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鲁智深圆寂的情节?

辉煌的光0


安排鲁智深圆寂是作者高明的地方,看到鲁智深圆寂的时候,非但不觉得悲伤,反而觉得理应如此。

鲁智深本来不叫鲁智深,他也不是和尚。鲁智深本名鲁达,是一名军官,为官多年,最终在小种经略相公下面做提辖。按理说,在官场摸爬滚打许多年,应该是一个深谙为官之道的老油子,不然也没法子做这么久的官啊。可是鲁达却自动无视这些传统规律,当了这么多年的军官,他依然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我行我素的个性。当他看到金翠莲被郑屠欺负时,当即就把这事揽下来了。一个有着多年官宦生涯的人物,为了一个素昧平生的女人强出头,这样的描写着实让人感到突兀。这不是一个当官多年的军官所为,完全就像是一个愣头青。难道是这鲁提辖看上了翠莲,根据后面来看,鲁提辖不好女色。如此这般正是要体现出鲁提辖与众不同的地方,在红尘里翻滚许久依然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后来鲁提辖为了翠莲父女,打死了郑屠,跑路以后没多久就当了和尚,从鲁提辖一下子变成了鲁智深。鲁智深以前当提辖的,官虽不大但是自在快活,有酒有肉绝不含糊。和尚的清规戒律哪里可以束缚他,他依然坚持着吃肉喝酒的习惯,是个不折不扣的酒肉和尚。这样的鲁智深自然得到所有和尚的一直厌恶,只有智真长老发现了他天生不一样的地方,虽然外形粗鲁却又满含孩子般的天真烂漫,将来必定与佛有缘。

鲁智深身上充满了佛性的东西,首先他行事潇洒,无所顾忌,无论是钱财还是生死,他都看得很淡。这跟佛家所说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其实是蛮像的。其次鲁智深多次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佛家讲究多行善事,鲁智深这也是在做好事,而且鲁智深做的更主动更激烈,他是主动打击邪恶黑暗势力,只要是自己看不惯的,鲁智深从来不含糊。因为他豪爽霸气的个性,鲁智深结交了一帮朋友,大家也愿意以他为中心,尊他为老大。随着时间的推移,鲁智深身上的佛性却越来越浓,后来他主动提出要去看望智真长老,和宋江一道去拜会,并且接受了长老的四句箴言。

长老说的明白,鲁智深本来就是佛门之人,因为杀孽未尽,所以依然在世俗界游荡,一旦完成种种杀孽,他也就功德圆满,可以直接回归自己的本位了。

鲁智深一路走来,打打杀杀,经历过无数危险,特别是攻打方腊的时候,梁山好汉损失过半,鲁智深却逢凶化吉,没有丝毫受伤。当日长老的几句话,鲁智深就一直放在心里,何况前两句已经都实现了。对于剩下的两句,鲁智深更是心知肚明。在鲁智深最后的时刻,鲁智深一下子心智清明起来,要知道鲁智深本来是个大字不识几个连别人通缉他都看不懂。但是在圆寂之前却是完全变了一个人,一下子成了有道高僧模样最后圆满坐化,完成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鲁智深如果不坐化,实在也是没有更好的去处,他与武松又有不同。武松虽然也是出家人打扮,但之前他并未正式受戒做和尚。而且同样是武力高强的好汉,武松个性与鲁智深大有不同,鲁智深自一出场表现的就与普通世俗人大大不同,似乎从来没有为自己打算。武松却不一样,他是积极入世的,开始时候跟一般老百姓心思无二,所作所为把一个底层生活的小人物心思和活动展现的淋漓尽致,而不是像鲁智深那样对世俗生活全然不顾。所以最后武松的结局是真的出家为僧,顺其自然的死亡。而鲁智深他在尘世间所经历的一切都结束了,选择圆寂只是回归他本身的世界。



一览众河小


鲁智深受戒于智真长老,闻潮信而大悟,随即口出偈语,大笑坐脱,葬于六合寺。闻潮音而入道,观音法门是也。

<strong>

鲁智深一生豪迈洒脱,英勇仗义。向来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若论英雄好汉,当属第一。若说好施行善,更胜活菩萨。且看:助金翠莲父女,拳打镇关西。联史进,火烧瓦罐寺。救林冲,大闹野猪林。震敌胆,独闯二龙山。携好汉,义聚攻青州。所做之事,无不肝胆沥照,日月共辉,举抬皆是侠义之举。

