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是出了名的善良,为何对亲孙女贾迎春的悲剧视若无睹?

yybukn


在第二回,冷子兴在介绍荣国府时曾提过,贾母因“极爱孙女”,才将惜春放在荣府抚养,与迎春探春这些姐妹一处读书识字。

惜春是宁国府贾珍的妹妹,自贾源和贾演一代,到了惜春迎春一代时,已经过了四代,都快出五服了。如此关系,贾母还能将惜春当亲孙女一般对待,可见贾母确实喜爱女孩子。事实上除了宁荣二府的女孩子,贾母连族内其他女孩子也会另眼相待,譬如贾母八十大寿时,族内的其他媳妇带来女孩贺寿,贾母因见一个叫四姐儿和一个喜鸾的举止行事比别个不同,便异常喜爱,命王熙凤将其留下住几日,并劝别让人委屈了她们。

无论惜春抑或四姐儿和喜鸾,与贾母丝毫都没有血缘关系,却如此得贾母厚待,那作为亲孙女的迎春和探春,自然该更要受宠了。

然而,作为贾母的亲孙女,迎春自嫁入孙家,并在孙家受尽凌辱,贾母都不置一词,置若罔闻,而根据迎春的判词,这个懦弱的二小姐最后生生被丈夫虐死,那时候的贾母大抵更不会去干涉半分。所以,有人要问了,出了名疼爱孙女的贾母,怎么会任由迎春嫁入孙家呢?若当初阻拦一下,也就不会发生后面的悲剧了。其实,贾母何尝不知道迎春嫁入孙家要面临什么?只是有几个缘故,令她选择了闭口不言:

首先,迎春父亲尚在,贾母无权干涉孙女亲事。

贾赦将迎春嫁入孙家,是见其家资富饶,是世家之孙,便满心欢喜择未快婿,然报与贾母后,贾母是“并不十分称意”的,但是因为贾赦是迎春父亲,根据礼规迎春的亲事都得由他操办,贾母最多只能提供下意见,贾母不便干涉太多,所以选择了不出头。

再有,贾赦与贾母的关系一向紧张,作为贾代善的大儿子,荣府的管家权却由二房掌控,不得不让贾赦气恼,为此还曾当众讲了个母亲偏心的笑话,可以说是非常明确的抗议了。更有当初强娶鸳鸯不成,反而加剧了母子关系的紧张程度。贾赦对贾母心中有气,贾母是非常清楚的,这时候本就是该他做的决定,贾母若再插手,不更授他把柄,火上浇油么?

其次,贾赦听不进劝。

知道迎春被许与孙绍祖后,贾政是持反对意见的,只因为孙家并非世家,当初因为有解决不了的事才拜在了贾家门下,然而后来孙家明显忘恩负义,不仅不记得贾家的恩情,孙绍祖还反咬贾家希图他家的富贵,贾政深恶这样的人家,所以极力劝阻,但贾赦却一意孤行,并未听进去,贾政也只能作罢。

再次,贾母迷信儿女之事自有天定

虽然是史侯家的千金小姐,自小成长与优渥的生活环境中,但这并不妨碍贾母骨子里对宿命论的坚信。贾母认为每个人的命运是上天注定好的(根据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所见所闻,似乎也是如此),自己再干涉也没有用,儿孙自有儿孙福,顺其自然就好。

最后,便是贾母对迎春并不是很上心

虽然很残酷,但不得不承认,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使贾母对于众儿孙并不能一碗水端平,譬如我们都知道贾母最疼爱“两个玉儿”,并且一心一意都在他们两个身上。而即便有多余的精力,探春也是在迎春之前的。

贾母对迎春并不大用心,甚至可以说不太喜欢这个孙女。

譬如贾母生日,南安太妃要见贾府的小姐,贾母却将史湘云、薛宝钗、林黛玉几个叫去,而贾府的小姐仅仅叫去了探春,这已经很明显了。贾母眼里,迎春是上不得高台盘的,为此邢夫人还怄了一肚子气,觉得贾母偏心,到后来还将气撒在了迎春身上,骂其没用,自己娘比赵姨娘强十倍却比不得探春。更有查赌一事,迎春的奶娘首当其冲,众人看在迎春的面子上为其求饶,贾母却不为所动,继续对其严惩,试想如果是其他的小姐,贾母会不会宽容一点呢?当然,也只有迎春这样懦弱的小姐才会让底下的奴才无法无天了。

