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收拾了年羹尧和隆科多,为何没有除掉张廷玉?

梦幻之星V


张廷玉和年羹尧二人恰好一文一武,是康熙皇帝为了拉拢汉臣所捧起来的两个标杆人物,乃一时之重臣。

可是,雍正皇帝即位之后,雍正为何收拾了年羹尧,却放过了张廷玉呢?

先说说雍正为何要铲除年羹尧。

年羹尧自21岁中了进士之后,便一直深受康熙的器重,仅仅过了九年的时间,他就已经从一个小小的进士升到了四川巡抚,并且还是实授的巡抚,不是署理的巡抚,掌管四川一省之军政。

康熙六十年的时候,年羹尧即被擢升为川陕总督。

雍正即位之后,逢罗布藏丹津叛乱,旋授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集川、陕、云三省军权于一手,人人称之为“年大将军”。

也正是因为年羹尧屡立战功,所以屡得康熙、雍正两代帝王的信任和重用,官职这才不断往上升,手中军权也才得以不断增重。

可是,年羹尧却居功自傲起来了,此乃人臣之大忌,没有哪个皇帝会喜欢这样的人。

他居功自傲到什么地步呢?雍正让他驻守边地,可是他却仗着自己立下的功劳和手中的兵权在边地耀武扬威,蒙古王公和额驸阿宝去见他的话,便得对他行跪拜礼,不然别说见不着了,即便见着了也没好脸色;他奉召回京觐见雍正的途中,经过陕西、直隶等地的时候,竟然让陕西巡抚和直隶总督跪在路边迎接他;将入京城时,不仅得为他清路,还得让满朝王公重臣出城去跪迎。

这是一个人臣所能享受的待遇吗?这是皇帝才应该有的待遇呀,再让他继续骄纵下去的话,恐怕他得学多尔衮了。

雍正为了巩固自己的皇权,将自己的兄弟们一个个关了起来,对待这样一个骄纵、僭越的年羹尧,他会手软吗?

显然不会,所以年羹尧也就只有一死了,为了让他死得明明白白,雍正还让人罗列了他的九十二条罪状,哪一条都能成为他必死的理由。

从这一点也能看得出,当时的雍正对年羹尧有多忌恨了。

实际上,隆科多获罪的理由也和年羹尧差不了多少,雍正能够坐稳皇位,是因为“内得力于隆科多,外得力于年羹尧”,也是因为这份功劳,雍正才对他予以重用,并且以“甥舅之礼”待他,一直叫他舅舅。

可是,隆科多偏偏要仗着这份信任和功劳恣意妄为,以至于惹恼了雍正,被雍正罗列了四十一条罪状之后,被囚死于畅春园。

年、隆二人之所以落了个如此凄惨的结局,说来说去还是因为他们试图用自己手中的权势去削弱雍正的皇权,触碰了雍正的底线。

所以,他们不得不死。

张廷玉则不同,年羹尧以文入武,执掌三省军务,张廷玉却始终只是一个文官。

张廷玉和年羹尧一样是康熙三十九年中的进士,但他却没有年羹尧这么幸运,康熙对他也没有像对年羹尧一样重视。

当然,这也不是说康熙不看重他,只是他和年羹尧走的路不同,年羹尧后来走了武将立功的路,他则是正正经经、规规矩矩地走文官的路,所以难免会走得慢一点,但这样也会走得更稳,毕竟是实打实地熬炼出来的资历。

雍正的即位,让张廷玉迎来了自己政治生涯的一次转机。

雍正设立了军机处之后,张廷玉便是第一批入军机处供职的其中一人,从这一点也能看得出来他当时确实很得雍正的器重。

雍正在位时期,能够很好地平衡满、汉两个政治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张廷玉也一直老老实实地给雍正出谋划策,他对雍正来说,是一个忠心耿耿的得力助手,也不像年、隆二人一样会对雍正产生威胁。