鲁智深光明磊落,心胸洒然。反而与观音法门相契合。鲁智深听到潮音,心中欢喜。闻钱塘江之潮而悟道,当下坐脱圆寂。这与百丈禅师门下一僧人听钟声开悟一致。百丈就说道:“俊哉,此乃观音入道之门也。”

香严大师击打竹子而见性,圆悟勤听见鸡飞之声而悟道,再有圆悟所说的:“薰风自南来,殿角生微凉。”又如提到唐人的艳诗:“频呼小玉原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都是听声闻道,当下契入。

楞严经提过一段观世音菩萨讲修行:动静二相,了然不生。鲁智深一辈子打打杀杀,可谓动的厉害,到了看化大千世界,就静得圆满。所以生灭来去,何等自由。可见大家知道鲁智深圆寂,并不知其佛法高深,以观其音,闻其道,从而解脱,立地成佛。以为智深是鲁莽汉,哪知他是证果人。

他的师父早有所察,说过: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知道他是个活菩萨,我们这些修行人都不如他。

一句结语把鲁智深说透: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湾火


位患者,你好!

我是精神病院的丁院长,从网上看到你的发言后,我院十分重视你目前的病情,你的突然发病让我院全体人员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感到十分的惊讶。

王医师(我院的主治医生)看到你的情况后表示愿意尽最大能力为你治疗,鉴于你目前的病情,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因此我们希望你能主动来我院治疗,并积极配合医生的相关工作。精神疾病可防可控可治,你要树立起坚强的信心,我们一定会让你走出阴影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期待你的病情早日恢复,回到正常的生活中来,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萧少123


这个问题我从3方面为您说明。

1,从故事结构来看,鲁智深是全书带动故事节奏的好汉,征方腊结束全员回京领赏但鲁智深没有去,在钱塘江他看到了潮起潮落便大彻大悟溘然圆寂。鲁智深的圆寂书中并不是没有铺垫,在他与宋江一起上五台山时智真长老临行前就对他说过听潮而圆见信而寂的预言,所以鲁智深看到此景想起师傅的话,就这么离去了。鲁智深虽然是和尚,但是也做了不少杀人放火之事,在最后一刻终于被佛接纳,成为了结局最好的好汉,圆是功德圆满,寂是清净寂灭,这也是施耐庵对鲁智深这一上上之人安排的最好的归宿。

2,从阴谋论的角度来看,鲁智深是梁山上严格意义的反对招安人士,并且无论是功夫还是影响力他都不比宋江差,所以在宋江眼里,这种与自己理念不合的人势必会破坏自己的舔狗形象。我们不妨大胆的猜测一下,当宋江得胜归来时,朝廷奸佞们自然不欢迎鲁智深这种能打的人,但宋江的目的是为兄弟们洗白,那他可不可能为了千秋大业和蔡京等人达成共识,除掉鲁智深这种不安分的因素呢,所以钱塘江鲁智深看似是飞升成佛,其实也有可能是被宋江毒死了。

3,从科学的角度来看 ,鲁智深身材高大体重超标,并且整日暴饮暴食,又加上生活作息时间不规律,无论在辽国还是在江南也应该积攒了不少压力,所以鲁智深妥妥的是三高患者了,在加上他胡吃海喝的特点,或许不知不觉患上糖尿病或酒精肝或心脑血管疾病也说不定。虽然宋朝的酒度数不高,但鲁智深顿顿离不开酒并且不醉不归也是很吓人,这样一来神经系统不仅长期受酒精麻痹,油腻的饮食又加重了心脑血管的负担,等到征方腊结束鲁智深已经将近五十岁了,正是慢性病病症突发的年纪,所以在钱塘江吃喝完开窗户一吹风,直接死于心梗脑梗或糖尿病并发症也是很有可能的。


逻辑文史游


鲁智深圆寂大概是从鲁智深落发剃度为僧的那一刻就已经开端在冥冥之中注定了,只是当时的鲁智深不甘心就如许喧嚣无为地过活,也不甘遭到旁人的算计,以是当时鲁智深的心中是不信佛家的,也不愿意听信庙门中的寺庙僧人的话语的。

直到厥后,鲁智深跟跟着宋江胜利地大败了方腊以后,登时发明本来梁山和方腊之间的比赛无论如何一直都是朝廷在岸边坐等着两全其美,然后朝廷便开端了坐享其成。鲁智深毕竟不满了朝廷的封官晋爵,而是挑选了前去杭州的六和塔中再度落发为僧,今后过着一种喧嚣无为的生活了。鲁智深已经在抓捕方腊的时分颠末五台山,拜见了智真长老,通过了智真长老的点播胜利的抓住了方腊,但是在鲁智深临走的时分又是对着鲁智深说了四个偈言,而在以后又都逐个完成了。

