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为何放弃黛玉选择宝钗??

鏻静


贾母为何放弃黛玉选择宝钗?

  其实一句话就可以回答了:因为这后面的内容不是曹雪芹写的,是高鹗等人续的,所以,贾母放弃黛玉选择宝钗。

  高鹗等人续的内容是怎么样的呢?

  贾宝玉丢了玉,怎么找都找不着,人也完全失去了灵气,变得呆呆傻傻的,唯一能让他神光焕发的只有他的林妹妹,聪明的王熙凤提到了宝钗的金锁,于是几方通力合作,终于把偷梁换柱的掉包计完美地使用了出来,对宝玉说要娶林妹妹,实际上娶的却是薛宝钗,贾宝玉就在迷糊中,娶了“林妹妹”。此时的林妹妹呢,已经到了生命的尽头,在“宝玉,你好……”的呜咽中香消玉殒。在这件事情里,贾母是签字负责人,所以,按高鹗续的内容说,贾母放弃黛玉选择宝钗,也是没有错的。

  高鹗等人为什么要这么写?他已经挂了几百年了,找不着问了,咱就猜一猜吧。

  首先是曹雪芹的相关设想甚至是原稿里,宝玉和林黛玉的确是没能成亲,真正成宝二奶奶的就是宝钗,至于贾母当时是不是活着,高鹗就不管了,反正宝二奶奶是宝钗就对了。

  其次,按当时的社会审美标准,宝钗比黛玉更适合宝玉。她个人条件出色,家族也还过得去,尤其是她很符合主流观点,富态,遵守女则,处事圆融,善于藏拙,是最合适的当家媳妇,她绝对不会有什么异想天开的想法,也不会有什么出格的举动,一言一行,当得上样板,是读书人梦想中的贤妻。

  曹雪芹要写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咱们很多人都认为,应该是贾母先走一步,黛玉从此无依无靠,王夫人等操刀,准备将宝钗扶上宝座,探春远嫁,宝玉护送,期间音信不通,误传宝玉死读,黛玉因此泪尽而逝,宝玉回来时,一切已晚,只好听从父母之命娶了宝钗,但心中终究难舍世外仙姝寂寞林,夫妻二字形同虚设,后出家……他们的结局是不是这样?没人知道了。

事实上这点对于高鹗等人来说,并不重要。什么贾母为木石操碎了心,什么贾母与黛玉的血缘亲情,什么前五回里的判词基调,甚至是王熙凤前后转变的态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写出来的故事,要符合传统的审美,要有个大圆满的结局,要金玉相配,要兰桂齐芳,要让人欣喜,什么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多晦气啊。


叶之秋


因为贾母一直是喜欢薛宝钗多于林黛玉的。所以才会放弃黛玉而选择宝钗!

在大多数人眼里,贾母是非常喜欢林黛玉的。贾敏死后,她马上派人将林黛玉接到自己的身边抚养。林如海去世后,她让贾琏再次把林黛玉带回贾府。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一旦闹事,捶胸顿足最关键的也是她。种种情形都能表明,贾母是非常疼爱林黛玉的。

但是,贾母如此疼爱林黛玉,却始终没能为她和贾宝玉的婚事做主。甚至经过紫鹃的一场大闹之后,面对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的明牌,贾母也没有翻开,促成两人的大好姻缘。

红楼梦一书未完,但是我们都知道,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婚姻最终成了水中月,镜中花。薛宝钗和贾宝玉却喜结良缘,结成秦晋之好,两人虽然意不平却也是齐眉举案。

从这个结局可以看出来,贾母真正喜欢的其实是薛宝钗,而不是林黛玉。

她之所以会这样做,肯定不会是心血来潮,因为贾宝玉的婚姻关系到荣国府的兴亡,择妻自然是慎之又慎的。当然也不会受到什么外来压力不得已而为之,贾元春赏赐端午节礼,贾母就通过打平安醮,明确地怒对回去。所以贾母选择薛宝钗是长期喜欢的结果。其中有三件事情,面对同样的情况,贾母却对林黛玉和薛宝钗区别对待,就深刻的表明了钗黛二人中,她更喜欢薛宝钗。

