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平仄,不懂诗意,这种诗坛怪相何时能止?

慎审古今


问题:只知平仄,不懂诗意,这种诗坛怪相何时能止?


前言

这种提问的方式并不太恰当,题主把和诗意完全对立起来,让读者去选择,这是一个引导性的设问。

一、平仄(格律)

题主的平仄,其实就是指旧体诗的格律,学习旧体诗最好学习一下格律知识,否则就像歌手不认识曲谱一样,当然不妨碍你唱歌,但是想要唱好歌或者自己创作歌曲就一定要有基础的乐理知识。

旧体诗也是如此,可能有人说我只写不需要遵守格律的古体诗、不写格律诗难道不行吗?当然可以,但是...

其实很多不懂格律的人,他连古体诗也写不对,虽然古体诗没有近体诗那么严格的格律要求,但也有一定之规。完全不懂格律的人,几乎也写不出符合旧体诗基本规则的古体诗。

例如下面这首“诗”,肯定不是近体诗,那么是不是古体诗呢?

饮茗钟声远,闲坐风帘响。窗外桃李香,明月照我床。

如果连这首诗都搞不懂的话,就不要受“只知平仄,不懂诗意”的蛊惑。

一定要学一点基本的格律知识,浪费那么多时间还是门外汉就太可惜了。诗词大会上大家都见过类似的笑话。只有学问是做不了诗的。

二、诗意

题主的“诗意”,可以理解为诗歌的质量。诗歌的质量与格律不是对立关系。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唐朝诗人,同时写古体诗和近体诗。

从来没有谁敢说,写近体诗的诗歌质量就一定比古体诗的质量好,反之亦然。当然也不会有人说,这些诗人“只知平仄,不懂诗意”。

老街在自己文章的评论中,常看到有人拿李白说事,说李白就不写格律诗不一样有千古绝唱吗?这种论调实在过于无知。

李白的七律流传下来的只有不到十首(完全标准的七律有两首),但是他的五律可有100多首,他的近体绝句也有百首,千万不要说李白不写格律诗。

  • 送贺监归四明应制(唐·李白)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久辞荣禄遂初衣,曾向长生说息机。真诀自从茅氏得,恩波宁阻洞庭归。
瑶台含雾星辰满,仙峤浮空岛屿微。借问欲栖珠树鹤,何年却向帝城飞。
  • 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 (唐·李白)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闻说金华渡,东连五百滩。全胜若耶好,莫道此行难。
    猿啸千溪合,松风五月寒。他年一携手,摇艇入新安。
  • 横江词六首 其二(唐·李白)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扬子津。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
  • 闻谢杨儿吟猛虎词因此有赠(唐·李白) 五言绝句 押支韵
同州隔秋浦,闻吟猛虎词。晨朝来借问,知是谢杨儿。

三、只知平仄,不懂诗意

题主说的这种现象,其实也存在,会有刚刚学了一些格律知识,但是水平还有待提高的一些诗歌爱好者。偶尔会指出一些人有出律的现象。

这种初学的人有两种表现。

1、一种是格律公式的套用

格律诗有四种基本句式,非常容易辨别,但是难一点的变格(三仄尾、鲤鱼翻波)就有疑惑了,关于一种拗体就更难已辨别。

例如李商隐《落花》: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李商隐这首五律,连用拗体、变格:高阁客竟去、肠断未忍扫、芳心向春尽。对于初学者来说,辨别就比较难,

但是,完全不懂格律的人如果把自己的诗标为近体诗,基本100%是错误的。老街没有见过一个人完全不懂格律还能作一首五律,事实上,连四句的近体绝句也不能做对。

这种情况被人指出应该是好事情,有利于自己的的学习。

2、对仗的误解

很多初学者只知道工对,不理解宽对,喜欢指出别人对仗的问题。其实对仗要从工对学起,然后熟练应用的是宽对。仔细看一下古诗的佳作,格律诗中间二联往往是宽对。例如七律的天皇巨星杜甫同志的对仗:

王侯第宅皆新主 ,文武衣冠异昔时。新主、昔时西望瑶池降王母 ,东来紫气满函关。瑶池、紫气;王母、函关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携、在;满、挥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寻常、七十;行、古云近蓬莱常好色,雪残鳷鹊亦多时。好、多旧来好事今能否,老去新诗谁与传。否、传

结束语

再回到题主的问题:只知平仄,不懂诗意,这种诗坛怪相何时能止?