所以,雍正根本没有理由铲除张廷玉。

只不过,雍正驾崩之后,乾隆接手了清朝,曾一度让军机处内满、汉双方的矛盾濒临爆发,为了压住这个矛盾,乾隆只好放弃张廷玉。

张廷玉之晚景略有凄凉,曾一度被乾隆取消了他配享太庙的资格,不过,乾隆看他可怜,所以还是遵从了雍正的遗诏,让张廷玉配享太庙。

雍正对张廷玉,还是很不错的。


宁糊涂


雍正皇帝收拾了年羹尧和柯隆多,为何没有除掉张廷玉?关于这个问题小姐姐先给大家透漏三点原因,然后咱们再详细解说。

1,张廷玉身为文臣,不像年羹尧和隆科多一样拥有实权,手握重兵。

2,张廷玉之父是雍正的师傅,在身份上,张廷玉算的上为亲信之人。

3,张廷玉自身勤勤恳恳,对雍正忠心耿耿,又不恃宠而骄。



从康熙在世时,张廷玉就已经展现了自己的才能,开始崭露头角了,到了雍正皇帝继位的时候,更是深受重用,还曾被雍正立诏宣布死后可以享有太庙,是清朝唯一一个可以拥有自己太庙的汉人,由此可见他的受宠程度了。至于自己为什么会如此受皇帝宠信?其实,张廷玉自己已经有答案了。



张廷玉曾在《澄怀主人自订年谱》中记述了雍正皇帝相中他,并对他寄予厚望的原因:一,“气度端凝、应对明晰”,有才干,其实就是指张廷玉学识渊博,气度不凡,有谋略,有才干;二张廷玉为张英之子,而张英曾教习雍正四书五经,为其师傅,所以,张英对雍正来说是一个可以为之重用的难得的贴己之人。而雍正能登基为帝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登基后的雍正就开始大力扶植自己的势力,培养亲信,而在这时,张廷玉就是一个很好的人选。总的来说,张廷玉后来能步步高升,并一度成为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全是赖于雍正的一手栽培。

(张廷玉剧照)

尽管张廷玉深受重用,但并没有因此恃宠而骄,作出不恰当的举动来,这一点从雍正对其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来,雍正可是在九子夺嫡中获的胜利的那一个,对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使用的手段都相当残酷,可以说是一个杀伐决断,心狠手辣之人,眼中也是容不得半点沙子,在这样一个人的手底下讨生活,可以说容易也可以说不容易。一方面,雍正对那些对自己忠心耿耿的人还是不错的,看初期的隆科多和年羹尧的待遇;另一方面,雍正眼里又容不得沙子,是不可能允许有功高震主的人出现的。看隆科多和年羹尧后来的境况。

(年羹尧剧照)

而张廷玉这个人,雍正却对其十分的好,要不然也不会在临终前选派他辅佐新帝。据史料记载,雍正帝在临终前,命张廷玉与庄亲王允禄、大学士鄂尔泰等同为顾命大臣,顾命大臣在古代是指帝王临终前托以治国重任的大臣。也是指代替皇帝掌管朝政的人,其权势应在当朝皇帝之上,甚至可以决定皇帝的废立。而能被选中做“顾命大臣”的人,才能、品德一般都是文官中的翘楚,做事也都比较小心谨慎。除此之外,雍正还留下遗诏许张廷玉在百年之后配享有太庙。

再对比下年羹尧和隆科多,他们虽然都是辅佐雍正登基为帝的肱骨之臣,可后来却仗着自己是有功之臣而为非作歹,甚至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况且他们手里还把有重兵,雍正皇帝自身疑心也比较重,他们两个还不知道收敛自己。


所以他们的存在严重威胁着雍正的皇权,还有就是他们跟随雍正多年,知道他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所以雍正就杀了他们灭口。


小姐姐讲史


我是飞越沧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雍正其实并不是个杀人狂魔,他统治时期强制执行的官绅一体化,让官员、士绅们也要纳税赋服徭役,这得罪了许多读书人,因而被这些读书写文章的群体妖魔化,以致留给后世人的形像并不是太好。

雍正虽被称为冷面君王,却是个容易真情流露的人,他对待年羹尧、张廷玉的一些行为,是历代君王所没有过的。他的真情流露出来实在容易让人肉麻。

年羹尧和隆科多从宠臣红人最终祸至而身死,更多原因还是他们自身出现的原因而导致的。

第一宠臣年羹尧,不作死便不会死

年羹尧是镶白旗人,在康熙朝时就被康熙赏识,并被纳兰明珠拉拢,成为明珠的孙女婿,几乎成为八爷党。在康熙后期,年羹尧率军平定西藏和青海的叛乱,成为手握重兵的封疆重臣。。

年羹尧逐渐成为四爷党是在康熙四十八年,这一年,康熙把镶白旗划归雍正下属,并在康熙五十年时,把年羹尧的妹妹嫁与雍正为侧福晋,有了这双重关系,年羹尧才正式成为四爷党。

由于有了年羹尧这样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支持,雍正在九子夺嫡的激烈竞争中也是有了底气,在登上大位时,也才能从容的瓦解异己力量。雍正对年羹尧也是宠幸有加,圣眷不断,先是任川陕甘陕总督,又是封抚远大将军,一等公爵,太子太保,年家一大家子都被封了爵位,而年羹尧也是成了西北名符其实的土皇帝。

