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好多招聘单位都明确年龄不超过35岁?那超过这个年纪的人怎么办?

湘古子自娱体


35岁以上归猎头管,不走正规招聘流程。如果你35岁以后还需要去应聘招聘职位,确实只配去死了。


Jerryli63267726


35岁,在很多职场人眼里是个分水岭,在很多HR眼里,就是招聘的分界线。35岁不可招,35岁不可用。多少年以来,职场上就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不少企业也在实践着这样的信条。

我也曾经与一些HR聊过35岁现象,也问过他们关于这种信条的解读。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有说服力的回答。我只能认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企业不同,情况也不一样吧。

可是我们反思一下,35岁现象有多普遍?

1.一个企业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职级,对人才阅历和年龄的要求是不同的。我们翻阅一下不同公司的招聘信息,会发现,35岁现象基本在中基层岗位上。高层岗位几乎没有35岁的限制。

2.不同行业对年龄要求的差异比较大。在一些相对前沿的公司,比如电商、比如研发、比如其他互联网相关的行业,企业对应聘员工的年龄要求比较高,年龄偏大是不受欢迎的;但在一些传统行业里,对于应聘者的年龄要求则没有固定限制,或者年龄要求没有那么严格。

3.另外,不同企业在不同阶段,基于其业务或者发展的需求,会要求或者不要求35岁的限制。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为了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从整理上来看,我们无论浏览招聘平台的信息,对接企业HR还是猎头公司,需求岗位对年龄有要求是普遍性的。

很多朋友可能比较关心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35岁现象的发生的?

1.传统的职场阅历解读。在以前的时候,一般认为一个职场人到了35岁,职场经验要在10年或者10年以上了。10年的积累丰富了他们的经验,但同时使得他们成为了职场“老兵”,对于亲团队建设,对于企业未来发展活跃度和创新都起不到积极作用。

2.35岁面临的三大问题:

A.职场逻辑固化。35岁的人在长期的职场工作中,形成了成熟的职场工作习惯和职场价值观,在个人行为和团队相处上都会不自觉的遵循自己的一套方法论,很难有大的改变。

B.个人思维路径和理念固化。大量的职场人在10年以后都会普遍性的沿袭自己一直以来的经验,在问题处理和责任担当以及面对新课题的时候接受新的事物和理念速度较慢,甚至排斥。这种行为造成他们过度的以自我为中心,对己对人,都是不利的。

C.个人成长驱动力较差和工作精力逐步下滑。

如果是追求上进的企业,需要追求上进的员工,需要精力充沛能够承担重压而且全力以赴的员工。但人到35岁,很多人都没有了追求进步的劲头,随着年龄增长个人精力也慢慢的跟不上工作的节奏了。

3.人云亦云,道听途说。对于35岁的分界线划分,来源于官方的招聘限制和某些所谓社会学家的解读。社会企业和职场跟风而上,再加上社会上的一些所谓专家、学者、企业工作人员不辨是非的盲目接受与宣导,使得35岁现象蔚然成风。但实际上呢?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做过深入研究,35岁的合理性在哪里?个人认为,这就是一种人云亦云的跟风现象。

站在企业角度来看,35岁现象是有利呢还是有弊呢?

有利之处:

1.团队年轻化,潮气蓬勃,活跃度高。

2.对于一些年轻化的团队来说,团队磨合成本小,容易塑造团队文化。

3.企业再快速发展过程中,敢施压敢调整,团队承压能力较强。

不利之处:

1.完全年轻化的团队,增加企业在执行层面规范化和执行效率的摸索期。

2.没有合理的年龄结构搭配,不利于企业员工整体的成长与发展。我们讲究梯队建设,除了所谓的职级梯队以外,年龄梯队也是很重要的。

3.限于企业中基层的执行或管理,高层关键时刻不给力。大家有时间了解一下歌尔电子的管理,就明白我说的道理了。

35岁现象到底合理否?

