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吃剩下的饭都是怎么处理的?

小猴紫在此


古代宫廷的生活起居,向来都是让众多人感兴趣的话题。在我们通常的印象中,古代皇帝吃饭,都是十分讲究排场的,几十、上百道菜应该都是惯例。这么多饭菜,给一个人吃,必然吃不完,那剩下的饭菜怎么处理呢?

这里就说一下离我们时间最近的清朝,都是怎么处理的吧。毕竟,有很多清朝末年的当事人,后来写了很多介绍宫内生活的文字,并且公开出版了。这些文字记录,可以让我们比较可靠的还原真相。

宫廷吃饭的规矩

清朝宫廷中,准备吃饭,叫做“传膳”;吃饭,叫“进膳”、“用膳”;给皇帝做饭的厨房叫做“御膳房”。

清朝宫廷,一天有两餐主食,一般早膳是在早朝以后,上午10点左右;晚善是下午5点左右,中间间隔7个小时左右。当然,开饭时间并非那么严格,大概时间到了,随心意可以随时传膳。

按照我们每个人的亲身体验,吃两顿饭保持一天,肯定坚持不下来,所以,中间是随时都有点心吃的。比如早上起床后,会有早点吃,喝口茶,吃点糕点之类的先垫一垫肠胃。而在午后,也会有午后的下午茶,夜间自然也有夜宵吃。

所以,不要以为清朝宫廷只吃两顿饭,他们就吃的比我们少,他们吃的不比我们少。主要还是正餐排场太大,太费气力,能少一次就少一次了。

那清帝一餐要吃多少呢?说出来真的吓人,七桌饭菜。其中,三桌菜,冬天时,其中一桌菜会换成火锅;还有点心、米膳、粥品总共三桌;外加一小桌咸菜。要至少70名以上的太监伺候用膳,而伺候慈禧的据说有500多名,真的够排场呀。

一年中,不同时间,菜品的数量也是不同的,但一般都在几十样到上百样不一。

皇帝随时可能来一声:“传膳。”御膳房要立刻将数十、上百样饭菜备齐,这绝不是一时半会可以完成的。为了满足要求,御膳房多数都是提前一天或者半天已经准备好饭菜,一直放在火上热着。说来,皇帝也挺惨的,很难从御膳房吃到新鲜的饭菜,还不如一个普通的民间大户人家来的自在爽快。

而装御膳用的盘子、碗、碟中都有一个小银牌,说是遇毒会变黑。上饭菜之前,还会有专门的太监“尝膳”,防止有人下毒。而皇帝吃的时候,一道菜最多吃两下,就要换下一道菜。如果要吃第三下,旁边会有监管的太监,直接喊:“撤!”其他太监就会上来把菜给撤走,不给吃。此后,这道菜可能十天半月不会再上皇帝的饭桌了。而皇帝一般也会避免,为了不让人猜到对饭菜的喜好,防止有人谋害。

皇帝吃个饭真不容易呀,太麻烦了。

这么多饭菜,一个人是吃不完的,那剩下的饭菜怎么处理呢?其实不复杂。

宫廷剩饭剩菜的处理方式

第一种处理方式,这种方式也是惯例,就是赏给伺候的太监、宫女们,让他们吃掉。这个做法似乎还有一个专用词叫做“吃科食”。包括宫内太后、妃嫔的饮食,也多是如此。因为他们每天所领的配给,本来就包括专门伺候他们的那些太监、宫女的份例。先给主子吃,主子吃完了,剩下的就是他们分吃掉了。这个并不违例,而是惯例。

第二种处理方式,太监、宫女吃过了,还是没吃完,怎么办?其中的一些菜品、点心,就会被一些人给带出宫去,卖给饭馆、酒楼,让宫廷外的人,也有机会饱一下口福。毕竟在当时很多人看来,能吃到宫廷御膳,尝尝鲜,也是非常荣耀的事情。而太监、宫女们,也可以额外增加点收入。

第三种处理方式,真的会倒掉。有一些饭菜很容易变质,特别是在夏天,就会被倒掉。这跟现在的处理方式一样,当泔水处理掉。

赏赐御膳,这个不算剩饭剩菜

这里赏赐的饭菜,就不能叫处理剩饭剩菜了,因为并没有剩下,而是特意预留的。这种处理方式,就是赏赐给宫内的妃嫔、皇子、公主;受宠的太监、宫女;或者大臣们。

第一种赏赐方式就是直接陪吃,被赏赐者跟皇帝一起吃,只不过不能坐,要站着吃。光绪就经常这么干,让陪他读书的伙伴一起吃饭。而慈禧也经常让皇后、妃嫔,甚至宫女陪她一起吃。一些入宫的大臣,如果正好遇到了开饭,也很有可能被赏赐一起吃。这应该叫“陪膳”,吃的不是剩菜剩饭。