素日就不受贾母欣赏,不得贾母关心,关键时刻,贾母又怎么会对迎春特别的照顾呢!不惜与儿子恶化关系那种。

以上种种,都是贾母不会干涉迎春婚事的缘故。所以,说到底,因为母亲早逝,自己养成了软弱可欺的性情,父亲又一味高乐,纨绔糊涂,才导致了迎春如此悲剧。


微影悼红


贾母是一位善良的老太太。她打着喜欢孙子孙女的旗号,把宝玉、四春、黛玉都收收在身边抚养。但是,善良的同时,贾母又是一位非常睿智的老人。


黛玉是因为母亲去世,才接到贾府来的。探春刚出生时,嫡母王夫人有贾珠、元春、宝玉三个孩子,生母赵姨娘又是出了名的粗俗愚蠢,跟着贾母,显然有助于她的成长。迎春生母早逝,父亲和嫡母都对她冷淡,贾母虽然并不格外亲热,但至少在贾母身边有一个相对较好的环境,有姐妹作伴。惜春是宁国府的人,跟贾母的关系其实已经比较疏远了。但宁国府荒淫的氛围,“只有两个石狮子是干净的”,实在不适合未婚少女的成长所以也跟着贾母生活,是贾母对她的格外照顾。

贾母喜欢收养孙男孙女,但贾赦的长子(一说是次子,长子却没有出现)贾琏、贾政和王夫人的长子贾珠、和赵姨娘的长子贾环,都是在自己的父母跟前长大的。在那个宗法社会里,这一举动可说是相当睿智:贾母尽管照顾孩子们,但在宗法权上绝不含糊,跟着她长大的都不是嫡(长)子。


虽然是贾府中的“宝塔尖儿”,贾母实在恪守自己的本分,从不越权。那么疼爱宝玉,也没有一言堂地替他和黛玉早早订婚,宁可让他们借着两小无猜的“姊妹”名义培养感情,也给反对派的王夫人和元春充分的回旋余地。

如果贾母强硬地主持二玉的婚姻,即使成功,将来在她的百年之后,黛玉又如何在婆婆王夫人面前自处?贾母的“不越权”,实际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也是对二玉的侧面保护。至于八十回以后黛玉病重早死,宝玉终于娶了宝钗,不是人力可以挽回。


同样的,贾母早就选中晴雯作宝玉的侧室,但也一直没有明言,直到王夫人提拔袭人、撵走晴雯,贾母虽然不快,也并不多言。因为给儿子选媳妇、选侍妾,是母亲的权力,贾母不会干涉过多。

邢夫人嫉恨儿媳妇王熙凤,当众给她没脸。贾母知道后虽然肯定王熙凤的做法是对的,但并没有批评邢夫人,甚至没有在公众面前丝毫流露自己的态度。她所作的,是借鸳鸯之口,委婉地说出王熙凤的委屈,替凤姐做出一种低姿态,求邢夫人手下留情。贾母当然可以像鸳鸯拒婚时那样,大发雷霆,把邢夫人训斥一顿,给王熙凤撑足面子。但训斥之后又怎样?邢夫人和王熙凤的矛盾必然更加尖锐。说到底,她们才是婆媳,王熙凤以后的日子好过得了吗?



回到迎春的婚事。对于孙绍祖,贾母并不满意。但迎春的婚事背后充满隐情:新婚不久,孙绍祖肆无忌惮地打老婆,除了他本身是虐待狂的可能,更合理的解释是对贾赦的怨气发泄到迎春身上。对贾赦有什么怨气?显然不止是五千两银子的问题。 王熙凤曾经计算过几个年轻人的婚事预算,“满破着每人花上一万银子”。一场婚礼就是一万两,怎么竟会还不起五千的债务、把亲生女儿送上顶债?不是说贾赦爱惜女儿,而且贾家的小姐,显然有更高价格。