真正喜欢诗词的人,必然会学习格律知识,至于诗歌的质量,就需要进一步的磨练了。仅仅知道格律的基本知识,诗词的质量不高,这不是诗坛怪相,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而已。

毕竟,诗词的创作不会换饭吃,大多数人仅仅作为业余的爱好,偶尔写两首抒发一下情感或者解解闷,无论好不好都不是什么羞耻之事。

读者们也不要把李白杜甫作为今天诗词爱好者的参考,可以交流切磋,但是也可多一点宽容。这样更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土壤很重要,有野草也有香草。

@老街味道


附,为什么这首诗不是旧体诗:

饮茗钟声远,闲坐风帘响。窗外桃李香,明月照我床。

旧体诗中的绝句最基本要求,第2句和第4句要押韵,而且必须平仄相同,响、床,平仄不同,这就是外行人的作品。如果第2、3句韵脚颠倒以下,就算是一首古体绝句了:

饮茗钟声远, 窗边桃李香。闲坐春风里(响撞韵,换掉),明月照我床。

改为近体绝句,茗,古韵是仄声:

饮茗钟声远, 凭栏桃李香。春风卷帘入 ,明月照胡床。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我是写诗的。

当然遇见很多人说我这不叫写诗。

有个大约是老年人,每天抱着词典告诉我什么是詩。

他非要我按词典的要求写诗,和韵,是必须的。

讲平仄,也是必须的。

我热爱自由詩,现代诗。

太讲平仄韵律了,就限制了发挥。

古诗当然酷爱,但是写的不好。

现代诗也在磨砺中。

有时候现代诗太和韵了,就俗不可耐,像歌词。

我实验过的。

各种写法都实验过。

我写诗体裁比较宽广,不拘于只写情感或风景。

我喜欢接地气的诗歌,正能量。

看一首愁眉苦脸的詩,不大合乎大部分正常人的心境。

老人的固执我明白,但是文化这东西是随时代前进的。

表达比平仄重要的多。

平时也看到一些写古诗的人,说实话,没大有好的,凑句子。

但是坚持写诗,还是一种雅好。

不然诗歌文化要失去传承了。

诗还是要有影响力,有哲学性,思想性,启迪性,它比一部小说更能带给人热情和启发。

因为它易于传播的特性。

完全不合韵的写法,有不少,余秀华是一个,但是丝毫不影响詩的美感。

汪国真的詩句句和韵,现在几乎没大有人喜欢了。

我认为好的詩以内容为主,韵为辅。适当和韵,比较好看。

关键作者还要掌握节奏,长短句的节奏感很重要。

我个人不喜欢那些一般齐的诗歌。仅代表个人观点。

就这些吧。

希望大家都来写诗,百花齐放,大胆把自己的感悟写出来。

时代是进步的,文化必然会革命,以前都写繁体字,用文言,现在写字笔都不用了,大家都电脑打字。

如果大家都讲平仄韵律了,那写诗的人更少了,因为这门学问比较难。很多教授大家也不见得做出好诗来。

我赞同更加自由的写法,适合年轻人,也更加有活力。








蜜糖扳指


我只有小学毕业混了个初中的名因为初一都没念完这样的文化水平,可是我爱写东西爱好诗文小说什么的,刚刚看了大家在头条因为懂不懂平仄的事激烈的辩论,让我很惶恐,因为我不懂的平仄是什么,刚刚去百度查下,好像说三四声音调的就是平仄,可我还不怎么理解更不懂怎么运用,我一直凭爱好参与这对对联和写诗,本来还很高兴的,可是今天给我的感觉让我才知道我原来一直在以小丑身份自居着,不知道是你们文化高还是太认真了,再或者就是我们这样的本不该参与进来,很感谢头条这个对对联的平台带给我的快乐,我想我应该自动退出了吧,不然按这么发展也一定淘汰掉的,虽然大家并没有针对我,我却有种被狠狠的暴露在外的感觉,大家就当我是滥竽充数了吧,多我一个没益处,少我一个也没啥伤害,在这里向专业的高文化的老师们道歉了,但愿我一时的任性参与没搅扰了诗界的圣洁,我爱中华文化所以真爱文化的圣洁,我只能说心有余而力不足吧。


欣悦4402


刚刚写的不知道是不是诗

《上海的梧桐树落叶了🍁之三》

凝固了时间

封存了记忆

梧桐树落叶了

知了去了

夏夜的火热

融进

晚秋的斑驳

我来了,上海

外滩,我走过

从这条街

到另一条街

这就是

申城夕阳一抹

这就是

浦江两岸的颜色

……

………2019-11-4夜





榆树钱11


何时能止?