另外一种就是赏赐带走。这种赏赐,一般都是被赏赐者不在用膳的现场,所以,让专人送过去。赏赐的食物,一般都是比较容易保存的食物,比如糕点、蜜饯之类,或者特别稀奇、珍贵的食物。

食物来之不易,通常情况下,古代宫廷也是不会随意浪费食物的,基本上都会将剩下的饭菜分给其他人吃掉。

特别是在明朝初年,朱元璋的饮食经常都是马皇后亲手操持,每餐数量应该不会太多。再加上朱元璋勤俭节约的秉性,更不会轻易浪费了。


奕天读历史


据野史记载,皇帝的一顿饭必须几十个或上百个菜种,肯本就吃不了。桌上的那些“山珍海味”基本上都是随皇帝、皇妃全身而退。但剩了以后并不是扔掉,而是经过多方面搞了一个“专利营销”,并且每次都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赶上皇帝心情好时,会授意御膳房的总管把一些“家常菜”端到他自己的房间留着,等交班的一批太监宫女聚在一起吃掉,但他们必须AA制拿出一点儿“钱”放在桌上,以此类推。不过,这些有口福的人都是贴身伺候皇帝和娘娘的,其他人等不在之列。



而有些“天宫大菜”单独提出来拿到京城的监牢卖给“贪官”及有钱的囚犯,价格高的离谱,并特意告之这是皇帝剩下的,每次都能被抢购一空。甚至有些“来者”不拒的犯人因此免了秋后问斩之刑,因为杀了就断了总管的财路。民间曾有句谚语形容这来钱道:一年御膳房,三千雪花银。



还有些一口没动的更是人间难得的“人参果”。

因为每到饭口,皇宫外都有众多的“美食家”翘首以盼。当宫门一开,拍卖马上开始,谁叫的高谁拿走。传闻清朝乾隆皇帝最爱吃的“乌龙盘玉柱”最高价卖到了现今的一万人民币,而那道菜其实就是一根儿大水黄瓜盘了几根鹿肉条,顶头放一个樱桃,盘底是用食材加工的鹿肉丁儿。当然了,真假不得而知,也没人吃过。

但我“信”!



1993年未,我去承德大佛寺266医院对面开饭店,盘完店二个月后,到避暑山庄门前的“皇宫饭庄”(二楼,饭店名想不起来了,应该也叫什么什么庄)想吃顿皇帝大餐,就先点了这道“乌龙盘玉柱”,78元一盘。结果端上来后我鼻子都气歪了。一根立着的水黄瓜盘了一圈细火腿肠(1.5一根儿,一个连一个,三根儿为一条乌龙,转着圈盘上去),黄瓜尖儿上放一个小红樱桃,盘底全是杏仁儿。另外一个“凤凰展趐”,端上来时我差点吐血,半颗白菜铺压盘底,中间一小堆肉酱,哭笑不得时庆幸见了点儿肉星,价格吗!人家说我选的,86元。



那顿饭,两道菜,一小瓶半斤装“玉液琼浆”,皇上吃的米饭,一共花了370元,吃吐了不说,那叫个憋气又窝火哟。

那时候我在家乡单位一月工资才112.27元。

最可恨的那米饭,都他姥姥馊了。



估摸着这家饭庄可能就是延袭皇宫剩菜的处理方法:

把人“摸透了”,只要名,不差钱,才能卖大钱。



就像罗卜开会,一盘皇帝吃的顺气菜,在民间,就叫群英荟萃,花高价都抢不着。


骁勇34


关于古代皇帝的饮食,由于大多数史料记载比较缺乏,所以我们在这里只能了解一下记载比较详细的清朝皇帝饮食。

大多数时候,清朝皇帝们每天只吃两顿正餐,这两顿正餐分别在上午和下午的时候享用。

这些正餐的分量极其丰盛,每顿最多有108道菜,每天需要准备很多食材,这些食材包括了10斤猪肉、5只鸡,3只鸭,2只羊、10斤猪肘子、10斤汤肉、60个胡萝卜、19斤时蔬、6斤葱、青酱3斤、醋2斤、清泉酒4两还有其他诸多食材。

