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聽不進任何略帶批評或建議的話,只願意聽好話,怎麼辦?

優秀父母養成記


大家好!我是黃二娃!家裡排行老二,從小接收到的都是對我否定,原因很簡單,我是二妹!

我從小就很希望得到我的親人對我的肯定,希望他們可以表揚我一次,哪怕就那一次,即使是諷刺的表揚,我也狠開心。記得小時候都誇我老實,我每天都為了這句誇我的話,我每天都是乖孩子。長大了,才知道那是多麼諷刺的一句誇獎!當然我不能否定那其中一個真心誇我,認可我的親人!

現在,我也是為人母了。我的想法是,每個孩子都不可能生下來就會只聽表揚的話,作為家人,肯定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從小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孩子都是父母的複製品。

想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問問自己是不是也願意接受父母提出來的缺點,是否願意接受批評?如果你做到了,那我們就很好改變孩子了!

總有些大人會覺得,小孩子小不懂講道理的!其實我並不認為是這樣,孩子懂不懂在於你有沒有講。孩子做的好的,優秀的我們要及時表揚他肯定他,讓他覺得,這樣做事,是正確的。如果孩子做錯事,我們先給他講道理,如果不願意接納,我們在用他受表揚的事來過渡這件事,讓他知道,為什麼沒有表揚他,引導他去做對的事情!不要動不動直接否定,或者暴力解決!有時候小孩子的自尊心比大人還強。而且要適當做到不要在其他小朋友面前,一味否定自己的孩子!

以上是我一部分感想!我是黃二娃!支持一下點個贊哦!

謝謝閱讀我問題的每一位朋友!


我是黃二娃


不僅孩子聽不進批評,成年人也是排斥建議的。人天生具有自我保護意識,總以為自己做法是對的,不願意敞開心扉接受不同意見。


一、夾心餅乾

孩子都愛吃夾心餅乾,特別是奧某奧的。連不少大人也愛吃,巧克力味的,苦中帶甜,咬上一口,脆脆的。泡一下牛奶,馬上變得軟滑,變是很美味。

和孩子交流時,不防試試夾心餅乾溝通法。

在對孩子提出批評前,先用表揚作為開場白,接著帶出批評的內容,最後以肯定結束談話。

比如孩子數學沒有考好,不要生硬地去批評他沒有得高分。試試這樣說: 這次考試,語文考得真不錯,比上次進步了。可惜數學考得不理想。不過沒關係,今後多花點心思在數學上,相信下次會有進步的。

這種綿裡藏針的溝通方式,孩子容易接受些,不會立即跳出來,跟你爭論,為自己的差成績,找各種藉口。



二、實踐出真知

都說實踐出真知。

當孩子不能接受說教時,父母是不是可以考慮,換個角度想想,讓他看到實際情況。特別是當孩子還小,理解能力不強,無法明白父母所描述的事實。用做出來的結果,更讓他信服。

就拿吃飯來說,孩子不愛吃飯,或者吃得很慢。父母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直說不吃飯會餓,還不如真的讓他體會一下餓的感覺。他沒有體驗過餓,根本不能理解什麼是餓。

明白了餓,孩子才能聽懂,你所表達出來的意思,不想餓就得好好吃飯。



三、多給一個選項

不要為了批評而批評,批評是為了擁有更好的孩子。在提出批評時,是否可以給孩子多一些選擇呢?不要總是用命令的口吻,去讓他屈服於父母的權威。

讓孩子睡覺時,少說快點睡,不然長不高,明天沒精神學習了。這些太遙遠了,不在他的考慮範圍內。

可以試著問問他,今晚想抱著熊大睡,還是佩奇睡呀?孩子馬立選好心愛的玩偶,上床睡覺了。



有時,不是孩子難搞,是我們的方法太過古板,老套了。理解他們的需求,變通教育方法,求得共贏的結果。


女兒的玩具


孩子聽不進任何批評或建議的話,只願意聽好話,怎麼辦?沒有人喜歡別人對自己的否定,包括大人和孩子。但放任不管,的確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壞習慣不是一天形成的改正話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既然喜歡聽好話建議採用激勵誇獎的辦法。


孩子聽不進批評或建議,可能這個孩子主管意識太強。常常以自我為中心,過於自傲。這種孩子一般團結合作意識差,踏入社會很容易碰壁,一定要在年少時糾正過來!有的孩子聽不進批評或建議,恰恰相反是因為自卑。這種孩子特別敏感,容易激動。平時一定要多關注,多交流。多對孩子說,媽媽愛你,你是最棒的這類的話

