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王李自成为何成为令人耻笑千古的统治者?

Wild-Fire


真不知道题主那里来的胆量和气魄敢于耻笑一个农民起义领袖,他在中华历史上起到的作用是汝这等撮尔小虫可以比拟的?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榆林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
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当时中原灾荒严重,社会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起义军中的主力军。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并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会战李自成。李自成战败,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清军。

李自成,以一个地方驿站的驿卒,投身起义队伍,百折不挠,最后走上领导岗位,占领州郡,最后攻克腐朽的明王朝,逼迫崇祯吊死在煤山,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就这样的历史成就,足以彪炳千秋。

大顺政权的建立并北京称帝,是李自成的巅峰,只不过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他不能够保有并建设自己的王朝,可是人家辉煌过了,已经足够了,虽死犹荣。很多历史上的起义者,连京城长什么样子都没见到过就失败了。


题主一定是站在吃饱了撑着的角度看待农民起义的,当时百万农民吃不饱、穿不暖、劳役辛苦,人家还起来反抗封建统治者,你呢?成天胡吃海喝,纸醉金迷(前提是你有钱没得起酒),有什么资格耻笑前人?

这个世界上,谁没有失败过?


史韵书局


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奶奶给我讲闯王李自成的故事,说李自成攻下北京后遇到一个老道,老道让他拖一块大石头,李自成拖着大石头走了十八步,老道告诉李自成这就是你的国运,你在北京能当十八年皇帝!李自成高兴坏了,于是问老百姓都有什么愿望,小孩子就说放炮,于是北京城天天放炮,放到第十八天被清兵打跑了,李自成找来那个老道说:你不是说我能当十八年皇帝吗,这才第十八天啊。老道说:是啊,因为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放炮,闯王你放了十八天的炮,就相当于十八年了啊!

在很长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对这段历史深信不疑,根据这个故事我悟出了很多道理,比如,做事要坚持,机会来临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坚持再坚持,胜利之后不能骄傲,不能忘本等等,我还给我的小伙伴、我的同学讲这个故事。。。。。。

直到有一天,我学到关于李自成的历史,我才搞清楚,李自成在北京呆了42天,拉车的是周文王拉车八百步定周朝八百年天下,至于放炮的历史,我到现在也没搞清楚,只能说我奶完全能够做一个自媒体,故事编的有模有样,难怪我小时候总感觉我奶有时候讲一个故事前后不一样。

所以,在我的骨子里,一直认为李自成是一个特别没有毅力,骄傲自大的人,是一个令人耻笑千古的统治者。

但是,真实的历史是,李自成是一个特别有毅力的人,从崇祯二年参加起义,多次被打败,都能死里逃生,其中有降而复叛的,最惨的一次就剩十七、十八人逃入深山。直到崇祯十七年攻入北京,前后闹革命十五年,逆境中改变了历史。

李自成的失败在于,能够打破一套旧的世界秩序却不能建立一套新的秩序,只能毁灭一切,而不能重新建立一个世界,在李自成进入北京的42天,是京城惨绝人寰的42天,李自成通过“追脏助饷”从官员中拷掠7000多万两白银,由于部队不能抵制封建腐朽的生活,迅速腐化,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失去了民心,最终被清军打败后就再也没有东山再起。

自古成王败寇,失败了被耻笑也正常。


史论纵横


我来回答一下。闯王李自成为什么成为令人耻笑的统治者,我认为有如下原因。

第一,享国时间太短,不合法。李自成自起义开始到当上皇帝用了十八年时间,当皇帝只当了四十二天,虽然也是在北京登基,但是龙椅都没坐热,就灰溜溜的跑了,这样的“仓惶”哪有统治者的风范,令人耻笑。另外,李自成在西安已经登基过了,二次登基,可见自己心虚到何种程度。“草台班子”的政权组成,根本就没有合法性,全是一群“文盲”和“二流子”组成的权利机构,就一个李岩是个文人。前明的官员都不愿和这些人为伍。最后,逃跑前火烧紫禁城,自己得不到,别人也别想得到,可见其可笑荒唐。