而清朝皇帝每天除了两顿正餐之外,如果他们在其他时间肚子饿的话,还可以叫御膳房在不同的时间里给自己呈上一些自己想吃的点心和水果,即使不吃第三餐,也可以保自己一天不饿。


慈禧每天需要用到的食材

按照清朝的规矩,清朝皇帝一般不会和其他人一起享用食物,太后、皇后、妃子们基本都是自己一个人吃东西的,御膳房每天都会把她们的菜品呈到她们的房间里让她们自己享用。

根据等级的不同,皇宫中的贵人们菜品数量又有会有所不同,在皇宫中,享用菜品等级最高的有三人,这三人分别就是皇帝、太后、皇后。

按照溥仪自传中的说法,太后的膳食虽然没有皇帝那么多,但也非常丰盛。

在他的说法中,慈禧太后每天所需要用到的食材有很多,包括了五十斤猪肘子、一只羊,一头猪、两只鸡,两只鸭、两升细米、一升五紫米、三升江米、三斤粳米面、一斤麦粉、十五斤白面、一斤荞麦面、两斤一两白糖、八两蜂蜜、二十八个鸡蛋、两斤豆腐、二十个茄子、十五斤蔬菜等。


这还不算完,因为清朝的皇宫中有着试毒的传统,所以深受慈禧宠爱的李莲英每天都会借着试毒的名义在自己房间中提前慈禧一段时间吃到和慈禧太后一模一样份额的食物(一般试毒的人,只能站着一道菜尝一点)。

由此,可见慈禧时期的奢华。

剩饭剩菜的去向

因为菜品实在太多了,所以皇帝每天用过膳后都会剩下很多剩饭剩菜。

关于这些剩饭剩菜的处理,很多人就感觉到了好奇,想知道皇宫里的人是怎么处理这些剩饭剩菜的。

根据一些清朝太监的回忆表明,如果是皇帝没有动过筷子的菜,要是没有变味道的话,一般御膳房的人会将这些菜重新加热,放到下次继续摆到皇帝的桌前。


这么做不是他们为了偷懒,而是他们想从中捞一些油水。

由于每顿饭的份额都有所固定,所以如果他们少做一道菜的话,他们就可以克扣一道菜的食材费。

大家可不要小看这点食材费,清朝御膳房里的食材报价往往非常高昂,道光时期一个鸡蛋御膳房都能报上几两银子的价格,就更不用说是其他的山珍海味了,凭借着这些食材的差价,御膳房里的人绝对能把自己钱袋赚得鼓胀。

而如果是被皇帝动过或者放久了的菜,那么御膳房里的人就不敢冒着杀头危险继续给皇帝食用了。


这些剩菜,御膳房中的人一般会和太监、宫女们私自分来吃。

有的则会被高价倒卖到皇宫外面的一些酒楼或者小饭馆中,卖给这些地方、让他们打着皇宫御膳房菜品的名号招揽顾客。

以清朝时期大多数人对皇帝的崇敬,这些剩饭剩菜会有着很大的市场。


孤客生


当我们想起“剩饭”这个词的时候,第一反应肯定是倒掉或者喂狗,喂猪等牲畜,但是在古代,皇帝吃剩下的饭可就不是这样了,皇帝吃剩下的饭能叫剩饭吗?谁敢扔?扔皇帝吃过的菜可是大逆不道,重则会被问罪处死的!再说了皇帝平常吃的菜少则三五十道多则上百道,即便有一部分是摆样凑数的,但每天依然会剩下大量的饭菜,这些饭菜都是名满天下的御厨做的,通常情况下一般人花钱都吃不到,所以“倒掉”那就太暴殄天物了!因而皇帝吃剩下的饭菜其最终结局一般是以下四种情况。