孙绍祖也没有说贾赦借了他五千两,而是“曾收着他五千两银子,不该使了他的”。“收着”,孙家的银子为什么要让贾家收着?江南甄家也曾收着贾家的五万两银子,想必是因为路远不方便带回家,暂时存放。到修建大观园时用来采买戏子、置办灯彩帘帐,甄家显然是把这银子还上了。

孙家也在京城,不存在路远的问题,况且五千万不比五万两,有什么必要让贾赦代为“收着”呢?多半是政治上的诉求,以五千两为代价,求贾赦贿赂上层——孙家是军官出身,又是独身在京,门路不广。



这次贿赂谋求的结果,显然是没有办成。贾赦也许已经把银子花用了,也许还没有。但孙绍祖的要求,可不是退还银子就能了事的。否则的话,贾家无论如何不至于拼凑不起五千两来。孙绍祖不收银子,要求贾赦完成当初的承诺,满足孙绍祖在政治上的要求。但是贾家已经败落,贾赦又着意于“成天和小老婆喝酒”,无法达成孙绍祖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迎春被“准折卖”给孙家。而得寸进尺的孙绍祖,不肯满足,才会对迎春大打出手(其实书中没有写到打,只是骂,并且威胁)。



分析了前因后果,就不难了解贾母为什么对迎春的婚事冷淡了。即使她不了解内情,也一定从贾赦的轻率和仓促中看出一些端倪,知道迎春的婚事无可挽回。既然这样,再进行干涉,就是逼着贾赦自承窘态,于迎春无补,反而让本来就冷淡疏远的母子关系更加雪上加霜了。


等闲看红楼


贾母对迎春的出嫁视若无睹,是《红楼梦》最让人痛心的一节。


贾母心中却不十分称意,想来拦阻亦恐不听,儿女之事自有天意前因,况且他是亲父主张,何必出头多事,为此只说“知道了”三字,余不多及。

从原文描写,我们看到贾母本意是不同意的。 其后写的贾政劝谏贾赦说孙家祖上就是攀附权贵的小人,因为有解决不了的事求到了贾家,事后又忘恩负义。这样的人家是靠不住的,贾母也必然因为这一点而不愿意。“贾母心中却不十分称意”,这是贾母的态度。呼应后边说的“知道了”,有赌气的意思。



贾母赌气是因为“想来拦阻亦恐不听,儿女之事自有天意前因”。贾赦虽是贾母长子,但对贾母并不顺从,表面恭敬,暗中一直对贾母偏心耿耿于怀,讨鸳鸯更是对贾母的一次直接挑衅。这样的儿子,让贾母老人家也灰心。知道就算拦阻也不会听从,反倒折腾的贾家上下不得安宁,再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是那时候的人伦大理,祖母毕竟隔了一层。从这一点也看出,贾母的老迈对于贾家的影响力已经降低,而这个降低,直接影射了贾母对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态度。王夫人贾政不同意宝黛姻缘,贾母也毫无办法!


贾母的态度当然和迎春的性格也有关系。迎春外号“二木头”,贾母是不太喜欢的。贾母曾当着宝钗的面说王夫人像个木头,寡言少语,公婆面前不显好。这当然是个明贬暗褒的说法,但也表明贾母不喜欢迎春这样的性格。贾母喜欢王熙凤,史湘云,林黛玉这样爽利的个性。当初说王夫人,也是针对薛宝钗而说的。 迎春无疑不讨贾母的喜欢。贾母八十大寿,南安太妃要见姑娘们,贾母也是让探春陪着薛,林,史几人出来见客的。这样的迎春也是贾母兴不起为她和贾赦闹一场的冲动的。

贾母老了,家和万事兴。儿孙一堆,并不见得哪个都是心头肉。迎春输在了起跑线上,性格懦弱,惰于言辞,于上下不讨好,不得贾府上下的重视,最终赔上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我是君笺雅,多歧为贵,看我眼中的红楼梦和你们有何不同。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


君笺雅侃红楼


红楼梦里,贾母对孙女迎春婚事的态度,很多人都觉得有些“无情”了,因为她没有出面干涉,完全听任大儿子贾赦去办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关于迎春嫁给孙绍祖一事,我们都知道,二老爷贾政是极力反对的,因为孙家并不是什么豪门贵族,“当年不过是彼祖希慕荣宁之势,有不能了结之事才拜在门下的,并非诗礼名族之裔。”

