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各种无奈,但是又不得不面对,如何消除中年人的焦虑?

一路阳光229184475


调整好自己,正确去面对人生,什么样的年龄就必须要做什么事情,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也应该从容面对,去享受上老下小的关爱和责任,和家人一起成长,这才是完整的人生,其乐无穷!


wy吴昊昊


老王今年35岁,23岁大学毕业就来到这个公司,至今已经整整12年了。现在还只是个业务经理,不久后的内部晋升如果失败,他就很难再有什么机会往上走了。但是偏偏今年新调来的同事,工作状态都很不错,因此他觉得自己升迁的机会不是很大。并且这个曾经如日中天的通信行业巨头,现在因为转型的失败,业务份额陆续被国内其他企业抢占,办公室裁员的消息弥漫,老王担心可能就快轮到他了。

这些忧虑老王也没办法跟妻子说,因为她帮不上忙,只会唠叨添乱。以前他还会跟同事说说,偶尔在网上发发牢骚,最近他连倾诉的欲望都没有了。在不久前的同学聚会上,他也特别苦闷,看着同学们开着名车,一身名牌在他眼前晃,也让他感觉到很大的心理压力。老王越来越感到自己很没用,奋斗了半辈子竟一事无成。

他常常胡思乱想,比如自己是否应该换个工作,或干脆辞职创业,或移民加拿大、澳大利亚什么的,他总是焦躁地想,他再不改变,肯定坐火箭都赶不上他的同学,也赶不上这个消费日益高涨的时代。

但是无论怎样彻夜不眠,怎样沮丧,都赶不走他年龄越来越大的现实。他突然觉得自己在这个年纪,许多梦想已经远逝,没有实现的仿佛永远也不可能再实现。他实在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自己了。

古语有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明明是人生当中最黄金的年龄,事业腾飞的关键时期,可现实当中,矗立在我们面前的两个大字却是:焦虑

这里所说的焦虑,不是焦虑症,而是一种负面情绪。

人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感受到了压力和紧张,焦虑就会出现。焦虑是人对外来压力的情绪反应,有惶恐,有不安,有担忧,有烦躁……甚至让我们易怒、生病。不过,既然焦虑是一种情绪,就和喜怒哀乐一样,可以被我们认知和了解,产生有益的影响。

01.当我们焦虑的时候,我们究竟在焦虑什么?

1、 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惶恐

大约十年前,在上各种战略课程的时候,讲的还是十年规划,五年规划。这种规划周期的特点是,外部的大环境是基本稳定的、可预测的。而人三四十年的职业生涯,很大概率上是比一个行业周期要短很多,所以我们的父辈都是可以在一家公司,一个行业从20岁干到退休。

但现在已经完全不同了。像腾讯这样的企业,做战略都从来只看3年,为什么?因为3年后的未来,没有人能看得出来。走在时代浪潮最前面的腾讯尚且看不清,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又如何能够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每天看到各种人工智能将要代替人类工作的新闻,银行不要柜员了,京东员工也要减半了,华为不要35岁以上的了,还有很多曾经风光的知名企业都在裁员,就莫名的焦虑。有的看上去离自己挺远的,但是,会不会有一天发生在自己身上?如果发生到自己身上,该怎么办?

2、 对自己应对变化的能力感到不自信

接着上面的话题,如果发生在自己身上,怎么办?

人到中年,相比于新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讲,虽然在经验、阅历、人脉、职场情商的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但是体力,学习能力、冲劲儿等方面都比不上年轻人。

而身居高位,手拿高薪的中年,一方面担心自己的职位可以被性价比更高的年轻人取代,另一方面又担心一旦自己失去这份职业,该怎么办?职位越高,市场上能够匹配相应级别和薪水的职位空缺越少,而自己的能力和知识体系又相对固化,对一些新型的行业职能领域又不了解,真的有变化发生,没有信心自己可以沉着应对。生怕一个不注意就被洪流甩到了人潮末尾,再也没办法翻身。

而就是在这样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的状态下,精神层次极度饥渴,由此变得时而对未来的憧憬高亢异常,时而又会被所处的现实一巴掌呼在墙上,成了矛盾纠结体的焦虑不安。