1,赏赐给身边的人。通常情况下皇帝会将自己没有动过的菜赏赐给身边的大臣,嫔妃,皇子,公主等人,有时候兴致高了还会赏赐给宫女,太监,而得到赏赐的人不管饿不饿必须当着皇帝的面站着吃完,不管好不好吃,愿不愿吃,哪怕他不喜欢吃香菜而皇帝赏赐了他一盘香菜炒肉!都必须称赞饭菜的美味和皇帝的恩德,所以得到皇帝赏赐的饭菜有时候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2,被倒卖给有钱人。是的,你没看错,古代的思想不能用今天的观念来理解,那时候,皇帝的口水就是老天爷洒下的圣水!不仅能治病还能延年益寿,发家致富,这一点不夸张!所以皇帝的“御膳”在民间是很有商机的,于是宫里的御膳房会和宫外一些比较高档的餐馆保持长期合作的友好关系,宫里人会把菜样还保持较完整的剩菜打折卖给餐馆,餐馆则稍微加工一下后打出“御膳”的名义对外销售,于是那些“急于得到皇帝口水”的有钱的老百姓就争相来体验,这条产业链经过明朝的发展到了清朝已经非常的完整,据统计参与这条产业链的人员最多的时候有上万人,可见“倒卖皇帝剩菜”是真的暴利!


3,皇帝没碰过的菜下次再上。像类似炖汤一类的菜,这种菜被御膳房的厨子做好后长期用小火煨在锅里,什么时候传膳了,便盛一些上去,皇帝没有碰过的则拿回来重新煨到锅里,而且如果皇帝在非用膳时间想要吃点什么东西填填肚子,这时候也可以快速的传上来,而不会耽误皇帝饿肚子。否则皇帝饿的发怒了,真的会像饿极的老虎,得谁咬谁!

4,卖给普通百姓。可能有人问了,这跟第二条有什么不一样的吗?是的,不一样,一样的话我还会说两遍吗?第二条是针对有钱人的,而这一条是针对包括你我在内没钱的(开玩笑,各位朋友们肯定都比我有钱,哈哈)。


老北京有一个词叫“折箩”,不知道北京的朋友们有没有听过,根据《北京土语辞典》解释为:“酒席吃罢,剩下的菜肴,不问种类,全倒在一块儿……也叫‘折箩菜’。”过去人们不富裕,头天的剩菜剩饭舍不得倒,第二天“折”到一起烩食,残羹剩饭有一种特殊的味道,有人喜食。那么当皇帝吃剩下的饭菜经过前面三道筛选后,最后剩下的宫里人会把这些菜倒在一块儿,倒成“皇家折箩”,卖给宫外的普通人,当然价格是非常低的了,基本就是半卖半送,如此一来有钱人能品尝到皇帝的口水,没钱的人也能尝到皇帝的口水,你好我好大家好,嗯,就是这样。

所以经过以上四种方式的处理,皇帝吃剩下的饭菜基本被消耗的差不多了。


咸鱼闲聊


皇帝吃不完是肯定的,因为皇上吃饭跟一般人可不一样,虽然皇上是想吃啥就能吃到啥,但是每一种菜,皇上最多只能吃三口。

为什么皇上只能吃三口呢?

因为在历史上,皇帝作为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常常会有高处不胜寒的恐惧,因为谁都寄予皇帝的宝座,谁都想当皇帝。

皇上就害怕有人往饭菜里下毒,而最可能被一下子就是皇上喜欢吃的饭菜,除此之外也害怕有的太监故意去迎合皇上,专门上皇上喜欢的菜邀宠。

为了规避这些教训,历史上的皇帝就会被要求,不能让别人知道他吃什么。

为了不让别人知道皇上喜欢吃什么,皇家就有个规定。

每一道菜皇上最多只能吃三口,如果菜超过三口,旁边的太监必须立刻把这道菜撤下去,半个月之内不能再上这道菜。

所以当皇上也很痛苦啊,什么好吃的也不能多吃。

虽然不能多吃,但是种类齐全,样式多变,而且皇上吃饭,每顿饭至少要花上百两银子,一座就是一大桌,要显示出皇家的气派。

这个时候皇上肯定是吃不完的,吃不完的饭要怎么办呢?

由于这是皇上吃过的饭,那就有了特殊的意义。

一般来说皇上会首先赏赐给嫔妃或者是儿女,都是皇子和公主们,这些都是皇恩浩荡,一般来说肯定是紧着自己家人给……

除了自己的家人之外皇上还可能会为了显示恩宠,把饭菜赏赐给一些自己信赖并且对国家有功的人,也就是那些就是比较高的大臣和皇上喜欢的大臣。

这些人受到皇上赏饭之后,需要感激涕零的叩拜之后,祖宗八代的感激之情来吃下皇上赏的饭,不论它好吃不好吃,你要是敢不吃完,那就是不给皇帝面子。

皇上不在乎你喜不喜欢吃,但是只要赏给你吃了,你如果不吃,那就是在削弱皇权啊,那你就会成为皇上的眼中钉,所以一般臣子这个时候都是泪流满面的吃完。

因为它难吃,而是要表现出来感激涕零的样子

而且你不能坐那吃,坐着吃是皇上的特权,你想和皇上平起平坐不成?

