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源觀察:Copy-left協議受冷落 寬鬆許可證看漲

針對開源公共版權的發展趨勢,軟件許可管理工具企業 WhiteSource 有著新的發現。

目前流行的許可協議,包括 GNU 主導的 GPL v2、GPL v3、LGPL v2.1,以及寬鬆的 MIT 和 Apache 2.0 等許可證。其特點是無需徵求所有者的事先許可,即可對軟件展開或多或少的操作,以加速相關產品的推廣與普及。

开源观察:Copy-left协议受冷落 宽松许可证看涨

(來自:WhiteSource,via The Register)

Persissive MIT 和 Apache 使得修訂者不必承擔相應的義務,GPLv2、GPLv3 和 LGPLv2.1 亦傳達了類似的自由度。簡單說就是,使用者不得發佈有所限制的衍生版本。

根據對 200 多種不同編程語言、約 400 萬個開源程序包和 1.3 億個開源文件的分析,WhiteSource 發現:“開源許可證的使用持續增長,但 copy-left / GPL 卻受到了冷落”。

2019 年,有 33% 的軟件依賴於 copy-left 許可證,另有 67% 的軟件傾向於某種 Permissive 開源許可證,較 2018 年增加了三個百分點。

相比之下,2012 年的時候,有 59% 的項目使用了 copy-left 許可證,寬鬆許可證僅佔 41% 。

這樣的情況,與 GitHub 在 2015 年觀察到的 copy-left 趨勢相一致。WhiteSource 產品副總裁 David Habusha 在致 The Register 的電子郵件中稱:

自由軟件基金會在 1985 年創建了 copy-left 許可證,以確保當時的邪惡公司無法使用開源軟件和限制其重新分發。

然而隨著時代的改變,開源社區和商業公司之間的關係已不再如此敵對。當前的十大開源項目,反而由臉書、谷歌、微軟等科技巨頭來帶領。

此外現代應用軟件中,開源代碼的使用率已經達到了 60~80% 。即使與此類許可的自由性背道而馳,初創企業仍傾向於圍繞特定的開源項目來建立業務、以及藉助軟件來抵禦競爭。

流行的開源項目背後(比如 ElasticSearch、Redis Lab、Docker),往往伴隨著針對三大雲服務提供商的指責。

爭議主要體現在過於追求開源項目的貨幣化,而沒有給予開源社區應有的回饋。過去 18 個月,一些公司修改了許可證,以阻止這種趨勢的延續。

遺憾的是,這些重新制作的許可證,並未得到很好的認可。

比如 Redis Labs 的 Commons Clause 限制了雲提供商從某些 Redis 代碼中獲利,但遭到了開源社區的抵制,使其最終轉向了 Redis Source Available License 。

曾在亞馬遜和微軟工作過的開源許可顧問 Paul Berg,建議不應將 Copy-left 許可計算在內。因為它與著重於專有代碼的實體不兼容,結果就是寬鬆的許可證反而更加受到歡迎。

版權保護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對於專有許可證的集成來說,Apache、MIT 和 BSD 等更寬鬆的許可一直更受歡迎。

這種情況是可以預料的,因為在專有軟件的接口使用上,寬鬆許可並未施加太多的限制或義務,而 copy-left 不希望釋放重新分發的權利。

另外,我們在雲計算等領域看到了對 copy-left 興趣的重新高漲,比如較 GPL 更寬鬆的 AGPL 許可證。

它具有更強的保證,允許消費者繼續成為社區的成員,而不僅僅為了自身利益而擴展和重新封裝該軟件。

時至今日,想要找到一家幾乎未使用開源軟件的公司已經非常罕見。

在作者授予專有知識產權時,意味著他們相信自己的貢獻具有很高的價值。以至於維護費共享項目的私有分叉成本,已經超越了整合所有開發成果的難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