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帽:風光無限好,山靈水秀賢人多

紫帽:風光無限好,山靈水秀賢人多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紫帽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其魅力不僅在紫帽山的山色水光之間,更令人迷戀的是其所包含深厚的歷史人文底蘊。這其中,最引人關注的便是在紫帽山秀麗山水間,如繁星散落的眾多歷史古蹟,它們有的已被挖掘為人所津津樂道,有的則仍然深藏山谷,鮮為人知。本期,記者就走訪了紫帽山脈的多處歷史古蹟,讓大家進一步瞭解紫帽歷史人文,瞭解這個風光無限的好地方。

紫帽:風光無限好,山靈水秀賢人多

▲紫帽心語 施清涼/攝

陳紫峰: 對紫帽風光情有獨鍾

說起紫帽的歷史古蹟,陳紫峰應該是最為大家所熟知的。

陳紫峰,名陳琛,陳埭涵口村人,字思獻,自幼聰穎好學,先後師從李聰、蔡清等大儒,精研《易》學,成為時所推崇的學者,明代的著名理學家,長期以授徒、著作為業。於明正德五年中舉,正德十二年成進士,歷任刑部山西司主事、南京戶部主事、吏部考功郎等職,任內“仕不廢學”,無意官場利祿,再三乞退歸養。退職後,對家鄉公益多有貢獻,呈文求泉州府整修晉江南路,規劃晉江水利樞紐工程六里陂繕治管理,著作有《四書淺說》《易經通典》《正學編》《紫峰文集》。

紫帽:風光無限好,山靈水秀賢人多

▲涵口典當行 施清涼/攝

紫帽:風光無限好,山靈水秀賢人多

▲陳氏家廟陳紫峰像

他曾遍遊閩南山水,卻對紫帽的風光情有獨鍾。他字號“紫峰”,意指紫帽山的山峰,事出是有原因的。首先,他家祖屋坐東面西,家門口是一片沃野田園,正面就是高聳的紫帽山山峰。傳說他出生時山峰的照影正好覆蓋到他家的祖屋,這個傳說自然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紫帽山是泉州的四大名山之一,高聳雄偉、風景秀麗、人傑地靈,是人們敬重景仰之地,能以綠為清色淨野,又以峰為人生追求,足見陳琛立志高遠。

“陳紫峰當秀才時曾去江西,當其師蔡虛齋的家庭教師。在江西認識一個秀才周天章,這個人很會看風水。他便邀請周天章來勘山靈、尋墓地,秀林山這個墓就是周天章所選的。”紫帽洋店村蔡老伯告訴記者,陳紫峰對紫帽山情有獨鍾,將父母、祖母、母親都安葬於紫帽山中的秀林山,自己在秀林山中一座庵內一住就是11年,並且寫下了不少文章對紫帽山加以讚賞。他生前就擇地備墳,去世之後也被葬於秀林山。足見紫帽山是他一生寄託和難以割捨的地方。現在每年的清明節,陳紫峰的後代都會前往掃墓祭拜。

紫帽:風光無限好,山靈水秀賢人多

▲七彩紫帽山 徐維耕/攝

來到秀林山,老遠便可見陳琛墓前左右兩根望柱,靠近墓地,可見整個墓地被秀林山上綠樹包圍,顯得十分幽雅。墓有五室,系其夫妻及父母合葬。龜背形墓頂前立花崗石墓碑,長方形,上刻楷書“贈承德郎南京吏部考司主事質齋 陳公暨欽差提督學校江西按司僉事陳紫峰先生墓”。舊墓碑收藏於涵口陳紫峰紀念館。

紫帽:風光無限好,山靈水秀賢人多

▲吳華明/攝

王振熙王紫南:保存完整官宦墓

據瞭解,自古以來不少名人望族都把紫帽視為風水寶地,歷史名人留跡紫帽接代不絕。《閩書》載:“龍首山,在紫帽東南麓。有龍翔之勢,亦名龍頭嶺。其下有妙峰堂,唐歐陽詹別墅在焉。詹,少與里人王式、吳播、薛壽、鄭簡、康喡、王雲卿相善。……又,紫帽山東有歐嶺,雲歐陽四門故居之後山也。”歐陽詹為“溫陵甲第破天荒”泉州首登進士第一人,開泉南文教先河。金粟洞之下,古玄(元)室之上,有明代道人吳雲靜修煉處“小丹邱”,明代理學家陳紫峰同其族弟解元陳讓少時曾於此讀書。紫帽山西北麓草亭寺,相傳明代嘉靖庚戌(1550年)會元“錦田先生”傅夏器,順天鄉試(1570年)第一、萬曆十一年(1583年)會元、榜眼、東閣大學士李廷機未第前曾先後在此讀書執教。一館兩會元,歷來傳為佳話。