1.35岁现象是对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我们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待职场年龄,就如大家所说的现在新兴产业基本都年轻化一样,动不动就80后、70后OUT了,可是看看哪个互联网巨头的大佬不是70后或者80后?是不是现在前沿领头的公司,大佬基本上都是70后或者80后?是他们在引领行业,在引领大批的年轻人前行。你说马化腾的理念比哪个年轻人的理念落后了?马云作为60后,又比哪个35岁以下的年轻员工思想落后了?35分界线导致大量优秀的职场人被排斥在外,部分优质的人力资源被闲置或者荒废。

2.就像我在一开始说的那样,企业的需求不同,行业不同,招聘的岗位不同级别不同,应该在年龄阶段上实事求是,以满足自身发展和整体绩效需求为目标,在人力资源结构的划分上,35岁现象应该存在,但不能是一刀切。

作为个人应该如何看待或者对待35岁现象?

1.35岁现象虽然存在,但从来没有一个真正的优秀职场人被35岁所阻挡。只要你对自己有信心,敢于拼搏,勇于担当。总是大有可为,总是有很多优秀的企业向你抛出橄榄枝。35岁现象存在,但挡不住你的优秀。

2.35岁危机,对于个人来讲,还是自我选择和暗示的结果。在社会或者市场35岁风气的影响下,很多职场人,早早的就开始担忧35岁的问题,到了临近35岁,不管市场如何选择,自己先打退堂鼓。对于35岁以后的岁月,在自己的职业生也规划中模糊不清或者出现空白。这种选择完全是自己心理暗示的结果。还没有面临这个问题,你先把自己打败了。怨谁呢?

有些朋友说,连华为这样的企业都有35岁的年龄限制,为什么不合理?我想说的的,第一你的企业不是华为,第二华为的35岁限制与其战略需求和实际的团队工作需要密切相关,华为要解决的问题与你所在的企业是截然不同的,其梯队打造也根本不一样。你信不信华为38岁的员工到你的公司很可能是一把好手,个人思维与能力远超你企业的员工?作为职场人,面对35岁现象,我们知道它存在就好,没有必要在心理过多计较,无形中给自己设立一道根本不存在的“魔障”。但反过来说,一个职场人35岁还在到处求职,也真的事比较失败了。


个人努力不足,不能脚踏实地,却用心抱怨运气不济,眼红别人成功,自己却原地踏步,茫然四顾。所有的人前风光,都必然是背后受伤,成功与跨越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唯有真正无畏拼搏,一路向前,才能走出希望和满足。能做到这些,你的35岁又怕什么呢?


回答不当之处请包涵。


指尖视野


正好跟朋友讨论这个话题,她听到一个说法是“要么你升上去,要么没人管你;我认识一帮35+/40+的大牛,或者创业,或者在家撸猫”。这算为未来指明了方向了吗?当然不是。因为,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35+的人既没有积累足够的竞争力,也没有积攒足够的钱,35+日子还得照常过。

第一,招聘单位明确不找超过35岁的人吗?至少不全面。

这个说法现在特别火,所以,好像是真的一样。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比如,哪家公司的总经理要求不能超过35岁?再比如,谁说保安员、保洁员不能超过35岁啦?都不是。

现在,人们看到的“不招聘35岁以上的人”的这个话题点,更多来自互联网、IT业、新兴行业。一方面,有现实的原因:比如,本身工作节奏特别快、加班多、要求员工all in、要求员工不断学习吸收新知识等,这些都更倾向于招聘没有成家立业的人群;另一方面,是财大气粗的原因:这些行业虽然劳动强度大,但待遇也好、又有“梦想”的光环在,所以吸引了众多年轻的求职者,求职者众必然就多了筛选的余地,所以,才会底气说我不想要超过35岁的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些行业的人一般都是社交媒体的活跃者,所以,他们的吐槽会更容易被讨论、更容易获得关注,但并不是事情的全部。