第一件事情,林黛玉和薛宝钗过15岁生日的时候,贾母为大张旗鼓为薛宝钗庆祝生日,而林黛玉生日时的无此殊荣和待遇。

第22回,贾母看见薛宝钗到贾府之后,稳重和平,恰好她过第一个生日,所以自己便拿出20两银子,交代王熙凤为薛宝钗操办生日。

王熙凤对此特别重视,专门和贾琏商议如何处置。贾琏最初不以为然,让她按照林黛玉的标准去做就可。当王熙凤说出薛宝钗是将笄之年,生日意义特殊情况后,贾琏赞同,应该比往年与林黛玉过生日的规格要高一些,多增一些,办好一点。

生日的当天,荣国府上下和薛家人围绕着贾母,过了一个开开心心,热闹非凡的生日派对。

林黛玉到了15岁的时候,却没有享受到这种待遇。

第45回,林黛玉和薛宝钗关系和好后,薛宝钗私下里看林黛玉时,林黛玉说过这样的话:“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象你前日的话教导我。”

林黛玉对自己的15岁生日也是非常敏感的。但是贾母对此似乎却没有重视。林黛玉和袭人的生日一样,都是农历的二月十二,而此时两人谈论时已经秋季,林黛玉暗自独怜,自然是自己生日没有受到特殊对待。退一万步讲,即使贾母给她过了生日,也不会像薛宝钗那样被大办特办。

两人都是亲戚,都过15岁生日,贾母却厚待薛宝钗一人,其实就是表明态度。

第二件事情,贾母无论是私下还是当面,都表扬薛宝钗比林黛玉要强。

贾母说薛宝钗比林黛玉好,说的不止一次,而且是人前人后都说的。

第三十五回,贾宝玉挨打之后,众人前来看望他,贾母在薛姨妈的面前直言不讳的夸宝钗:“提起姊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

贾母所说的这四个女孩儿,其实就是包含了林黛玉。因为贾府“四春”中,贾元春此时已经入宫,被加封贤德妃,是属于皇宫里的人了。她省亲的时候,虽然想行家礼,但贾母等人都忙着跪下阻拦。贾元春的地位如此之高,贾母那么精明世故,不可能将元春跟家里的女孩子放在一处进行比较呢?所以,贾母口中的四个女孩,是迎春,探春,惜春和黛玉。

四个女孩都不如薛宝钗,自然也是暗指林黛玉不如薛宝钗了。贾母的这种话是真的吗?很多人怀疑是当面奉承薛姨妈的。但是王夫人紧接着说的另一句话说明,在贾母在心目中确实认为薛宝钗强过林黛玉。

王夫人的原话是这样的:“老太太时常背地里和我说,宝丫头好,这倒不是假话。”大庭广众之下,王夫人这个当儿媳妇的,自然不会在贾母这个婆婆面前说假话。

所以在平时里,贾母应该一直是表扬薛宝钗强过林黛玉。

第三件事,参观林黛玉和薛宝钗的闺房事,对林黛玉的关心远不如对薛宝钗的关切。

第40回,刘姥姥第二次进贾府,被盛情挽留下来做客。在这期间,贾母带她参观过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房间。在两个人的房间里,贾母表现的截然不同。

在林黛玉的房间里,贾母看到林黛玉房间的绿窗纱时间久了,让王夫找人进行更换,并在薛姨妈的有意奉承之下,大讲棉纱锦缎的区别,大家在潇湘馆里欢声笑语,生活气息迎面而来。

到了薛宝钗屋里之后,贾母看到薛宝钗屋里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于是忍不住叹道,说薛宝钗太老实了。

王夫人和王熙凤说是薛宝钗将准备的东西都送回后,贾母先是明确说小姐的闺房应该有千金小姐的气息,不能太素净,并当场表态,她可以亲自帮助薛宝钗收拾房间,并当场吩咐鸳鸯把自己的梯己找出来放到宝钗屋里,原文如下:

“你把那石头盆景儿和那架纱桌屏,还有个墨烟冻石鼎,这三样摆在这案上就够了。再把那水墨字画白绫帐子拿来,把这帐子也换了。”鸳鸯答应着,笑道:“这些东西都搁在东楼上的不知那个箱子里,还得慢慢找去,明儿再拿去也罢了。”贾母道:“明日后日都使得,只别忘了。”