贾政看的很清楚,这个孙家不仅门第不高,而且是趋炎附势之辈,他劝过自己的哥哥两次,但贾赦不听,他也就不好说什么了。说到底,迎春不是贾政的女儿,他做叔叔的无权过问。

那么贾母对迎春婚事是什么态度呢?她真的熟视无睹了吗?当然没有!当邢夫人向贾母回明迎春婚事后,贾母的态度是“贾母心中却不十分称意,想来拦阻亦恐不听,儿女之事自有天意前因,况且他是亲父主张,何必出头多事,为此只说“知道了”三字,余不多及。”

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总结出贾母不过问迎春婚事的三个主要原因。

第一,贾赦不听劝阻。知子莫若母,我们都知道,贾母的两个儿子里,他偏爱的是次子贾政,这一点从贾赦曾经讲过的偏心的玩笑中可知,他是在暗示母亲偏心。

贾赦是个什么样的人,作为读者的我们看得很清楚,他的母亲贾母自然也心知肚明。他不务正业,有官不好好做;老色鬼一个,房里姬妾一堆,还曾强娶母婢,夺人财产(夺扇),棒打儿子,一件正事儿不干。

贾赦的这些“罪行”,贾母不可能不知道,她明知道自己劝说了也是无用,还不如不说的好,免得给彼此找不痛快,再一次破坏母子之间仅存的一点点关系。

第二,儿女姻缘天注定。以前人结婚,都讲究佳偶天成,天作之合的姻缘,婚前双方要合八字,两个人八字相配才能结成姻缘,不能够自由恋爱。

在上了年纪的贾母眼中,儿女的姻缘更是应该如此,即一切都是天注定的,人力是无法强求,更不能肆意更改的,说白了,就是信命。迎春回娘家时,王夫人对侄女在夫家的悲惨遭遇也曾说“我的儿,这也是你的命。”

第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个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提到了,古代男女结婚,不能自主,而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即儿女的婚姻大事,是父母说了算。

对迎春来说,她的婚姻自然是父亲贾赦、继母邢夫人说了算,贾母只是祖母,如果贾赦执意做主,她是无法强求的,毕竟贾赦才是迎春生父,所以作为贾赦亲弟弟,迎春亲叔叔的贾政,也只能是劝,而不是越俎代庖,强行做主。

除了以上提到了的三个原因,贾母不过问迎春婚事,其实还有两个原因。

第四,迎春在贾母心中的位置。我们都知道,贾母喜欢女孩儿,但我们也看得出,迎探惜三春作为贾母的亲孙女(侄孙女),在贾母心中的位置,明显不如黛玉、湘云和宝钗。

前八十回里,我们几乎看不到贾母对迎春这个孙女的关心,祖孙俩唯一的一次交集,还是贾母动了雷霆之怒,要处罚迎春的奶娘。地位稍高的探春,完全都是自己争取的,迎春懦弱的性格,使得她在贾母的心中,几乎没有什么位置。

第五,贾母与贾赦紧张的母子关系。贾赦素来不为贾母所喜,母子关系一直都不好,尤其在鸳鸯抗婚之后,贾母就更是瞧不上自己的这个儿子,更不要说过问他女儿迎春的婚事了。

贾母不过问迎春婚事,也许有跟自己儿子置气的原因,加上贾赦一意孤行,听不进任何人的劝阻,贾母也就丢开手了。

综上,并不能说贾母对孙女迎春婚事不闻不问,或者说完全听之任之,而是种种原因决定了,她没法过问迎春之事。

我们可以做个假设,如果出嫁的贾政的女儿,也许贾母会出面干涉,因为贾母偏爱次子,且贾政夫妇什么事都听老祖宗的,但贾赦单门独户另住,跟母亲关系又这么僵,且迎春婚事他有私心,所以,他是不会听从贾母的,贾母也深知这些,自然也就不再多问此事了。