雍正大小事都要和年商议,西北地区上至总督下至知县的官员任免都是征询年的意见。年有个头疼脑热,雍正不惜千里之外,都时常下谕派人去问候赏赐医药,有了好吃的,像荔枝,为了让年吃到新鲜的,都命快马运送到西北给年羹尧品尝。甚至不怕肉麻的说道,“要我如何来疼你”,还感叹没能拥有十个像年羹尧这样的人来帮自己治理天下,雍正甚至还在谕中说,“希望能和年做个君臣相互知遇的千古楷模,”

在雍正几乎没有下限的恩宠下,年羹尧却是越加的狂妄而不知收敛,在西安行辕的时候,年羹尧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竟然大搞排场,吃饭的时候称“用膳”, 给人东西叫“赏赐”,而且辕门和鼓厅居然还画上了龙的图样,连总督、巡抚迎送他都要跪拜。

在他回京述职时,雍正用高规格来迎接他,文武百官不仅出城郊迎,而且王侯以下官员都要跪迎。年羹尧骑在马上对百官是眼睛都没扫一眼,只是对向他行礼的王公们微微点了点头。见了雍正也是大马金刀的坐下,毫无君臣之礼。

雍正对年羹尧的狂妄是一再容忍,也在给年羹尧的谕旨中不断提醒和警示,年羹尧对雍正的警示视若无睹,仍然我行我素,不守人臣之礼,最终雍正忍无可忍,抓住年在上表中颠倒成语“朝乾夕惕”写成了“夕惕朝乾”,以藐视君上为由开始惩治年,最后调凭为杭州将军,最后下狱赐自缢而死。年的死更多的是自己在作死。

隆科多之死,与年羹尧有些类似

隆科多,一等公佟国维第三子,孝懿仁皇后的弟弟。从给康熙当侍卫起家,先是被授为一等侍卫,又被提拔为銮仪使,兼正蓝旗蒙古副都统,在康熙五十年时,被任为步军统领,掌握北京的警卫力量。

隆科多并不像年羹尧那样早早的就是四爷党成员,反之,他一直是游离于四爷党之外,直至康熙去世前一刻才成为雍正的支持者。隆科多由于掌握的是京师的兵权,也一直成为各争嫡派系争取拉拢的对象,而隆科多也一直是持璧而估的态度。

“舅舅隆科多,此人朕与尔先前不但不深知他,真正大错了。此人真圣祖皇考忠臣、朕之功臣、国家良臣,真正当代第一超群拔类之稀有大臣也。”

这是雍正即位之初写给年羹尧的朱批,由此言语可见,连雍正自己都不知之前隆科多会拥立自己。

在康熙死后,隆科多宣布的康熙遗诏,由雍正继承大统,这才结束了夺嫡大剧。外有年羹尧,内有隆科多,都是手握重兵之人,才让雍正得以压服诸派不服的势力,得以坐稳皇位。

隆科多拥立雍正登位后,雍正也是投桃报李,封他一等公爵,加太子太保,总理事务大臣。赏赐双眼花翎、四团龙补服。还在对他的诏书中,亲切的称呼其为舅舅,这也是开了诸朝皇帝对外戚之先河,可见隆科多之受宠幸,成为和年羹尧一样炙手可热的宠臣。

但一切在雍正三年风云突变,隆科多开始失宠,先是罢免了他的步军统领,接着又是削去太保及一等阿达哈哈番世职,到雍正五年时,最终被幽禁于畅春园旁,一年隆科多便幽愤而死。

雍正处置隆科多,在于隆科多和年一样,得宠后也开始恃宠而骄,专横妄为起来,吏部司官对他“莫敢仰视”,唯命是从,以至于时人称由他主持的铨选为“佟选”。 在清算“八爷党”的问题上,隆科多为与他交好的人开脱,这让雍正极为不满。在年羹尧获罪被调任杭州将军时,隆科多又与年有暗地勾连的举动,这让雍正更是大怒。

隆科多甚至有参与弘时与弘历的太子之位之争,这是触了雍正的大禁。这也是隆科多从宠臣一举成为弃臣的原因。

反观张廷玉,为人臣楷模,知进退懂收敛

张廷玉的父亲张英是雍正的老师,这也让他们的关系更为亲近,张廷玉是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的进士,在康熙朝时就受到赏识。雍正继位后,对这位能臣也是宠幸有加。先是提拢为礼部尚书,又调任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

