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给孩子零花钱,孩子受益一生

教育家默克尔说:“金钱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是儿童教育的重心,就如同金钱是家庭的重心一样。”

而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零花钱是最好的手段。

今天我们就和大家聊聊几点有关孩子零花钱的问题。


一、该不该给孩子零花钱?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孩子从同学课桌里偷偷拿走了几块钱,被同学发现,报告老师。

班主任很疑惑,这个孩子家境不差,平时也很乖,怎么会跑去偷钱呢?

了解后才知道,孩子没有零花钱,刚好学校门口小卖部贴纸最近特别火,眼看着其他孩子都买了,他想要爸爸妈妈又不给买,只能出此下策。

原来,孩子妈妈从不会给零花钱,妈妈的原话是:“家里有吃有喝,他没有需要用钱的地方。”

这种在零花钱上严防死守,最坏的结果是孩子禁不住诱惑,自己跑去想办法弄钱。

小学阶段的孩子,用零花钱无非是想买一些门口小摊上“没用”的东西,如小贴画、小卡片、小零食等等,在大人眼中,这是不该买的东西,是浪费钱,但对孩子来说,意义不止如此。


这样给孩子零花钱,孩子受益一生

比如,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是对支配自己学习和生活的渴望,他可以自己说了算,是独立自主的意识在作祟。

再比如,和同龄孩子相处时会有需要用钱的地方。

《少年派》中有句台词:“小孩也需要钱压兜,身板才能直起来。”

放学成群结伴买零食,如果就自家孩子没有钱,可能就不敢和朋友玩,甚至陷入自卑,这是社交需求,到了青春期,这一需求更加明显。

西方有个说法,如果总是剥夺孩子支配钱的机会,反而养成他们一花钱就伸手,一有钱就赶快花光的习惯。

所以,孩子到了年龄,固定给他们一些零花钱是很有必要的。零花钱,不仅能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也是帮助孩子树立正确金钱观的重要途经。


二、零花钱该怎么给?

零花钱给多少,是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家庭实际情况来定,一开始可以每天给,等孩子大一点,不妨尝试每周或每月给一次。

其中有三点需要注意。

1.事先和孩子商量好的金额,不应过多;

2.定期给,让孩子知道自己每周或每月大概有多少钱,他才会有计划地消费;

3.坚持原则,有的孩子零花钱不够花,就跑去和父母耍赖,这时候,你就要告诉他,必须等待下次才能发零花钱。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可以”预支“下个月的零花钱,但必须让孩子下次还上。

这样给孩子零花钱,孩子受益一生

三、如何教孩子合理分配零花钱?

让孩子自己支配零花钱,是对他的信任。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起到的是引导作用,尽量尊重孩子对金钱的自主权,在无害的原则内,怎么花由孩子来决定。

认识一位妈妈,从上小学就开始给儿子零花钱,每天2块钱,每周给一次,自负赢亏。

刚开始的几个星期,儿子一拿到钱就全部用在了买小零食上,遇到想要的玩具,还会问她要钱,她拒绝了,并告诉孩子:“你把零花钱省一点,攒够了再去买吧。”

孩子无奈照做了。时间久了,存钱罐居然真的余下不少零钱。

前几天,爸爸过生日,孩子用省下的零花钱跑去店里给爸爸买了一双手套,爸爸开心得不得了,拍照发朋友圈炫耀。

合理的零花钱制度,是会花钱的同时,也有储蓄的习惯。

孩子学会了支配金钱,也培养了延迟满足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用金钱带给身边的人幸福和快乐。

这样给孩子零花钱,孩子受益一生

四、孩子做家务该不该给零花钱?

这个问题备受争议。

事实上,做家务能获得报酬,最大的副作用在于破坏孩子对家庭的责任心。

扫一次地,1块钱;洗一次碗,1块钱;收拾好房间,10块钱.....一开始效果会很好,孩子也很积极,但时间久了之后,问题就出来了。

《家有儿女》中有一集,爸爸夏东海就搞了一次有偿家务的活动,结果乱成了一锅粥。

为了得到家务卡,三个孩子碗洗两次,一天拖地3次,吃7顿饭,衣柜的衣服全部被搬去反复洗......几百张家务卡,一会就抢完了。

夏东海感觉事情不对,告诉孩子们活动结束了,结果刘星和小雪立马宣布不干了。


这样给孩子零花钱,孩子受益一生

大部分的家务活是一家人的事情,随随便便做个家务就有零花钱,反而扼杀孩子主动做家务的积极性。

孩子给钱才干活,不愿意多做一点,收拾自己的东西反而变成了大人欠的债,这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

关于做家务要不要给钱,我的建议是,先判断这件事情,是不是孩子的责任。

比如收拾房间、打扫卫生、洗碗,扫地等,这是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那么尽量不要付钱让孩子去做他本该自己完成的事,同样,学习、作业也是这个道理。

而那些不完全属于孩子的事,比如帮爸爸洗车、帮爷爷奶奶修剪草坪、帮妈妈跑腿等等,给一点零花钱不为过。


五、有必要和孩子界定金钱上的界限吗?

演员袁咏仪曾经在综艺中提到:她不喜欢孩子翻父母的钱包。


这样给孩子零花钱,孩子受益一生

我非常理解这句话,因为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金钱上的界限感是有必要的。

无论爸爸妈妈有没有钱,那都是父母的劳动所得,大人有义务抚养孩子长大,但这不意味着家里的钱都是他们的,可以随便动。

想起这样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小孩问他的爸爸:“我们家有钱吗?”

爸爸回答他:“我有钱,你没有。我的钱是我自己努力奋斗得来的,将来你也可以通过你的劳动获得金钱。”

另外一个孩子也问了爸爸同样的问题,结果爸爸回答他:“我们家有很多钱,将来这些钱都是你的。”

罗恩·利伯在《反溺爱》提到:“谈钱就是谈价值观。”

两位爸爸传递给孩子的价值观截然相反,前者是你想要过好的生活,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后者则是,你无需努力,就能拥有一切。

金钱教育的第一步,是让孩子明白,钱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得来的,来之不易,而父母不是你的提款机。

这样给孩子零花钱,孩子受益一生

作者|钱志亮,北京师范大学名师。86级毕业留校,1994年留学归国,博士学历。研究方向为儿童发展问题咨询、特殊需要儿童教育。


微信公众号:钱志亮工作室(ID:qzlgzs)周一至周五,每天推送一篇原创文章,致力于为家长提供专业、实用的育儿知识和理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