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朱祁镇兵败被瓦剌人俘虏,回国后却还能当皇帝?

红星照耀神州


第一、朱祁镇的势力还在。朱祁镇到土木之变那一年已经当了14年皇帝,尽管后来他被软禁了7年,可是他的势力还在,他还有一批真正的拥戴者。从景泰帝派杨善等人前往查探,杨善乘机迎驾,就可看出端倪;从武清侯石亨、都督张辄,太常卿许彬、左副都御史徐有贞以及原王振门下太监曹吉祥等人主动密谋拥立朱祁镇复辟更能看出这一点。另外朱祁镇的生母孙太后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第二、朱祁钰软禁兄长、更换太子的做法引起众怒。为了让自己一脉世代为君,朱祁钰不但软禁兄长,甚至于景泰三年执意废掉皇太子朱见深,换上自己的儿子朱见济。种种作为,颇让人们诟病。结果朱见济夭折,皇储之位空置,可以说朱祁钰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第三、运气因素不可忽视。景泰八年,景泰帝突然病重,卧床不起。一时之间,人心惶惶。不知道这偌大的帝国,将要由何人接掌。这种形势为石亨等人发动“多门事变”提供了天赐良机。

ont-fa��:�ots


零度以上的阳光


朱祁镇兵败被俘后从瓦剌归来,最终能复位成功,这是必然的结果。

一,朱祁镇渴望重新夺回帝位。

最是无情帝王家。

自古以来,王朝更迭中的手足相残已司空见惯。朱祁镇被俘囚禁在瓦剌七年之久,他的弟弟朱祁钰在继承皇位后早已不念手足之情。为了皇位,朱祁钰希望自己的兄长,这位前皇帝朱祁镇永远不要回来。迫于朝廷上下的压力,朱祁钰不得已才派人与瓦剌谈判,把朱祁镇接回,尊为太上皇。但是却把他囚禁在南宫,时时派人监视。

朱祁镇在瓦剌已经受尽屈辱,回到京城却又继续失去自由。其实朱祁镇明白,如果不能改变现状,他终究会死在朱祁钰手里。因为他不死,对朱祁钰的皇位来说,始终是心腹大患。所以朱祁镇必须反击,只有重新夺回皇位,他才能逆天改命。

二,投机者需要朱祁镇复位。

土木堡之变后,于谦挺身而出,拥立朱祁钰登上皇位,又打败瓦剌大军,保卫了大明王朝,成为朝廷重臣。但是,于谦的刚直不阿却为他树敌无数。其中代表就是徐有贞和石亨。

徐有贞在土木之役后,面对来势汹汹的瓦剌大军,曾提出迁都避祸之策。此意遭到于谦怒斥,更为朱祁钰不喜,而后不得重用。

石亨也是京城保卫战的功臣,但他是个权欲极强之人。他曾举荐于谦儿子为官,耿直的于谦不为所动,并直接弹劾了石亨,要朱祁钰将石亨治罪。

此二人视于谦为仇寇,知道只要是朱祁钰在位一天,他们就永不会有出头之日,还会被于谦所不容。

加上如张轨、曹吉祥等人,这些人都是前朝旧臣,更是权利场中的投机者,为了个人切身利益,迫切期望改朝换代,成为从龙之臣。

三,朱祁钰的疯狂。

为了防止朱祁镇与自己争夺皇位,朱祁钰费尽心机。

如:严格监视,不许文武百官探望朱祁镇,切断他与外界的所有联系。哪怕是与朱祁镇交往稍微密切的宦官,也被朱祁钰猜疑为有复辟图谋,并将之处决。

再如:为废掉前太子—朱祁镇之子朱见深,朱祁钰竟然给内阁大臣送银子行贿。暗示这些重臣主动提议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以能彻底断绝朱祁镇一系争夺皇位之希望。当然,这件事最终还是办成了。