比如说有一天西汉就有个大臣受到皇上恩宠,赏膳,他怎么办呢?

他要跪趴在地上把饭吃完以示恭敬。

除了嫔妃公主皇子和大臣之外,当然就是赏给家中的下人太监宫女们了。

能够在宫廷中浸淫多年的男人,自然也都是玩权术,玩心理比较通透的人。

懂得如何驾驭手下,如何让手下感恩,恩威并施是一个重要的措施,皇上平常高高在上,这已经是非常大的天威了,偶尔赏赐给底下人一顿饭,这就是让他们感激涕零的恩。

恩威并施才能够让底下人对他忠心耿耿,而不会有异心,省得被人加害,虽然皇帝的警卫能力不错,谁知道什么时候就突然蹦出来一个人想杀你,所以身边人一定要好好对待。

所以偶尔赏赐饭食也是皇帝权术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但是到了清朝,对于太监宫女,没有像明朝那么大的权势了,像明朝时期太监是可以操纵国政,赚取很多外快的。

这时候的太监宫女薪水比较低,又没有什么能够捞油水的东西。

很多人竟然会选择把皇帝赏赐下来的饭食送到民间给富豪倒卖,因为是皇上吃过的饭食,以此来谋取暴利。

这件事情肯定属于太监宫女范围之内的潜规则,那肯定不会知道的,就算皇上知道了,轻易也不会为难这些人,本来人家薪水就低,能够自己开源也不错,他们也是要吃饭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算了。


历史好奇怪


咱们先看个段子:在一个炎热的中午,有个农民在地里干活,干着干着肚子饿了,可是他的午餐只有一个硬馍馍。

拿着又冷又硬的馍馍,老农不由得感叹起来:“我要是当了皇上那该多好啊!现在可以躺在床上睡午觉,醒了想吃东西就喊一声“来人,给我拿盘饺子来!”饺子马上就有人送来,多享福啊!

乾隆剧照:


老农从来没去过京城,在他的想象中,皇帝能天天吃饺子。饺子在他心中就是天底下最美味的食物了。

可是皇帝真的是如老农想像的那样,天天吃饺子吗? 皇帝吃饭在历朝历代都是件大事,要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尽量吃好喝好。

那皇上到底吃什么呢? 皇帝一般每天两顿正餐。这两顿正餐叫 “膳”,分早膳和晚膳。

早膳:


当然了,皇帝饿了也可以随时叫吃的喝的,但这些只能叫 “点”。

我们看看乾隆皇一天的生活安排吧:凌晨4点起床,去坤宁宫请安;5点喝一碗冰糖炖燕窝;6点用早膳,读圣训;7点茶宴;8点到13点批阅奏折;13点到15点接见大臣,15点用晚膳;16点继续批奏折;17点至20点自由活动; 21点休息。你看,乾隆一天就吃两顿饭。

由于皇帝的早膳吃得很早,御膳房会很早就准备好饭菜。吃什么呢?

据清《膳食档》记载:

光绪早膳菜谱包括口蘑肥鸡、三鲜鸭子、肥鸡丝炖肉、汆丸子锅子,豆秧汆银鱼、小葱炒肉、挂炉鸭子烹肉、豆腐汤,八宝鸭子、什锦鸡丝、口蘑烂鸭子和三鲜肥鸡、燕窝鸭条、熘鸭腰、荸荠火腿、什锦鱼翅,燕窝炒鸭丝、肉片焖玉兰、肉丁果子酱、榆蘑炒鸡片、盖韭炒肉、炸八件。

吃完这些,最后以一碗燕窝三鲜汤结束。是不是特别丰盛?

这是早膳,晚膳和早膳的内容也差不多,大同小异。 当然,正膳之外,皇帝可以随时叫点心来吃。

因为每个皇帝口味不一样,比如道光爱吃巧克力,乾隆爱喝豆汁,慈禧钟爱甜食,御膳房会根据他们不同的喜好制作一些点心,让他们在两膳之外的时间食用。

点:

每次用膳有这么多菜,能吃完啊?您别急,皇上吃饭是有规矩的,每道菜不许超过三口。无论什么菜都一样。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别人知道皇帝的喜好,也是怕别人下毒。

绝大部份的菜都是尝一口就够了。所以,每天都要剩不少的饭菜。 皇帝吃剩下来的菜怎么办呢?