第二,添乱误国。李自成虽然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但是,李自成起义之初并没有想要彻底的推翻明朝政府,自己的小富即安思想只是想混个“王”当一当。可后来玩大了,加上明朝政府的无能,积重难返,东林党误国。农民军攻破大同直捣北京,崇祯上吊自杀了。本来打着“勤王”名号的农民军把明朝推翻了。而当时明朝政府正在与后金在关外决战,而关内李自成的农民军,目光短浅,只顾“窝里斗。”使得明朝政府要拿出大部分人力和物力来平叛,客观上“帮助”了大清,添乱误国。

第三,短视。李自成战略失误,得罪吴三桂。李自成怒杀吴三桂的父亲吴襄,还有吴家三十几口人,并且霸占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这么做的结果把本来在,大顺和大清之间犹豫的吴三桂推向大清。李自成作为大顺军的统治者,擅自将一个守护重要关隘的大将得罪了,可见李自成的短视,作为最高统帅,李自成看轻山海关的战略位置,严重低估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和大清八旗军的威力,以及吴三桂献出山海关,放清兵进入关内对关内百姓的危害。农民军的战斗力在与骑兵为主的八旗军作战,根本没有胜算,加之占领地区没有形成有效的根据地和安抚百姓,在被逐出北京后,一直疲于逃命。

第四,思想幼稚。“迎闯王,不纳粮。”这句口号本来可以联络和团结一大部分农民和中下层百姓,但是在进入北京后,花花世界的影响下,自身的不足和局限性可是暴露,农民军烧杀抢掠的行为比比皆是,百姓看到后心寒了,李闯王也是这德行,开始不在支持大顺军了。另外,进入北京后本该安抚前明的官员为自己所用,但是却带头侮辱和打骂这些文臣,竟然把脚丫子放在大臣的脖子上,太荒唐、可笑。

一家之言,供参考之,谢谢。


龚小胖子


你这些都是很肤浅的原因,让我太对莎莎失望了。

李自成起义,本质就是狂热的暴民运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所以,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的失败,同理还有太平天国运动,还有法国人无数次的所谓革命运动。

从底层煽动,开始会比较容易,民意民怨很容易被煽动起来,但这和洪水猛兽差不多,基本上后续的发展不受控制。就相当于你炸开一个水坝很容易,但是这个洪水怎么走,怎么收拢?覆水难收,你能控制吗?

什么区区文官,区区谋士就可以改变形势,你太天真了。

你信不信今天李自成说我们不要抢大户了,我们还是种地纳粮吧,因为这是国家民族大义需要,不得不为之。

只要今天李自成敢这么说,明天李自成的人头就被挂城门上了。

不行你去翻一翻,这种从社会底层发起的暴民运动,哪有什么一蹴而就就成功了的例子?

基本上结局都是杯具。

别说历史了,就说现代的乌克兰,台湾,包括几十年前大陆的什么革命,一旦民意被煽动起来,基本上就不可能有什么建设,除了破坏,就是破坏。

权力必须关在笼子里,民意更要关在笼子里,要用必须用,也要有组织有纪律迅速渐进的用。

这玩意太可怕了。


那个米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已经带领农民起义军拼杀多年的李自成在陕西西安正式建立大顺政权,并且开始带领大顺农民军向北京进发。谁能想到,就在七年之前,李自成在与洪承畴、孙传庭等人统领的明军战斗中,是大败亏输,仅率领十数人逃入商洛山中,可是如今,李自成东山再起,率领号称“百万之众”的农民起义军,奔着明朝统治的中心北京杀来。

李自成一路上可谓是势如破竹,所遇明军不是一触即溃,就是望风归降,仅仅三个月的时间,李自成就打到了北京城下。而此时北京城内的崇祯皇帝已经是彻底沦为了孤家寡人,走已然是没有了可能,他期待着的勤王援军也没有赶到,城内早已经是混乱不堪,就连周围的大臣也纷纷离他而去。最终,万念俱灰的崇祯皇帝留下了那句“皆诸臣误朕”的感慨,在煤山自缢,正统明朝就此灭亡。

历史在这个时候,给了李自成一个可以名垂青史的机会,他本有机会成为继刘邦和朱元璋之后,第三位依靠白手起家登上皇位,建立大一统政权的农民起义军领袖,然而,李自成非但没有获得这份殊荣,反而因为他的迅速堕落与败亡,成为了千古笑柄,为后世所贻笑大方,不免让人感到唏嘘。