等等。

可惜的是,朱见济早早去世,而朱祁钰只有这一个儿子。于是大臣希望朱祁钰另立太子,朱祁钰开始变得猜疑心重以致暴虐无度。终于有大臣提出要朱祁镇复位,而且有此意见的大臣越来越多。朱祁钰忍无可忍,几近疯狂。抓捕、严刑、处决,一时间,朝廷上下人人自危。于是,反对的声音朱祁钰的残酷和暴力慢慢压制。

四,夺门之变。

仅仅两年后,朱祁钰病重,反对者终于等到了机会。

1457年正月十六日夜,徐有贞、石亨、曹吉祥、张轨等人率军撞开南宫外墙,救出朱祁镇,随后共同向皇宫进发。

东华门外,朱祁镇表明身份,守门将士开门放行。兵不血刃,朱祁镇进入皇宫,复辟成功。

朱祁钰垂死之际,得知兄长已经取代自己登上皇位。他说了三个字:“好,好,好!”而后死去。




史文书苑


朱祁镇能复位最主要一个原因,是朱祁钰的儿子朱见济夭折,而朱祁钰自己也突然病重,给了一些野心家机会。而于谦顾全大局不愿意反抗也是朱祁镇复位的重要原因。

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人俘虏。由于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仅有两岁,为了应对危局,于谦等人拥戴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继位。朱祁钰对于此时继承皇位是颇有顾虑的,毕竟这种事情没有先例,事后自己不会有好结果。而孙太后更是先把朱见深立位太子,才同意朱祁钰继位,这也然后朱祁钰很不安。不过在于谦等人的力推下,朱祁钰最终还是登基了。

也正因为如此,朱祁钰对于接回朱祁镇并不是很热心。在朱祁镇回来以后也是直接将他软禁在南宫,防止和群臣接触,就是怕朱祁镇复位。后来朱祁钰又废除了朱见深太子之位,改立自己儿子朱见济为太子。朝中大臣大多也因为担心拥立朱祁钰,会被朱祁镇记仇,对此事予以默认,理论上来说,其实此时朱祁镇复位的机会不大。

不过朱祁钰运气不好的是,不久朱见济就病死了,而自己也很快身患重病。虽然很多大臣主张复立朱见深为太子,但是朱祁钰一直没下定决心。武清侯石亨等人见朱祁钰没有合法的继承人,为了抢拥戴之功,于是发动“夺门之变”,率兵攻入南宫,救出了朱祁镇,并让他复辟。

在石亨等人发起兵变时,于谦其实已经得到了报告。但是他担心如果调兵阻止,那么狠可能引发内乱。为了大明政局稳定,他虽然知道朱祁镇复位以后自己不会有好结果,还是选择了放弃抵抗。

此时朱祁钰重病,于谦也不愿意引发内乱因此没有进行抵抗,群臣群龙无首,只能接受朱祁镇复位的事实。所以朱祁镇能复位,是多个偶然因素混合的结果。


不沉的经远


因为朱祁镇在朝廷中还存有强大的根基,也因为其弟朱祁钰在对他的态度上有些过分,失去了人心。

这件事的背景,大体是这样的——

正统十四年,即公元1449年,八月戊申为朔日,蒙古族瓦剌部首领也先进攻大同。明英宗朱祁镇在御驾亲征中,于土木堡一地遭伏击被俘。

正统十四年八月癸未日,茌皇太后的主持下,明郕王朱祁钰,即英宗的弟弟即皇帝位,遥尊英宗为太上皇。第二年改年号为景泰元年。

景泰元年,即公元1450年,八月丙戌日,朱祁镇被也先释放,从蒙古还朝,以太上皇的名义进住南宫。

天顺元年,即公元1457年,春正月壬午日,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贞等人,奉迎太上皇朱祁镇恢复了皇位。