雍正帝在临终时,任命张廷玉与庄亲王允禄、大学士鄂尔泰等同为顾命大臣,还遗诏,让张廷玉有配享太庙,这可是终清一朝,唯一享此殊荣的汉臣。

张廷玉与年羹尧、隆科多同为雍正时的宠臣,不但完满度过雍正一朝,在雍正临终时还受重托,享受到更隆重的恩赐,这是因为他懂得收敛知道为臣之道,知道如何回避君王的猜忌。

首先,张廷玉能够完满的配合雍正的工作,雍正为政时细致繁琐,对文字工作也要求极高,张廷玉又是个出色的文秘高手。由于工作配合融洽,君臣感情关系也好,一次张廷玉生病,休息了两时,病好后进宫,雍正对近侍说,“你们知道朕连日臂痛吗?”近侍一脸懵逼,雍正解释道,“大学士张廷玉患病,此人如朕手臂,这不就是我臂痛吗?”。雍正这种真情流露,对年羹尧、隆科多、张廷玉都有过。这也说明,雍正对身边的近臣还是很交心的。这就要看这些得宠的近臣会不会处理好这种关系了。

在雍正十一年时,张廷玉回家省亲,走了几天后,雍正就开始想念张廷玉,写信给他说:“朕即位十一年来,朝廷之上近亲大臣中,只和你一天没有分离,我和你本是君臣,但情同密友。”

雍正和张廷玉的关系确实是超超了一般的君臣关系。

而张廷玉也很是知道进退,做人是一向谨小慎微,不事张扬,他这种性格也很合雍正之意。他的大儿子张若霭考取了一甲三名探花,张廷玉却请求雍正降低其儿子榜上名次。他的理由是“天下人才众多,三年大比莫不望鼎甲,官宦之子不应占天下寒士之先。”雍正闻后自是龙心大悦,赞赏张廷玉的高风亮节。

一次,雍正突然要赏给张廷玉两万两银子,张廷玉连忙跪倒谢恩辞谢,雍正却颇动感情地说:“汝非大臣中第一宣力者乎!领赐勿谦。”在拉帮结派走门串亲混杂的朝廷关系中,对张廷玉的评价是,在朝中多年“无一字与督抚外吏接”。

这样的张廷玉,对自己毫无妨害,又怎会让雍正去处置他呢?


飞越沧海新史观


做人一定要对自己有个清晰的认识

在雍正做皇帝的13年当中,年羹尧和隆科多一直为他尽心尽力。但是由于两人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使得雍正觉得这两个人如果不除的话,肯定会威胁到自己的位置。所以他就将两人除掉了。但张廷玉却躲过了一劫,这到底是为何?

小心翼翼,做事谨慎

有关于张廷玉是否触动了雍正的逆鳞,想必大家也不太清楚。但是他这个人是特别谨慎的,特别是一件事儿,乾隆对于他有点不太喜欢,于是就派人搜了他的家,看一看这个文人有没有写什么不满的东西。结果最后什么都没有发现。所以从这件事情就可以看得出来,他办事儿特别小心。

出身低微,没有势力,可放心的用

他这个人是汉族人,在当时社会地位很低。无论他作为一个文人怎么厉害,但是还是不能比得上旗人出身的将军。还有就是对于雍正而言的话,这样一个人可能说得上是一个好帮手,况且他又不会带兵打仗。所以也就放过了。

恪守礼法,遵守为臣之道

他作为一个汉族臣子,在康熙39年的时候中了进士,后来就一直小心翼翼的再给皇家做事,所以想想看,他在康熙雍正身边都做过事。所以也算得上是一个老臣。并且他也没有做过什么犯上的事,所以雍正对于他还是很喜欢的。

雍正之所以杀了年羹尧和隆科多,主要还是两个人得意忘形,渐渐忘了自己是谁。张廷玉之所以能安稳的活下来,除了小心之外,最主要的是不会做越矩的事。


说古明今


雍正皇帝之所以收拾年羹尧和隆科多,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因为这两人都威胁甚至险些动摇他的统治利益。保留张廷玉,亦是为了自己和大淸的江山社稷。

张廷玉,大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他进士及第四年以后,就入值南书房,进入了国家的权力中枢,可谓仕途顺遂,扶摇直上。当然,张廷玉之所以官运亨通,肯定得益于他的大学士老爹张英,但也不完全是,自身卓越的才华才是他的制胜法宝,毕竟是国家的中枢机关,没有两把刷子,只是拼爹肯定不行。