李自成的农民军政权,很难将其称为“国家”或者“完整政权”,他的表现更像是流寇。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李自成在他起义的十多年里,从陕西打到了中原,从中原又打回了陕西,然后从陕西又带着人一路打到了北京,可是到头来,除了陕西外,李自成并没有实现对于占领地的直接控制。

他的兵锋所到之处,最先遭殃的是朱明子嗣和地方的藩王,然后就是明朝的官吏以及地方上的豪强富户,他的“均田免粮”的口号,更多的时候是在为自己所带领着的起义军以及地方贫苦百姓去抢夺土地、财产而正名。所以,李自成经过的地方,并不是一番所谓的农民当家做主的乐土,而是一片“无组织”、“无法律”、“无管理”的“三无”混乱之地。特别是在李自成占领北京之后,中原地区的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完全成为了“无政府”状态,明朝没法管,李自成没有管,所以是混乱至极。

所以,李自成自始至终都没有建立自己的根据地,没有固定的领土和控制范围,更是没有对所“占领”的地区实施有效的管理。

于是,相伴而生的就出现了两个新的问题。

其一,李自成的大顺农民军始终没有稳定的军需粮草的来源。

他们所能依靠的只能是抢掠。先是抢皇族,再抢官员和地主,最后百姓也跟着变为了一无所有,只能跟着李自成走。李自成的部队越来越大,消耗也就原来越大,那么劫掠的程度也就更加的严重,与其说这是农民起义军,不如说是流民大军,更不如说这就是彻彻底底的流寇。

其二,李自成没有建立自己的行政官僚体系。

李自成的管理体系与其说是兄弟化、军事化的管理,不如说就是一种影响力的管理,没有体制、没有体系,更不成系统,自然没有办法形成有效的管控。形成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李自成缺乏对于人才队伍建设的认知,另一方面则是起义军管理层内部的矛盾与利益争夺。

这一点在李岩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李岩可以说是李自成手下难得的文武全才,可是却一直遭到排挤,没有得到绝对的支持和重用,最后还被陷害致死。

正是因为李自成不注重对于占领地的管理和开发,没有建立根据地,所以才有了李自成在败退山海关,离开北京后,一路上被清军追着打,没有任何的战略缓冲地带,以极快的速度就被击垮,直至灭亡。


李自成另外一个为人所瞠目结舌的,便是整个政权自他开始,极其迅速的堕落了下去。

进入北京城前的大顺政权和进入北京之后的大顺政权,可以说是存在着天壤之别。

这或许就是当时贫困农民阶层的天性,也或者说是因为多年的艰苦征战,如今一朝的得胜,所有的紧张情绪都放了下来,只不过,这一放就从放松变为了放纵。

且不说起义军的中下层官兵们,在北京城内劫掠府上富户,强抢民女,作恶多端,“强盗”和“流寇”本性暴露无疑,全然没有了起义军当年秋毫无犯的作风,而对此,李自成等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他们做的是更加的过分。

这其中,最为惨无人道的便是刘宗敏主持的“拷掠”了。

整个拷掠过程可以说是非常的残忍,刘宗敏命人特别赶制了五千副夹棍,夹棍上有棱,有铁钉相连,凡不从者,则夹碎手足。同时,命人在门口树立了两根柱子,作为凌迟专用。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刘宗敏就拷掠出银七千万两,随即铸成银饼,约数万块,后来用骡车运至西安。

对于刘宗敏的行为,李自成选择了默许和纵容,其他人亦是如此,而他也沉迷于后宫的纸醉金迷的生活中不能自拔。于是,整个政权就这样堕落了。

与此同时,李自成对于手下的管控力也开始减弱,这一点在刘宗敏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原本计划投降李自成的吴三桂,选择了背叛并且重新夺下山海关,于是李自成让刘宗敏带兵前往征讨,谁知刘宗敏是公然抗命,甚至直接回应李自成说他是让自己跑到前线卖命,自己在后方享福。可以说,李自成在万般无奈之下带领着一群同样不愿意出征的将士们去打“山海关大战”,最终的结局可想而知。