虽然我刚刚觉得例子也比较极端,但想明白为什么这个点炒的火热之后,你再踏下心来认真看企业的求职信息,会发现:真正限制年龄、对年龄特别在意的,一定不是大多数岗位。这不是追风的事,一个岗位的需要什么要求,会受到:岗位本身职责范围、岗位任务对任职能力的要求以及求职者竞争情况比拼结果等方方面面的影响,绝不会仅仅是年龄。

第二,35岁以后确实会面临职业的天花板。

当然,35岁以后确实面临职业的天花板,这些天花板是什么呢?

1.你的精力:大概率上说,35岁以后的人已经结婚生子,势必需要给家庭留出一些时间来;而且,身体的状态也跟20几岁的时候不一样,未必已经有颓态,但体力恢复上至少没有那么快。同样加班一通宵,需要缓的时间可以会变成。

2.你的经验:一般来说,35岁有大概10年上下的工作经验了,应该是很丰富了,但是,一个岗位上真的需要这么久的经验积累吗?哪些工作2、3年的人,在经验上可不一定比你差,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增加值会递减——也许真的有些你的经验别人是不知道的,但那也一定不是大概率会发生的事,也就是,一般情况下没啥用。

3.你的学习能力:这一条实际上是受到前边两条的共同制约:一方面,由于精力分散学习力本身会下降;另一方面,你的经验很可能会让你觉得自己已经是“满”的啦,不需要再补充。

4.你的劲儿头:“不是努力就一定会成功”,相信一定会有一些经历让你深有同感。所以,在机会再次出现的时候,往往会怀疑、会退缩、会觉得好事不会降在自己身上。那么,表现出来的结果,就是你没有劲儿头,甚至特别圆滑,就是各位大佬经常口诛笔伐的典型代表,也是现在裁员是重点对象。

以上这些,你可以对号入座,不管是哪一条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你的职业发展,特别是在跳槽、换行的时候,是会被对方质疑的点,这件事不认也不行。

第三,有危机感不完全是坏事,怎么办?

找到我们可能的短板,当然就是找到了问题的解决方案,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解决。从这个角度上看,趁着这个话题思考一下自己的职业规划,也未尝不是一件事好事:
1.提前进行职业规划,找到更合适自己的位置。

随着年龄的增长,精力状态会呈现下滑的趋势是自然现象,虽然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会不一样,按这个趋势都是一样的。所以,跟20几岁的人拼加班、拼体力,显然是不明智的。说到职业路径,具体可以有3个方向:

1)一个方向是走管理路线,这需要管理相关的能力以及机会,非常好,但概率不高;
2)一个方向是二线支持部门,比如培训、顾问、质量督导等,这需要特别强的业务能力,特别是发挥自己经验优势,也很不错,而且概率比管理岗要多一些;
3)再一个方向就是转专业或者转行了,也就是不是沿着自己的专业或者职业路径走,找到新的突破口或者接受新的安排,最终一定会找到路,但好或者不好就不一定啦。

2.不只是经历,把经历变成自己的经验。

同样是10年的工作经历,但每个人积累的工作经验是不一样的。这里,除了本身能力、态度的影响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方法。与“只是努力做好每件事”相比,我们还需要问自己:1)为什么要做这件事;2)这个结果让人满意吗?3)如果重新来过,是否还有更好的办法?4)类似的事情是否可以有一套解决方案?5)如何避免这件事上犯同样的错误?