少读红楼


贾迎春,是贾府的二小姐,大老爷贾赫与小妾所生的女儿。她长得温柔又美丽,只是老实无能,懦弱怕事,任人欺侮,加上又缺乏才情,于是有“二木头”的诨名。



迎春到了出阁的年纪,她父亲贾赦因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还不出,就拿她抵债,做主把她嫁给所谓的“世交之孙”孙绍祖。


孙绍祖是大同府人氏,祖上军官出身,相貌魁梧,体格健壮,现袭指挥之职,绰号“中山狼”,是个骄奢淫逸、作践妇女的虐待狂,家里的人几乎淫遍。


贾政觉得这门亲事不妥,担心孙绍祖的人品。他预感到迎春嫁过去会受委屈,因此劝谏过贾赦两次,可是贾赦不听他的,贾政也只能作罢。


可怜迎春这个怯懦软弱的女子,在孙绍祖的拳打脚踢折磨虐待之下,嫁过去一年时间就一命呜呼了。


贾母对贾迎春的悲剧真的熟视无睹了吗?当然没有!书中说明,当邢夫人向贾母回明迎春婚事后,贾母的态度是“贾母心中却不十分称意,想来拦阻亦恐不听,儿女之事自有天意前因,况且他是亲父主张,何必出头多事,为此只说“知道了”三字,余不多及。”


由此看来,贾母不关心迎春的婚姻是有原因的:


一、母子关系紧张是主因


贾赦不管事还胡作非为。贾赫是大儿子理应振兴家业,但是他不但不管家事,还在荣国府划出一片地方,自己居住。他有官也不好好做,还是老色鬼一个,房里姬妾一堆,还想强娶母婢,夺人财产(夺扇),棒打儿子,一件正事儿不干。


知子莫若母,他的种种“罪行”,贾母肯定教育过,劝过,骂过,长年累月下来,效果甚微,心中积聚了失望,干脆对他放之任之。


贾赫夫妇对贾母是假孝顺。从贾母对薛姨妈说的话“你这个姐姐她极孝顺我,不像我那大太太一味怕老爷,婆婆跟前不过应景儿。”



可以看出来:邢夫人因为惧怕贾赫,在贾母面前装装样子,是假孝顺,贾母内心明白,也不指望他们孝顺。由此看来,贾赦和贾母矛盾很深,自己不孝顺,连带邢夫人也不孝顺。


贾赫不尊重贾母。十个手指有长短,做母亲的对孩子多少有些偏爱,贾母就比较疼爱小儿子贾政,这一点大家都心知肚明。而在一次家宴上,贾赫借讲笑话的时机,直接影射贾母偏心,让贾母颜面受损,心生不快。


种种原因造成了贾母不喜欢贾赫,母子关系紧张,有句话说得好“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贾赫不讨喜,连带的贾迎春也得不到贾母的多少关爱。


因此对于这次贾迎春的婚事,贾母明知道自己劝说了也是无用,还不如不说的好,免得给彼此找不痛快,再一次破坏母子之间仅存的一点点关系。


二、受封建迷信思想毒害


古代男女结婚,不能自主,而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即儿女的婚姻大事,是父母说了算。


对迎春来说,她的婚姻自然是父亲贾赦、继母邢夫人说了算,贾母只是祖母,如果贾赦执意做主,她是无法强求的,毕竟贾赦才是迎春的生父,所以作为贾赦亲弟弟,迎春亲叔叔的贾政,也只能是劝,而不是越俎代庖,强行做主。



以前的人相信命,认为结婚是佳偶天成,天作之合的姻缘,婚前双方要合八字,两个人八字相配才能结成姻缘,不能够自由恋爱。


在上了年纪的贾母眼中,儿女的姻缘更是应该如此,即一切都是天注定的,人力是无法强求,更不能肆意更改的。迎春回娘家时,王夫人对侄女在夫家的悲惨遭遇也曾说“我的儿,这也是你的命。”


三、贾迎春自身性格造成


贾迎春为庶出,她从小死了娘,父亲贾赦和继母邢夫人对她毫不怜惜,同父异母的兄长贾琏也对她漠不关心。而且她性格木纳,软弱可欺,对任何事情不上心,在一众才貌双全的姐妹中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是一个低到尘埃里的小姐。