当鲁智深本人打坐的时分,忽然听到了浙江潮起潮落的声响的时分,却误以为是战鼓再一次的敲响了,由门生的见告,鲁智深才豁然开朗,本来本人的徒弟智真长老的话语中的玄机即是在此处了,智真长老已经早早地预想到了鲁智深的运气了,鲁智深只是心中无比的五味杂陈,想着畴前本人半生兵马却毕竟害苦了旁人,便洗澡换衣。鲁智深毕竟顿悟了智真长老的话语,同时也懂了本人一生中想要的工具了,然后即是坐着圆寂涅槃。

鲁智深本名鲁达,出生在北宋年间,是《水浒传》中十分具有明显特性的一个人物。据小说中描写的他身高八尺容颜卤莽,为人守口如瓶同时嫉恶如仇,看待冤家大方小气豪迈仁义,由于已经在五台山落发以是他的外号被称为花僧人。

听说有一次鲁智深在街上偶遇史进和李忠,三人便约好去酒楼饮酒,在饮酒的进程中巧碰到卖唱的弓足和她的老爹,弓足向他们讲述了本人被镇关西逼迫的进程,三人都显得满腔怒火十分的愤恨,但是史进和李忠晓得镇关西的势力以是没有胆大妄为,但是鲁智深听闻了全部工作,他的性质最是嫉恶如仇,看到居然有人云云的欺侮强大鲁智深心中震怒,送弓足父女分开以后,间接找到镇关西,两人在街上打了起来,鲁智深三拳就打倒了镇关西。

鲁智深在五台山闯了祸,最后被送到了相国寺。相国寺的方丈分派他去后院看菜园子,有一次那几个恶棍果然又来了,他们想着乘隙要把鲁智深促进粪坑,但是没想到却反而被鲁智深促进了粪坑,这一个人看鲁智深果然很凶猛,便有些折服了说好了第二天一起来饮酒。但是在他们饮酒的时分树上有两只乌鸦不断不断的叫,恶棍有些焦躁便想着拿个梯子过来轰走乌鸦,鲁智深哈哈一笑说道要甚么梯子呀,说着间接到了那棵柳树中间,双手用力三下两下以后居然把那棵柳树倒拔了起来。恶棍觉得很奇异,大喊道:徒弟不是人呀!


钰方G313413519



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也!

屠刀不是别物,就是一个执着,并非杀人宰命的才叫屠刀,也并非不杀好人只杀坏人的不叫屠刀,功名利碌、善恶是非、恩怨情仇,红尘中万相万法皆是屠刀,都是束缚人本性、真我的东西,所以放下便是顿悟了人生本来,便是:扭断了金枷,扯碎了玉锁,今日方知我是我!正所谓:俗生有如幻梦,听潮一惊而醒;皮囊弃之如尘,天性入自家门!

鲁智深在《水浒》里算是结局最好的人物,也许他身上寄托着作者的人生感悟,甚至作者把他自己的内心也投射在鲁智深身上,杀人放火虽然痛快,毕竟造下无数业债,虽说地狱眼睛看不到,但英雄豪杰们翻江倒海到头来只是给人作嫁衣裳,受苦的依然受苦,享乐的依然享受,所不同的换了个名姓而已,所谓替天行道也不过是自欺其人而已!作者感悟到此,自然要给真英雄一个好的去处,所以鲁智深顿悟、林冲退隐、武松出家……其他人等,也自尝其因果。

有人说,鲁智深身体一贯健康,怎么会说走就走那么神奇?这是有事实根据的。高僧们修行到一定阶断,不仅对世事因果了如指掌,对自身皮相的运行也是一清二楚,也就是说肉体什么时候吐出最后一口气能料得十之八九。所谓涅槃,就是咽气之时仍神识清楚,咽气之后神识便入佛界,摆脱轮回的业力,跟红尘说声拜拜。