紫帽:風光無限好,山靈水秀賢人多

▲金坑王氏家廟

紅磚赤瓦、燕尾山牆,壁、廊、脊等細部精緻的裝飾……走進位於紫星村的金坑王氏家廟,彷彿時光倒流了600多年,那紅磚牆裙、木匾額、飾以花紋的瓦當,原汁原味,滄桑中更透著一種撩人心絃的歷史質感。

在家廟大門上寫著一副“理學鄉賢世胄,忠臣孝子舊家”的對聯,毫無疑問,金坑王氏都以《四書達解》作者、明代“理學文宗”王振熙為氏族驕傲,否則也不會如此醒目地在家廟大門聯對中點出他在理學上的貢獻。

家廟內,有很多與王振熙息息相關的古老物件——皇帝御賜的“聖旨”牌、兵部侍郎左懋第題寫的“理學文宗”匾額、福建巡按御使陸夢祖所題的“會魁”匾額、“中憲大夫”橫匾……左懋第是王振熙的門生,他在朝中為官時,將王振熙任職時的德行、政績,如實奏明皇帝。皇帝深受感動,遂封金坑祠堂為“特祠”並賜“南宮特祠”匾額。現如今,從家廟中高懸的對聯“福省開閩第一,南宮特祠無雙”亦可看出。

紫帽:風光無限好,山靈水秀賢人多

▲紫帽雲海 劉翼/攝

據瞭解,紫星村現存有王氏家廟、福安古橋古道、阿彌陀佛石刻、九十九間祖厝遺址、大夫第遺址、四方堂等歷史古蹟,其中,還有一座晉江市保存完整的明代大型官宦墓——王紫南墓。王紫南(1512-1594年),名承箕,字惟肖,紫南為號。

在紫星村巡邏隊員的帶領下,沿著紫溪水庫前往查看王紫南墓,小路旁突然出現兩塊刻著紅字的石碑。“這就是王紫南墓的墓道碑。”晉江市政協文史委特邀委員、晉江市傳統文化促進會副秘書長黃鴻源說,古人在為高官或名人造墓時,會在通往墓地的醒目位置上樹立墓道碑,以示墓主人地位與身份,也起指示牌作用。墓道碑上書:明·奉直大夫沅州知州紫南王公暨配宜人莊宜楊氏莊惠陳氏墓道。兩塊墓道碑文字是一樣的,一塊是原來的,另外一塊則是復刻的。

紫帽:風光無限好,山靈水秀賢人多

▲王紫南墓的墓道碑

沿著墓道碑再往裡走,經過一段彎曲狹小的小路,眼前的天地突然開闊起來,一座佔地面積有上千平方米,氣勢龐大的墓葬出現在眼前,令人歎為觀止,這就是王紫南墓。

可以看到,王紫南墓為墓糖水灰結構,有墓包、墓碑、祭桌、墓埕、墓腳、墓手,糖水灰虎,文筆望柱,墓葬的構築精緻,型制美觀。黃鴻源告訴記者,王紫南墓是晉江市保存完整的明代大型官宦墓,具有一定的歷史、藝術價值。

紫帽山歷史悠久,遺存豐富。據宋《方輿勝覽》、元《一統志》、明《天下一統志》、《八閩通志》、《閩書》、清乾隆《泉州府志》、道光《晉江縣誌》、民國《福建通志》等史志記載,在山頂有神奇的唐金粟洞、龍池,宋寧宗“金粟之洞”石刻,凌霄塔,天湖巖,石鼓、丹爐、試劍、棋局、仙掌諸峰;山南有古玄室、盤古洞、小丹邱、化鯉潭、金池院、半山亭等;山北有蘇夫人姑廟(實應稱為對山神女廟或對山仙姑廟),“杯珓石”(也叫懷石、杯珓石,俗稱信杯石)蓮花石、半山宮(紫福寺)、觀音石刻、宿燕寺(古海岸庵)、蔡公泉及宋石刻等;山西麓有草亭寺、靈應巖、靈水巖等。

紫帽:風光無限好,山靈水秀賢人多
紫帽:風光無限好,山靈水秀賢人多
紫帽:風光無限好,山靈水秀賢人多
紫帽:風光無限好,山靈水秀賢人多
紫帽:風光無限好,山靈水秀賢人多

遊山留下石刻的有宋治平元年(1064年)晉江令王克,嘉定間知縣徐淑川與觀察推官李方子,淳祐三年(1243年)知州顏頤仲、南外宗知事趙師恕、添差通判盧同父,淳祐五年節度推官林希逸、淳祐八年知州兼權市舶趙師耕等。詩刻有清諸葛珞、黃摶扶等。宗教石刻有“心”字約百方。金地院有鄭成功岳父董颺先題刻“洞門”。又有明人題刻“聽泉”“枕漱”等字。凌霄塔下有臺灣開科進士、後任泉州府學教授莊文進的題刻,為閩臺關係重要文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