张廷玉不仅才能突出,为人还很低调,从不结党营私,贪污腐败,一腔热血扑在了朝政上。这个优秀的品质被雍正皇帝高度赞赏,称其为自己的左膀右臂。一次张廷玉请了病假在家休息,雍正皇帝对身边的太监说自己的胳膊有些疼,太监问是不是风寒所致,雍正说是因为我的左膀右臂张廷玉病了,所以我的胳膊感觉有些疼。一件玩笑之事,可以看出,两人除了冷冰冰朝堂之上的君臣关系,内心应该是惺惺相惜的。

这样低调又有内涵的张廷玉,雍正皇帝肯定是要大用特用的,当然他也没有让雍正失望。八王议政逼宫的时候,要不是张廷玉据理力争,雍正险些下不来台。他在军机处改革、赋税改革等方面也是功劳卓著。

这样一个为了大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重臣,于公于私,雍正皇帝也不会除掉。


斜杠小石


真是历史上的张廷玉在康熙年间的地位并不像电视剧《雍正王朝》所描述的那样,是什么上书房大臣。实际上,直到康熙六十一年,张廷玉的身份还仅仅是一个吏部左侍郎,副部级官员。加之又是汉臣,其实际拥有的权力其实非常有限,压根儿就没有资格涉足储位之争。张廷玉的真正发迹,其实是从清世宗(雍正)即位之后才开始的。



张廷玉,康熙十一年生于北京,文华殿大学士张英次子。康熙三十九年,二十八岁的张廷玉以进士身份入仕。此前一年,其父张英正式成为文华殿大学士,位列宰辅。但是,康熙四十年,张英便以年迈多病自请致仕,退休了。之后张廷玉一直在中枢系统工作,充当秘书之类的角色。康熙五十五年,四十四岁的张廷玉升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成为副部级官员。之后,直到康熙六十一年,张廷玉一直在礼部、刑部、吏部等多个部门的副职上轮转,始终没能更进一步。



但是,多年中枢系统的秘书生涯练就了张廷玉过硬的文案功夫,成为了其后来发迹的优势之一。据说,张廷玉每每代笔拟旨,皇帝随想随说,内容非常散、乱,且以白话为主。但是,张廷玉凭借过硬的文案功夫,通常情况下,皇帝的话刚说完,张廷玉以正式行文的格式拟出的圣旨也已经写完了,而且几乎全部都合乎皇帝的心意,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得来的。



正因为这过硬的文案功夫,张廷玉最终进入了刚刚即位的雍正眼中。加之张廷玉的父亲张英和雍正又有师生之宜,张廷玉的性格也非常对雍正的脾气。而且,张廷玉也的确有两把刷子。因此,雍正即位之后对张廷玉大加重用。最终,张廷玉官至保和殿大学士,位列宰辅。并且成为了清朝最早被授予伯爵的文臣之一(清初,文臣授爵者很少,且爵位偏低,就连范文程这样的文臣领袖最终也只是得到了精奇尼哈番,也就是子爵的爵位),而且还成为了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



到这里提问中的问题就明了了。为什么雍正除掉了隆科多和年羹尧,却没有除掉张廷玉。因为雍正初年,张廷玉的地位并不高,而且也没有涉足康熙末年的储位之争。正是雍正对他的重用,才使得后来张廷玉成为了文臣领袖之一(另一位是满洲官员鄂尔泰)。那么,雍正为什么要除掉张廷玉呢?雍正之所以除掉隆科多和年羹尧,说到底还是他们手中握着兵权,加之位极人臣的地位和高调的行事风格,已经对皇权造成了掣肘、甚至威胁。张廷玉作为文臣,首先手中根本没有兵。而且,张廷玉从事的基本还是中枢系统的文职工作,对雍正的皇权非但没有产生掣肘和威胁,反而起到了帮助和补充作用。试问,雍正为什么要除掉张廷玉?



