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父母供三個子女大學畢業並在大城市安家,現父母老了,怎麼辦?

玥玥職場


我大姨典型的農村老媽媽慈祥善良,丈夫早在十年前就去世了,現在75歲的大姨。身體越來越不好,這成為了遠在異地他鄉的三個兒子,一個女兒非常惦記的事情。所以說每年過年的時候,讓兒女們最操心的就是媽媽去誰家裡,過年到不是說兒女們推脫過年的這個事情,而是我大姨這人比較倔強。過年就願意待在自己家裡,而且告訴我兒女們誰有時間就回來,沒有時間也無所謂。有一次我大表哥為了讓我大姨去她家裡過年,提前一個月就把我大姨從吉林騙到了內蒙古。本想著一家人團團圓圓的過個年,可是快到過年的時候。臘月28誰也不知道的情況下,我大姨自己買了站票回到了家裡。氣得我哥哥嫂子連夜開車回到了吉林老家,沒有辦法陪著媽媽在那裡過了一回年。

你們怎麼好,你們怎麼快活做媽的高興,但是媽媽就是不喜歡你們的環境,我大姨總是親人團聚的時候對自己的四個兒女說。後來我這四個表哥表姐也做出了一個決定,就是每人每年都給我大姨拿6000塊錢。再加上我大姨有自己的地租出去了,也能回來一點錢,所以說我大姨的生活過的也很滋潤。

我能理解在外面上學的孩子成家立業以後,父母永遠是自己的思念,你想一下含辛茹苦的農民父母把孩子培養成人作為兒女的,怎能不讓父母享福呢?這是天下孝順兒女的共同心願。可是故土難離也是老人的最終想法,為了母親父親能夠幸福,我想作為兒女的。如果勸不動父母跟你到城市裡去居住,那麼就多拿一些錢讓父母有一個養老的收入,這樣的話你們也就不用惦記父母的晚年生活了,這樣也很好。


伊春美食美客


這麼巧,我正好是農村父母,三個孩子也從大學畢業了,我把我的情況和想法說一下,供參考。

我三個孩子大學畢業時,老大曾經問我,老爸,我大學畢業了,回家找工作還是去外地找工作?

我說,不要回來,離我遠一點,去更好的地方,去更好的城市,找更好的工作,讓我來思念你們。

結果老大去了上海,入了美國一家服裝設計公司,她本科專業學的是服裝設計與工程,工作與專業很對口,工資待遇還是可以的。

老二也是個女孩子,受姐姐老大的影響,南理工畢業後來到上海工作,現在與其男友在新西蘭,離我們更遠。但每天能在微信與我們有說有笑,勾通良好。

老三是個兒子,在廣東念大學,學的專業是紡織工程 ,大二有個暑假,女兒老二要他來上海做暑假工,入了一家培訓公司教中學生英語,暑假四十多天,兒子掙了一萬四千多元,出生以來,從沒有自手掙過這麼多錢啊,興趣大增,回大學後,加班加點學英語,大三就過了英語六級,託福成績也過了九十六分。畢業後重返上海,現在上海做英語培圳工作。回到問題上:

我和我老伴在老家時,沒有想過自己以後老了要孩子們回家照顧自己,由於做生意的關係,走得地方比較寬,也比較很遠,天津,北京 ,安微,江蘇,浙江,廣東,長沙,武漢都去過,瞭解到中國之大,比老家好的地方多得很,所以很鼓勵孩子們長大後自己去打拼生活事業,去尋找更好的地方更好的工作。

我們對自己積極交納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積極緞練身體,也建了自己的房子,搞了一些積蓄,準備了萬一孩子們都不在身邊,就夫妻二人互相照顧生存下去。

現在,三個孩子都已大學畢業,找到了開心的工作,他們要求父母來和他們一起生活,我們只好放下自已原有的生意,與孩子們一起在上海生活。

我家的情況與上述問題描述的情況要好一點,如果是是面臨問題所述的情況,我的看法是這樣:

