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帽:风光无限好,山灵水秀贤人多

紫帽:风光无限好,山灵水秀贤人多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紫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其魅力不仅在紫帽山的山色水光之间,更令人迷恋的是其所包含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这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便是在紫帽山秀丽山水间,如繁星散落的众多历史古迹,它们有的已被挖掘为人所津津乐道,有的则仍然深藏山谷,鲜为人知。本期,记者就走访了紫帽山脉的多处历史古迹,让大家进一步了解紫帽历史人文,了解这个风光无限的好地方。

紫帽:风光无限好,山灵水秀贤人多

▲紫帽心语 施清凉/摄

陈紫峰: 对紫帽风光情有独钟

说起紫帽的历史古迹,陈紫峰应该是最为大家所熟知的。

陈紫峰,名陈琛,陈埭涵口村人,字思献,自幼聪颖好学,先后师从李聪、蔡清等大儒,精研《易》学,成为时所推崇的学者,明代的著名理学家,长期以授徒、著作为业。于明正德五年中举,正德十二年成进士,历任刑部山西司主事、南京户部主事、吏部考功郎等职,任内“仕不废学”,无意官场利禄,再三乞退归养。退职后,对家乡公益多有贡献,呈文求泉州府整修晋江南路,规划晋江水利枢纽工程六里陂缮治管理,著作有《四书浅说》《易经通典》《正学编》《紫峰文集》。

紫帽:风光无限好,山灵水秀贤人多

▲涵口典当行 施清凉/摄

紫帽:风光无限好,山灵水秀贤人多

▲陈氏家庙陈紫峰像

他曾遍游闽南山水,却对紫帽的风光情有独钟。他字号“紫峰”,意指紫帽山的山峰,事出是有原因的。首先,他家祖屋坐东面西,家门口是一片沃野田园,正面就是高耸的紫帽山山峰。传说他出生时山峰的照影正好覆盖到他家的祖屋,这个传说自然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紫帽山是泉州的四大名山之一,高耸雄伟、风景秀丽、人杰地灵,是人们敬重景仰之地,能以绿为清色净野,又以峰为人生追求,足见陈琛立志高远。

“陈紫峰当秀才时曾去江西,当其师蔡虚斋的家庭教师。在江西认识一个秀才周天章,这个人很会看风水。他便邀请周天章来勘山灵、寻墓地,秀林山这个墓就是周天章所选的。”紫帽洋店村蔡老伯告诉记者,陈紫峰对紫帽山情有独钟,将父母、祖母、母亲都安葬于紫帽山中的秀林山,自己在秀林山中一座庵内一住就是11年,并且写下了不少文章对紫帽山加以赞赏。他生前就择地备坟,去世之后也被葬于秀林山。足见紫帽山是他一生寄托和难以割舍的地方。现在每年的清明节,陈紫峰的后代都会前往扫墓祭拜。

紫帽:风光无限好,山灵水秀贤人多

▲七彩紫帽山 徐维耕/摄

来到秀林山,老远便可见陈琛墓前左右两根望柱,靠近墓地,可见整个墓地被秀林山上绿树包围,显得十分幽雅。墓有五室,系其夫妻及父母合葬。龟背形墓顶前立花岗石墓碑,长方形,上刻楷书“赠承德郎南京吏部考司主事质斋 陈公暨钦差提督学校江西按司佥事陈紫峰先生墓”。旧墓碑收藏于涵口陈紫峰纪念馆。

紫帽:风光无限好,山灵水秀贤人多

▲吴华明/摄

王振熙王紫南:保存完整官宦墓

据了解,自古以来不少名人望族都把紫帽视为风水宝地,历史名人留迹紫帽接代不绝。《闽书》载:“龙首山,在紫帽东南麓。有龙翔之势,亦名龙头岭。其下有妙峰堂,唐欧阳詹别墅在焉。詹,少与里人王式、吴播、薛寿、郑简、康喡、王云卿相善。……又,紫帽山东有欧岭,云欧阳四门故居之后山也。”欧阳詹为“温陵甲第破天荒”泉州首登进士第一人,开泉南文教先河。金粟洞之下,古玄(元)室之上,有明代道人吴云静修炼处“小丹邱”,明代理学家陈紫峰同其族弟解元陈让少时曾于此读书。紫帽山西北麓草亭寺,相传明代嘉靖庚戌(1550年)会元“锦田先生”傅夏器,顺天乡试(1570年)第一、万历十一年(1583年)会元、榜眼、东阁大学士李廷机未第前曾先后在此读书执教。一馆两会元,历来传为佳话。