一是赏赐给妃子及大臣们。

根据宫里的规矩,皇帝用膳后,会将没吃完的菜肴和点心赏赐给嫔妃、阿哥们。

也有遇到皇帝高兴了,赏赐给太监和宫女的时候。另外也会偶尔赏赐给大臣们。得到赏赐的大臣,往往受宠若惊,谢主隆恩。

赏赐:


因为能得到皇上赐膳,是一件特有面子的事。这也是帝王拉拢臣子的一种权术。

第二种办法,那就是买到宫外去赚钱。

要知道,普通人一辈子也没机会吃到御厨做的御膳。所以这些皇上没吃完的剩菜,会分成几个等级处理给各类饭店。

山珍海味卖给高档饭店,普通菜肴卖给普通饭店,剩下的那些大杂烩就卖给路边摊。

这些菜肴虽然是剩下来的,但口味比一般厨师烧的要好得多,不怕没人吃。特别是那些路边摊点,把这些大杂烩一锅炖,两枚铜钱一大碗,还是很受穷人的欢迎的。

赏赐:


解放后有人采访过溥仪:问他当年做皇帝的时候吃的是什么,溥仪回答说:

“宫里的饭,华而不实,费而不惠,营而不养,淡而无味!”

皇帝吃的饭,着重排场、规矩,仪式感特强,但究竟味道如何,也不一定能比得上咱老百姓的家常小菜吧。


刚日读史


皇帝吃的饭菜叫做御膳,那是由御膳房的专业团队打造的最高标准的伙食。皇帝吃的饭菜不仅色香味俱佳,而且还要用高大上的餐具和专业的伺候团队。皇帝的御膳主要是为了欣赏与享受,吃饱只是其中的目的之一。对于皇宫中的御膳,平常人别说有机会品尝了,就是见都没见过。

皇帝的伙食标准怎么样呢?

在清代,皇上吃饭问题,是一件相当大的事情。清朝皇帝每天只吃两顿饭,早上六点至八点之间的用膳被称为早膳,十二点至下午两点之间的用膳被称为晚膳,用膳时间都在两小时以内。除了正餐之外,还有两顿茶点,可吃一些零食小吃。

清朝初期皇帝的御膳,每顿饭有120道菜,通常摆三张大桌。后来因国库紧张而将菜谱减少,120道菜变为64道菜。咸丰皇帝又减去一些菜,变为32道菜。清朝日薄西山,垂帘听政的慈安太后,再将菜减为24道。慈禧独揽大权后,又恢复的百道大菜的规矩,每顿饭要用银200两。

我们看一下清朝皇帝每天的伙食标准,根据清宫记载:每日盘肉22斤,汤肉5斤,猪油1斤,羊2只,鸡5只,鸭3只,青菜共19斤,各种萝卜共60个,葱6斤,玉泉酒4两,甜酱和清酱各3斤,醋2斤。随膳饽饽240个,鲜牛奶100斤,玉泉水12罐、乳油1斤、茶叶75包。能吃完吗?肯定不能。

皇帝都是怎么用膳的呢?

用膳时间一到,前侍卫喊传膳,太监将预备好的膳食从御膳房抬来,并按规定布菜。皇帝在用膳前,待膳太监会先在每道菜上放一块试毒银牌,查看颜色以检验饭菜是否有毒或变质。之后,皇帝若还是不放心,则会叫太监先行品尝,确认无误后再吃。

皇帝吃饭有个规矩,就是每菜不过三匙,通俗的讲就是每道菜不能连吃三口,否则菜要被立即撤下。为什么呢?因为皇上喜欢吃的东西不能让别人知道。用膳期间,皇帝要是眼睛看了哪个菜,太监就会将菜挪到皇上够的着的地方,用羹匙舀进布碟。皇帝吃过三口,你就会听到太监大喊一声:“撤”,菜便被撤走。

皇帝吃不完的饭菜怎么办?