3、 背负着沉重家庭责任的中年,安全底线太高

人到中年人,都是家里的顶梁柱。上有父母高堂,下有孩儿成双,要负担起赡养父母,教育孩子的责任。父母还好,如果是双亲身体健康,有退休工资,基本上没有多大的压力,但是,孩子尚在年幼,除了生活费,奶粉尿布之外,孩子在慢慢长大,教育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除此之外,还房贷车贷保险,是不是应该给孩子买学区房等等…

如果有几个月没有工资,可能还房贷都有压力;如果老人生病,全家就乱套了;如果大人生病,那简直就是一场灾难……职场中年,脆弱的一塌糊涂,想想都害怕。

02. 我们是如何让自己陷入焦虑的?

1、 没有人生目标和价值定位

约瑟夫· 坎贝尔有一句话:中年危机好比是当你爬到梯子顶端,忽然发现梯子架在错误的墙上。

我们刚毕业的时候志气满满,想要干出自己的一番事业。但是逐渐地发现社会和自己想象的不同,于是在理想与现实之间选择了后者,想着要先生存下来。你觉得金钱、事业、婚姻、房子能带给你安全感,可当这些东西离你越来越近,你才开始发现,原来没有想象中美好。想要抽身却发现自己深陷其中。于是走的久了就忘了自己为什么出发,仗剑走天涯的梦也逐渐地远去。

到了中年,才发现自己人生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没有了内心对于生活的真正渴望和激情,为了过日子而过日子,为了安全感而安全。没有目标的人生,怎么走都觉得有缺,任何一点不确定都会感到焦虑。

2、 呆在舒适区太久了

人的行为是具有惯性的,当我们长期处于轻轻松松就能完成的工作的状态,想要再去转换模式是非常困难的。你可能会反驳“我一直很努力,很勤奋啊!”是啊,你可能一直在自己的舒适区里很勤奋,用勤奋的疲劳麻痹对不适区的探索。

最近网上有一片和火的文章《为什么大多数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

生活的苦大多是可重复性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这里同样发挥作用,持续地经历同样的苦时间久了,痛苦的体验和效应会逐渐减弱,让人进入习惯性无助的状态。这种状态虽然不是特别舒服,但久而久之也不会特别难以忍受。但是学习的苦是非重复性的,需要积极主动的思考和不断打破边界,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3、 只有焦虑,没有行动,焦虑更焦虑

这是一个典型的恶性循环系列。带着心中的那份焦虑,担忧未来。

“工作的上升空间天花板明显,公司新招来的那个似乎就是为了头顶那个职位招的,自己晋升似乎希望渺茫。前几天猎头介绍的那个工作听起来还不错,但是人家公司不一定看得上我,再说跳槽试错成本太高,需要重新去适应一个新的公司、行业,需要学习很多新东西,本来现在的工作就不轻松,已经没什么自己的时间了,而且万一失败了怎么办?也有朋友聊创业的事情,不不不,风险太大。但是现在这种半死不活的状态,也让人窒息……想不清楚,算了,还是洗洗睡吧“。

第二天醒来,依然是同样的一天,只是因为时间又过去了一天,自己更焦虑了。

03 .请直面你的焦虑!

作为情绪的一种,焦虑并非一无是处。电影《头脑特工队》当中,快乐、悲伤、恐惧、厌恶和愤怒五种情绪,对人都是不可或缺的。我们总觉得快乐是好的情绪,但是愤怒在关键的时刻,挽救了快乐。

2014年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对皮肤癌的焦虑促使许多美国人购买防晒霜,也就是说,对患病的焦虑促使人们采取行动来避免不好的后果。出于对交通事故的焦虑,我有只要一上车就系好安全带的习惯。因为对面试的结果焦虑,于是认真花更多时间来准备,提高了成功的可能性。

所以对于焦虑,不需要否认或者躲避,直面他,了解他,让他发挥积极的作用。

1、 认清自己的价值观与人生目标

扎克伯格在今年哈佛大学毕业典礼演讲上面说过一段话:“目标是我们意识到我们是比自己更大的东西的一部分,是我们被需要的、我们需要更为之努力的东西。目标能创造真正的快乐。没有人从一开始就知道如何做,想法并不会在最初就完全成型。只有当你工作时才变得逐渐清晰,你只需要做的,就是开始。在我们的社会里,我们并不经常做一些伟大的事,因为我们害怕犯错。事实上,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将来都会有问题,但这不能阻止我们开始。”