贾母对于亲孙女贾迎春的爱远不如黛玉、湘云和宝钗。在书中我们几乎看不到贾母对迎春这个孙女的关心,祖孙俩唯一的一次交集,还是贾母动了雷霆之怒,要处罚迎春的奶娘。


而同样是庶出的探春,靠自己的能力赢得了贾府上上下下的赞赏,迎春逆来顺受又与世无争的性格,使得她在贾母的心中,几乎没有什么位置。因此,贾母干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strong>


有书共读


贾母是出了名的善良,尤其是对女孩子们。但是,这其中也是会有些许的差别的。

就贾府里的几个女孩子来说,元春是不用说了,那是皇妃,而且也不在贾母身边住了,剩下的就是迎春,探春和惜春了。


在这三姐妹之中,惜春的地位是最高的。她是贾府长房贾敬的女儿,族长贾珍的亲妹妹,是嫡出。

迎春是贾赦的女儿,探春是贾政的女儿,然而她们都是庶出。

贾母一直是偏心于她的二儿子贾政的,不喜欢大儿子贾赦。那么贾母对于迎春和探春的喜爱程度,是多少会受点儿影响的。

再者说,贾母喜欢言辞爽利的女孩子,探春就是这样的,而迎春懦弱木讷,也不符合贾母的脾气。


把迎春嫁给孙绍祖,别说贾母,贾政都是不愿意的,他可是劝了贾赦的,然而贾赦不听。如果贾母再劝的话,是极有可能在贾赦那儿碰个软钉子的,而且也不会有什么作用。

至于迎春婚后的悲惨生活,是任谁也没有办法的。俗话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贾家既不能派人到孙家去闹,也没有了能力去压制孙家,人们所能做的,也只不过是劝劝迎春,陪她掉些眼泪罢了。


烟雨江南话红楼



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妇女需要“三从四德”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贾赦是贾母所生的嫡长子,世袭贾母之夫贾代善的爵位成年、已婚、做官的儿子,理论上贾赦才应该是荣国府真正的家长。按照封建伦理道德贾母此时需要“夫死从子”,贾赦应是长兄为父。

当然贾赦的弟弟贾政也是成年、已婚、为官,已经可以与长兄贾赦形成相对独立的关系自己撑起自家的门户了。所以贾赦与贾政兄弟二人的关系也至多是互不干涉内政而已。

贾迎春是贾赦的女儿,她的婚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理应由贾赦做主,邢夫人是“从夫”的模范夫人自然无意见,就是真有意见也不管用。

贾政王夫人做为贾赦的弟弟和弟媳虽然反对贾赦把侄女迎春嫁给不靠谱的孙家,贾政已经当面向贾赦提出了反对意见,贾赦不接受意见也是无用。

贾母做为自己的嫡长子贾赦的母亲,对于贾赦女儿迎春的婚事也只有提意见,也管不着贾赦听不听。所以贾母见贾政的反对意见无效,自己再说什么也是无用就干脆沉默了,知道再多说也是无益。
贾迎春的婚姻悲剧贾母和王夫人等都是悲伤和心痛的,可是很无奈呀!真的是管不了,没办法。


阿丹151014015


贾迎春是贾府四春之一,是荣国府的二小姐,贾府贾赦之女,并非嫡出,生母早亡,性格懦弱,号称“二木头”。



一、贾迎春虽美,且无主见,懦弱到听天由命。

贾迎春也是个美女,长的体态风韵,中等身材,腮凝新荔,皮肤嫩白,有几分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沉默寡言,憨态可亲。

贾迎春,为人太老实,说话太实诚,同时又胆小怕事,懦弱至极,唯命是从,从不会反驳或者反抗,似乎看透了人世间的纷争,自己已经超脱了俗人,在百花齐放的春天里独树一帜。

二、贾迎春出场不多,命运极其悲惨。

贾迎春作为贾府的千金小姐,生在福中且不得福,有好的环境,且没有好的父母和家长,贾迎春的童年肯定既缺少母爱也缺少父爱,所以这种懦弱的性格,孤僻的性格,与她的成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贾母疼爱孩子那是出了名的,对于贾府的千金小姐都是宠爱有家,照顾有方,贾母对于贾迎春也是一样的宠爱,题目中所说的贾母视若无睹更多是指她的婚姻。

