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词人晏殊考试要求换考卷,凭此做官做到宰相


在中国文学史上,不乏才德俱佳的文人,论才学,他们 才高八斗,能写出不朽佳作;论品德,他们坚守原则,树立道德的标杆。

晏殊,字同叔,他是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散文家,官至宰相,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北宋词人晏殊考试要求换考卷,凭此做官做到宰相


晏殊的名句我们都耳熟能详,比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句名句,全词如下:

浣溪沙

宋代: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夕阳西下,落花满径,春燕归来。词中含有伤春惜时的意味,春天虽然美好,却太过短暂。

夕阳西下不可阻止,时光流逝、人事变更也是必然。

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北宋词人晏殊考试要求换考卷,凭此做官做到宰相


晏殊的词作成就不可低估,他为人处事的高贵品质更高于诗。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经历名利的考验,有的人为了名利弄虚作假,也有人在名利面前从容淡泊。

晏殊从小是一个神童,

14岁的时候,有人把晏殊推荐给皇帝。皇帝对晏殊的才华非常欣赏,于是安排晏殊参加考试。

考试时,晏殊发现考题是自己之前练过的,于是他对考官说,这个题目我在十天前已经做过,请求换一个题目。

宋真宗很欣赏晏殊的诚实,便赐他“同进士出身”的身份。

北宋词人晏殊考试要求换考卷,凭此做官做到宰相


同样是考试,我们在考试中如果遇到做过的题,心里会是多么高兴,尤其是在重大的考试中,这些分数可能会该改变很多。所以,一般人考试遇到做过的题,只会欣喜,再也想不到其他。但晏殊给出了完全不一样的选择。尽管这种选择在现实中会让人觉得太傻。

有些品质之所以高贵,是因为少有人想到应该这么做,愿意这么做。

做官以后,京城的大小官员经常邀请晏殊到郊外游玩,或者在城内的酒楼举行宴会,但是晏殊家贫,没有钱陪他们吃喝玩乐,只好一一谢绝。

一天,真宗皇帝提拨晏殊,做了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异常惊讶。真宗皇帝说到,近来各位大臣都在游玩宴饮,只有晏殊在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做太子老师的合适人选。

晏殊谢恩后对皇帝说,我不是不喜欢游玩宴饮,只是家贫而已,如果我有钱,早就参加游玩了。

北宋词人晏殊考试要求换考卷,凭此做官做到宰相


以上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了信誉,而且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

晏殊在宋真宗、宋仁宗两朝一直担任高官,直至宰相,并且有良相之名。

实话实说是一种难得的宝贵品质,晏殊是一个表里如一的人,为人处事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能做到这一点,不经说明他有诚信的品质,而且能够经得住名利的诱惑,在名利面前守得住底线。

人生路上,本来就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能做加法是能力,会做减法是品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