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越是根源性的问题我们就越要深入的去挖掘。我喜欢的事业究竟是什么,愿不愿意为其付出大量的时间,敢不敢接受失败,失败了之后怎么办。如果还是感到迷茫,可以借助专业的职业发展顾问帮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自己,毕竟目标问题是根本问题,最好一次性解决。

2、 从忙碌的工作中抽身出来,认真规划下一个阶段的职业发展

所谓取势、明道、优术,取势永远是最重要的。战术的勤奋永远不能代替战略上的思考!

自己的优势是什么?自己的职业价值观是什么?自己想做的事情是怎样的?行业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公司的发展前景是怎样的?怎样结合自己想做的和能做的,找到一个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和有潜力的公司,度过下一个三年或者五年的职业生涯,是每个人当下都应该考虑的事情。

目标清晰之后,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用行动代替焦虑。

3、 制定学习计划,让自己处于持续进化状态

焦虑的根本在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自身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从这个角度讲,没有捷径可以走,唯有持续的学习进化。“别人”仿佛是天生的赢家,永远不用焦虑就能仗剑走天涯,却不知道别人的努力是我们的几十倍; “别人”写出的文章每篇都是10w+,却不知道人家常常积累素材熬到凌晨三点。

要想保证职场竞争力,让自己拥有真实的自信,就需要高效的学习来不断的提升自己,让自己始终拥有拥抱变化的能力。

其实何止中年人存在焦虑呢,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甚至小学生都有焦虑。只不过是作为社会中流砥柱的中年人,在媒体的镜头下被无限次放大。再一次,焦虑是我们对于外界环境压力的反应,是情绪的一种。我们无法避免,只能直面。

最后,非常喜欢的一段话,与君共勉。

《我们最深的恐惧》(玛丽安娜·威廉森)

Our deepest fear is not that we are inadequate

我们最深的恐惧,并非是我们无能为力;

Our deepest fear is that we are powerful beyond measure。

我们最深的恐惧,是我们不可估量的能力;

It is our light,not our darkness that most frightens us。

是我们内心的光明,而非黑暗,使我们惊恐不已。

We ask ourselves,

我们扪心自问

Who am i to be brilliant, gorgeous,talented and fabulous?

我是可以聪明,美貌,才华横溢,出类拔萃吗?

Actually who are we not to be?

难道我们不可以成为这样的人吗?

You are a child of god

你是神的孩子。

Your playing small doesn’t serve the world.

你萎缩自己,掩盖自己的光芒,并不会点亮这个世界

There is nothing enlightened about shrinking so that other people won’t feel insecure around you.

缩小自己在狭窄的世界里,为了消除周围的人感到不安,并无裨益。

We are all meant to shine as children do.

我们本应该光芒四射,象孩子们一样,照亮世界。

We were born to make manifest the glory of god that is within us.

我们生来就是为了呈现内在已有的神的荣耀。

It’s not just in some of us; it’s in everyone.

这种荣耀的光芒不只在一些人身上;它在每个人身上。

And when we let our own light shine,

当我们让自己发出光芒,

We unconsciously give other people permission to do the same.

我们不知不觉中也允许他人去闪耀他们的光芒。

As we are liberated from our own fear

当我们将自己从恐惧中解放

Our presence automatically liberates others

我们的存在无形中也解放了他人。

(这段话来自南非总统曼德拉(Nelson Mandela)的就任演讲,而曼德拉引用的是美国作家玛丽安娜·威廉森Marianne Williamson的《发现真爱》A Return to Love。)


睿思睿读


人到中年,活得好的像活得更好,活得差的想活得好一些,总之,认为活得好,有很满足的人少之又少,自然都想往好了活。可惜水瓶子越到顶装得越少。各种无奈各种瓶颈就来了。因此我觉得要想无奈少一些,就应该学会扔东西了,记得看过一个日本妇女,据说很会收东西,还得了一个全国级的一个大奖。后来采访她时,她就说,其实,我们很多舍不得的东西,都是我们从来不会用的了,对我们而言,它永远无用了,而她就是把这些看着舍不得却无用的东西扔了。所以她就很能收拾屋子。我们也要学会收拾屋子。