再者,张廷玉和另一文臣领袖鄂尔泰一直面和心不和,汉臣和满臣以二人为中心,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党争之势,而这一点正好可以达到中枢权力平衡的作用。如果雍正除掉张廷玉,必然会使得鄂尔泰一家独大,这绝对不是雍正愿意看到的。那么,雍正就更没有除掉张廷玉的必要了。



此外,张廷玉在雍正朝的十三年里,是非常低调的。否则,以雍正的性格,张廷玉如果过于高调的话,是很难生存下去的。但是,雍正去世之后,形势急转直下,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清高宗(乾隆)对于张鄂党争本就反感,加之老臣当权已然对乾隆的权力造成了掣肘。张廷玉最终还是遭到了乾隆的无情清洗,被乾隆折腾得死去活来,甚至罢免了雍正赐给张廷玉配享太庙的资格。但是,乾隆对张廷玉过往的功绩应当说还是认可的,整归整,却没有要了他的老命。而且,张廷玉死后,乾隆最终还是给了他配享太庙的殊荣。


农民工歪说历史


雍正杀掉年羹尧和隆科多,不能看作是简单的“卸磨杀驴”,在一定程度上年羹尧和隆科多“咎由自取”。

年羹尧和隆科多可以说是雍正能够顺利继承皇位的两位最大功臣。

先来说说隆科多。

毫无疑问,隆科多的功劳绝对是要排第一位的。隆科多作为康熙的外戚,同时在当时担任着九门提督的职务。康熙去世之时,在康熙身边陪同的人员中,只有他不是康熙的皇子。而就在康熙去世后,隆科多随即关闭九门,在北京实施戒严长达七天时间。

要知道,康熙去世的时候,雍正正在天坛祭天,从雍正得知康熙去世的消息,到雍正来到畅春园,中间凭空消失了十多个小时,在此期间,只有隆科多能够顺利出入皇宫和畅春园,而康熙临终的安排也只有他知晓,将这些结合在一起就不难发现,之所以雍正登基能够留下如此众多的历史谜团,答案实际上全部都在隆科多身上,也就是说,不管雍正是“遵诏继位”、“矫诏篡位”还是“无招夺位”,决定性的因素完完全全都归结于隆科,因而隆科多说是雍正继位的第一功臣,一点不为过。

也正是因为如此,雍正登基之后称呼其为“舅舅隆科多”,更是将其评价为“当代第一超群拔类之稀有大臣”。

年羹尧作为雍正的藩邸旧人,又是雍正的大舅哥,从一开始就站在了雍正一边。而在康熙去世的时候,身为陕甘总督的年羹尧极大的牵制了出任“大将军王”,在西北统领十万兵马的十四阿哥胤禵,进而帮助雍正稳定了外部局势,也藉此成为了雍正继位的大功臣。

而年羹尧对于雍正最大的贡献在于,在雍正刚刚继位时,青海的罗卜藏丹津发动叛乱,年羹尧前后用时三个多月的时间,已非常小的消耗和代价平定了叛乱,帮助雍正稳定了皇位,雍正也同样把年羹尧称为自己的“恩人”。

而隆科多与年羹尧被雍正所杀的原因,也几乎是如出一辙。

首先是居功自高,目无君主。

隆科多是真的把自己当成了雍正皇帝的“舅舅”,不仅一次的炫耀自己在雍正登基之时发挥的作用,甚至还把自己比作诸葛亮,来炫耀自己的功劳。

年羹尧也是把自己当成了雍正的“恩人”,且不说“用膳”、“翻牌子”这些在《雍正王朝》剧情中的事情在历史上也是确有其事,他甚至在雍正面前盘腿打坐,完全没有把雍正放在眼里。

其次是二人结党营私,把持朝政。

两人逛街党羽,并且利用雍正皇帝对于他们的信任与器重,控制官员的任免和升迁,进而有了朝中六部官员的“佟选”,以及地方官员的“年选”。

再次就是贪污腐败,网罗财富。

隆科多和年羹尧此时已经是非常的贪婪,不仅贪污腐败,收受贿赂,并且生活奢靡,铺张浪费,引得雍正对于二人的极大不满。

由于年羹尧和隆科多的行为直接是在挑战皇权,挑战的是雍正作为帝王的威信,功高震主,只知进而不知道退,落得问罪被杀的结局,也就在所难免。

历史上的张廷玉,在康熙朝时期以及在雍正朝初年的影响力远远不及年羹尧和隆科多。

张廷玉是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的进士,与年羹尧是同一年考中,并且同年羹尧依靠父亲年遐龄的背景进而立足于朝堂的情况类似,张廷玉最初也是因为他的父亲张英的关系,逐步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赏识,开始担任六部官员。

但是与此时担任川陕总督的年羹尧,以及担任九门提督的隆科多相比,张廷玉是地位和影响力还是非常的有限,根本没有办法左右“九子夺嫡”的进程。

而在康熙去世,雍正登基之后,雍正内阁总理事务大臣,掌握核心权力的是怡亲王胤祥、满洲首席大学士马齐、八阿哥胤禩以及隆科多。张廷玉是在八阿哥胤禩、隆科多、年羹尧等人先后被处死,马齐被雍正撵走之后,才开始崛起,并且真正为雍正所重用是要到雍正成立军机处之后。此时的张廷玉充分发挥了其在文秘专业上的过人之处,为雍正所倚重,成为了雍正的股肱之臣,进而在雍正去世前,不仅安排其成为乾隆朝的辅政大臣,委以“托孤”重任,还赐予了其配享太庙的殊荣,成为大清王朝历史上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汉族官员。

