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员工来说,辞职的成本有多高?

创骐云课堂官方账号


对于一个人离职的成本有多高,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第一,对人力资源部的影响。一个人离职,HR又要重新招人,于是要发布招聘信息,等待简历,筛选简历,邀人面试并与用人部门沟通,对候选人进行筛选,确定最终录用人员。最后就是等人入职了。想要招到合适的人员,这样的招人周期一般会持续一个月。这对于人力资源部是有相当压力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消耗在待招聘人身上。

第二,对本部门的影响。一个人离职,有可能带动其他人离职。如果能完成负责任的交接工作,对于后续工作的开展是非常有利的。如果不交接,对部门有很大影响!部门内部不但要收拾离职人员留下的烂摊子,而且要承担起培养新人的重任。部门内部本来就少人,这样的情况对于老员工来说,是有很大的压力的。

第三,对公司的影响。离职的人,已经熟悉公司的工作流程,他的工作对其他部门基本没有影响。而新来的员工,一切都要重头开始,别的部门也要教他办事流程。一个人离职,对于那些与他相熟的人,也有一定的影响,这些人或许也会离职。

综上所述,一个人的离职成本还是挺高的。


最忆是旧年


写写自己的真实经历吧,刚刚因为考上公务员从单位申请离职了,6月30号递交的辞职报告,31号交接完毕,就没再去上班了。

1、人事的同事说15号以后申请离职的,次月的公积金可以停缴,但社保没办法停了,所以需要我把7月份社保个人及公司缴纳的部分补一下,缴了5000千多块钱;

2、离职后,参加公务员面试培训,报了一个协议班,2.5万;

3、离职后,7月份到现在没有工资了,本来每月到手1万上下的,公务员录用流程复杂,7月份面试通过,但上班估计要到10月份了,意味着三个月无工资,那么这三个月的时间成本3万。

三个月的成本及支出共计6万块钱了。而且这个还是在确定公务员录取了,如果裸辞,一时找不到工作,那么可能面临更大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

俗话说,跳槽穷半年,改行穷三年,所以离职请三思,一定要给自己找好退路!



一蓑烟雨任平生81


一个员工的离职成本到底有多高?我看好多朋友是说的员工离职,公司需要付出的成本,我在这里要说的是员工个人付出的成本。

实际上,员工离职个人付出成本的高低,主要看个人离职的时机、个人专业化水平和个人社会影响力。我举两个身边的例子。一个是朋友小张,2002年从一家银行去了一家保险公司,离开时是一名银行客户经理,年收入四至五万元。到保险公司后被任命为部门经理,底薪加提成能拿到七至八万元,但干了 不到两年,因公司合并他又离开了保险公司,去了一家小额贷款公司,年收入大体在三万左右。但大家知道,这些公司都是私人企业,经营时好时坏,员工收入波动比较大,不到二十年他换了四家企业,现在闲置在家,房子还是住的二十年前的房子,妻子有病、孩子上学,基本没有什么存款。但他离职后的近二十年时间 ,正是银行从业人员的收入黄金期,一般员工拿到手的收入至少在五至六万,部门经理要在十万以上,光从工资收入看,他这二十年时间少收入至少在近百万元,这就是他的直接经济成本。其他如社会关系成本、公共资源成本等还不包括在内。

另一个朋友小陈,在2004年的时候从一家国有商业银行,去了一家城市商业银行,在国有银行时是基层行的行长,年收入在十至十五万元。小陈是名牌大学的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到城商行后先是在总部任部门经理,年收入在二十至二十五万,两年后到基层行干行长,年轻人在三十万左右,三年后任总行副行长,年收入五十至六十五万。他离开国有银行十五年,比在国有银行多收入在三百万元以上。这样算起来,他的离职是纯收益,没有离职成本,并且还大赚了一笔。

所以,离职、跳槽对个人来说,只要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选准时机、找准路子,还是值得尝试的!


一格826


我做的事国内比较创新的营销策划公司,也就是说,你具备再扎实的营销理论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到了我的公司,几乎全部作废,一切都要重新开始学习,所以我基本上员工入职前三个月,必须进行扎实的专业基础学习和创新方法的训练。然后再加三个月的实战学习,也就是说,进入我公司的员工,第一年几乎无法为公司创造任何效益。

尽管员工不能为我创造效益,但他们的工资却必须每个月准时发放。如果是刚 毕业的学生,三个月的试用期薪水是3000元/月;如果是有过两年以上工作经历的,则4000元/月。试用期过后会以1000一次的升涨。不管试用期与否,五险一金全部交清。外加一年的培训投入,如果一个员工在我的公司贷一年后离职,我的损失就是7万元,如果是2个或者3个以上的员工离职,那损失就要超过20万以上。

为什么很多企业不愿意花精力培训员工?就是害怕成本太高,离职又是自由,这就是核心原因!