最后,有一些积累会让自己更从容。这是最掏心掏肺的建议了,月光族很洒脱,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一定越来越体会到金钱的重要性。我们不是非要大富大贵,但日常生活能够从容一些肯定会更好,所以,注意个人的财务管理,多给自己攒点钱是非常实际的。

所以,我认为“不招35岁以上的人”本身不是一个真实的命题,只是在个人岗位上才会体现的明显;但35岁以上确实面临着现实的职业发展瓶颈,需要提前计划才好打破这个天花板,让自己在35岁之后又更好或者更符合自己内心需求的职业成长(PS:不是每个人都希望升职加薪、成为总经理,有了35岁以前的积累,在35岁以后可以从事自己更开心的工作也非常好呀)。


为好优姐姐


岁月是把杀猪刀啊,毕业后转眼就到了35岁,就到了职场人最焦虑的年龄,他们此时上有老、下有小,父母年龄大概60-70岁,一般已经没有工作收入,部分没有养老金,子女大概读小学,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可以说一睁开眼就是钱,可到了35岁却是职场人的一道分水岭,在求职的时候很可能被拒之门外,有些人更惨,直接面临被辞退,而且很多人在失业后就再难就业,有的被迫出来跑滴滴、送外卖、做临时工,有的更是沦为做门卫、扫地等等工作,下场十分凄凉。

为什么有些用人单位不招35岁以上的人?

1、35岁的人性价比低。35岁的人员已经积累了十余年工作经验,要么技术牛逼,要么业务能力强,往往对工资的要求比较高,聘用一名二十来岁的年轻小伙,一般给四、五千元工资就可以把他们给打发了,但对于35岁以上的人,凭着一身过硬的技术水来或业务能力,可能一张口就开价一万多,所以,作为用人单位,为啥不招年轻人呢?招两个的费用都比不上招一个35岁以上的!

2、35岁的人不能加班。35岁,上有老、下有小,生活中的锁碎事越来越多,是不能跟未结婚的年轻小伙子比拼投入时间的。再者,35岁,身体机能已经开始下降,精力也不再像年轻小伙子,他们只需泡个方便面就能干活到通宵,35岁以上的你,加班到晚上九点,身体就各种不适了,作为用人单位,当然更乐意招一个年轻人了。

3、35岁的人可塑造性下降。35岁,思维方式已经定型,说难听点已经开始固化了,是很难接受新知识的,也是不愿过多改变自己的,作为招聘单位,当然就更乐于招一个年轻的、有活力的,只要经过公司培养一段时间,就可成为对公司有用的人。

那超过35岁以上的人怎么办?

对于某些吃青春饭类的工作,比如文秘、空姐、导游、模特、运动员等等,这些工作就被人认为是吃青春饭的工作,他们是最害怕因年龄增大而失业的,不过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开动脑筋、只要敢于挑战自己,也是可以找到属于自己职场后半段的职业的,比如你是一名文秘,年纪大后还可以尝试做自媒体,既可以发挥所以,还可以挣到钱,很好做得好的人月入过万不是问题呢;比如你是一名运动员,退役之后还可以做一名教练,收入也不少;比如你是一名导游,爱好摄影,年纪大后,还可以发挥爱好,成为一名摄影师,这也不是没可能,所以说,不用担心怎么办,那些超过35岁的人,只要结合自己的特长、爱好,往一个方向努力下去,你就不可能挨饿,甚至可能迎来个人职场的第二春呢!

对于某些技术型的人来说,35岁才意味着渐入佳境,开始成为公司的中坚力量,有的技术上更上一层楼,有的获得了职位的晋升。就拿很多传统行业的技术人员来说,25岁左右毕业,3-5年入门,5-10熟练,10年以上才勉强称得上经验丰富,但毕业10年的时候,他们就已经35岁了,像这个年龄的技术人员难道不应该招吗?当然不是,这个时候,他们有经验、有技术、处事沉稳、能扛事、能出活,虽然年龄“老”一点,但绝对是公司一宝,而且,其宝刀远远未老!


设计制造迷


35岁确实是一道"坎",不少企业把它纳入了人才招聘的第一道程序一一"海选",那我们该怎么办?破冰只需要四步:

一.好人品,好信誉,强实力是我们立足的根本!