紫帽:风光无限好,山灵水秀贤人多

▲金坑王氏家庙

红砖赤瓦、燕尾山墙,壁、廊、脊等细部精致的装饰……走进位于紫星村的金坑王氏家庙,仿佛时光倒流了600多年,那红砖墙裙、木匾额、饰以花纹的瓦当,原汁原味,沧桑中更透着一种撩人心弦的历史质感。

在家庙大门上写着一副“理学乡贤世胄,忠臣孝子旧家”的对联,毫无疑问,金坑王氏都以《四书达解》作者、明代“理学文宗”王振熙为氏族骄傲,否则也不会如此醒目地在家庙大门联对中点出他在理学上的贡献。

家庙内,有很多与王振熙息息相关的古老物件——皇帝御赐的“圣旨”牌、兵部侍郎左懋第题写的“理学文宗”匾额、福建巡按御使陆梦祖所题的“会魁”匾额、“中宪大夫”横匾……左懋第是王振熙的门生,他在朝中为官时,将王振熙任职时的德行、政绩,如实奏明皇帝。皇帝深受感动,遂封金坑祠堂为“特祠”并赐“南宫特祠”匾额。现如今,从家庙中高悬的对联“福省开闽第一,南宫特祠无双”亦可看出。

紫帽:风光无限好,山灵水秀贤人多

▲紫帽云海 刘翼/摄

据了解,紫星村现存有王氏家庙、福安古桥古道、阿弥陀佛石刻、九十九间祖厝遗址、大夫第遗址、四方堂等历史古迹,其中,还有一座晋江市保存完整的明代大型官宦墓——王紫南墓。王紫南(1512-1594年),名承箕,字惟肖,紫南为号。

在紫星村巡逻队员的带领下,沿着紫溪水库前往查看王紫南墓,小路旁突然出现两块刻着红字的石碑。“这就是王紫南墓的墓道碑。”晋江市政协文史委特邀委员、晋江市传统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黄鸿源说,古人在为高官或名人造墓时,会在通往墓地的醒目位置上树立墓道碑,以示墓主人地位与身份,也起指示牌作用。墓道碑上书:明·奉直大夫沅州知州紫南王公暨配宜人庄宜杨氏庄惠陈氏墓道。两块墓道碑文字是一样的,一块是原来的,另外一块则是复刻的。

紫帽:风光无限好,山灵水秀贤人多

▲王紫南墓的墓道碑

沿着墓道碑再往里走,经过一段弯曲狭小的小路,眼前的天地突然开阔起来,一座占地面积有上千平方米,气势庞大的墓葬出现在眼前,令人叹为观止,这就是王紫南墓。

可以看到,王紫南墓为墓糖水灰结构,有墓包、墓碑、祭桌、墓埕、墓脚、墓手,糖水灰虎,文笔望柱,墓葬的构筑精致,型制美观。黄鸿源告诉记者,王紫南墓是晋江市保存完整的明代大型官宦墓,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价值。

紫帽山历史悠久,遗存丰富。据宋《方舆胜览》、元《一统志》、明《天下一统志》、《八闽通志》、《闽书》、清乾隆《泉州府志》、道光《晋江县志》、民国《福建通志》等史志记载,在山顶有神奇的唐金粟洞、龙池,宋宁宗“金粟之洞”石刻,凌霄塔,天湖岩,石鼓、丹炉、试剑、棋局、仙掌诸峰;山南有古玄室、盘古洞、小丹邱、化鲤潭、金池院、半山亭等;山北有苏夫人姑庙(实应称为对山神女庙或对山仙姑庙),“杯珓石”(也叫怀石、杯珓石,俗称信杯石)莲花石、半山宫(紫福寺)、观音石刻、宿燕寺(古海岸庵)、蔡公泉及宋石刻等;山西麓有草亭寺、灵应岩、灵水岩等。

紫帽:风光无限好,山灵水秀贤人多
紫帽:风光无限好,山灵水秀贤人多
紫帽:风光无限好,山灵水秀贤人多
紫帽:风光无限好,山灵水秀贤人多
紫帽:风光无限好,山灵水秀贤人多

游山留下石刻的有宋治平元年(1064年)晋江令王克,嘉定间知县徐淑川与观察推官李方子,淳祐三年(1243年)知州颜颐仲、南外宗知事赵师恕、添差通判卢同父,淳祐五年节度推官林希逸、淳祐八年知州兼权市舶赵师耕等。诗刻有清诸葛珞、黄抟扶等。宗教石刻有“心”字约百方。金地院有郑成功岳父董飏先题刻“洞门”。又有明人题刻“听泉”“枕漱”等字。凌霄塔下有台湾开科进士、后任泉州府学教授庄文进的题刻,为闽台关系重要文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