在林黛玉房间里只换了个窗纱,在薛宝钗房里不仅教育宝钗如何当大家闺秀,还拿出三件梯已古董充实她的房间,并且关心她的床帐颜色,这种关切远远超过对林黛玉的关心。

事实是最有说服的力的,无论大家在感情上怎么认同贾母喜欢林黛玉,但那往往是感性的,是是一厢情愿的美好想法。在事实面前,再美好的愿望也都不堪一击。

一样的情况不一样的待遇,贾母如此三番两次区别对待林黛玉和薛宝钗,其实就是表明在她心中,薛宝钗更好于林黛玉。甚至贾母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虽然口口声声中全是林黛玉,但是遇有事情时却会不由自主地袒护薛宝钗。长期在这种情况下,贾母最终选择薛宝钗嫁给宝玉,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小涵读书



贾母放弃黛玉而选择宝钗,这个说法应该来自于续写的后四十回,还有一些意中人的臆造和杜撰。

但是,这种说法本身就不靠谱。因为续书的后四十回根本就和原著不是一码事儿,属于狗尾续貂,南辕北辙,两者之间隔着一条巨大的、无法逾越的鸿沟,也天然的屏蔽了宝黛钗之间的爱情纠葛,让这条主线沿循了正统的所谓“金玉良缘,明媒正娶”的老路,完全悖离了曹雪芹的立意主旨,说它不符合曹公的原笔原意一点儿也不为过。

书中的贾母是贾府的老祖宗,年届七旬,虽然老态龙钟,但却精神矍铄,不仅世事洞明,还明察秋毫,精明着呢。她是荣宁二府的实际掌门人,处于绝对尊崇的地位,基本说一不二,威权赫赫。

按书中“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潜性笔法交代,贾母是一心要促成宝玉和黛玉这门亲事的,这个意念一直根深蒂固的固化于老太太的内心深处,是任何风吹雨打雷霆霹雳都无法斩断其意志的。

即便是儿媳王夫人和表亲薛姨妈一直明里暗里在力图扭转老太太的心志,却照例得到老太太更加铿锵有力的回怼。这样的回怼不仅体现在语言口气上,更体现在直接的行动上——虽然她的宝贝大孙女也掺乎进来试图让老太太回心转意,但老太太却宁折不弯,一直固执的坚守这条路径,直到风吹衰草雨打浮萍的不幸下世。

选择宝钗一说,出自后续,也将本来完美的爱情变成了私下阴鸷的交易和悲怆的辱诟。这无论如何都不是曹雪芹愿意看到的结果,也不是宝黛钗纯洁爱情的真谛,更把老太太变成了不可一世的势力小人,这一点说词万般不敢苟同,万千红学迷们也不会让这种无影论调甚嚣尘上,标榜挂号。




龙吟148119260


贾母心中最佳的孙媳妇人选从林黛玉转变成薛宝钗,你确定?

胡适先生之所以考证出《红楼梦》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不是一人所写,是因为很多人在后面跟前面的态度来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贾母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

黛玉进贾府,我们看到了贾母对黛玉的百般疼爱。让她跟自己一起住,派自己的贴身丫头侍候她,钱也是紧着黛玉花。文中就有写到宝玉房里的小丫头去黛玉那儿有事,正好碰到贾母派人给黛玉送钱来,顺手抓了两把给她。由此可见黛玉是从来不缺钱花的。与之相对应的我们再看看三丫头探春,为让宝玉给她带点字画回来收藏着,她攒了好几个月才攒了十几吊钱。反正一句话,我们在这里看到了一位老祖母对黛玉的百般疼爱,而且为了不给黛玉树敌,贾母做得都是不显山不露水的,作者轻轻几笔带过,连过生日这样的事都没有写过。

反过来,我们再来看贾母对宝钗的态度。大张旗鼓地为她过生日,好像显得特别隆重,对宝钗特别客气,然而,这样的客气里透着一种距离感,透着生分。及至再看了蘅芜院的布置,贾母甚至给出了严厉的批评。我们在通部的《红楼梦》里,贾母几乎没有这样批评过女孩子。宝钗明着讨好贾母,说的那些话直白又露骨,我觉得那已经不是宝钗的个性了,却并未引起贾母的任何反应。

说到底,贾母和宝钗不是一类人,贾母完全不看好宝钗。至于后来宝玉娶宝钗,后续书作者一定是看了前面的判词来续的,但是,在如何过贾母这道关上,他无法找到一个两全的好办法,只好把个老祖母写成了态度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把原本好好的一位慈爱老祖母写成了狼外婆一样的人物,这是后续书最大的败笔之一。如果把这个判定为是贾母觉得宝钗是最佳的孙媳妇人选,我也只好说呵呵了。