张廷玉在康熙、雍正两朝为官谨慎,勤政清廉,因而不仅没有为雍正所记恨,反而受到了极大的信任与重用。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张廷玉在乾隆朝受到了乾隆皇帝疯狂的打压,最终凄凉而终。

作为汉族官员的代表与领袖,张廷玉在乾隆年间也开始与鄂尔泰为首的满洲官员进行党争,而乾隆皇帝在鄂尔泰死后,为了加强自身的权力和影响力,开始疯狂的打压张廷玉。

在张廷玉请辞回乡之后,张廷玉依然没有逃过乾隆皇帝的打击,自己也受到学生的牵连,为乾隆抄没家产,最终在乾隆二十年(1755年),张廷玉病死在家中,享年八十四岁。乾隆帝最终还是遵照雍正皇帝的遗诏,命张廷玉配享太庙,也算是对张廷玉以及他的父亲雍正皇帝有个交代。


雍亲王府


雍正帝又怎么会除掉一个对自己忠心耿耿、不结党又低调做人的张廷玉呢?

年羹尧和隆科多之所以被杀,是因为恃宠而骄,威胁皇权,犯了皇帝的底线。怎么回事?



1、隆科多

隆科多是雍正帝的舅舅,又是九门提督,相当于北京城的卫戍司令。在康熙帝晚年的“九子夺嫡”中,隆科多是支持四爷雍正帝上位、有拥立大功的功臣,所以,深受到雍正帝的宠信。



雍正帝不仅直接亲切的喊隆科多为“舅舅”,而且予以显赫地位、高官厚禄,以及各种荣誉,物质上精神上的都没有亏待他。从合众表现来看,雍正帝还是很感恩这位曾经助自己登上皇位的舅舅的。

怎奈隆科多恃宠而骄,飞扬跋扈,纵容家人作恶,劣迹斑斑,已触犯了雍正帝的忍耐底线。这样一来,只能把大恩弄成了大仇,任你隆科多有天大的功劳,最终也会被冲散的无影无踪。

2、年羹尧

年羹尧,与隆科多有很多类似之处。年羹尧,官拜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曾是雍正帝最得力的左膀右臂,红极一时,非常受雍正帝宠信。



原因也是在“九子夺嫡”中,作为雍正帝的铁杆亲信,手握重兵的年羹尧,是雍正帝顺利即位的有力后盾。同时,也是监视与制衡“大将军王”十四阿哥军事力量的有力保障。

雍正帝时期,年羹尧可以说权势熏天,总督川陕地区,负责西北诸省的军政要务,有权自行选拔任命官员(时称“年选”),并且有时还插手其他外省的官员任命,任用亲信,可谓军政民一把抓,已是名副其实的“西北王”了。

雍正帝本想和年羹尧“做一会千古君臣典范”,怎奈年羹尧也犯了恃宠而骄的毛病,在西北大搞个人权威,擅作威褔,生活奢靡无度。据说蒙古王公、地方官员,都必须要跪地迎接年大将军。



年羹尧还专门搞了自己的厨师团队,白菜只吃菜心那一点,其余的全部扔掉。并且就连在雍正帝面前汇报工作时,也是君前多有无礼,跋扈之态溢于言表。

同时,年羹尧的奢靡无度,也与雍正帝的厉行节俭相违背,并且年羹尧飞扬跋扈、不知收敛、招摇过市、越权行事等种种,已触犯了雍正帝的皇权和帝王尊严。那么,死也是他自己作死的。

3、张廷玉



张廷玉是三朝老臣,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张廷玉是个汉臣,同时也是唯一配享太庙的汉人。张廷玉在雍正帝时,才真正成为股肱之臣,是雍正帝倚重和重用的心腹大臣。

张廷玉对雍正忠心耿耿,同时也是雍正帝很多新政举措的拥护者和执行者。可谓一生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受到雍正帝的高度赞扬和宠信。所以,雍正帝允诺张廷玉,死后可配享太庙。这是当时清朝人臣的莫大荣誉了。