更为重要的,起义军内部的官员和将领,也在这个时候开始争权夺势,前文中说到的李岩并不是唯一的牺牲品,这也使得起义军内部开始变得矛盾重重,战斗力更是急剧下降。


而“山海关大战”前后的整个过程,更加昭显了李自成政治和军事上的“愚昧”。

进入北京的李自成,非常清楚吴三桂以及他所控制的山海关的重要性,于是命人带着四万两白银,以劳军的名义招降吴三桂,并且额外奖励给吴三桂一万两,并许以了高官厚禄。而吴三桂也同意了李自成的招降,带兵前往北京。

可是,就在李自成费尽心思招降吴三桂的时候,刘宗敏成为李自成的“猪队友”。

刘宗敏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抄家,并且一家老小全部被关了起来,更是对吴襄进行了严酷“拷掠”,吴襄是是遍体鳞伤,奄奄一息;除此之外,刘宗敏更是直接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霸占。于是这便有了那句经典的“吴三桂冲冠一发为红颜”,直接怒斥“李贼自送头来”,就此与李自成反目。而此时的李自成,还是以诱骗威逼的形势给吴三桂写信,更加让吴三桂气愤不已。

于是李自成带兵亲征山海关,其统领的军队数量约为七八万人,而此时吴三桂经过收降和招募,军队人数也已经到了六万人,李自成的军队在数量上优势并不明显,而在装备和战斗力上,与吴三桂的核心战力关宁铁骑更是不在同一层次。

然而即便这样,李自成却依然不想着吴三桂重夺山海关立足未稳,打吴三桂一个措手不及,而是还对吴三桂抱有幻想。

李自成带着崇祯皇帝的太子等众位皇子,以及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与他的一家老小,以非常缓慢的速度向山海关进发,期间还不时与吴三桂进行招降。

而吴三桂则是将计就计,一边派李友松、谭邃寰、刘泰临、刘台山、黄镇庵、高选等六人前往李自成营中,与李自成谈条件的同时,也是在拖延时间;另一边,则是派人与清朝的实际统治者多尔衮接洽,想要向清朝“借兵”。

所以,当李自成恍然大悟,赶到山海关前的时候,他要面对的已经不再单单是吴三桂,还要面对的驻扎在山海关后十五里地的多尔衮以及他率领的十多万八旗铁骑。

最终,李自成在与吴三桂的交锋中,本就没有占到多大的便宜,士兵们经过激战也是筋疲力尽,而在面对八旗铁骑的冲击时,更是全线溃退,刘宗敏也是身负重伤,李自成在山海关可以说是大败亏输。

就这样,李自成率领着残兵败将逃回了北京,在草草举行登基大典之后,便率部撤出了北京,从此开始被满清大军一路追击,直至自己身死湖北九宫山,大顺政权灭亡。


《明史》中,对于李自成有着这样的评价:

“盗贼之祸,历代恒有,至明末李自成、张献忠极矣。”

由此可见,李自成在统治者们看来,不能算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也不是国家的统治者,而只是一名彻头彻尾的流民盗匪的头子。

而在后来的历史中,毛主席也用“不能学李自成”来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反省,已然成为了历史的反面教材。

而李自成一生所谓最大的“功绩”,即推翻大明王朝的统治,却恰恰为清朝做了嫁衣,这为清军入关提供了合法性依据,同时帮助清朝消灭了一个最为强大的对手,制造了政治上的真空,可是他自己却没有享受到任何成果,只落得兵败身死的下场,同时还有极为复杂的历史评价。

也正是因为如此,李自成成为了为人耻笑的“统治者”,而这一切却恰恰又是李自成一手造成的。


雍亲王府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这首明末的民谣,反应的是受苦受难百姓的拥护之情,但是同时也暴露出李自成造反的局限性与狭隘性。

原本就是活不下去的情况下的一种抗争,小农意识决定了李自成的造反目标仅仅为吃饱肚子,而对造反胜利后的前景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

于是,起义军进入北京城后,他承诺部下天天过年,这就有点滑稽可笑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已开始歇息

起义的无目的性,前进方向的模糊性,小富即安的小农思想,使得李自成的造反运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难免惹得后来人讥笑了。