一,父母應該振作精神,樹立活到老,做到老的觀念,小車不倒只管推 ,做父母的人 ,如果天天要求孩子們孝敬自己,照顧自己,孩子會厭得不得了,不能只等著孩子們回家來照顧,應該自救自強,身體不好,積極醫治,城鄉居民都有醫保,治病的大錢國家能解決大部份。

二,孩子們不願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經濟上也另買不起一套房來給父母居住,分開就分開,體諒一下孩子們的能力不足吧。夫妻倆在老家住著自己的老房子,不用再為孩子們操心操勞,自己解放了,自由自在,活得更開心。

三,活得好不好,關健是觀念,有的人,既使身處牢房,如過去許多革命家,腦子裡想的是明天的遠大理想,想的是革命成功後怎樣建設新中國,想的是籃天,飛鳥,白雲,沒有讓陰暗消極畫面佔領自己的思想空間。

四,三個孩子如果對父母長期不管不顧,說明這些孩子思想道德,責任意識,法律意識,修養還是很不全面的,應該加強學習,加快成長。

四,父母早期應培養孩子學會關心別人,幫助別人,樂於貢獻,獻身社會,養成習慣 ,使孩子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礎。有了這種關心別人幫助別人的思想,長大後不會變得自私自利,他們會關心自己的父母,也能正確處理自己與父母,自己與社會的關係。

以上看法,回答完畢。





郭有標


大家好!我是平安(PingAn)618,不知道這麼巧合,我正符合這個條件,很需要這樣的答案,也很需要這方面的交流。下面我就試談下我未來的打算,敬請各位朋友給予指導!

我家大兒子2017年碩士研究生畢業,現在在大城市工作,很順利!二兒子於2017年本科畢業,國考公務員,現在在稅務局上班,一切順利。女兒畢業後,參加工作,一切都很好。現在我已50多歲,還沒有退休,將來退休了,我準備學習學習寫作,搞好業餘生活,充實自己,免得生活很單調。

現在我在幹好工作的同時,每天堅持寫悟空問答,堅持閱讀頭條,給各位老師的好作品點贊,加油助威。就是為了將來退休後能有個快樂的養老生活。不講我現在的文章怎麼樣?不講我現在的工作多麼忙,每天堅持來回答悟空問答。在回答中學習,在學習中回答!將來我老了將要隨孩子們一起生活在城市裡,不給孩子們增添壓力,不講逢年過節,都要和孩子在一起。農村任何習俗禮節都隨著時代、地點、環境的改變而改變,該簡的簡,該免的免。

如果若向題主所說的那種情況,是我的毛病我改正,是孩子們責任孩子改正,難道說不可以嗎?


平安618


很高興能夠參與這個話題,我也是一個地地道道農村出來的孩子,我家裡是兄弟三個,我是家裡的老三,現在我們兄弟三個都長大了,可是自己的爸爸媽媽也成為了大家口中所說的老爺爺老奶奶了。父母養育我們成人很不容易,尤其是農村的父母,為了養育孩子長大成人再苦再累都不怕,為了給孩子創造好的生活條件,沒日沒夜的工作,現在看著他們花白的頭髮,心裡很不是滋味,他們為了我們承受了很多很多,犧牲了自己的青春!看到作者的問題我最想說的一句話就是,父母養你小,你養他們老!跟他們在一起生活,讓他們開開心心快快樂樂的安度晚年![祈禱]






石門阿力


無獨有偶,我跟郭先生的家庭情況基本上一樣,只不過我是兩個男孩。老大四川大學畢業後在上海一家美國高科技公司任職,老二大學畢業在北京交通部工作。各人在所在地成家安家。他們母親身體不大健康,跟老大一起生活,我不願意跟他們一起,就胡亂跑,在老大老二家各住一段,長者二十多天,少者一個星期。在老家住一段,也就是一二個月,其它時間東跑西逛,冬天一般住海南。其實覺得很自由快樂。做人得想得開,不要這樣不滿那樣也不如意,那是在害己害人。