呵呵,止不了!

知平仄懂韵律的都自诩为大师,套个项链到处批评攻击到处显摆,从没自问过,那项链,倒底是金的还是铁的!

在下不才,写个两篇讽刺意味极浓的诗,巜讽砖家》和《薅羊毛》,可惜全因未知原因在发出来不久后被封禁。里面有些许“大家”拿着平仄韵律说事,却是无一人看出隐晦的反讽来,我也只能呵呵了!

并不是说会平仄韵律不好,但,平仄韵律远不是诗的全部!一首寓意高深的诗,早脱出了平仄韵律的拘束!

某位先生怼之曰:尔之诗平仄韵律不通!吾回之:李白也有不合韵之诗,何不去怼他?先生对曰:哈哈,笑话,李白会有不押韵之诗?然吾找出李白不押韵的诗后,先生哑然不语,已失踪矣!

此事绝不虚构,诸位可翻评论自知真假!

然后我只呵呵,别认为多懂点东西写诗作词就一定比别人好,就算好,露出高高在上的说教嘴脸,不觉好笑?




歪诗邪对劣酒廉烟


大家好,我是国风!

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一文中!最后的一句是:孔乙己大概的确已经死了!其实孔乙己一直未死,只要道学存在,孔乙己就一直活在这个世间,绝对不会死去!

诗是一种高雅的文学体式。绝非一般学过两天字,读过两天书就可以信手拈来的。所以诗也一直是文人标榜他品位与学识的广告牌。但难免就有一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东西附庸风雅班门弄斧。自然懂得诗体平仄格式,也成了他们卖弄的资本。强行扭文嚼字,弄出些啼笑皆非的抽风之作!

红楼梦中香菱跟着黛玉学诗,林黛玉对诗的见解可谓诗之师也!

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虚的,实的对实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下面香菱根据自己的见识囊括了这个疑问:“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得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

林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我想最后这一句当真是写诗作赋之精要。人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写诗没有自我,完全不如不写!诗不是松塔,可以靠文字堆成。诗是流云,可望而不可及,重在其意!有那能耐写点,没那能耐,咱就别写或者少写,省的写出来贻笑大方!


国风1974


是诗坛不是尸谈!不懂的人非要和懂的人去理论,无异于扯蛋!小的也不甚懂,但决不指点江山说三道四!高兴了写几句不知所云的自己看着玩儿,闲暇了看看唐诗宋词解解闷,不求学问,但求雅兴平和!现代诗也看,必竟谁也真不了空,离不了地儿!现代诗的表达和古典格律诗词歌赋联对表达对立吗?非也!只是烹饪方法不同罢了!他们的目的是一致的——追求浪漫的美!

你说为了浪漫美的事儿吵的人仰马翻,你死我活,值吗???


现代志翁


如果你是一个商贩,顾客来买你的物品,难道你还要训斥顾客,你买东西为什么不带一个袋子留着装你要买的东西呢!网友有如顾客。网友写诗随意而发。我写诗也是从不打稿。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根本没有想什么平仄。因此,网友的水平也都是高低不等的。何必非要寻找什韵律和平仄。随感而书才能显现心中所想和意境的感慨。如果过分地要求网反,你就是装。


寻你25


这个话题容易引爆情绪,我就想了,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不能心平气和地思考一下“平仄”与“诗意”的关系呢?