而朱祁镇这位已失去皇位七年有余的人,之所以又能在已当政的弟弟朱祁钰的一再打压下重登宝座,这中间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的影响并没有因为他离位了而完全消逝,他的根基还在。这根基,就是他当年在位时的那帮他所倚重的大臣。这些大臣正支撑着朱祁钰的政局,并对朱祁钰本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就是说这些大臣并没有因为他的离位也随之丧失权利。换句话说,替代他坐上皇帝宝座的其弟朱祁钰并没有在自己登基后来个大换班,彻底清除掉他遗留的势力,他的这些遗留的势力最终又合起力来,扳倒了不肯在他回归后把皇位再回归给他的朱祁钰,使他重圆了旧梦。

再有,这些旧臣不仅是因为过去都得到过朱祁镇的重用和赏赐而难以相忘,还在于朱祁镇本人的被外族人俘去,并不是缘于他个人贪图享乐不务正业,而是为了国家利益,是出于对入侵者征战,就这一点,自然也在这些旧臣中引发了不失广泛的同情。这种同情所形成的舆论,也为朱祁镇复辟奠定了人心的基础。副都御史徐有贞在武清侯石亨等人密谋拥立朱祁镇复登皇位时,就说过这样的话:太上皇当年到土木堡,不是去游山行猎啊!他被蒙古人拘于塞外,天下人并没有与他离心离德啊!

而朱祁镇享有的太上皇身份,也为他重新登上皇位提供了便利条件。这一尊号,虽然不具有实际上的什么权力,但在群臣中还是有一定的认可度,即当朝的大多数的臣子对他还是抱有一种难以消退的尊崇之心。

而景帝朱祁钰把他尊为太上皇之后,有些过分的做法,也早已引起当朝众多大臣的不满。这种不满情绪的滋生,使朱祁钰的个人威望受损,更是众人最终放弃对朱祁钰的拥戴而认可朱祁镇复辟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这中间,朱祁钰做的几件事,也确实有悖于传统的皇家礼仪和民众的道德观念,而让群臣难以接受。一件是,朱祁镇回国后的第三个月,赶上过生日,礼部尚书出面请群臣前去朝贺,他朱祁钰不同意。紧跟着,礼部尚书又请求在新年元旦这天,让百官朝见太上皇于延安门,他又不同意。接下来,身在外地的荆王上表请求来京面见太上皇,以表尊重之意,他仍不同意。这就让人不能不觉得这个当弟弟的有点不通情达理了,有点心胸过于狭窄了。紧接着,他朱祁钰又于景泰三年,即公元1452年,五月甲戌日,中止太上皇长子朱见深的皇太子身份,另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这就更引起众多的大臣的鄙夷。大臣王直就曾当着众人的面,跺着脚说:这叫什么事啊!御史钟同还因这事在仪制郎中章纶面前落泪。而后,这两人同时被朱祁钰逮捕下狱,并在朝堂上处以杖刑,致使钟同当场死于杖下。这件事,更让众大臣感到了他的失德和暴戾。

据有关史料记载,迎接朱祁镇复位,石享和徐有贞等人是趁景帝患病不能理朝之际进行的。那是在天顺元年正月十六日夜至四更之时,他们带领一千余名士兵闯进了皇宫长安门,然后,用一棵数十人才能抬动的巨木撞开了被朱祁钰上了锁的南宫大门。据说,那大门非常牢固,他们是用那巨木撞毁了部分墙体,才把那大门撞开。朱祁镇是让人众人用乘舆抬出南宫的。当时,那些士兵紧张得竟半天没能将那乘舆抬动。

那一天,史称南宫复辟,也称夺门之变。那一天,还在病榻上的景帝朱祁钰听到从奉天殿传来的钟鼓之声,忙问身边的人是怎么回事。他还以为是兵部尚书于谦有事要上奏于他呢!等他明白了是怎么回事,震惊之下,又无奈地连声说了两个好字。