贾迎春的婚姻似乎是一场买卖,感觉是贾赦用来抵债的,哪来的幸福可言。

贾赦这个人的确有些可耻,难怪鸳鸯这样的丫鬟都看不上,别的就不说了,就说贾迎春吧,毕竟是自己的亲生闺女,自己用了人家孙家的钱,竟然不知道,还以为是白拿的,竟然把女儿嫁去,这简直是用来顶债,让人情何以堪啊!何况嫁的人不是善良之辈,而是虎狼之徒,孙家觉得贾迎春就等于是自己家用钱买来的,尊严这些根本就扯不上,加上贾迎春的性格懦弱,又不敢反抗,只能任凭风春雨打,在家暴之下悲惨死去,可惜可悲可叹啊!



面对贾迎春的婚姻,贾母几乎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权干涉,贾赦一向做事自我主张,糊涂至极,比如秦可卿的葬礼等等,这个人光宗耀祖没啥本事,做糊涂事可相当有本事。就贾迎春的婚姻也是他一手遮天,不听他人劝解,唯利是图,竟然将女儿送入虎口。才有了后来的悲剧。

贾迎春婚姻悲剧的客观原因是父母做主,主观原因是自己的性格和能力。

同样是姐妹,贾探春就和贾迎春两个样,因为探春有自己的主见,诗词歌赋都是有所成就,而且深明大义,在贾府还算有点地位,贾迎春除了难以改变的性格外,学习也不优秀,就下棋还勉强说的过去。说话更是无章可循,无理可判,抄检大观园的时候的表现更是吓破了胆,足矣说明贾迎春在贾府的地位还不如外来户。

封建社会婚姻就是不自由,家庭几乎都是重男轻友,贾宝玉再闹再混,那都是个宝,贾迎春就不一样了,不优秀就代表着难以树立自己的地位,懦弱就要挨打,话说回来,《红楼梦》中有几个有好结局的,都是悲情,都是黄粱一梦。

中山狼,偶然得志人猖狂,不怜香,何惜玉,哭啼声,催人泪,暴力促妻赴黄粱,一场婚姻梦一场,贾母只觉事荒唐,一句“知道了”了了场,好就是了,了就是好。

参考文献:

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胡 适:《红楼梦考证(改定稿)》

周汝昌:《红楼梦新证》

泽 渊:《诗解红楼梦》


黑白文章泽渊诗


很多人都觉得奇怪,为何贾母对迎春婚事态度冷淡?其实我想说,因为读者知道了迎春命运结局,回想当初结亲一事,才埋怨贾母坐视不理,以至于迎春误嫁中山狼!如果大家不是知道了迎春最后悲惨命运,看到结亲这一段,有多少人会觉得贾母对亲孙女贾迎春的悲剧视若无睹?也就是说贾母怎么就能料定迎春接下来的悲剧命运?她怎么就能神一般的加以阻止呢?

更何况,贾母虽为贾府地位最高之人,但是她每天也只是在府里颐养天年,她哪里有机会出去结交管宦男子,了解别人的品行家境?不过是一应都是别人说给她听的罢了!

所以说,她不知道迎春最终结局,不了解对方实情,没有过多干预,这很正常!哪里来的视若无睹呢?

由此可知,贾母绝对不是故意不管,她只不过不知道后果那么严重!


《红楼梦》中在描写贾母知道迎春结亲这一段是这样写的“贾母心中却不十分称意,想来拦阻亦恐不听,儿女之事自有天意前因,况且他是亲父主张,何必出头多事,为此只说“知道了”三字,余不多及。 ”

从原文中文字,我们可以知道贾母对这桩婚事态度是“不十分称意” 。也就是说贾母有心反对,但是“想来拦阻亦恐不听,”于是没做什么努力,直接妥协了!这一种消极态度,也成为了很多人认为贾母对迎春悲剧命运不理不猜的证据之一。

其实这句话的重点在于想来拦阻亦恐不听!为何贾母有这样的内心独白呢?其实她也很无奈!