其实,平仄和诗意是绑在一起的,并非冲突与对立的。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才是两者最和谐完美的存在状态。

粗略地说,从诗歌理论角度看,诗歌(包括其他文学样式)由语言层、形象层和情思层构成。

语言层又含韵律、节奏,语义,修辞等层面。平仄属于韵律层面。

平仄相谐是让诗歌产生音乐美的一个策略,当然重要。

而与此同时,诗人已经选择的这些字词同样要对形象塑造,对情感发抒起作用才行。

这也就是说,诗歌语言同时要具有双重作用,既要产生音乐性,又要产生形象性。

如果单单声韵和谐,而无形象,是徒有其表;

如果只追求形象性,而不在音乐性上下功夫,诗歌也行之不远。

就象西昆体,音乐性很强,但文学史地位并不高;新乐府诗一味强调写现实,但在艺术性上挖掘不足,也未能流传广泛。

而李白杜甫诗之所以流传久远,就是得益于内容与形式高度契合。

所以我认为,任何片面强调一端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悦华海音


只知平仄,不懂诗意,这种诗坛怪相何时能止?天哪,这简直是对中国诗坛的一个天问,发人深省、撼动心魄——提问者为了中国古典诗词当代凤凰涅槃,可谓操碎了心,大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伟大情怀。只可惜,您老多少暴露了一点肤浅无知的本相:

第一、今人写诗,你完全可以写不需要讲究平仄、甚至不讲究押韵的自由诗,比如海子的诗,就肯定不需要考虑平仄声调、也不考虑押韵的。下面我们欣赏一首顾城的短诗:

远和近

作者:顾城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这首诗,无所谓平仄、无所谓押韵。这首不讲平仄和押韵的自由诗,其诗意你能解读多少?但这首诗是自由诗,顾城是当代人,自由诗顾名思意,即自由自在的诗,毫无形式约束,甚至可以说毫无规则——这,只是指相对于古代的诗词而言,实质上,自由诗也有其自身规则,也有其一定的形式要求,真正高水准的现当代诗人,他也会有意识的去遵守这个自由诗的规则,起码我个人知道自由诗的遣词造句,诗人在写作时,也会刻意的去追求内在的韵律感、全诗的节律感,你看顾城的这首诗,“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这两句就是诗人有意识这么排列的,“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是很近”,看出其中的形式感了吗?

不讲平仄,不等于完全没有形式感,只要是诗,诗人都必定会追求一定的形式感,只不过每个诗人的形式、规则,都是自我制定的,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你可以制定你的规则,我可以制定我的规则。

所以,为什么那么在意平仄、押韵问题呢?你首先应该自我检点,是不是在写诗方面认识还不够深、见识还不够广、诗歌方面的知识掌握还不够扎实,尤其对古代的古体诗、格律诗、填词等等形式的诗的认识和知识掌握,是不是连一些基础的东西都还很欠缺?我建议你多读基本关于古代的诗词、现当代的诗方面的基础性书,你会改变你对诗的认识的。

第二、再扯开去谈,文艺作品创作,任何一种形式,都有其规则、形式的要求,都有其基础知识需要掌握,都有其博大精深的一套理论,小说有小说的写作要求、基本规则,现实主义小说有现实主义小说的写法要求,所谓三要素,即人物、时间、地点,如果你遵守这三要素,那要么你是小说大家,独创某种小说写法,要求你根本不懂小说写法,结果写出一个不伦不类的东西,没人认为那是一个现实主义小说,除了你自我麻醉式的自我认定——

我想说的是,古代的诗词,无论古体诗、还是格律诗词,一、二千年来迄今,它是被无数诗词理论家、诗人千锤百炼一般的无数次分析、实践、提炼、总结后,终于在唐朝,格律诗发展到了一个顶峰状态,填词到了宋朝,发展到了一个顶峰状态。问题是,后来的元明清三朝,格律诗词再也没有进步过,其在唐朝和宋朝时被认定的、通行的格律规则,也没有人改变过,所以哪怕几百、近千年后的清朝人纳兰容若写的词,也是完全遵守宋朝时被固定下来的词牌格律规定的,包括平仄声要求和押韵要求,我们来欣赏一首纳兰容若的词:

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

[清] 纳兰性德

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

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

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

——再来看一看蝶恋花这个词牌的格律规定:

(其中文字部分,是用了冯延已的词,来做例子,其中的格律是从宋朝时就固定下来的,)

中仄中平平仄仄。

谁道闲情抛掷久?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中仄中平平仄仄。

河畔青芜堤上柳。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格式中的“中”,即可平可仄。)