鲁智深虽然身在军营,杀人放火、吃肉喝酒,没有专心修行之相,但他的慧根是很深的,因为他正直无私,而六祖慧能说直心便是道场,一颗正直无私的心便是佛心,他的杀人放火是为了债,不是造业,当征战一生的他在睡梦中被江潮吵醒,以为又是战场撕杀之声,准备提铲出战,却被告知是潮水之音时,他便顿悟了:江潮如约而来,红尘轰然而塌;回首打杀一生,亳无一丝自在;今当放下执着,如鱼脱钩而回!其时他年已迈,要说健康可能是他自己还有什么放不下所以自己以为还能上阵,也可能是我们误会而已,总之一个大彻大悟的人不会强留世上,也不会强行离开,一切都遁自然。


ii小小孩


鲁智深圆寂前的颂语写道: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枷,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圆寂后,六合寺的径山大惠禅师指着鲁智深,道出几句法语:

鲁智深,鲁智深,起身自绿林。两只放火眼,一片杀人心。忽地随潮归去,果然无处跟寻。咄!解使满空飞白玉,能令大地作黄金。

这也许就是佛家所说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吧!

如果单单从外貌和鲁智深一贯的行事风格来说,怎么也看不出他是一个“佛系”中年汉子来,更别说佛性了,这就是一个脾气暴躁,能动手解决绝不动口的莽撞人。

可是,自他上五台山剃度开始,智真长老就对其余僧众说:

此人上应天星,心地刚直。虽然时下凶顽,命中驳杂,久后却得清净,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

以后鲁智深每每犯了清规戒律,智真长老都以这套说辞应对。这固然可以看做是智真长老“拿人家手短”而不得不护犊子的行为,也可以解读为佛法高深的智者能够慧眼识珠。智真长老曾先后两次赠送鲁智深偈语,都一一应验。


鲁智深为人做事总是率情率性,没有隐藏在心中的恶,也没有虚伪的善。他在渭州做提辖时,偶遇史进,李忠就拉去酒楼上喝酒,听到金翠莲的啜泣声大怒,但得知原委后立刻又对其进行资助。发现自己身上的钱不多时,当场和刚刚认识的朋友史进,李忠开口,毫不惺惺作态。看到李忠扣扣索索的只拿出二两银子时,不但没收,还直接说他抠门,只把自己的五两和史进的十两给了金翠莲父女。第二天又三拳打死镇关西,从此流落江湖,一路斩妖除魔。从这件事上鲁智深的性情展现的淋漓尽致。

他也不盲从,不唯上,在各路江湖好汉见到宋江都是“纳头便拜”的情形下,他要亲自见识一下宋江的为人才肯服气。可当宋江提出要招安时,他又是和武松一起发声反对的人。

鲁智深的一切行为都是从最本真的善恶出发,从不计较个人的荣辱得失。在桃花山下的刘家庄,他打了来抢亲的周通,见到前来助阵,有过一面之缘还喝过酒的兄弟李忠后,也没因为所谓的哥们义气失去原则,还是坚持要还刘小姐自由;在瓦罐寺,他可以饿着肚子与崔道成,丘小乙打斗,败了也就败了,也没有顾忌自己的江湖名声;在华州府,他也可以不顾自己的生死安危单枪匹马去救史进,从而身陷囵圄。



招安后,他随着大军南征北战,东挡西杀。当战事结束,一切繁华落尽,鲁智深就像是完成了在世间的使命。他身经百战却无半点伤痕,这一点即使如天神下凡般的武松都没做到。像这样一个几乎无瑕疵的人让他赤条条的来,赤条条的走就是最好的归宿了。当他听到钱塘江潮起,心中顿时一片澄明,大彻大悟一般,圆寂而去。


田获三狐


在下红尘君,喜欢另类深度听水浒的客官们,还请关注哦,若是能够点赞评论转发一下就更好了,鞠躬感谢

两个字回答——圆满,三个字回答——真爷们,四个字回答——无悔无憾,五个字回答——这辈子特么的值了。

梁山结局最好的人是谁?一般人会认为是海外称王的混江龙李俊和携美而归(李师师)的浪子燕青,但我认为却是鲁智深和武松。

为什么呢,且听红尘君慢慢说。

①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命中注定

水浒里面是讲究宿命论的——其实我们现在也是一样,佛法无边,奈何世人愚痴,执迷不悟,所以鲁智深的一生命运,早在他五台山拜智真长老为师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

当时智真长老对众僧说,他将来修为,尔等都不能及,然后又送了鲁智深这四句偈,然后也都灵验了。

而且圆寂并非是凡人的“死亡”,而是涅槃做罗汉去了,什么是善终?这才是最大的善终。

②我来,我见,我征服,这一辈子,值了

熟悉水浒的朋友都知道,鲁智深是个非常爽快性直的人,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声说话,大胆做事,这辈子就没有他不敢做的事!