1.我们要像保护生命一样去守护好个人信誉;好的人品、好的信誉,能够让我们快速与他人建立信任关系;反之寸步难行!

2.通过不断地主动学习、实践、总结,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实力,不断地挑战自己的目标;用一次次的突破,一次次的超越把自己蜕变成行业的精英,甚至是具有超强话语权的专家!

二.走出去,勤社交,搭建优质高层人脉

1. 说句大家不爱听的话,咱们国家人才泛滥呀!现在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呐,因为到处都是"香酒"!如果自己天天就只知道呆在"深巷"(公司、家里),大佬们又怎么会知道你呀!

2.我们一定主动出去社交,多参加一些高层论坛、行业协会、慈善晚会等,通过这些渠道去宣传自己与结交朋友,从而搭建自己的优质高层人脉!

三.如果35岁了,我们找工作根本不需要去人才市场,或许只需要一个电话!

1.我们不参与公司招聘的海选,所以公司设定"35岁以内"的海选人才的标准根本制约不到我们!

2.需要工作的时候给我们的朋友打个电话或者约个饭,顺便聊聊他们公司现在有哪些岗位能够与自己相匹配的,或者其他相关公司有哪些岗位合适的;把彼此的责、权、利对接好了,工作也就落实了!

四.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未雨绸缪,要有目标、有计划的有序推进!

我们千万不能冒冒失失的,等到火烧眉毛了才想到事情要处理!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未雨绸缪,要有目标、有计划的有序推进;找工作也是一样,除非你老爸自己开的公司,你爱干什么,爱什么时候去干都可以!否则你就要有计划,要为换工作赢得时间,不然就会让自己陷入被动!

只要我们做到以上四大点必能打破"35岁"这个紧箍咒!

(我是诸葛教练,分享口才、销售、营销、管理、商业系统等方面实战经验;关注我,有问题在留言区留言,我会尽快回复🤝)


诸葛明职场教练


我是来现身说法的,在去年,也就是我临近34岁的时候重新找工作,各种“35岁以下”年龄要求的招聘让我的心很慌,35岁年龄是求职的一道关卡,我意识到自己需要做一次阶段性的职业规划。以下是我的分析:


因为是重回职场,所以我在搜索职位的时候,以以往的经验和行业范围来筛选,同时因为信心不足(已经离开太久),我查看的大多是文职类的办公室工作,几乎全部都有年龄限制,大部分都限制在35岁以下。


其实我在搜索这类工作的时候,是有一个意识的:35岁,至少已经出来社会工作长达10年以上,不管跳槽还是找工作,仍然在基层员工的范围,说明潜在的发展空间已经很小了。


我开始扩大范围,往上走:寻找管理职位,搜索一些猎头的招聘。确实,管理职位没有在年龄上有绝对的要求,或者年龄会放宽到45,在能力要求上列得比较详细。我一一比对,有些能力要求并不能达到:最近两三年的职业要求更新得很快,如果要跟得上得付出大量的时间,快35岁的我已经熬不起夜了。


年龄的限制并不是所有工作都一样:

如果按照45岁年龄要求,还有一些对学历等要求不高的工作,比如一些工厂的工作或者清洁工、保安等。

很多互联网公司一些职位招聘要求是在30岁以下或者更小。

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的工作基本是大专/本科学历,年龄要求35以下,如果研究上以上学历,可能放宽到45岁。包括一些人才引进的计划也基本如此。


为什么好多单位招聘都明确年龄不超35岁?