這兩類孩子都可以採用激勵誇獎的辦法。比如小孩不收拾玩具,訓斥他們,似乎沒作用,搞不好,孩子還會大哭。可以用遊戲的方式引導,比如你和孩子比賽看誰把玩具送回收納箱的多。等孩子有所行動時,及時表揚。並激勵孩子每次玩完,都要及時送回玩具的“家”。

再比如小孩見人不打招呼,你要是教導孩子說,見到熟人一定要打招呼,不然不禮貌。我想下次孩子十之八九還是不會打招呼。其實孩子大多數都明白道理,有時可能只是因為害羞。你先打呼以身作則,如果孩子不說話,不要批評他,你可以說,我看到你微笑了,你是用微笑打招呼對不對,很好,不過如果下次說話,會更好!我想信你可以的。當然不要指望一次說教就能改正。還是需要你的耐心!



孩子問題究跟到底都是大人的問題!面對孩子的問題大人一定要認識到問題的關鍵所在,理解共情,正確引導!


蟲媽育兒


我是靜流如歌,很高興跟你討論孩子為什麼只願意聽好話,而聽不進任何略帶批評或者建議的話這個問題。

俗語道:好話一句三冬暖,惡語半句六月寒,語言這東西是帶有溫度的,聽不進批評是人的天性,不單純是孩子,即便是大人,在工作崗位上做出一點成績,遭到了領導的表揚也會歡欣鼓舞,而受到了批評,也會尷尬沮喪,何況是個孩子呢?

秉承多鼓勵的教育理念,孩子有良好的感覺,這是一件值得保持的事情,有助於形成孩子對世界的自信心,但孩子的心智並不像大人那麼健全,往往會做一些需要糾正的事情,我們既然秉承以鼓勵為主,自然也就要堅持以表揚為主,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一個好的家長,會把批評的話轉換成表揚的形式予以支持,比如孩子做出一件值得批評的事情,你完全可以忽略這件事情去表揚他值得表揚的另一件事情,在表揚另一件事情的同時,輕描淡寫的說,如果把某某事情如此這般這麼去做,是不是我們做的會更好?而不是開門見山就去直說那件事情。

孩子幼小的自信心需要時時呵護,教育批評孩子要有一定的策略,以商量的口氣提出的批評建議,要比自白的批評效果好的多。

好的批評建議應對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祝你和孩子一起成長。


靜流如歌3888


孩子愛聽讚揚的話很正常,大人也這樣。讚揚表示認可,希望別人認可是人性的基本需求。

批評和建議的話聽不進去也正常,忠言逆耳嘛,不獨孩子,這也是人類的劣根性之一。

家長先找出可能的原因:

1、孩子被表揚慣了,驕傲自負;

2、批評方式簡單粗暴;

3、家長自己也有這樣的壞習慣。

4、孩子一直比較順利,經歷的困難和挫折少,吃的虧少。

然後對症下藥。

1、表揚不要誇大,適可而止。

2、改變批評方式,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反思自己,是不是也這樣:只能聽好話,不能聽批評建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4、找一件對孩子沒多大傷害的事情,讓他稍稍碰個壁,吃點小虧。這時候,溫和地批評和建議,容易接受。


虎媽虎娃


那肯定不行啦!家中會處處呵護,但是出去社會,過集體生活,沒有人會讓著孩子。這樣他會更辛苦。

挫折教育是現代孩子所缺失的

從小被捧在手心裡,吃好的聽好的。有一點不如意就發脾氣,一點小挫折就受不了。

我是一名幼教一線工作者,也是一名兩歲半寶寶的媽媽。對於孩子我也是熱愛的,但是我更想他們能明辨是非,能屈能伸。



適當的放手會更好

在養育孩子過程中,他不小心摔倒了我不會立刻去扶起。等他哭了幾聲自己爬起來,我會問他:"哪裡痛?為什麼摔了?"然後我會給孩子搽藥或者撫摸一下,告訴他下次要小心。因為自己不小心受的傷是沒人能幫的。讓孩子承擔事情的自然結果。

班上的孩子也是,有些孩子特別霸道。自己玩的玩具不許別人碰,玩滑滑梯插隊,老師評論就說:"我討厭你!"