梦野艳齐


这就得从夺门之变说起了。

朱祁镇瓦剌之变中被俘虏,整个大明朝廷重臣几乎在此一事变中全军覆没,连英国公张辅这一类的三朝老将军、老臣都死在了战场上。

毫无疑问,朱祁镇因为偏宠太监王振,几乎葬送了大明的国祚,实在是千古罪人。如果按照现在的权力体制,朱祁镇是要上军事法庭的。

但是在古代天下是他们朱家的,别人有错可以剥皮揎草也可以祸灭九族,朱家子孙有错却可以被原谅。在也先眼见无法打赢战争,进军北京,又伤亡太大的情况下决定撤军后,狡猾的也先给明朝埋了一个地雷,那就是释放了朱祁镇。

朱祁镇回到大明,皇帝当然是不能当了,昏庸乱政丧权辱国,哪里还有资格当皇帝?无论如何说,北京保卫战是朱祁钰坐镇,没有瞎指挥乱干预,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之际,威望、人气均已建立。

但是朱祁镇毕竟是昔日的皇帝,也确实回来了,总得给个名分,于是朱祁钰便尊其为太上皇,软禁在南宫。

但是朱祁钰做的有点过火的就是,自己当一代皇帝也就算了,他还把业已立定为太子的朱祁镇儿子朱见深给废了,转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这件事在朝廷人心向背中确实引起了物议,包括性格耿直的于谦也多番劝谏,有所不满。

所谓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朱祁钰人算不如天算,朱见济被封为太子后,才几个月就去世了,朱祁钰自认是上苍的惩罚,一病不起。而在北京保卫战时主张逃跑被于谦怒斥之后一直不得势的投机分子徐有贞,瞅准了这个机会,联络太监曹吉祥、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劈开南宫的门,放出了朱祁镇,把他推上了皇帝的宝座。

所以,朱祁镇复位对于他本人来说,也是一个意外,只不过是被人当做上位的台阶裹挟上位的而已。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朱祁钰已经无后,只要朱祁钰一病死,不用发动政变,那个位置也是朱祁镇的,这才有这些小人铤而走险,提前扶他上位来换取自己的功名利禄,残害北京保卫战的忠良们。

当然,朱祁镇坐稳位子后,也醒过味来,知道那帮推举他上台的都是祸害国家的小人,还是一个一个的把他们都收拾了。参与夺门之变的人,最后都身遭横死,下场凄惨。


谢金澎


我们都知道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刺人放回国后就被朱祁钰囚禁了七年之久,在这期间朱祁镇根本就没有机会与外界取的联系,那么他究竟是如何重新当上皇帝的呢?究其根本就是:朱祁钰没有早点杀掉朱祁镇,给了朱祁镇一个“夺门”的机会。

朱祁钰没有直接杀掉朱祁镇。

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发生了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兵败被瓦剌所俘获,为免主少国疑,于谦等大臣劝服孙太后,立郕王朱祁钰为皇帝。次年改元景泰。因此又称景泰帝。瓦剌首领也先见捞不到好处,便放了明英宗朱祁镇,借此求和。这个时候,朱祁钰大可随意找个理由把朱祁镇给杀了,可他没有。因为他想毕竟朱祁镇是他的哥哥,如果自己把哥哥杀了,就会背负背负杀兄的罪名。所以朱祁钰选择把他哥哥囚禁起来,并且朱祁钰为了防止朱祁镇的复辟,还做了很多的安保工作:不允许任何人出入南宫,还派了很多锦衣卫严加看管。

朱祁钰以为这样做就万无一失了,可他万万没想到就因为他的“仁慈“,让朱祁镇成功“夺门”了。

朱祁钰废立太子朱见深,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虽然朱祁镇成功从瓦刺人哪里逃脱回国,这个时候朝廷中的大臣还是挺看好朱祁钰当这个皇帝的。但是朱祁钰做了一件事引得朝大臣纷纷不满:朱祁钰废掉太子朱见深,而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的行为,遭到众大臣反对。对此,朝臣上下认为朱祁钰私心过重,有失民心。这时,众多大臣开始对朱祁钰表示不满。