古的罗克里


到中年,身上背负了太多重担:白天要上班,晚上要陪娃;左手要还房贷车贷,右手还要准备孩子的教育基金;如果家里老人身体再不好,需要求医问药,就更加焦头烂额了。于是,很多中年人眉头紧锁,就算灌下再多的枸杞茶,也还是睡不安稳。

难道人到中年,就只能这样在焦虑中度过吗?当然不是。如果能做到这5点,相信你的生活会从容很多。

1.给自己和家人购买保险

记得小时候总是听人说“一人卖保险,全家不要脸”之类的话,似乎卖保险的,都是骗子。这两年却渐渐意识到了购买保险的重要性。

最开始萌生买保险的想法,是因为一个朋友的经历。她因为意外受伤,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法上班,每天要去医院做复健。公司因此扣了她绝大部分工资,原来每个月能挣7000多元,后来每个月只能挣1000多元。一方面是收入的严重缩水,另一方面是医疗支出的增加,经济压力一下子大了许多。这让我不禁想,要是她之前买过意外险就好了。

另一件触动我的事,是我做医药杂志编辑时,收到的一封稿件。作者是一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孩子才两三岁。她说本来她跟丈夫两个人养孩子、养老人(婆婆偏瘫),日子还算过的去,结果现在自己因为生病而不能正常工作,丈夫一个人要养3个人,压力特别大。而系统性红斑狼疮,在很多重疾险中都是覆盖了的。

这两件事让我意识到,还是要给自己和家人配置一定的商业保险的。

简七说过这样一段话:“每个人都至少有一根保险绳,不同的是,风险是由保险公司承担,还是由爱你的家人承担。”如果没有保险,家庭一旦遇到意外或疾病,往往就会被巨额开支压得喘不过气来。而保险可以让我们用最少的钱,来转移我们难以承受的重大风险。因此,不妨给自己和家人购买一份商业保险。

如果预算有限,可以先帮家里的赚钱主力买一份保险,之后再考虑其他人。至于险种,个人觉得最需要购买的是意外险和重疾险,有能力的话,还可以配置医疗报销险和寿险。当然,市面上的保险很多,有的确实也有“坑”,需要自己多做功课再购买。推荐大家看看简七写的《第一次买保险就买对》,个人觉得是不错的保险入门书。

2.增加“开源”的渠道,让收入更上一层楼

钱虽然不是万能的,但确实能解决大部分问题。钱包鼓一点,面对困难的底气会足一点,焦虑也会少一点。

中年人因为在工作、爱好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年限,甚至已经成为了某一领域的专家,所以与年轻人相比,在赚钱方面其实也有自己的优势。

比如,我有个朋友,在美术和育儿方面都有深厚的积累,于是他与某平台合作,开了儿童美术课,反响很好。还有一个校友,本职工作是做通信的,但是花了很多时间精力研究债券,几年下来成了债券投资方面的专家,现在债券投资收益已经成了他主要的收入来源。

因此,我们不妨好好考虑下自己的长处和资源,然后看看能不能利用这些优势变现。

也许你会说,自己没啥长处和资源(我自己也有这样的感觉55555),那也不用气馁。有一句话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既然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那么不妨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挑一个自己喜欢又可能变现的方向持续不断地钻研。什么都不做的人,往往是最焦虑的;相反,如果能持之以恒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不断进步,心态也会越来越好。

3.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年轻时熬夜上网泡吧,第二天稍微睡个懒觉就好了;现在再熬夜,第二天必然头痛欲裂,久久缓不过来。因此,我们不妨提醒自己,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该早睡早睡,该锻炼锻炼,规律生活,不要暴饮暴食。这样的生活听起来不太酷,却可以让我们保持最好的健康状况和精神状态。