苏小妮


《红楼梦》的成书很复杂,内容不完全是曹雪芹一人所写,特别是后四十回和前八十回出入较大,单从前八十回看,没有证据显示贾母放弃黛玉。何况黛玉和贾宝玉未必有婚姻之缘,黛玉是为还泪而来,陪伴宝玉走过一段人生路程,以尽前缘,这大约就是木石前盟。最终结局应是贾宝玉林黛玉回归天界,在警幻仙姑处销案。高鄂的续书没有回到前五回的设定,与前文伏笔南辕北辙。


片区润芳


我回答题主的问题之先,先要说明一件事,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看通行本的一百二十回来答。或者我说,因为这是作者最开始的设定,是宝玉必须娶了宝钗。所以请朋友们看我的回答。



黛玉进贾府,按照第二章的字面意思是贾母派男女船只来接的,当然有朋友考证说是林如海托孤的。可以说贾母是非常疼爱宝玉的,她曾经肯定是考量过湘云,因为湘云是她娘家人,而且是侯门千金,这是符合贵族联姻原则的,但是可能史家不愿与之结亲,因为后文有湘云择定了卫若兰,她的判词是得了嘉婿的。


我们再说黛玉的母亲贾敏,嫁给林如海,那林如海是列侯之家,本人也是进士出身,所以可以看到,护官符里的其他三大家族都没有考虑,而是考虑了列侯之家,有进士出身的林如海,因为他是属于有门第,又属于朝廷新贵。

宝玉虽然是贾政的儿子,贾政是国公之子,但是贾政是没有袭爵可能的,并且官职低微。而且宝玉较幼,并没有功名,或者看他也不能走上功名之途,我相信这是史侯没有同意或者选择他的意思。这个原因,也是可以类推贾敏嫁给林如海的缘故。

所以我们可以肯定的是,黛玉的门第,是贾母心许的,所以在他们小时候,就让他们同卧同止息。然而我们要知道的是,宝玉的婚事,王夫人也有决策权的,尤其是婆媳斗法之下,贾母和王夫人都没有贸然定下宝玉的亲事。

可是事件是有变化的,林如海死了,林家无人,没落。湘云虽然父母早亡,但是她的叔叔史侯还是有一定势力的,所以湘云能嫁得好。

而黛玉死了父亲就很微妙了,就像湘云一样,她可能就成了贾府与豪门联姻的一个筹码,而不是选为自家的媳妇。我们如果一定要说是贾母选择了宝钗的话,是因为贾家已然败事,贾妃已经失势,因为迎春已经被孙绍祖折磨死了。

贾府失势,所以不惜拿女儿们去换取势力,这时候,黛玉,探春都是筹码了,因为我们可以看到黛玉宝钗都曾出去社交过,就是贵族间的生日宴会,以及嫁娶喜事,她们都是要去的。如贾母曾叫宝钗湘云,黛玉,探春出来见南安王妃,北静王妃还赐礼给她们。这也可以隐示是为了与权贵结交联姻的手段。文章中一直没有说明,也因为没有写到,有可能黛玉终究是在某次,有贵族提亲了。

所以贾母为了自己最爱的孙子,牺牲了黛玉,选择了宝钗。当然我更愿意认为,宝玉之所以娶宝钗,是因为黛玉死了,他已经没有选择和念想了。


荷唯洛之恋


此说法不正确,贾母选的是黛玉。【贾母又要见宝玉、黛玉两个,道:“我最不放心的就是你这两个小冤家,以后可不要再赌气吵嘴了,要和睦。宝玉不肯读书,也别逼紧了。”宝玉、黛玉两个早哭的说不出话来。贾母又道:“可惜这辈子见不到你俩成亲,也是我的一块心病。”说着又将此事嘱咐了邢夫人、王夫人、尤氏、凤姐、李纨一遍。】


窥梦红楼


薛宝钗与贾宝玉成亲,受到通行本“调包计”影响,贾母背负了舍弃林黛玉选择薛宝钗的责任,其实按照八十回前的暗示,薛宝钗和贾宝玉成亲是水到渠成,不存在“调包计”,反倒是林黛玉的死,是死于阴谋和贪婪之意。