徐有贞、石亨发动“夺门之变”,于谦视而不见。

徐有贞和石亨二人早就对于谦不爽了,石亨因为经常做一些违反乱纪的事情,曾遭到于谦弹劾,于是对于谦就非常的忌恨。徐有贞在京师被围的时候是迁都派,京师保卫战后被景泰帝罢官,为此他曾求助于谦说情,但景泰帝非常反感这个人,没给他恢复官职,他就认为于谦不帮他,于是也忌恨于谦。他们为谋取后路,就抱着投机之心,铤而走险,发动了“夺门之变”。此时,于谦早就知道他们二人的计划,可是于谦没有阻止而是选择了视而不见。于谦一方面出于自己对朱祁钰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这件事不爽,另一方面此时的朱祁钰已经病重,于谦认为朱祁镇的复辟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所以在于谦的“不作为”之下,“夺门之变”成功了。朱祁镇也成功当上了皇帝。

以上是个人的浅谈,如有错误的地方,请斧正。


新一聊历史


大家都知道,朱祁镇是皇家的长子,所以在其传皇位时,本身朱祁镇就有很大的几率当上皇上,后来在其继位时,他当上皇帝,后期出去打仗,朱祁镇出去亲征,与蒙古对抗,在后期被俘,大家众所周知,有战争就会出现俘虏,但是一个国家的皇帝都已经被俘虏了,可谓是人心惶惶,但是明朝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没有慌乱,立刻立了新皇,来巩固明朝在历史上的地位,所以朱祁镇这时内心是非常不情愿的,从小养尊处优的生活,突然成了战败俘虏,皇位也不复存在了,其内心肯定是非常不甘心的,所以从这件事儿就能看出来,朱祁镇日后如果回来是肯定要把皇位夺回来。其次,最是无情帝王家,帝王宝座是冰冷刺骨的,如果你想占据它,你就要比他更为冰冷,所以朱祁镇重新回到大明朝时,他肯定是不甘心,所以养精蓄锐,在日后又重新登上帝王宝座,其实这些从朱祁镇回到明朝时就可以看出,他还是有野心的,所以日后他又重新登上宝座,还是有预兆的。


范丽丽


这是一段被尘封的历史,是明朝的软肋,后人耻于提起这段历史,因为太过耻辱突破了基本的人伦道德底线。好人功臣惨死,罪犯恶人得势,严重的劣币逐良币,这一切始于后宫女人干政。孙太后由于未能殉葬侥幸活了下来,她毫无底线厚颜无耻,内心毫无国家和民族大义,更不知道何为天下苍生,只为了她儿子不择手段,她坏了大明不纳贡不和亲不议和的祖训和规矩。她为了儿子活命释放明军将士浴血奋战俘虏的五千瓦剌兵,为了儿子朱祁镇活命不许追击仓皇撤退的瓦剌逃兵失去全歼瓦剌联军的机会,屡次想用三百万两金银重金赎回被俘受辱的朱祁镇,朱祁镇在瓦剌敌人面前像一条狗可怜,回来在国人面前却当了皇帝。朱祁镇为了在瓦剌军营活命娶一个瓦剌蒙古格格,生下一个混血的太子黄棕人种。孙太后发动夺门之变杀功臣于谦朱祁钰,毒死朱祁钰的太子和景泰皇后,支持朱祁镇再次登基称帝,使得大明社会风气败坏人心涣散民心不在官场由清廉变得索贿成风因而由盛转衰。


红星照耀神州


首先,他本人虽然被俘,但被遥尊为“太上皇”。被释放后,“太上皇”的身份还在;其次,也是核心原因,夺门之变,英宗复辟,这是一次不折不扣的政变。成者王侯败者贼,加上“太上皇”身份,再当皇帝,二次开启“天顺”时代顺理成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