从生理上来说,35岁的身体是一个转折点,体力会开始下降,高强度的工作、社交会更加消耗人的精力,无法保持精力旺盛的状态。综艺节目《奔跑吧》第三期,就是嘉宾们一起熬夜:一个晚上不睡觉,撕名牌,吃烧烤,洗浴中心体验。最后经过质量检测,90后暴打80后:熬夜后浮肿的脸,憔悴的神态,消不去的黑眼圈,提醒着年龄越大越需要注意休息,不可再任性。


从职场发展来说:一般情况下,晋升路线从新人到熟手精英,大概需要1到2年时间,从熟手精英到管理层,大概1到3年的时间,从管理者成为管理精英,大概需要1到3年时间,2+3+3=8年,也就是说从0开始吃透一个行业成为行业的领导者,最多8年的时间也应该足够了。除掉试错时间成本(找适合的工作),35岁之前如果还未经历从新手到领导者这个晋升过程,35岁是最后的机会——再过10年,也差不多退休了。


从社会及家庭功能来说,35岁的时候,孩子嗷嗷待哺/正在读书;父母大都60岁以上(保险一般过了60很难买或者价格很高,60是另一个年龄关卡,人的身体开始出现一些小病小痛,健康与精力开始下降)需要家人更过的关注和照顾。正处在这个年龄的人们时间和精力无法完全投入到工作中,需要付出许多时间和经历照顾家庭,工作的质量就有可能下降。


那么超过这个年纪的人该怎么办呢?


1.首先就是要注意身体的健康,正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的身体做基础,说什么都是假的。休息时间要够并且要有质量,不能再任性地熬夜。饮食要健康有营养,烟酒适度。勤锻炼多健身,让身体保持在最佳状态。


2.对自身要有正确的认知,包括自身的能力长处在哪些方面、以往积累的经验有哪些、身体与生活的状况等等,找准定位。


3.明确自己的兴趣点,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是可以事半功倍更轻松地应对的,毕竟人生苦短,生活不易,能做喜欢的事情不会消耗人的内力。如果没法找到自己的真正兴趣所在,那就尽可能在已有工作上寻求内在动力,认真对待每一份可以提供报酬的工作。


4.35岁也有年龄优势,善于利用/挖掘时间与经历带给自己的资源,这个年龄也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机会。


5.保持学习的心态,只有不断地学习,接受新的要求和挑战,接受新事物,年龄就是一个可以被忽略的问题。


35岁,人生路还没走一半,转换成发展的心态来看,35岁是一个新的起点。


我在34岁“高龄”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之后,有哪些优势帮助自己更快在职场上立足呢?比如人际的观察力,成熟的处事方式,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比如人生的阅历,适当的表现方式,让领导与同事都能够看到自己的优势,很快取得信任,自己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挥。此问题上不多啰嗦。


小狮子在成长


能否客观、理性的看待此现象,决定了我们能否从现在开始就思考、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能否为了未来的发展积蓄能力、资源、资本!因此,先为提问者点赞!

一、很多岗位,三十五岁以下的人都用不完!还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那自然会画下这个年龄标准了。(只能说部分岗位,并非所有岗位哦!!!)

企业是要结合人才市场现状、企业的岗位需求、不同年龄阶段求职者综合因素等等来确定招聘用人标准的。

1、很多岗位,35岁以下的人都用不完,随手可以招聘到;

2、很多岗位性质决定了,35岁之前其精力、行动力是最合适的。例如:做基层的销售工作很辛苦的,招聘销售新人时,对年龄做一些限制很正常。

3、很多岗位的薪酬标准决定了,超过了三十五岁,很难满足其需求。

过了三十五岁,各个方面的压力对于收入的要求会变高,而且非常迫切。很多岗位,薪酬待遇可能短时间内无法满足这个人群的需求。有些超过这个年龄的求职者,可能为了能够立刻有收入而选择了接受低薪,但不稳定性太强!企业不愿意冒那个风险。

4、随着人年龄的增长,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适应能力等等出现固化、弱化,企业不愿意冒险去招聘。

或许有些人超过三十五岁后,在参加面试时表现很好。但在实际的用人过程中,很多企业发现年龄偏大的人的适应能力、思维方式等等方面要弱于年轻人,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这里说的是“比例”!用人单位在随手可以招聘到年轻求职者的情况下,不会为了一个较小比例去冒险、这是在浪费成本!)