很多人觉得贾母高高在上,大权在握,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其实不然,贾母终究是女性,在男权社会里,男人才是一家之主,当家做主的是男性,母亲的地位更多是因为封建礼数推到那个高位的!也就是说女性的地位始终还是依附在男性地位上的!无论是“从父”,还是“从夫”,甚至是“从子”!女性根本不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她最大的权利来源就是“子孝”!儿子孝顺,她的话才好使,才有用!儿子不孝顺,她的话没人听!她还有啥权利?



贾母与贾赦关系本来就不是十分好,再加上强娶鸳鸯之事,弄得母子间嫌隙越来越大!贾赦一直怨恨母亲偏心弟弟贾政,和贾母少有来往!贾母本想修补母子情,但是又不得机会,又碍于母亲角色不愿主动和儿子沟通!

在迎春婚事这个问题出现时,贾母本想参与意见!但是,又担心自己出面反驳,更加大贾赦对她的不满,觉得她管太多!于是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观念,念及着母子感情,所以贾母没有出面反对!在她心里,还是要维护好和贾赦的关系的!



贾母对迎春的态度一直都被很多红迷诟病,认为她不喜欢迎春,认为她对迎春不好。

《红楼梦》前八十回,贾母与迎春的接触一般都是和探春、惜春一起,并没有单写她对迎春的态度,唯一一次能表露出态度的就是“累金凤”事件,贾母没有给迎春面子!

这件事本来是巧合,或许其他人的乳娘犯事,贾母也是如此态度,但是这事偏偏发生在迎春身上!其实懂红楼的人知道,这样的事也只能发生在迎春身上,这是另外的问题,以后再仔细说。

那么,贾母是不是不喜欢迎春呢?我们看不出太多明显的态度。但是可以肯定一点,没有喜欢宝玉、黛玉那样喜欢!这自不必说!恐怕说在贾母心里迎春位置确实是比较低的。

这主要也是迎春性格造成的!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迎春这样的性格确实不招人喜欢,应该说是容易被别人忽略感受的!比如说换做别人嫁给孙绍祖,可能还有不愿意,求贾母做主的可能,但是是迎春,贾母就一点都不用考虑迎春自己是不是愿意了!

所以,贾母最终妥协了,用一个“天意前因”、“亲父之命”的理由!可见,贾母对迎春确实还是有些忽略的。这很正常,俗话说,十根手指头,伸出来也不是一边齐!父母对子女都多有偏心,何况孙辈了!


一白shi界


从红楼梦文本上来看,贾母不喜欢贾赦也不喜欢贾迎春,所以对贾迎春的婚姻是一种不干涉的态度,毕竟贾迎春是贾赦的女儿。

在文本中贾母对于贾迎春的出嫁没有发表过任何言论,实际上就是对贾赦的不满。至于说亲孙女三个字,如果从文本外的红学来看,贾赦未必是贾母的亲儿子,何况贾迎春了。所以荣国府的家庭关系非常复杂,长子的贾赦不住正房,次子贾政反而和贾母住在一起,在历史上曹寅死后,他的妻子李氏还在,而曹寅的亲儿子曹颙也死在了李氏的前面,这个时候康熙皇帝命曹頫过继给曹寅,接任江宁织造。在红楼梦文本中曹頫对应的就是贾政,所以贾政和贾母的关系就非常微妙。所以贾赦的原型就应该是现实生活中曹頫的兄长,也就是说贾政和贾赦在现实生活中是亲兄弟,只不过贾政过继给了贾母,所以在红楼梦小说中把贾赦顺道也给过继了,然而这种母子之间的痕迹还是非常明显。

如果依照这些线索来看,贾母和贾政的关系近一些,跟贾赦的又远一层,至于贾迎春则更远一些。况且在红楼梦中荣国府大房二房早就分过家了,大房的经济支出和二房是互不干扰的。而贾母的日常起居都是在二房这边。在文本中王熙凤也说过,贾迎春是大老爷那边的,所以贾迎春的出嫁是贾赦有决定权,像还有两三个姑娘小爷,这些人的婚姻大师,贾母才有决定权。

说到更浅白一些,如同户口薄上贾赦是大房的户主。而二房的户主仍然是贾母的名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