欢迎各位创业爱好者关注我的头条号!我努力贡献更多佳作


沈坤


对员工来说,辞职的成本说高也不高,说低也不低,就看怎样去理解了。我现在在东莞打工,在我的认知当中有一部分的90后比较的不靠谱,他们今天高兴就来上班,不高兴,就直接旷工不来了,辞工对他们来说,好像不存在的,直接走人就行了。我们80后70后则不同,我们现在是上有老下有小,不敢轻易的辞职,即使要辞职,也会很慎重的,先找好下一家然后再辞职的。这就是我作为一个普通打工者的心声。


老范123


一个员工的离职成本到底有多高?这里分享个真实的故事给大家参详。

小李是一家IT外包公司的TL(项目组组长),他在这家公司工作了三年,薪资被新员工倒挂,于是他就去找了主管要求涨薪。主管承诺小李将对他的业绩进行审核调薪,然而这话说了小半年就了无音讯了。

小李便向公司提交了离职申请。主管没有做什么挽留,批了小李的离职申请。

  • 随后,一个刚来公司还没到一个月的员工看到自己的TL离职了,整日疑心重重,没过几天也提出了离职。

  • 和小李一起工作的老同事也知道公司薪资倒挂,眼见小李提涨薪无望,知道自己也没什么希望涨薪,就也提出离职了。
  • 一个项目组一下子三个人离职,其他人也变得惴惴不安起来。小李的backup在和小李交接工作时,觉得自己薪资没涨要做的事情反而变多了,心中不爽也提了离职。这是第四个离职的人。
  • 小李和交接小李的人都离职了,一时间找不到更熟悉项目的人对接客户方,事情耽搁了下来,引起客户强烈不满意。公司给这个项目组的人施加压力,有人承受不了压力也提了离职。

这个项目组大概在短短一个多月之内,直接走了五个人。老员工整日赶进度忙得要死,新员工来了也没时间培训指导,导致新员工也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工作,所以闲得要死。

有时候太闲了也留不住人,新来的没一个能待过两个月的。

后面大概因为“跟风效应”,又走了一个老员工。

至此,整个项目组基本瘫痪。项目无法按时交付,客户基本也吹了,甚至要求公司赔偿损失。其他公司听说了这个事情之后,也对这家外包公司产生了不良印象,导致很多在谈着的合作纷纷告吹。

所以,千万不要小瞧了一个员工的离职。


豆本逗


我是一名HR,关注我,为你解答职场困惑。

我们常说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员工的离职表面看似只是一个人流失了,而实际上给公司带来的影响远远不止如此。有研究表明,一个员工的离职平均会对三个员工产生负面影响。下面来分析一下员工的离职成本:

一、招聘成本

很多人都认为一个员工离职了,再招一个不就行了吗?实际上却远远不止这么简单。做HR的都知道,招聘一个合适的候选人有多难,尤其是核心岗位。平均每个岗位的招聘周期要一个月,关键岗位可能要2-3个月,这其中所花费的招聘费用,人工成本都是人员流失所带来的,而且招聘来的人员初期仍有流失,根据调查显示,失败率达到40%,可能招聘几个月合适的候选人来了一周就离开,又得开始新一轮的招聘。

二、替换成本

新老员工在交替的过程中岗位的工作一定是会被耽搁一段时间的,这段时间老员工要离职,对工作没有那么上心,新员工刚来不熟悉,工作没法很快上手,对公司来说也是有影响的,尤其是重要的销售人员在离开公司的时候会带走一部分客户,这个对公司而言也是需要流失的一部分成本。

三、培养成本

无论候选人有多优秀,来到一家新的公司都需要4个月的融入时间,公司也需要花费成本来培养一个新员工,而且可能新员工前几个月对公司是没有什么贡献的。也有可能培养了几个月之后新员工也离职,会加大公司的成本损失。同时,老员工的离职可能带动在职员工的离职,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工龄越长、贡献越大、职位越高的员工流失对公司产生的成本越高,负面影响也越大。所以,公司要采取措施减少人员流失,稳固员工的心!

我是一名HR,有职场困惑可以关注我哦!


HRGOGOGO


我是具有18年工作经验的HR总监,请关注我,为你解答职场困惑。谢谢!

1、员工的离职成本要看员工的职位、技术、工作年限和个人价值,也需要是看员工公司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力。

2、从职位上看,生产一线和普通职员的离职成本,只是招聘成本,基本上对公司无任何影响。总经理或销售副总的离职成本就相对偏大,无法用金钱来衡量了。因为高级管理人员的离职不仅招聘成本高,更重要的是有可能整个团队人员的流失,或公司业绩的直线下降。

3、一般来说,核心人才的流失,至少有1-2个月的招聘期、3个月的适应期,6个月的融入期;此外,还有相当于4个月工资的招聘费用,超过40%的失败率。员工离职后,从找新人到新人顺利上手,光是替换成本就高达离职员工年薪150%,如果离开的是管理人员则代价更高。

4、工作年限:工作时间。工作时间越久,离职成本越高。 习惯了“你的存在”,到哪里才能找到像你这样知根知底,贴心贴肺,价廉物美的人呢?做久了离职,对企业来说,损失不小。

5、个人的市场价值。掌握着公司核心机密的骨干人员或一些关键人员,他们个人的市场价值非常高,他们的离职可能导致公司的严重亏损或倒闭。

若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及点赞、转发。你的认可是我最大的动力和支持!谢谢!若对我的回答有其他意见或建议,请在评论区留言,欢迎沟通交流!再次感谢!