雪球大V银行螺丝钉曾经说过,一个“人”其实可以看做是一个能够“定期产生现金流”的债权类资产。只要我们健健康康的,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不断获得现金流,这是我们面对未来的“防御性武器”,有了这些现金流,我们才可能去投资,从而放大自己的收益,并且充分享受“复利”的魔力。所以,哪怕你一时找不到更多的开源办法,至少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4.提高抗压力

学会和压力相处,提高自己的抗压力,也是减少焦虑的法宝。

你有没有想过,面对同一件事情,为什么不同的人心里承受能力不同?这是因为,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的感受往往并不是由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决定的,而是由他们对于这件事情的想法决定的。

比如,同样是被裁员,有的人可能会一筹莫展,情绪低落,因为他们想到的往往是“家里还有那么多房贷怎么办?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了怎么办?”;有的人则会乐观很多,因为他们的想法往往是:“也许生活会有一段时间不那么稳定,但是总有机会找到合适的工作的,甚至说不定能有更好的机遇。”

因此,如果我们感到焦虑,不妨追问一下,到底是什么想法导致的。然后,尝试对这个想法进行驳斥,我们的感受往往也会随之改变。

5.构建良好的家庭关系

维持一个家,并不容易,有太多大大小小的事情要处理。重担之下,难免会忽略枕边人,又或者觉得自己受了冷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好好维系感情,夫妻感情很容易变淡。然而,婚姻关系又是人类社会最为亲密的一种关系,如果能构建良好的婚姻关系,家庭就会成为我们放松、休息、补充能量的地方,会让我们获得巨大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因此,我们不妨积极一点,努力构建良好的家庭关系。其实这也不难,配偶想倾诉的时候,我们就认真倾听,接纳他的情绪;我们有什么感受,也不妨明白讲出来。抽一些时间,跟配偶独处——哪怕在孩子睡觉之后聊会儿天也是好的。隔段时间安排一次家庭旅行,放松一下绷紧的神经。一起做一些两人都喜欢的事情。最最重要的,相互尊重、经常沟通,就算有不同想法也好好说话,不要出口伤人。这样,家庭就会成为一个温暖的港湾,就算风大雨大,只要想到有人会跟我们共同面对,心里就不那么害怕。

查尔斯·司布真说过:“焦虑不会使明天的苦恼减少,只会消耗今天的力气。”当你焦虑时,请想想这5点,然后挑一个最容易的方面做起来。因为,行动是战胜焦虑最好的手段。


轻如鸿毛


人到中年的焦虑,其实是对未知生活的恐惧

职场上升空间越来越有限,房屋还贷越来越紧张,

父母越来越离不开自己,孩子看着越来越叛逆,

一个个问题接踵而来,而我又人到中年,这一切都该怎么办?