這時候我們什麼也沒有做,先讓他觀察班上小朋友是怎麼玩遊戲,怎麼合作相處的。

如果每次都違反,他會被要求停止,只能看別人。

慢慢的,他也會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在集體生活中,不會人人都讓著你。所以要學會保護自己,還要有一顆堅強的心,你覺得呢?

"因為是麻麻"八年幼教一線工作者,家有兩歲萌娃小久久。我手寫我心,育兒路上你並不孤單。

因為是麻麻


孩子不願意聽帶有批評或是建議的話,只願意聽好聽的,應該怎麼辦?

首先,喜歡聽好聽的話,這是人性。

我們每個人都喜歡聽認可自己的,覺得自己有價值的話。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中描述的非常清晰,用了各種案例說明,其實人性如此。

如果你非要給孩子建議或是批評的話,請先肯定孩子,不要用“但是”,換城是“如果......”+上你的建議或是意見,這樣更好。

你可以仔細回憶一下,為什麼很多時候自家人說話,你不想聽,多半都是因為我們忘記了尊重對方,認為孩子還小,有錯就要改,但談話要有談話的藝術。

其次,孩子不願意聽你的建議或是批評,看看你們之間的連接是否斷了。

連接就是你和孩子之間的感情賬戶,如果你不斷地向賬戶裡存錢,感情基礎比較牢靠,這時候孩子才比較願意聽從你的意見或是建議。

如果你總是不斷地要求他,否定他,你們之間又很少交流和連接的話,孩子不聽話是非常正常的。

當然需要強調的是:連接不是為了操縱孩子,只是為了連接和親子關係本身。

第三,如果這個問題是孩子的問題,那麼請提問,讓他自己去想辦法。

孩子的作業先寫哪個,孩子的髮型要怎樣選擇,孩子想穿什麼衣服,到了一定年齡,家長就要逐漸放手,讓孩子自己做主。

父母總覺得自己的經驗比較多,孩子一有問題,自己恨不得馬上衝上去幫忙解決,可是哪個父母能跟孩子一輩子呢?

你要讓孩子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跟他交流,向他提問,和他一起頭腦風暴想解決方法,如果最終方法是你們一起想出來的,或是孩子想出來的,他會更願意去執行。

誰都不喜歡被命令,被指揮,都喜歡主動的做選擇,所以如果是孩子的問題,請還給他,讓他自己動腦筋。

兩個和孩子相處的小錦囊: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最不喜歡父母嘮叨,能用兩個字的千萬別用3個字;當孩子有問題時候,不要想著如何搞定他,而是想著如何幫助他。有這兩個錦囊之後,很多問題其實就會迎刃而解了。

我是陽光小房子,60天練出馬甲線的寶媽,堅持用科學的育兒方法陪伴孩子成長。歡迎關注我一起探討育兒知識,一起變成更好的爸媽。如果你是媽媽,想健身,想有馬甲線,歡迎一起交流。

陽光小房子


第一,請你好好回憶回憶:

你自己小時候,是什麼心態對待父母對自己的批評的?

你孩子對待批評的態度,跟你小時候一樣不一樣?

第二,你自己平時,是怎麼對待他人的批評的?你有聞過則喜的雅量嗎?………比如配偶的、同事的、領導的、父母的。

第三,現在很多作父母的太強勢了,缺乏為人父母應有的修養。

如果父母缺乏對他人、對孩子發自內心的尊重,那麼再多的表揚也會顯得虛情假意,只能感動自己罷了,別人是不會領情的——包括孩子。

最後,建議你看看以下文章、書籍和視頻:

1)《莫言:回憶母親並影響我一生的八件事》

2)球王貝利的自傳中,回憶父母對自己的教育

3)聖雄甘地的自傳《甘地》

4)臺灣曾仕強教授的24集《家庭教育》(愛奇藝視頻)

5)臺灣蔡禮旭老師的40集《細講弟子規》等講座。


始終142942699


首先我想告訴你問題出在哪裡。

很多爸爸媽媽都有看到一些育兒知識提到,孩子要多多的鼓勵他,誇獎他。

於是,又很多家長帶孩子從小就進入了“瘋狂鼓勵”模式。

但是,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卻發現孩子有了這麼多鼓勵,卻沒有什麼很好的表現,很多方面甚至還表現得不如別人的孩子。

問題出在兩方面:

1.鼓勵方式錯了

2.只讓孩子學會贏,沒有學會輸



首先,鼓勵和誇獎的確是孩子建立自信的必要方式,在兒童階段,其它人對孩子的肯定,是孩子自信心建立的主要來源。同時,這也是強化孩子正面行為的最好助燃劑。

同時,我們也要知道不正確的方式,只會適得其反,所以誇孩子一定要這樣誇:

誇獎時不要針對他的“結果”和“身份”,要針對他的“行為”

針對結果和身份的誇獎:“你真聰明”、“你真棒”、“你真帥”、“這詞數學考得真好”、“你真厲害” 這樣誇獎,會讓孩子自己給自己貼上標籤,我是“聰明人”、“很厲害”……

孩子有了這樣的標籤,就會去努力維護自己的身份: 努力學習不是聰明人的表現,如果我需要努力就會打破我‘’聰明人“的身份,顯得我很蠢 輸掉比賽也不是厲害的人的表現,如果輸了,那麼我能做的只有狡辯或者是撒謊 我也不能輸。

那麼我能做的就是,只選擇我肯定能夠贏的比賽去競賽,其它的,我就通過“我不喜歡”“我不願意”來避免和別人的競爭…… 或者是抗拒顯得自己不夠聰明的任何意見

針對行為的誇獎:“你這次考試複習真努力,這個道題很多人都做錯了,你還能把他做對”、“你真仔細,這道題這麼容易出錯,都被你做對了”、“你很有自理能力,能夠自己把自己的玩具收拾好” 這樣去誇獎孩子,孩子感覺到,他收到誇獎,是因為他在這個過程中,產生了某些行為,才得到的誇獎。

就像一個田徑運動員,努力訓練得到100米跑冠軍,大家肯定他的努力,他會非常有成就感。 但是,假如我們隨便從街上拉一個人,給他頒獎,說他得了100米跑冠軍,他會覺得很空。



希望上面的建議,能夠幫助到你。

結語: 阿布是有一個兒子的一位爸爸,從事接觸孩子的工作,已經有十多年的時間。 從爸爸角度看待育兒事業有一些自己的見解,以自己的角度分享給大家,希望對於各位爸爸媽媽能夠有所幫助。

更多育兒知識,可以搜索微信公眾號【雲寶育兒】


十項全能的老餘同志


孩子都喜歡聽表揚的話,不願意聽批評或建議的話。這是正常現象,沒有必要太緊張,這是這個階段孩子的年齡特點決定的,不要說孩子,就是我們成年人也是喜歡聽讚揚的話的,所以我們常常看到一些人為了獲得某種好處,經常在領導面前說好話,拍馬屁,那是因為領導喜歡聽好話呀,更何況我們的孩子呢?

我們常常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就是說你想讓孩子向好的方面發展,你就必須經常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進步,經常要表揚誇讚孩子,這樣的話孩子就會有前進的動力。孩子不是喜歡錶揚嗎?我們就要去尋找他的進步的地方,不斷地給予表揚,那樣孩子就知道他該幹嘛,他知道這樣做了可以得到父母和老師的表揚和讚賞,所以他會更加努力。

當然,也不能一味的表揚,孩子犯錯誤是難免的,那批評也就難免,如果孩子一點都不能接受批評意見,那可能你的教育方法出現了一點問題,可能是批評的方法有問題。我覺得批評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因為,孩子本來就喜歡錶揚不喜歡批評,如果再不注意方式方法的話,孩子肯定就不會樂意聽。一般比較好的辦法就是在批評前,先要肯定他表揚他在某些方面做得不錯,然後再指出他的不足,希望他改正,而且要說明為什麼要他改正,如果不改會怎麼樣。批評孩子的時候要注意語氣,一定不要用粗暴的語氣,那樣肯定會適得其反。還有不要老是為了一點點雞毛蒜皮的事批評孩子,那樣孩子把你的批評看成是習以為常的事,你說你的他做他的,根本不會把你的批評當回事。

大多數孩子,只要你說得有道理,讓他覺得你批評他,是在幫助他,孩子一般都還是能接受的。所以,如果孩子一點都不願意聽你的批評或建議,應該在自身找下原因,是不是批評過於平凡,是不是語氣態度粗暴,是不是沒有讓他明白批評他的原因,是不是老是小題大做。

教育孩子確實是一門很講究的學問,怎麼才能把孩子教育好,讓孩子發展成為最好的自己,父母如何才能做好這個工作,需要不斷的學習,而不是自己在家裡想當然,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教育孩子,那樣的話,不但你會很辛苦,而結果可能會和你的希望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