老人像小孩子!

爸媽上了年紀後,總會覺得自己沒用了,幫不上孩子的忙了,甚至會拖累孩子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了,年輕時輕而易舉就能做到的事情,現在是完全力不從心了。逐漸自卑的心態就開始抬頭了,因而說話做事,總是小心翼翼,害怕拖了孩子的後腿,害怕給孩子增加額外的負擔,害怕給孩子們丟臉等等。久而久之,這種心態外在的表現就顯得卑微。為人子女,我們該好好的反省了。

爸媽上了年紀,無論是學習能力、知識結構、信息渠道和來源,均無法和自己相比了。這個時候作為子女的,就要學會多和父母溝通,不斷抽時間和他們探討社會現象,探討一些他們認知領域中,便於接受的事務,探討家居生活等,不斷改變他們的意識。把父母當做自己最親密的朋友,閨蜜一樣看待,他們就能夠逐步打開心結,不僅接受了新事物,而且還會主動的與兒女分享自己的觀點,讓兒女不覺得他們已經老而無用,他們就會越來越充滿了信心。

所以,對於老父母,要像對待自己剛出生的嬰孩一般,要學會放慢自己的步伐,要學會站在他們的高度去理解和看問題。切記,家中事務沒有對與錯,只有是否更合適一說。


龍象空間


我想父母老了以後的小心翼翼和卑微,主要會在以下場景:

1. 老人和孩子同住。這時候覺得這個家不是自己家,對這個家裡的物質設施沒有把控感,甚至會因為不懂一些電器的操作而退避三舍。不是自己家,自己原本的生活習慣需要改變,不能想怎麼來就怎麼來。

這種時候孩子可以多和父母聊天,主動帶父母適應城市生活,主動教父母學習新的生活技能,比如用微波爐啊,用電腦啊,用比較複雜的電飯煲啊。買來好吃的東西先讓父母吃啊……當我們願意把家裡的物質分享給父母,他們也會感受很好,覺得這個家也是我的家。

2. 父母覺得孩子長大了,自己說的話也聽不進去了。這時候父母會失落,覺得自己也沒什麼可以交給孩子。

我們做子女的,注意和父母溝通的態度和方法,不要表現出不耐煩,不要表示蔑視。儘量看看父母的話裡,有沒有值得自己考慮的因素,如果有,一定及時給父母正向及時反饋。你一句“爸,你說的太對了。幸虧你提醒!”都會給老人特別大的精神鼓舞,讓他們自信。

如果真覺得父母意見沒有可取之處,那麼也請耐心聽完,不要隨意打亂。父母嘮叨,還不是為了我們好麼?自己的態度我們是可以自己控制的。

3. 老人覺得自己不工作了,呆在家也閒的慌,子女可能害怕婆媳矛盾或者隔代教育矛盾,也沒有讓老人參與扶養第三代的工作。老人就找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這時候我們多鼓勵老人出去走走,旅遊一下,多拓展自己的老年朋友圈。還可以培養老人的愛好,上上老年大學,讓老人覺得我不是孤獨的,我不是沒用的。特別是空的時候,一定多帶自己的寶寶回家看看父母。老人看到自己的孫輩喜歡自己,跟自己親熱,也會極大得鼓勵他們的自信。

總之,讓老人覺得自己有價值 被人需要,是破除自卑和小心翼翼的最大法寶。



瑩潔時光


針對老人是後來搬到了子女家裡住,這一情況分析:

第一,是老人們在自己的故鄉住了好幾十年,有了自己習慣的生活規律。周圍也有自己的老友親朋可以聊天,打招呼,甚至是開懷大笑,亦或是發點脾氣。到了子女這裡,一切都是陌生的,誰都不認識,哪都不熟悉,即使住了幾年,也很難交到像老家好友那般的朋友。我們如果回父母的老家,也一樣會有一種拘謹,因為好多鄰里也都不熟悉了。

第二,子女白天都需要出去工作,晚上回來有的人需要照顧孩子,有的人需要去鍛鍊,有的人需要去學習,即使看電視,年輕人看的,老年人也不會喜歡。每個房間都安排電視的話,那感覺更是有了距離感。還有一點就是手機,大人都低頭刷手機,孩子低頭看書學習。

由於缺乏溝通,所以平時偶爾抽出一小時,放下手機,放下電視,放下應酬和父母談談心。

假期多帶老人出去旅遊,增進融合感。或者帶著孩子,老人出去一起採摘啊,踏青啊,放風箏啊,都是不錯的選擇。這也是找機會讓老人瞭解現在的子女世界。父母之所以拘束,更多的還是對自己孩子具體工作,交際應酬的不瞭解,他們不曉得孩子究竟在做什麼。心理感到空空的。畢竟小時候的子女是完全依賴父母的。這種依賴也是父母堅強,努力,幸福,信任的來源。

可是現在子女長大了,徹底獨立了,都有了自己的一套習慣。和他們的習慣甚至是平行發展的了。所以子女作為此時的強勢群體,應該積極去溝通,去找到那個讓你們都感動的“交集點”。此時要把父母當成孩子一樣維護關係。一切從正面的角度去溝通,不躲避,不逃離,這樣心存的疑慮和拘謹就會慢慢打開。當然了,一切還是以尊重老人想法為前提。

再強大,也還是父母的娃;再柔弱,也是娃兒的父母。生活的事實就是這樣。


高婷婷17


這個問題有共鳴,有同感!剛剛打了電話給父母,冬天到了,問他們需要什麼?午飯吃什麼?要不要訂個外賣?家裡的暖氣熱不熱...

