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城区让“合村”变成看得见的“红利”

婺城区让“合村”变成看得见的“红利”

日前,在婺城区白龙桥镇滨江村文化礼堂内,一场丰富多彩的晚会热闹上演,这是滨江村文化礼堂建成后举办的第一次文艺活动,也是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滨江村的首次“狂欢”。

舞台上,来自马徐、雅苏和倪家自然村的村民合力表演歌舞节目,精彩纷呈;舞台下,村民们欢聚一堂,一边吃着团圆饭,一边看文艺表演,氛围喜庆祥和。

滨江村文化礼堂原先是倪家自然村的大祠堂,已经有188年历史。自行政村规模调整以后,滨江村人口扩充到1800人,对于礼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滨江村投资150多万元修缮文化礼堂,并将“孝文化”作为新村的文化载体。“原先我们村里也没有文化礼堂的,新村成立后,我们又有了共同的文化礼堂,特别高兴”。滨江村村民告诉记者,有了这个大家庭,平时大家在文化礼堂内一起组织娱乐活动,可以增进彼此的感情,也有利于村庄的发展。

而“合村”带来的“红利”却远远不止这些。2019年5月份,滨江村的一条柏油路上多了十几盏路灯,照亮了滨江行政村的两个自然村。广兴路是滨江村的连村道路,这个宽度为6米的柏油路连接了倪家和雅苏两个自然村,是这两个村相互往来的重要通道。但由于配套设施不完整,路面未安装路灯,给晚归的村民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滨江村启动新村资金,投资2万多元,在广兴路安装十几盏路灯,照亮村民的“幸福路”。“我们能够看到新村合并后的成效,给我们老百姓带来了很大的福利”,倪家村村民表示,她每天都要来往这条路,从原先的黑漆漆到现在的光明,她坚信以后村民的日子也会像这条路一样走向光明。

婺城区让“合村”变成看得见的“红利”

“今年,村里还给我们加了医保补助,减轻了村民的负担。”徐大爷是马徐自然村的村民,他和老伴两个人每年在村里缴纳最低档560元的医保,除去村里每人100元的医保补助,两个老人一年也要缴纳将近900元的医保费用,压力相对比较大。为增加村民的福利,做好“一碗水端平”工作,滨江村村民委员会将三个自然村村民医保补助统一调整到每人300元。像徐大爷这样的情况,两个老人的医保每年只需要缴纳500多元,大大减轻了这个家庭的负担。

据统计,目前为止,滨江村共计1600多人参与医保缴纳,村里每年为村民补助的医保资金将近50万元。“为了鼓足村集体经济的腰包,我们将闲置土地合理利用。”滨江村党支部书记季小飞告诉记者,三个自然村合并以后,福利要共享,资源也要共享。倪家自然村有37亩闲置土地,为合理利用好土地资源,将37亩土地出租,分别用于厂房和停车场租金收取,一年租金将近50万元。“这笔钱用于村庄建设和福利资金,就是为了让大家知道新村合并后,大家都是一体的。”季小飞说。

据了解,婺城区开展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后,行政村总数从原来的327个减少至189个,调减率达42.2%,189个行政村总人口为19.55万,平均村人口达到1035人。同时,全区不断加快新村融合发展,实现“并建制、并三资、并人心,促发展、促民生、促振兴”目标,让“红利”看的见,极大地推动了“担当赶超、婺城图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