总体而言,很多岗位三十五岁之前的求职者都随手可以招聘到啊!

二、管理岗位、高能力、业绩要求的岗位,对于“三十五”这个要求会降低很多

越是高级的管理岗位,对于年龄的要求越会适当放宽的。这是很自然的规律。因为没有多年的从业经历,不可能有极强的管理能力。

另外部分销售工作,也对于求职者的年龄会适当放宽。特别是那些对于人脉、资源、背景等等要求权重较高的销售行业。可以放宽对于年龄的限制。

还有一些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岗位,也是可以放宽对求职者年龄限制的。

用人单位,是以业绩、效益、收益、目标为参考标准的!

三、中国就是人多!这就是个残酷且现实的问题!个人没本事,不去玩命提升自我、只是呼吁平等、自己郁闷顶个屁用?——原谅老鬼说话随性!面对现实,你才能有自我提升的动力!

中国就是人多!这就是最大的现实!

各个行业缺少有人的人才,这也是现实!很多时候不是企业不想招聘到优秀的人才,而是招聘不到!当然了,老鬼也不否认很多企业有问题,留不住人。

在说的残酷一点、冷血一点:反正多数人一辈子都会身处社会基层,二八法则就摆在那儿!自己不努力,别想着什么公平不公平!千百年了都是这个样子!现在的世界也是这个样子!

用么就认命,要么就从现在开始玩命的努力!反正这个社会各种因素掺杂在一块决定了你我这些草根一时半会儿改变不了,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牢骚、抱怨、愤青、狂喷,纯粹白浪费时间、脑细胞。只会让自己失去动力。

四、世事无绝对,“35岁”这个门槛卡不住积极向上的人!

换种说法:你管他35岁这个标准干什么?看上哪个企业,如果你采用投递简历的方式会被卡主,得不到面试的机会,你可以主动上门啊!

因为对方设置了“35岁”这个门槛,就不敢投递简历了,或者投递了简历也得不到面试的机会就心灰意冷.....别人帮不了的。

你先投出去试试!因为很可能对方看到你优秀的履历、能力,给你面试的机会。

当然,即使不给你面试的机会,你也可以像个销售人员一样走出去进行拜访,主动争取面试的机会!

五、你能否保持内驱力,能否放开自己的视野,能否保持求知探寻等等,决定了你的未来职业发展。

有的人做了一辈子会计直到退休。有的人利用业余时间给一些企业做账挣外快,比在单位挣的还都!还有人由原来的会计,逐渐走出来成立了自己的财务公司。

有的人修汽车,做了一辈子的修理工。有的人选择自己摆起了修车摊,逐渐的自己弄了一个汽修厂。

有的人做了很多年销售,直至跑不动了被淘汰。而有的人逐渐的升职为经理、总监、老总,甚至自己创业去了。

有的人做了一辈子人事专员,只是负责给企业做最基础的求职者打电话预约面试时间、做初次面试。而有的人,逐渐的在网络上开始讲授人才招聘的渠道、技能、方法、面试的技巧。甚至逐渐的一步步的成立了自己的培训公司、人力资源服务公司.....

有的人,做了一辈子的小学教师,有的人逐渐的成立了自己的培训机构。还有些人逐渐的成了网络教育的名人、网红。收入丰厚。

很多人一辈子做一个岗位,平平淡淡,有的人不断升值、加薪。有的人最终自己创业。

反正呢....成事儿的人一定是少数,看自己了.....


我们不要把时间浪费在“35岁”之类的问题上了,全凭我们个人的努力,才是正道。

欢迎【关注】老鬼,每天分享职场、销售、口才、人脉类实战内容。

<strong>越多分享,越多收获!