愿你好2018


辞职对员工来说,成本是比较高的,不只是在金钱方面,还有付出的努力及新单位领导的认可等。

1.工资方面的损失。如果辞职前不向单位提前说明的话,很多单位要扣一部分工资,如果单位有年终奖的话,辞职人员就会没有。奖金也不会给。有些单位把职工交的住房公积金返还,单位交的住房公积金就被扣留。

当进入新单位后,一般单位都有试用期,试用期工资是比较低的,大概有2~3个月的损失,各种保险、住房公积金、福利待遇都会没有。

2.进入新单位后,开始阶段是比较困难的。

要熟悉新单位的业务。即便是同行业跳槽,工作流程也是有比较大的区别,每个工厂的具体环境、客户资源不同,工艺、操作也有区别,如果是熟练工,领导会让你尽快上岗,基本没有学习时间,你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还有领导不信任问题。当到新的岗位以后,领导对你各方面不是很熟悉,对你能力会持有怀疑的态度,如果短时间内不能上手,或出现了错误,你的能力在领导心目中的就会大打折扣,有些人因此会被辞退,所以工作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3.每个工厂都有各自的特点,也就是说企业文化不同。进入新单位后,对他们的管理方式不一定适应。还有,原来企业的缺点新单位可能也会有,工作是否顺利、舒心都是未知数,这些都是需要面对的问题。

所以,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辞职问题,搞不好就会回家待业。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

1.能不辞职的情况下尽量不要辞职。如果工作有困难的话要想办法解决,而不是通过辞职来逃避。新单位也会有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困难,当困难解决的时候,自身的能力就会提高一步。

如果因为工资问题跳槽也要慎重考虑。工资高自有工资高的原因,不是劳动强度大就是技术要求高,老板没有白出的钱,就要看看自己有没有能力去做,考察好再行动。

2.进入新单位前要考察清楚再做决定。不要只听招聘人员的一面之词,要去企业实地考察。

看企业员工的工作状态。如果职工工作过于散漫或过于紧张,对于想跳槽的人来说,都不是好现象,如果进入这样的企业,都会有不少麻烦。

另外,到应聘的工序去看看,和职工交流一下,一方面了解一下工作情况,另一方面观察职工对自己的态度,如果很不友好,那么以后的工作氛围也不会好,可能会有排挤现象,考虑一下自己是否有能力摆平。

当然,拥有出众的能力还是首要条件,能力强了才会有更高的工资、更好的工作环境,所以,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才会显得尤为重要。





日出1218


一个员工的离职无论对个人还是企业成本都是很高的,我们来仔细算一下,结果绝对是惊人的高。

企业人员流失成本

首先,比如公司有一个15万元的项目,有3人团队分工负责,其中有一个突然在项目进行中离职了,他所负责的那一块没有人比他更熟悉了,就算有人接过来也做不到他那种效果,最终项目效果受到影响。就这一个案例来说,离职人员的成本有多高。

这个离职的员工岗位薪资5000元,这是公司少支出的钱,可是无形中公司已经支出了比这大许多倍的成本。首先是15万项目受到影响,项目尾款遭到客户克扣,被扣了2万,2万减去5000等于1.5万。

由于项目效果受到影响,导致公司形象受损,以后很难在短时间内接到这样的项目了,就按两个项目算,就损失了30万。再加上1.5万,一共损失了31.5万。

其次,人员离职完成职位空缺就需要招聘。招聘网站发布招聘信息,参加现场招聘会,寻找猎头等等都是需要花钱的,比如参加一次招聘会最少需要500元吧,寻找猎头也是需要付钱的,就按中低档算,1000元不算多吧。这就1500元了。

还要完成简历筛选,电话通知每个候选人,面试每个候选人,HR付出的精力暂且不算,简历打印,面试表格打印,电话费,水电费,场地费等等,算起来基本上就要1000元了吧,加上上面的1500就是一共2500元了。

所以一个员工的离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至少是31.75万元了。这还是按照中小型项目算得。

离职者的成本

每月薪资5000元是最明显的损失了,房租每月1000元,话费每月100元,伙食费每月1000元,水电费每月100元,买衣服化妆品的钱1500元,一月花费是3700元,每月还能剩余1300元。

可是,自己辞职了就等于没有收入了,但是每月3700元的花费依然存在,每月1300元的结余也没有了,而且自己还要为求职另外付出成本的,简历打印,去现场招聘会和面试的交通费,从开始找工作到正式入职成本基本需要1000元左右的。

而且就算自己正式入职了,也有试用期通不过的风险在。

总之,一个人的离职对双方来说都是损失巨大的,所以我们求职者只有在看到好机会时在离职才能把成本降到最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