曾幾何時,從小處處照料呵護我們的父母突然一下子就老了!

就像那首歌裡唱的“

時間都去哪兒了

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

生兒養女一輩子

滿腦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時間都去哪兒了

還沒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

柴米油鹽半輩子

轉眼就只剩下滿臉的皺紋了”

和父母是分開住的,長大了,各自成了家,工作、孩子、各方面的壓力時時湧來,時常會忽略了父母。他們的年紀越來越大了,已經是八十歲的人了。行動也不似從前敏捷,各種病痛也開始越來越多。

上次回去時父親不小心扭到了腰,很痛,檢查發現骨質疏鬆。父親是愛運動的人,保持每天早起散步的習慣。他們兩個獨自生活,不願意給子女增添麻煩。母親糖尿病幾十年了,各種老年病更多,幾乎全靠父親照顧。

說了很多次接他們過來一起住,大家互相照應,但他們總是怕添麻煩,固執地不肯。

想想挺心痛的!

中年人的“上下兩難”的確很難!

十多年前兒子出生時,父母來小住了一段時間,幫助照看一下小外孫。一起出門時,我推著嬰兒車走在前面,到家時父母有些喘地說:你走得真快,都追不上了!

心裡不禁酸了一下,粗心的自己忽略了他們。

在家裡,他們總是搶著想做點什麼,但每次又擔心自己做不好,總是做完一件事後急於像你解釋一下:這個菜洗了好幾遍,肯定洗乾淨了。那個衣服肥皂搓了三遍,沒有味兒了...

這樣的解釋總是讓我心裡不舒服,感到父母和我之間有著隔閡。

他們在這個家裡總感覺不自在,自己是“外人”一般,感到自己老了,事事處處需要別人照顧,心裡總是過意不去,想努力多做點什麼,證明自己還不老,還可以做很多事情的。

但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進步,老年人無論從精力還是精神上的認知與參與都是遠遠落後於時代的。

他們常常會有“力不從心”被拋棄的感覺,即使在兒女家裡也會有一種“多餘”的失落。

假期回父母家,帶給他們的東西,他們其實是需要的,是喜歡的,但心裡又是帶著“歉意”的,不忍心的,本就幫不上太多忙,又讓你為他們破費,是真心過意不去的。

於是,他們會憑著過去的記憶搜索你那時喜歡吃什麼?不時買回來給你個“驚喜”,殊不知時過境遷,這些“驚喜”早已變了“味道”。

他們為你的成長自力而讚歎!因為記憶中你依舊就那個“不諳世事”的毛丫頭。

在你的面前,他們總是拘謹著,不安著,總是為麻煩你而感到自責。

下樓時搬起母親的輪椅走得飛快,推著她遠遠的去溜一圈作。母親又心疼得你不得了:我的小寶貝,累壞了吧?都是媽媽不好!

常常會問自己:父母為什麼會這樣的”客氣“?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也許是從我們長大成人,各自成家開始,

也許是從他們年紀越來越大,身體越來越多出現問題開始,

也許是從我們忙於自己的工作生活疏於關心他們開始,

也行是從他們感到自己已經跟不上社會的進步發展,被遠遠落下開始...

也許還有更多的,是從他們內心的失落與自卑開始。

他們感到不再被子女需要,不再被單位認同,不再跟得上社會發展...

也許在他們心裡,自己已經是個沒有用的人,什麼也做不了,反而麻煩別人,感到是如此的”卑微“。

”隔花人遠天涯近“,真正拉開距離的,不應該是路程的長短,而是心的遠近。

我們應該更多地關注他們,即使沒有視頻電話可以面對面,但一個普通的電話也會拉近和他們的距離。保持每天打電話,並把它養成習慣。

爭取好好和他們說話,沒有責備,沒有埋怨,沒有不耐煩,

爭取假期多去探望,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多找話題和他們聊天,哪怕是三姑六婆的家長裡短,也要聊起來”津津有味“,

多讓製造些機會,他們做自己力所能力的事情,讓他們有”成就感“,

多誇講,甚至”溜鬚拍馬“,只要你夠真誠。

他們其實一直都是我們小時候的那個父母,他們一直都在我們身邊,

雖然很沉默,常常被我們忽視,甚至沒有覺察,

但他們對我們的關心和愛是始終沒改變的,即使細小,即使”卑微“,

這樣的小心翼翼,這樣的”卑微“,都是他們最好的關心與告白!


邂逅遇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