——你不妨认真对照一下,纳兰性德(纳兰性德即纳兰容若)的这首词,格式上完全没有问题,平仄声方面没有一个字出律。

清朝二、三百年,在诗词方面大概也就纳兰容若知名度最高了,成就应该也是最大的,纳兰若容之后迄今,包括你、或者你所代表的“不讲平仄、只讲诗意”却好写古典格律诗词的“诗人”们,真的以为可以写出比纳兰容若还要高品质的古典格律诗词?据说,李白的格律诗,有不少出律的,有人认为他好像不太在意格律,还有人说苏轼的诗和词里,出律的字很多,这位北宋时期的一代豪放派大词家,似乎也不太愿意遵守格律,后来的婉约派代表人物李清照,就曾经对此有所“嘀咕”。那么问题是,你自认为才比李白、苏东坡吗?哦,如果你认为你在古典格律诗词方面才气、灵气足可比肩李白和苏东坡,那么尽管去出律吧,写几首出来,贴到头条号里,或者就在悟空问答来贴吧,我将五体投地的拜读,当然,前提是你的诗词品质真的达到了那种境界,可不能冒充金刚钻。

第三、撇开李白、苏轼等古代大诗人不说,也不谈自由诗,我们就事论事,就谈古典诗词中的平仄声和诗意的问题,我认为它们也是不对立、不冲突的,这要从古典格律诗词的渊源说起,大体上意思就是古代的诗词其最早渊源其实是歌曲的歌词转化、发展、成熟后,被某些人专门用来表达内心情感、意义的一种艺术形式,平仄声的渊源,即为了抑扬顿挫的歌曲音乐节律发展来到,然后,当古人们专门用文字写成这样一首诗后,当大声朗诵时,诗人发现遵守一定平仄声规律的诗,朗诵起来高低起伏、抑扬顿挫,味道很好,情感喷发时需要高亢,情感低沉时需要低缓,而毫无疑问,用高亢的声调朗诵出来,其诗意中的那些激情,更容易感染欣赏者,其低缓的声调,则更容易让低沉情感的诗意引起人的共鸣——这就是所谓的形式与内容的融为一体后的艺术效果,好比音乐,交响曲、小夜曲、四重奏等等,都有其形式要求,一个音乐家创作一个四重奏的时候,却又不愿意遵守古人就制定好并被以后的一代又一代音乐家门共同认可的规则,那你的曲子恐怕就不能叫四重奏,是什么呢?你自己随便吧。诗和音乐有非常多的共同之处,诗是文字写成的音乐。

最后结语,那么还是那句话,如果你不愿意遵守“祖宗家法”,我们当然不会是昏聩的帝王将相,因此而“家法伺候”,我们只看你的诗词品质:1、不遵守某个词牌规定的填词,你起码不能标注某某词牌,不遵守律诗或者绝句的格律,你写的东西起码不能标注什么律什么绝,否则你明明注明是某个词牌或者七律或者五绝,可你却完全不遵守人家的格律规定,我们当然起码会这样评判:“完全出律啦,你这不是七律或者不是五绝……或者不是某某词牌的”,你也别不高兴,因为你手中还有杀手锏,你可以理直气壮的说:“欣赏我的诗意”,OK,2、我们欣赏你大作的诗意,我用我玩了一生的文格向你保证,只要你是一本正经写的东西,我一定会一本正经的凭我的这点文才,来给以评析、判断,是高品质的还是低品质的,是没有格律的好诗,还是出律严重的一首烂诗,何况,不会是我一个人来评判,头条甚至哪怕悟空问答这一块,玩古典诗词的人实在太多了,比我有才又正直、公正的人,肯定也大有人在。

——只知平仄,不懂诗意,这种诗坛怪相何时能止?拿出这样一首诗或者词来,让大家评判,甚至可以我们跟着你的要求一起写一首,你写的你的不讲平仄、只讲诗意的诗或者词,我写讲一点平仄、更追求诗意的诗或者词(我的格律诗词也有出律的时候),我们来看看,你的只有诗意没有平仄的诗词是否会震撼到我,同时也检点一些平仄和诗意是否真的冲突了?也许“这种诗坛怪相何时能止”的“浩劫”因此而被中止了呢?那你岂非做了一件改变中国诗坛的大事情?

(文中所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犯,立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