在雍正朝的科场舞弊案中,皇帝出题被泄露,雍正帝一怒之下杀了张廷玉的弟弟主考官张廷璐,而对张廷玉也只是责备和训示(也有警告张廷玉不要结党擅权之意),可见雍正帝对张廷玉的倚重和感情。

张廷玉是雍正帝的坚实拥护者,为人收敛低调。同时张为汉臣,虽身居高位和中枢,但从未结党也不擅权,不存在党朋之祸,而且对雍正帝是死心塌地,雍正帝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杀他。


峰子奇观


不需要啊。

不管年羹尧还是隆科多,共同特点就是掌握军权的权臣。张廷玉只是一个汉族官员,毫无兵权在手,只是担任大学士时间长,在汉族进士出身的官员中有影响力而已。

年羹尧隆科多还涉及更深层次的东西。

虽说一般认为雍正是正常继位,但雍正在处理八阿哥九阿哥过程中,隆科多作为九门提督肯定参与了,知道很多宫闱秘密。所以不能留隆科多的性命。

年羹尧在担任抚远大将军后,听命压制十四旧部,本人骄横跋扈,贪污截留军饷,任人唯亲,令雍正起了杀心。

重要的是,张廷玉很聪明。当然,乾隆时期的时候,张廷玉为了配享雍正庙的机会三番五次地提示乾隆——或者这也是张廷玉想故意激怒乾隆,好早点安然退休。


四川達州


年羹尧和隆科多被称为雍正皇帝的左膀右臂,拥戴雍正皇帝等级有功,一度炙手可热。张廷玉作为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是雍正帝制定国家政务的重要助手。但是年羹尧和隆科多都被处理年羹尧被赐自尽,隆科多被幽禁,郁郁而终。张廷玉却一直被雍正看中,虽然晚年患得患失,被乾隆皇帝赶会老家遭遇也不太好,但可以说是雍正最倚重的大臣之一。其实从雍正的角度来看,确实有狡兔死走狗烹的嫌疑,但其实更重要的是年,隆二人恃宠而骄,迷失自我。


年羹尧和隆科多二人被雍正处理有许多共同之处:

1,二人都收辅助雍正皇帝登上帝位的人,受到雍正皇帝重用,雍正元年一同加封太保,又在雍正二年一同被赐予的双眼花翎,四团龙补服。

2,两人同受宠幸,雍正称呼隆科多为舅舅而不称其名字,这在有清一代可以说独一份。雍正在给年羹尧的奏折则经常出现朕万分想念之类的话,更是要和年羹尧做千古君臣的典范。

3,两人私交甚好,在朝中权力极大,年羹尧保举的人才吏部,兵部优先录用,当时称“年选”,隆科多作为九门提督,步军统领,在朝廷选拔人才的时候,更是可以独自对一些职位做出安排,被称作“佟选”。


4,两人于雍正三年同时被参,当时雍正已经坐稳江山,同时被参理由中皆有贪污受贿,结党营私,而且都与范时捷有关。范时捷是清朝开国功臣范文程之后,他的先祖是历史名人范文正公范仲淹。

5,范时捷是雍正直接实授的陕西巡抚,很有可能是安排在年羹尧身边的探子。年羹尧回京要求范时捷跪送,几个月以后就出事了。隆科多嚣张跋扈时期,也是范时捷一纸奏折参上去的。所以两人同时在雍正三年出事,雍正确实逃不开狡兔死,走狗烹的嫌疑。

6,两人在都没有在雍正的恩宠下,收敛锋芒,反而变本加厉贪污,结党,尤其年羹尧和隆科多私交很好,一个驻外的西北大将军,一个主内的九门提督,这一内一外的兵权,雍正自己也心虚吧。所以雍正三年,坐稳了位置的胤禛先处理了年羹尧隆科多,第二年直接端了八爷党。


从张廷玉角度来说

1,张廷玉是雍正思前想后,从所有的臣子里边选出的得力干将。张廷玉有才干,君前奏对出色,气度不凡,这是雍正很看重的。

2,张廷玉还有一层关系就是他是雍正皇帝的老师张英的儿子。

3,张廷玉作为汉臣受宠,不仅文章写好,确实一心一意为国出力,帮助雍正推行新政。

4,张廷玉作为中枢之臣,却能低调谦卑,而且他的技能是雍正十分爱惜的。政务繁忙,皇上口谕,张廷玉跪地起草,每日数十次,张廷玉几乎都精准完成,深得圣意,一般人不能做到。雍正称赞说:除他不能胜任。

三人同朝为臣,皆为中枢大臣,年,隆二人恃宠而骄,张却能独善其身,张的为官之道更出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