本人一直坚信宝黛钗三人的结局暗示存于五十八回三官假凤虚凰的故事。故事是这么说的:

芳官道:“都是傻想头,两个人竟是你恩我爱。菂官一死,她哭得死去活来,至今不忘,所以每节烧纸。后来补了蕊官,我们见她一般地温柔体贴,她说:‘不是忘了。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续,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

藕官,菂官,蕊官三官故事,有强烈暗示宝黛钗三人破局意义。按照故事,宝黛爱情夭折,林黛玉病死。这一点也直接否定了关于林黛玉自尽的说法。林黛玉死后,薛宝钗才嫁给了贾宝玉。贾宝玉心中将林黛玉当嫡妻祭奠,将薛宝钗续弦一般。夫妻二人虽不一定琴瑟和鸣,却也齐眉举案。以贾宝玉的性格对待薛宝钗必然温柔体贴,绝不会横眉冷对。很多读者认为贾宝玉应该对薛宝钗弃如蔽履是不对的,首先不符合贾宝玉的性格,另外也不属于钗黛合一的设定。林黛玉的死不会因为薛宝钗,贾宝玉也完全不会迁怒于薛宝钗!


捋清楚宝黛钗三人到底如何黛死钗嫁,我们再回头说说林黛玉怎么死以及薛宝钗如何嫁的。这个还要从贾雨村那副对联【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说起。关于这两句联可以肯定说的是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经历。但对于内容解读,本人可能有不同看法。

玉在椟中求善价。我认为是待价而沽的意思。林黛玉本来身处贾家,本不太可能被人查之,贾家有什么可利用林黛玉的?显然应在林黛玉姻缘上,那又和贾雨村有何关系?我认为正是贾雨村促成了林黛玉被求聘的关键。贾母生日当天,林黛玉曾出场见众人。那一干王公贵妇一定有相中林黛玉之人。此人(以下为猜测)十有八九是北静王妃,北静王死了小妾,作为北静王妃替北静王物色妾的人选也是她的本分。林黛玉出身好,家世不错,但父母家人双亡,嫁给北静王做妾并不算辱没林黛玉出身。北静王得知后问及他人,贾雨村作为攀附四王八公势力崛起的新贵,又是林黛玉老师,还见过长大的林黛玉,都让贾雨村有极大可能促成此事,甚至不排除在其中捞到了好处!至于此举是否害了林黛玉并不是贾雨村的考虑。以他的功利心,没准还认为给林黛玉找了好人家!


钗于奁内待时飞。我不认为说明薛宝钗嫁给了贾雨村。恰恰是贾雨村将林黛玉“出卖”给了北静王。北静王求聘,造成林黛玉泪尽而亡——关于林黛玉是否死在贾家我持保留意见,一个大姑娘被人求婚后莫名其妙死在亲戚家,是绝大丑闻——薛宝钗才有机会成了贾宝玉婚姻的唯一人选。贾雨村不正是薛宝钗嫁给贾宝玉的关键先生?关于薛宝钗嫁入,我挺赞同李代桃僵说法!林黛玉泪尽而亡对贾宝玉打击太大,接受不了的贾宝玉失(黛)玉后极可能再次疯癫,薛宝钗在此情景下嫁入贾家,以黛玉之名冲喜贾宝玉,宝玉因此清醒也未可知!当然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宝玉和宝钗婚后关系融洽,相敬如宾是一定的!贾宝玉也从心理上会接受薛宝钗!毕竟这一切与宝钗无关!

宝黛钗三人结局,绝非调包计那种粗糙做法,这样算不得悲剧。《红楼梦》的悲剧不是矫揉造作而是水到渠成的大哀无声!有心猜测贾宝玉为何离家出走,限于篇幅,下次再说。但肯定不会源于和薛宝钗关系破裂!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欢迎收藏转发。非常感谢 !


君笺雅侃红楼


这种问题,必须把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分开。前八十回,没有贾母抛弃黛玉的想法。反而是贾母对宝钗不感冒。

感觉贾家唯一有选择宝钗动机的,只有王夫人。贾母不是很喜欢宝钗,而且明确喜欢黛玉作为孙媳妇儿,王熙凤应该也不希望宝玉找一个在家庭政治上如此厉害的宝钗作为对手。


节能环保小天使


曹雪芹的石头记只写到八十回,此时宝玉并未婚配,何谈“贾母放弃黛玉选择宝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