而且最重要的是,鲁智深做的都是好事,行侠仗义,打抱不平,嫉恶如仇,哪怕是牺牲自己的利益也都毫不在乎,金翠莲父女,瓦罐寺老僧,桃花山下庄主女儿,野猪林林冲,其实都是别人的事,但他比当事人都着急,而且都是仗义出手,大杀四方,解人危难,完全就是佛祖派来人间的护法金刚。

而当最后擒拿了方腊——就像是唐僧西天取经完成之后,鲁智深这辈子该做的事情都已完成,自然要回去向佛祖交法旨去了。

结论

所以大家不必替鲁大师惋惜,其实鲁大师这一辈子率性而活,完全值了,而且最后也并不是死亡,而是涅槃去了西方极乐净土,远比其余众生超然的多,又何悲之有?

其实鲁大师这一生早已经圆满,毫无缺憾,可悲可叹不过的是我等众生罢了。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红尘如镜


还不是作者施耐庵想让鲁智深圆寂?在塑造人物方面,施耐庵有意把鲁智深写成一位转世罗汉式的人物,这又是宗教情节渗透文艺作品。


鲁智深从来不是双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也不是白脸皮的公子哥,他走到哪里都爱打报不平,浑身充满正义感,无论拳打镇关西,还是大闹桃花村,火烧瓦罐寺,大闹野猪林。相对来说,鲁智深的性格爱憎分明,该出手时就出手,绝不犹豫。



众所周知,雪中送碳,拔刀相助,救众生于苦难之中,这是佛陀的本愿。鲁智深外表粗糙,性情狂放不羁,不拘小节,却有一颗菩萨心肠。他对人不分三六九等, 结交友人不论出身家境,游手好闲的街头泼皮,落难中的罪犯,山寨的土匪强盗,江湖中的武林高手,他都结交,而且不求利益。



可以说,鲁智深是一个很有慧根的人。当他经历多了,什么打打杀杀的生活,梁山好汉的热血传奇后,终归要有一个归宿。这个归宿,不是指俗世中的婚姻家庭,而是佛学中所提到的涅槃,关于肉身的毁灭与精神的重生。



所以,鲁智深的圆寂,只是作者施耐庵对前面发生了什么的伏笔做一个人物从生到死,来去何处的总结。作为一个普通人,鲁智深太累了,他需要放下江湖上的风雨,作为一个带有佛属性的人,他已经在俗世中得到足够的磨炼。

所以,鲁智深的圆寂是平常人不能达到的新生境界。


莫小邪


我想用三个短语来表达我的看法:禅意深浓,唯美之至,浪漫至极。

鲁智深追夏侯成进了深山,遇一老僧,指点鲁智深在茅屋等候,遇到过往大汉便捉住。鲁智深如约听命,结果擒了贼首方腊。宋江大喜,也给鲁智深道喜,认为他可以还俗做官,光宗耀祖,不料鲁智深却说“洒家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图寻个净了去处,安身立命足矣!”宋江又劝他回京师主持一个名山大刹,也算报答父母。智深听了,摇首叫道:“都不要,要多也无用。只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此时的宋江在鲁智深面前显得如此可怜,如此可鄙。

“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征辽回来,鲁智深已经开悟,杀人放火不易,他带着智真长老的十六字偈言,决定陪兄弟们走完最后一程。如今前两件已经应验,而他依然在回京的路上,不知他的内心会有怎样的复杂情感。到了杭州六合寺,他看到城外江山秀丽,景物非常,心中欢喜——这种欢喜不是声色之娱,而是内心的大自在。当天晚上,水天共碧,上天已布置好了舞台背景。潮信来,鲁智深以为是战鼓响,“跳将起来,摸了禅杖,大喝着,便抢出来。”(极妙、极精彩的一段文字)身边的和尚笑了,告诉鲁智深那是潮信,乃天地之信。

鲁智深想起师父的偈言,恍然大悟,抚掌而笑,一切都明了了,只是不知道什么是圆寂。当和尚告诉他圆寂就是死时,鲁智深再次笑了,方才是小惊喜,此时是大欢喜。于是洗浴,换上御赐的僧衣,鲁智深坐化了。“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不修善果”是世俗之见,“杀人放火”亦是佛性。江水不违潮信,鲁智深不违本心,今日方知我即佛。五山十刹禅师,都来为鲁智深诵经,想必满天神佛也在为之欢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