一尘哥的世界



没办法,因为李自成是典型的窝里斗最佳代表,对内在行,对外一塌糊涂,不被人耻笑才是真的不正常了。

首先我们来看看李自成的崛起之路,堪称不死小强,几次被官兵打的是狼狈不堪,最狼狈的时候,带着十几骑人马跑到大山里躲猫猫。

他后来为什么会越做越大呢,是因为关外的清军不时攻击明朝,使明朝不能专心对内,有时候到了关键时刻官兵不得不北上抗清,使李自成有了喘息的机会。还有就是当时处于小冰河时期,北方大地天灾太严重,太多太多吃不饱饭的老百姓,甚至易子而食,老百姓活不下去了自然会造反,这样一来自然保证了李自成的起义军兵源充足了。

于是乎,李自成就这样戏剧性的崛起,并且搞笑的灭了明朝,运气是相当逆天。

但正所谓真金不怕火炼,偏偏李自成他不是真金,没有实力非要灭明不说,打破了这个旧世界,却维护不了新世界上秩序,灭明以后对关外满清不够重视,下意识认为明朝跟后金(清)的战争跟他没关系,没有安排好山海关的防务,结果造成了与吴三桂大战的时候,被多尔衮打了个措手不及。

李自成在山海关一战以后,可以说是真的一泻千里,不久在紫禁城急匆匆的称帝,然后退出北京,将北京拱手相让。

再然后,历史上的李自成就和消失了一般,没打过像样的仗,次年这个不死小强又莫名其妙的被老百姓误杀,多么可笑多么讽刺。

总结李自成这一生,起义反明的时候,运气好到逆天,如同不死小强一般,最后灭了明朝以后,最巅峰的时候却在山海关败给清军一次,从此彻底一蹶不起。再也不是那个不死小强了,就好像他的存在就是为了灭明方便清朝入关一般,典型的打破了旧世界,却维护不了新世界秩序,给这个世界带来更大灾难的人,像这种人不被人耻笑才怪呢!


宋安之


李自成的农民军政权,很难将其称为“国家”或者“完整政权”,他的表现更像是流寇。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李自成在他起义的十多年里,从陕西打到了中原,从中原又打回了陕西,然后从陕西又带着人一路打到了北京,可是到头来,除了陕西外,李自成并没有实现对于占领地的直接控制。



他的兵锋所到之处,最先遭殃的是朱明子嗣和地方的藩王,然后就是明朝的官吏以及地方上的豪强富户,他的“均田免粮”的口号,更多的时候是在为自己所带领着的起义军以及地方贫苦百姓去抢夺土地、财产而正名。所以,李自成经过的地方,并不是一番所谓的农民当家做主的乐土,而是一片“无组织”、“无法律”、“无管理”的“三无”混乱之地。特别是在李自成占领北京之后,中原地区的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完全成为了“无政府”状态,明朝没法管,李自成没有管,所以是混乱至极。

所以,李自成自始至终都没有建立自己的根据地,没有固定的领土和控制范围,更是没有对所“占领”的地区实施有效的管理。


李自成自起义开始到当上皇帝用了十八年时间,当皇帝只当了四十二天,虽然也是在北京登基,但是龙椅都没坐热,就灰溜溜的跑了,这样的“仓惶”哪有统治者的风范,令人耻笑。另外,李自成在西安已经登基过了,二次登基,可见自己心虚到何种程度。“草台班子”的政权组成,根本就没有合法性,全是一群“文盲”和“二流子”组成的权利机构,就一个李岩是个文人。前明的官员都不愿和这些人为伍。最后,逃跑前火烧紫禁城,自己得不到,别人也别想得到,可见其可笑荒唐。



“迎闯王,不纳粮。”这句口号本来可以联络和团结一大部分农民和中下层百姓,但是在进入北京后,花花世界的影响下,自身的不足和局限性可是暴露,农民军烧杀抢掠的行为比比皆是,百姓看到后心寒了,李闯王也是这德行,开始不在支持大顺军了。另外,进入北京后本该安抚前明的官员为自己所用,但是却带头侮辱和打骂这些文臣,竟然把脚丫子放在大臣的脖子上,太荒唐、可笑。


血祭军鉴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李自成都做了什么?