皇帝吃饭基本上是一个人独自享用,如果没有旨意,任何人不得与皇帝共餐。皇太后及妃嫔们,通常在其宫里用膳。只有在过年时的除夕和初一两天,皇帝才与皇后、贵妃们一起吃饭。年夜饭一般摆在乾清宫,皇帝高居宝座前面,下面是妃嫔们的陪宴桌。那么平时每天一百多道菜,皇帝显然吃不完。这些饭菜怎么处理呢?主要有以下途径。

赏赐给妃嫔、皇子及大臣们

皇帝在用膳时,除了太监在场,不远处还会站着一群听赏的人,比如商量事宜的王公大臣及皇子。如果皇帝不想吃,或是心里一时高兴,便会把美食赏赐下去。被赏的人只能在另设的桌子前,站着吃完。估计主要还是吃不完的原因,皇帝赏赐的饭菜,即使你不饿也得吃把它吃完。

还有就是皇帝吃饭期间或者是吃完饭,忽然想起那位妃嫔什么的,就会吩咐太监将饭菜打包赠予妃嫔们。不管是作为王公大臣,还是妃嫔皇子,能得到皇帝赏赐的饭菜,也算是莫大的荣幸,虽然是名义上皇帝的剩饭剩菜。

皇帝大量的剩余饭菜会被倒卖

其实皇帝的赏赐饭菜只是偶尔的现象,并不是每顿都这样。因此,每天便会产生大量的剩饭剩菜,这都是顶级的厨师团队打造的精品,自然不会轻易倒掉。这些剩余饭菜会被御膳房或者太监、宫女通过特殊的途径倒卖出宫。

没有人会担心这些剩饭菜没有销路,要知道这些饭菜可是皇上的御膳,能吃上一口都算是没有白活。这个一本万利的生意很是火爆,清朝时已经变成了一个能养活近万人的成熟的产业链。

这样来处理皇帝的剩饭剩菜,就是资源的再利用,远远要强于浪费掉。从太监、宫女到宫外小贩、酒家,既处理掉了皇帝的剩余饭菜,有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这些剩余饭菜一般会被按品相归类,品相好的会被餐馆收走,经过处理便会当做御膳卖掉。其余的就被做成大锅饭,熬成粥,便宜出售。

总之,皇帝用完膳,剩余的饭菜绝对不会被倒掉,处理它的途径很多,通常为赏赐和倒卖。我们在惊叹这些饭菜不会浪费的同时,对皇帝用膳菜肴的丰富也是惊诧不已,这也是封建皇权高高在上的一种表现吧!


野史也是史


曾看过清宫饮食档案,宫廷饮食程序繁杂,要求较多,但绝不是大家所想象的宫廷饮食就一定是山珍海味,清早期宫廷不太讲究饮食,食品以满族饮食为主,对比汉族饮食相对粗糙,随着国力的变化,以及受汉族饮食的影响,清代宫廷饮食慢慢地增加了很多汉族饮食的元素。菜肴的制作技艺以及菜品的丰富程度也越来越多。皇帝也和普通人一样,他也大多喜欢家常饮食。


比如史料中记载,慈禧太后喜欢的四大抓、四小吃,都是我们平常老百姓最喜欢的美食。抓炒腰花、抓炒虾仁、抓炒里脊、抓炒鱼片;四小吃:芸豆卷、豌豆黄、肉末烧饼、小窝头。溥仪在其回忆录中也描述了,每天御膳房做了很多很多菜品,但都不是他喜欢吃的,他更喜欢妃子们带过来的厨师做的一些家常菜肴。那么御膳房做了那么多菜肴,吃不完如何处理呢?

一、反复加热,下顿继续端上来

溥仪回忆录中写过,御膳房的厨师欺骗皇帝,并且骗银两的手法就是,每天报了很多食材,也做了不少的菜,端给溥仪,把他最喜欢吃的放在他的面前,而皇帝也都大多吃面前的几道菜肴。以至于放的远处一点的菜肴压根没动,又原封不动地撤回去。下一顿热一下又端上来。

二、当做礼物,赏赐给妃子们以及有功的大臣

很多没有动过的菜肴、筵席,直接赏赐给妃子们,还有的是赏给有功的大臣,这也是宫廷中常用的做法,而接受赏赐的大臣往往感受的是皇恩浩荡,发誓死心塌地地为朝廷效力。很多接受了赏赐的大臣,还不忍心吃掉菜肴,带回家供起,至其坏掉,倒掉。

三、被太监、宫女们吃掉

被皇上吃剩下的那些,有些就被御膳房的太监以及宫女们给吃了。

四、被卖到宫外

别以为剩饭剩菜就不值钱,这可是皇上吃的御膳,就算是坏掉了也有很多人想吃上一口。于是就形成了一个产业链,御膳房的太监会把剩菜卖给宫外的饭店,这也是太监们捞外快的手段之一。

吃对于国人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有仪式感,也有很多礼仪、要求在其中,我中华的饮食文化属于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值得我们深入的研究和传统。


灵闻档案


皇帝吃剩下的饭都是怎么处理的?