01

劳累一天躺在病房一个伸不开腿的折叠椅上,

眼里看到的是一个个呻吟蜷缩的病人,鼻子里闻到的是各种怪异的气味,浑身酸疼,可却没有半点睡意。

小云,一个世界500企业的中层管理,

因为70多岁的老父亲腰椎间盘手术造成“术后感染”,被送进省城医院急救,开始了令人窒息的陪护生涯。

因为负责一个部门,事无巨细都要管理到位,所以小云就将一切工作搬进了病房。

文件、规划、方案等等开始了网上传送,现场检查的项目同步视频。

一边给父亲喂药、喂饭、倒引流袋,洗脸、擦洗身子、换洗尿垫,

一边“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职场白领、贴身陪护两种身份无障碍来回切换,

周而复始。

小云看着卫生间镜子中脸色憔悴、头发枯黄的自己,近乎崩溃。

02

女儿一路从小学读到大学,成绩一直很好,她是华华夫妻俩的骄傲,

也是心高气傲的华华夫妻俩出人头地的希望。

原本按照女儿的计划,华华夫妻俩也是支持女儿大学毕业后出国读研,

但是随着丈夫和自己先后被迫失业,开个烟酒店生意每况愈下,华华开始时不时的暗示即将毕业的女儿,

“出国费用太高,负担不起”。

于是,聪明的女儿开始发飙,

闭门不出、绝食、打砸家具、威胁父母脱离关系···。

看到女儿伤心欲绝的样子,华华夫妻俩陷入恐慌,开始盘算仅有的一套住房,

与公婆、兄妹商议准备卖房。

可想到即将知天命的两个人,今后要租房寄人篱下,还有后继留学费用的天文数字,一大家人都表示反对。

一边是想让女儿成为人中龙凤,改变家庭命运,在亲朋面前有值得炫耀的资本,

一边是收入窘迫的现状,

华华夫妻俩一筹莫展,满目愁云。

03

社会原本就有这样两种人,

一种是心里不能有一点小事,别管是工作上还是家庭里的,一定会反复考虑,甚至夜不能寐,

另一种则反之。

究其原因,应该有着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做事谨慎之人。

对事前、事中、事后的考虑过于缜密,唯恐发生任何闪失,以至于焦虑不安,给自己太大压力。

这种人一般处事谨慎、心思细腻,

对一件将要实施的事情发生之前就要做出应对预案,

事情进行中会全程监控,逐个环节盯到位,事后还要做出总结,梳理经验教训。

这种人做事情讲求的是尽善尽美,不留遗憾,就像诸葛亮一样“事必躬亲”,

但同时也会给自己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长期以往下去就会使自己健康受到损害。

二是心胸开阔之人。

他们做事的原则就是“今日事今日毕”,哪管他明天会出现新问题。

他们遵循的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沉浸在一件事情里。这种人从他们为人处世之道上就可以看出,和他们处事的风格是如出一辙的。

凡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心里不搁事,手里不留事。

所以外人看来,他们是游刃有余,应对自如,实则是心宽坦然,洒脱应对。

04

人的性格原本就是变化着的,

当青年时的洒脱和心胸开阔,遭遇到人到中年的压力和紧张,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担忧、烦躁、惶恐、不安。

而原本就是一个做事认真谨慎之人,面对步入中年蜂拥而至的负面情绪,自然更会登峰造极——崩溃。

知乎上有个这样的疑问,

“44岁万达女高管自杀:多少中年人,活得像困兽”

获得高赞。

“正是知天命的年纪,却选择了弃天命。

有人说,因为工作压力大。

也有人说,因为内外的围困,无法消解的重重问题。

当然还有更多的声音称,人到中年,举步维艰,这是悲催现实。

其实最隐秘的根本问题,不是我们能够拿出来与人分享的,一些无足轻重的细节,或者大而化之的话语。

真正的痛苦复杂又庞大,细碎又繁多,无法一一句读。

我们在其中奋力泅渡,仍然时不时感到被吞噬的危险,即将窒息的绝望。”

他说出了大多数中年人的心里话。

05

危机无法选择自动避开,令人悲催的事还会不断发生,

不是你选择逃避,压力就会无影无踪,

所以要想走出中年危机的沼泽,就只能选择改变自己的。

一是学着把事情转移出去,不要全部放在自己心里。

大脑很刻板,只要是主人交给它的事情,它一定会照本宣科的记下来,

如果你一直把事情交给它,它就会因为想记的事情太多而让主人烦躁,焦虑,甚至崩溃。

试着把需要考虑的事情写在日记本上,或者说出来让自己最亲近的人帮助分担,或者是倾述在手机或电脑里,

这样来减轻大脑的负担,就会使自己心情舒畅,轻松愉悦。

二是给要做的事情排排序,分出轻重缓急。

早上要送孩子到学校,还要赶到公司开晨会,面见客户的资料还没有整理完成,还有母亲需要到医院打针···,

任何事情都会随时发生,从不会让你悠闲到主动去找事。

所以,给需要去做的事情排排序,

重要的事情往前赶,次要的事情往后顺一顺,

这样你就一直处在主动的状态,而不是被动的推着往前赶,掌握了主动,也就有了运筹帷幄的自信。

三是提前做好规划和准备,让掌控代替恐惧。

人对未知的事情一般会产生恐惧,

因为不可控的目标和结局,都会使自己不安和焦虑。

但是一旦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要做的事情不再是未知的,掌控感就会代替恐惧感。

大到孩子择业、买房子,小到每日工作安排和节日度假事宜,

提前谋划,提前考虑,

做到心中有数,遇事不慌,自然也就不会产生畏惧。

有的人心里装一件事,就会感到焦虑、慌张、茶饭不思,有的人心里有多件事情,但是还能够应对自如、轻松处理,

所以中年人的焦虑,归根结底就是需要一个人具备这几种成熟素质,才能使自己放轻松。

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维思考的心智、

泰然处之的自信。


远源流畅


人到中年,如果没有目标,没有兴趣爱好,最容易陷入无奈的境地。

消除中年焦虑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认清自己所面对的具体情况。认真分析自己的个人处境,摆平心态。