1. 进入北京城后,李自成没有进行任何当家作主的建设行为。相反,他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迅速堕落,纵容部将,杀死吴三桂家族,逼反仍旧掌握着关宁铁骑的吴三桂。而后被一群二流的文人怂恿,贸然称帝。


2.部队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堕落。进入北京城后,南有南明和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北有态度不明的吴三桂关宁集团和更强大的满清八旗,统治区内则盘踞着大量土匪和地主武装。

但李自成的军队却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仿佛已经占领天下,他的部队迅速堕落。士兵在北京城内大肆抢掠,军官则对投降的明朝贵族、大臣进行拷掠。作为军队的组织性纪律性,完全荡然无存。

3.对已占领的地区毫无任何建设行为。短短几年间,李自成由几千人,迅速裹挟灾民,变为庞大的几十万大军。仿佛暴发户一样的李自成,没有对占领的地区进行有效的治理和统治,反而依然如蝗虫一样,只知破坏,不知生产。进入北京城后,李自成已经占领了山西,陕西,河南各省。但他却绝无任何经营和建设行为。使李自成政权始终没有一个稳定的根据地。

4.没能知人善任。直到进入北京城里,李自成政权中依然没有任何顶级的人才投靠。面对投降的明朝官僚,李自成集团将他们视为肥羊,不加任何分辨进行拷掠,直接将地主文人阶层,逼到自己的对立面。从而没有了优秀的知识阶层的人才投靠。没有知识人才的李自成集团,依然是土匪式的思想模式,难成大器。



5.不能迅速转变思维。已经建立政权的李自成没能转变思维,依然是流寇的思维模式。面对部将骄纵行为,不能进行有力的控制。以为进入北京城就可以从此高枕无忧的享受了。思维之幼稚,政治之天真,在任何一个开国领袖中,都非常罕见。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李自成在明末起义领袖中,不是因为极其优秀的才能脱颖而出,而是其他起义领袖表现的更差,做得更烂。面对天时、地利、人和,李自成依然葬送了自己才建立几十天的政权。导致满清入主中原,中华民族由巅峰坠入深渊,李自成难辞其咎。


鸢飞九天2018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李自成毫无战略远见,档次太低。

一般认为,李自成自己文化程度不高,视野很窄,他最初的目的不过是能够做个明朝的藩王而已。

然而没想到越打越好,最终竟然占领北京,摧垮了大明王朝,逼死了崇祯皇帝。

这完全是意外的收获,李自成一下子冲昏了头,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正常来说,无论古今中外,军阀想要成功,身边必须有一个强大的幕僚集团,尤其是要有很多谋士。

比如曹操身边的谋士团,朱元璋身边的谋士团。

但李自成身边的谋士档次太低,牛金星、宋献策、李岩之流都是民间低层次知识分子,没有什么军政经验。

所以,李自成稍后昏招迭出。

称帝以后,李自成最需要做的应该是建立自己的稳定根据地,以此为基础逐步扫平全国其他割据力量,然后对付强敌满清。

毕竟李自成的大顺国,当时只控制中国北方一部分而已,远远没有统一全国。

当时李自成的实力还比较虚弱,客观来说不具备和满清对抗的实力,只能统一全国以后再做打算。

但李自成非常搞笑,一不建立根据地,二不去统一全国。

直接派兵北上攻打吴三桂!

稍有智商的人都知道,吴三桂一旦遭遇重压,就很可能投靠满清。

然而,李自成不顾自己实力不足,擅自北上进行战略决战。

李自成北上山海关的军队只有6万人(还有数万民夫),是他麾下战斗力较强的主力。

在李自成看来,这支部队击溃吴三桂的二三万人没有问题。

但此时吴三桂已经投靠满清,满清出动了8万精兵助战。

这样一来,双方兵力是6:11,几乎差了一倍。

结果一片石大战中,李自成当然惨败,所部逃回北京包括民夫只剩3万人,主力精锐被消灭大半。

而李自成又没有稳定的根据地,这种毁灭性的损失是难以弥补的。

而清军也明白这点,尾随李自成连续追击,让他站不住脚。

李自成几乎一瞬间就完蛋了。

说白了,土包子一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