老鬼归来


这就是赤裸裸的年龄歧视啊。现在越来越多人有中年危机,就是因为这种种年龄歧视。35岁到45岁的中年人,体力逐渐下降,孩子也基本都在上学,父母越来越老,正是上有老下有小,都得靠你的时候。本来你在一个单位熬了十多年,累死累活的,终于工作得心应手了,该松一口气的时候,公司却为了降低成本,把你扫地出门,这时候想再找份工作,结果招聘的都要求35岁以下,这让人怎么活?

之前看新闻说9部委联合要求,招聘不得限制年龄,这是一个好消息,但是真正实施起来可能还是没有太大改变,看到苏明哲失业后的状况就知道了。所以得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平时注意理财,让自已有点积蓄,在工作之余可以找个兼职,或者学一门本领,不至于在一棵树上吊死。记得买失业保险和养老保险。


家有儿女共同成长


深有体会,深受其害,深受其益!

37岁,辞去了做了十几年的企业管理工作,职位至总经理。因年龄关系,加上时代变革,出来后踏进了艰难的找工作之路,后来逼着自己自主创业。

所以,深有体会、深受其害、又深受其益!

十几年的管理工作经验,包括几百上千人的面试经历,谈谈为何35是个坎:

古人就有七、八坎,35刚好是一个人的第五个坎。该稳定的已经稳定,该成熟的已经成熟。

所以,没稳定的必有其因,而且是很难改变的原因,所以用人单位很谨慎。另外,该成熟的已经成熟,很难被改变,每个企业文化不同,用人单位当然会谨慎对待了!


家庭教育导师苏凡


35岁在很多人的眼里就是一道分界线,是南北区域的分水岭,是人生走过少年,走到中年,走向老年的一个界线,人们害怕35岁,但是也必须经过35岁。

35岁是一个男人拼搏出成绩,展示自我的时候;35岁是一个女人走过青春年华,孕育生命,懂的生命诚可贵的时候;35岁是一个大学毕业生在职场混迹,慢慢磨炼出剑刃的时候;35岁也是一个生命到了中点,走向衰老的时候。

耗不起的岁数,俗话说:你上有老,下有小,不好好努力,还在浪费生命,说的就是35岁的年纪。

其实到了我们这个时候,是一个很尴尬的年纪,孩子上学要钱,父母看病要钱,穿衣打扮要钱,工作好了还可以,工作不好吧你拿什么消费?

如果一毕业就在一家公司,那么这个时候你肯定是元老级别的人物了;如果你一直换工作,那么现在的你是否还在为了工作而发愁呢?那么现在的你是什么状态呢?是在一家公司稳定发展呢?还是到处流浪找工作为了生活奔波呢?

公司招聘很多都不愿意招聘35岁的人,因为35岁是一个不好管理的年纪,35岁的人要兼顾的事情太多了,单纯从上班来说,小孩感冒要请假,父母生病要请假,总之,家里事情很多,但是还不得不去!这就是为难之处!

为什么很多公司招聘毫无经验的毕业生,没经验可以,但是好管理就行,只要你听话,什么都可以好商量。

有人说,35岁之后,人们就会走下坡路,只要心怀理想和勇气,并给自己一份鼓励,为了心中的目标努力追求,只要你想要的想要的,岁月都会给你。

话虽然这么说,但是呢?这样坚强的人又有几个,或许你就是这样的人,但是大多数的人都会被岁月磨平棱角。

虽然这个年纪不招人待见,但也不是这个年纪的人找不到工作,其实对于一些人来说,这个年纪应该是最成功的年纪。

35岁,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事业和家庭都迎来全面开放期,走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面对生活赋予的各种角色,更应该活出自己的精气神,展现自己的魅力和骨气,人有骨气,才更有底气。

所以,不要怕35岁的年纪,活出自己的精彩,才能不畏年龄,不畏艰辛,不畏将来!

【职场温柔乡】,看职场,温柔乡,书卷共烛,天寒夜幽凉,一笔绘万象,每天分享职场趣事,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