如果自己事业稳定,家庭情况稳定。那么就做出自己的个人职业规划和家庭规划。按部就班稳妥的推进就可以了。

但是如果自己到中年事业上停滞,家庭上不是太理想的话,就要鼓起勇气,迎难而上。抓紧时间打拼,人到中年的打拼,一定要少说话,多做事,默默的承受各种压力。踏踏实实努力奋进的去解决各种困难。千万不要着急,更不要堕落,或者是随波逐流。

不论什么时候踏踏实实的干,总会有结果。在困境中主要考验的是一个人的坚韧和冷静,只要坚持。事情总会变得越来越好。


乌蒙村夫瞎打捉鸡麻将


生活中,确实有很多瞬间突然使你变好,

而那一瞬间,永远留在你的记忆里。

In life there are actually many moments that suddenly make you become good , and that moment has been in your mind forever.



水木清华76318705


1.呼吸的控制。

在生活当中,随时随地对自己的呼吸保持一份注意力,并且刻意的把它拉长,就可以增加副交感神经的作用,让自己能够比较淡定一点。

尤其是如果能够把呼气的时间拉长到吸气的两倍,对于常常焦虑、烦躁的人来说,就是更理想的调解自律神经的方法。

而对于交感神经不发达、平常比较迟缓、容易抑郁、沉闷的人来说,瑜伽的快速呼吸法是比较好的。

2. 走路比激烈的跑步对副交感神经更好。

所以,快跑适合平常比较慵懒、沉静的人,焦躁的人适合用稍快一点的步伐走路(而不是跑步),来调节神经。

3. 说话的语速放慢,同时不忘脸上时时带着微笑。

即使心里不开心,也强迫自己微笑,再加上说话速度放慢一点,那么你的自律神经也会被调节到的。相较于微笑的神奇效果,生气和恐惧是对自律神经最不好的刺激。

4.早上起来喝一杯温开水,刺激肠胃蠕动,而且一定要吃早餐,三餐也要定时,确保自律神经定期定时的被刺激、调节。

因为肠道的健康对于自律神经也非常有影响,所以要常吃一些益生菌、乳酸菌保持肠道的健康。

5. 走路的时候,保持胸腔和腰杆的挺直。

这也非常的重要。我以前姿势很不好,时常含胸。练习瑜伽以后,长高了三公分,分别是后脚筋、后腰和胸椎被拉伸开来了,各拉长了一公分,所以我真的长高了三公分。

用正确的姿势走路,放松自己的肩膀,张开手掌(不要紧绷手掌)可以让一个人处在比较放松的状态。

6.做所有的事情,都慢一点。

如果早上睡过头的话,在刷牙的时候,可以特意地放慢动作缓解自己的紧张和焦虑。



经典观察


焦虑是没有用的,儿孙自有儿孙福,不要去担心以后的事情,不要胡思乱想,只要做好自己努力了就行了,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该做就做什么。不要负债、不要贷款消费,多存点钱保证以后的生活衣食无忧,以备不时之需。在自己的衣食无忧的情况下,就应该减少欲望,把日子过好就行了。自己生活没有保障的情况下,就应该努力去奋斗,去找钱找工作,把日子过好。任何时候都应该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





吴智勇905


人常言,人生的道路长又远,但关键时刻就那么几部。中年就是人生的关键时刻和那关键几步。

首先,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是家庭的顶梁柱。又是自己职业生涯的关键时期,稍有不慎,会满盘皆输。所以我觉得人到中年,面对自己的人生无奈,应该咬牙顶过去,如果稍有懈怠,那就会一泻千里的后退。

其次,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要抱着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心态。这样如果碰到人生的无奈时,可以释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