闕耀中


《老母這樣辦》有城裡一老太太,月退休金兩千多,生有三個兒子,有的是幹部,工人。他們母親按排,每個兒子十天陪老母,負責,煮菜飯,洗衣褲,洗澡,家庭衛生,同睡一張床,其三兒一併服從,媳婦想去換一下,老太太說我沒照顧媳婦小時候,她們無理由來,就這樣一直辦下去,也因此三兒各家都很和氣,從旡矛盾,兒不錢母醜,狗不前家窮,養兒扶老,這個傳統還是要傳下去,等自已老了為難了,才知道老有所盼指的是什麼


古傳閨療


真是踫巧,我也是三個小孩的父親,早以大學畢業(兩碩一本,兩兒一女)在上廣深定居(因工種不同)(能源工程師,機械設計工程師,會計師)。我是農民沒有退休金,現在己有七十多了,大兒子給我買一套三室兩廳,在珠海金灣定居,兒女們每月每人給我一千塊錢作為生活費,目前身體比較健康,每年一到兩次體檢,沒有什麼大問題,可能還活得幾年。


麻鐵930


這種情況真替你感到不值,雖然你辛苦培養了三個大學生孩子,卻培養了三條冷血動物。一個不懂感恩的人,學歷再高又有什麼用,用佛的話說,冥冥之中有天意,善惡到頭終有報。用現在的話說,出來混遲早要還的,一切都是自作自受。我也是農村人,兩女一子,也都大學畢業,如今在廈門自已做外貿,也在廈門買房,子女都很孝順,小兒子今年也結婚了。我已經沒有任何壓力。子女要發貨時來不及忙不過來,我就去幫忙,其它時間都空閒,可以說我現在是在享子女的福,比起你的情況會好很多,我看了別人也是三個大學生孩子父母寫的文章,如你這種情況還是罕見,希望你的孩子能看到這些文章,學一學別人家孩子,父母含辛茹苦把你培養到大學畢業,真的很不容易,不懂得孝散父母,會招全社會唾棄的,樹要皮,人要臉,別做一個受千夫所指的人。


陳晨2339711


對於這個問題我早也想通了,只要他們過得好,不要打擾我們,我們就開心了。至於養不養我們,我並不在乎。現在國家政策好,我們老了國家多少有點補貼,如今能動點,就做點活,集點積累,給自己防老,也就是給孩子們減輕點負擔。

記得,當初我們為了給她們完成學業,丈夫身體一直遭糕,我下廠礦打工,別人上三班倒,我上兩班倒。好不容易將孩子學業完成,大女兒畢業兩年後就成家了,也就是拿錢後,就成了別人家的人,當時,我的親朋好友都為我打抱不平,而我卻想得很通,女兒終久是別人家的人,遲早都會離開自己的父母,只要她幸福,我也算完成了自己真正的義務,養兒養女只是我們的義務,而他們是否非要養我們的老,那只是看他們的孝心,但若孩子們有能力的話,我想絕大部分孩子還是有孝心的。因中國傳統的美德還在那裡。他們沒能力的話,我們也應理解他們,現時代的孩子們壓力比較大,房貸,孩子撫養呀什麼都很大,社會竟爭力強,工作壓力大。我想我們作為父母的也應該為孩子們多想一想,先要照顧好自己身體,別給他們添麻煩。這也就是我們這些做父母現時的義務。

至於想和孩子們是否住在一起,我個人認為,不必了。農村畢竟空氣新鮮,適合我們老人居住,鄉里鄉親還有人陪著聊天,城裡象籠子一樣,整天圈在家裡,除了出門買菜才能看到一些陌生的面孔,真的無聊。

如果有條件的話,節假日,孩子回家來聚一聚,團團圓就行。真的到了不能動的話,孩子們又沒時間照顧,那麼孩子們應該出點錢來,請保姆照看。


梅1903


這個問題我是這樣著的,首先看老人意思,如果他想和孩子一起生活那就接去,不想去留在老家也行,我們就一個孩子,畢業在沿海城市,後來也給我們買了房子,但我覺得還是在老家快樂,有老同學,親屬同事,比在異地他鄉快樂,後來我們就回老家了,人老是必然,但能自立儘量自力,青年人身上擔子更重,尊重父母的選擇好好打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