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王牌军的四大著名统帅,后来结局如何?

曾涵旻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为蒙古帝国打下一套较为完善的制度。军队则是其中一个关键。成吉思汗组建军队时,并非只是简单的招募兵源,而是将整个蒙古社会都进行一个非常大的改造。

律法、文字、制度等,都有很大的变化。成吉思汗将整个蒙古帝国都转变成一个战争机器,男女老少都被投入到战争当中。即便不能到前线杀敌,也可以到后方负责物资补给。怯薛军便是如此。

从职能上看,它只是一支近卫军,负责保护大汗的安全。但在实际上,成吉思汗借助组建怯薛军,极大程度上可以拉拢人心,提高大汗的力量。

怯薛军由贵族功臣子弟组成,这本身可以拉拢蒙古上层贵族的力量。而且,怯薛军的待遇极高。即便是普通士兵,也要比千户官的地位高。

而士兵享受的待遇,也达到一般战将的水准。所以,成吉思汗可以把最优秀的人才,吸引到自己身边。当然,这样一支军队的统帅,本身要足够出众,才能担任。

成吉思汗任命了四人担任怯薛军统帅,他们分别是木华黎、赤老温、博尔忽、博尔术。这四个人在当时赫赫扬名,我们按照顺序,分别给大家介绍下。

先来说说木华黎。这是一个天生的将领,身长七尺,体型健硕,擅长骑射,能拉两石强弓。木华黎在蒙古帝国还未建立时,就追随在成吉思汗身边,随同一同征战。

在作战时,木华黎性格沉稳,擅长谋略,打过很多经典战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部落以前,木华黎就已经立下很多战功。成吉思汗围攻金国时,木华黎就追随身边。对于成吉思汗来说,他是可以寄托心腹的人。后来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时,就把征讨金国的事项,交给木华黎处理。

木华黎率领大军,击败金国大军,先后拿下辽东、辽西,攻占陕西、陕西一带的城池,蒙古大军进入河北地带。在蒙古帝国击败金国的大战略中,木华黎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木华黎还被加封为国王、太师,让他可以更好处理前线事务。

但是,在公元1223年的时候,木华黎病逝,享年五十四岁。木华黎的离世,无疑让蒙古帝国少了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统帅。成吉思汗只能自己取代木华黎的位置,继续进攻。最终在这次战役中去世。

赤老温也是很早就跟随成吉思汗的人。成吉思汗年轻时遇到埋伏,情况位置,正是赤老温救下了成吉思汗。而且赤老温的妹妹又是成吉思汗的妻子。两人关系非常特殊。成吉思汗对赤老温极为信任。甚至给了赤老温一个很特殊的待遇,即便他犯了很严重的罪,也可以有九次免除惩罚的权力。

不过,因为赤老温很早就去世了。所以,在蒙古帝国后来的征服中,没有机会显示出太多的战绩。他的子孙倒是出现很多能人,赤老温家族也成为后来元朝的四大家族。

博尔忽也是一个天生适合当将军的人,武力值极高。但是,他的运气不大好。博尔忽原本依附的部落被击败。按照当时草原游牧民族的惯例,博尔忽很可能沦为奴隶。可是,幸运的是,博尔忽被成吉思汗的母亲收为养子,留在成吉思汗身边当“那可儿”。

当然,那可儿也有奴隶的意思,只是他们的地位更高。博尔忽在成吉思汗身边,立下很多战功。而且,他还救出成吉思汗的儿子窝阔台。窝阔台后来被成吉思汗立为大汗。

这份功绩,怎么说都不为过。所以,博尔忽即便出身不高,但靠着军功,地位不断升高。由此可见,成吉思汗在用人上,确实有独到的本事。跟赤老温相似,博尔忽也是比较早去世的怯薛军统帅。

他去世的那一年,正是木华黎被加封太师、国王的时候。博尔术跟博尔忽虽然名字很相似,但并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不过,关于博尔术的出身,现在也不是很清楚。

只是直到博尔术帮助成吉思汗夺回战马,才加入成吉思汗麾下,一起建功立业。博尔术同样是一个擅长谋略的统帅,成吉思汗当上大汗后,博尔术专门负责谋划的事情。

而且他对成吉思汗极为忠心,两人私交关系非常特殊,多次救成吉思汗于危难当中。成吉思汗最看重博尔术跟木华黎两个人,把他们视为左膀右臂,不可或缺。

不过,博尔术不像木华黎那样,直接统帅一方军队。更多时候,他是出谋献策的人。木华黎去世后,他也跟随成吉思汗,一起征讨西夏,接替木华黎没有完成的事情。只是时间不长,博尔术就去世了。次年,成吉思汗病逝。一代人杰,先后都陨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