古代的帝王们,都被民间百姓奉之为是天子,因此都对他们尊敬无比。这一份尊敬,从皇帝的吃穿住行上就能看出。皇帝所用的一切都是最好的,更别说皇帝一日三餐的饭食,那每顿饭都是奢侈无比。大家应该都知道,皇帝吃饭的时候,排场非常大,他每一顿的菜品很多,每一道菜肴都要精致,菜的口感又要好。但皇帝毕竟是一个人,即使可能有一些受宠的妃嫔陪他一起用饭,也就才几个人,这么一点人根本就吃不了多少东西。如此一来,皇帝每吃一顿饭,都会有非常多的剩菜剩饭。那这么多的剩菜剩饭,他们会怎么处理呢?难道全部倒了吗?



在溥仪曾写的自传,我的前半生当中,他就这样写到过:在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宫中已经不复当年繁华,一切吃穿用度已经被缩减了数倍。但既是如此,我每月还是要消耗掉810斤的猪肉,要用掉240只鸡鸭,还有各种各样数不清的山珍海味,以及品类繁多的点心。想想看,那时候的溥仪还是小孩子,宫中的用度还被缩减了很多倍,但即使如此,他也要用到这么多的食物。更别说在以前了,宫中繁荣的时候,那皇帝们的每一餐不知道就要吃掉多少。但也说了,人的胃口毕竟是有限的,皇帝每一餐都吃不完,那当然就会剩下很多。那这些多出来的饭菜,又该怎么处理?当然不可能全部倒掉,毕竟皇帝吃的东西,怎么能让牲畜来食用呢?这不就是贬低了皇帝吗?因此,皇上的剩菜剩饭通常有两个途径处理掉。



途径1,赏赐给别人。皇帝给别人赏赐饭菜,也是表现一种恩德的方式。毕竟,连皇帝用的东西都能赏给别人,可见是看得起他的。被皇帝赏赐了饭菜的人,通常都要表现出感激的样子,要当着皇帝的面吃下去,同时还要满心欢喜,表示出味道好极了的样子。这样一来,皇帝才会觉得高兴,认为这些人识抬举。但是皇帝的赏赐也不是天天都有,再者来说,他赏赐给别人,别人也不一定吃得完,所以还是会有剩的。那这后面剩下的饭菜就会由第2种方法处理掉。



途径2,运到民间售卖。皇帝吃过后的剩菜剩饭,撤下去,宫女小太监们也会偷吃一部分。而后剩下的饭菜,再拿到民间去售卖。而这些剩菜,百姓们还非常喜欢吃,上到富贵人家,下到平民百姓,都愿意去争相购买。百姓们觉得,皇帝是天子,受到了上天庇佑。若吃了他的剩菜剩饭,那还有可能沾一点福气,能够祛病消灾。因此,皇帝的御膳一被运到民间,立刻就能被哄抢完了。



所以综上来看,帝王每一顿的饭菜虽然丰盛,但实际上每一顿也不算浪费。毕竟他们吃不完,后面会有人帮他们吃。只是他们每一顿吃掉的银子会非常多罢了。


紫禁公子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众所周知,古代的皇帝是为天下至尊,为了保证自己的威仪,皇帝在各个方面都制订了严格的规定,比如在吃方面,清朝皇帝一餐将近百菜,这哪里吃得完?

那么皇帝吃剩下的饭怎么处理呢?当然不是倒掉了

古代封建迷信极重,古人以为皇帝乃天子,有龙气,皇帝吃过的饭自然也是不一般。

依据宫殿饮食礼仪,皇帝进膳结束后,会将膳桌上吃剩的菜肴、饽饽、点心等赐给后妃皇子们,后妃和皇子如果还吃不完就会再赏赐给宫女和太监们。 皇帝在心情好的时候,还会赏赐大臣们陪吃,总之皇帝的剩饭居然会成为拉拢人心的一种手段,这也侧面说明了皇权的可怕。

以上就是小编得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