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名将薛仁贵传(三)天山漠北之战

前提:《上一期大唐名将薛仁贵传(二)四处征战》

自薛仁贵于黑山擒获契丹王后,时间一晃又是数年。

一日传来军报:漠北的铁勒部屡次造反起事,严重挑战了大唐国威。于是李治诏令郑仁泰为铁勒道行军总管,薛仁贵为其副将(注1)

将要出征之时,李治在大殿内宴请诸将。在宴会上,李治命人拿出五副铠甲,对薛仁贵道:“朕听说古时候的神射手可以一箭射穿七层铠甲,今日让将军射五层铠甲如何?”薛仁贵应下,随即一箭将五副铠甲射穿。李治大为惊喜,忙赐予薛仁贵一件上好的坚甲。

当时的九姓铁勒有十万之众,其军中勇士如云。铁勒军队派出数十骁骑来唐军阵前挑战,唐军见过这些勇士个个身强体壮、勇猛无比,都不敢应战。于是薛仁贵挺身而出,连发三箭,铁勒勇士皆应弦而倒。铁勒军队见薛仁贵如此神勇,纷纷胆怯不已下马请降。

薛仁贵怕这些铁勒部众成为后患无穷,便将其坑杀,随后又去安抚漠北诸部落(注2),并在擒获伪叶护(注3)兄弟三人后班师还朝。当时的唐军将士们都唱道:“将军三箭定

天山(注4),壮士长歌入汉关。”

铁勒有思结、多览葛等多个部落,先据天山以自保,待郑仁泰率军到来之时,都因惧怕而请降。郑仁泰非但不接纳他们,反而俘虏其家属来奖赏军中将士,于是原本打算投降的铁勒勇士部众都相继遁去。

有侦查兵说什么:“敌军的粮食与辎重堆遍草原,将军可以率军去取。”郑仁泰于是选了1万4千骑兵驰往大漠,直至仙萼河,都没有见到敌军的影子和粮食辎重,粮食耗尽而返还。军中将士饥饿至极, 竟然相互食用,待到大军返回塞内之时,军队已经只剩下了原来的二十分之一。

薛仁贵也从铁勒部中纳妾、受贿,为有司劾奏,最终功过相抵(注5)。

注1:当时程咬金因讨伐西突厥不利而被撤职;苏定方刚刚复起。郑仁泰曾参与玄武门之变,从前是李世民的旧部,因此资历深厚,所以被委以主将的重任。

注2:薛仁贵很可能没有坑杀所有的铁勒部众,否则就没有其他“余部”可以“安抚”(《旧唐书 薛仁贵传》)或“讨”(《新唐书 薛仁贵传》)了。两唐书都曾赞扬薛仁贵治理高句丽故地之事,民间亦有“爱民象州城”的故事,因此薛仁贵未必是如此残暴之人。即便薛仁贵尽坑其众,也是为了,唐朝北疆的长期安定做考虑,我们不应该过度指责薛仁贵的行为。

注3:突厥、回纥部落中仅此于可汗的官职。

注4: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薛仁贵此次远征的难度(出塞数千里)和功绩(歼灭上十万铁勒部众)皆不逊于漠北之战中的卫霍,只因缺乏宣传而极少被人们所知, 惜哉。

注5:此处疑似是薛仁贵替郑仁泰顶罪,像这样新人(薛仁贵的资历相对于郑仁泰还是浅的)为老将顶罪的例子在家唐朝很多,兹举一例共各位参考。《旧唐书 李靖传》载李靖攻灭东突厥后:

御史大夫温彦博害其功,谮靖军无纲纪,致令虏中奇宝,散于乱兵之手。太宗大加责让,靖顿首谢。

但事后李靖仍然在身体状况不佳的情况下于贞观九年领兵出征吐谷浑;反观资历浅、且曾为刘黑闼部下的苏定方却“消失”了数十年之久。

预告:《下一期大唐名将薛仁贵传(四)神勇收辽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