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海程洋冈村

澄海程洋冈村

走进程洋冈,其间阡陌纵横,田地俨然,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村子。谁能想到,在千年之前,这里曾经是汪洋巨海。早在唐宋时期,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出发点之一——凤岭古港就在这个如今稻香处处的村庄。韩江从上游携来的泥沙沉淀在出海口,年深日久,造就了横卧于凤岭和鸡翁山之间的一条大沙陇——大梁冈。唐代建村时,这里才得名“程洋”,就是驰骋于海疆的意思。

澄海程洋冈村

跟着澄海文博研究会主席、原澄海博物馆馆长蔡英豪的脚步,记者专程探访程洋冈。蔡英豪说,早在唐代,潮州的陶瓷已经相当发达,甚至早于景德镇,仅“百窑山”一地,近年在考古发掘中便发现了上百座窑址。历史上,随着海岸淤积,原在潮州城外的货运码头逐渐移至程洋冈。唐宋时期,村前村后有两个船坞,在潮州生产的瓷器,由小船沿韩江运到村中,装上远海航行的大船;进口的货物也是在此由大船分装至小船,然后沿内陆水道运往潮汕各地。从程洋冈出发的海船,一路是北上抵达日本等地,一路是向南,下南洋诸国。在唐宋时期,这里是潮汕地区的第一交通枢纽。

澄海程洋冈村

林道乾:中国海盗纵横南海30年

但让程洋冈扬名世界的,不仅仅是贸易,还有海盗。

澄海程洋冈村

万历八年(1580年)八月的某一天,明代两广总督刘尧海会见了一批来自澳门的特殊客人。这几位金发碧眼的葡萄牙来客此行是要执行一个重要任务:要求配合明朝海军,剿灭横行东南亚海疆的“巨盗”林道乾。

林道乾是澄海人。他出生在一个小康之家,年少时接受儒家教育,成年后在县衙里做过几年小官,在私塾里教过几年书。后来,他得罪了县官,不得不弃家而逃。1556年,他率领50多艘舰船到达了南澳岛,以这里为基地开始了海上的走私活动。

澄海程洋冈村

明廷派遣名将俞大猷来广东围剿他。林道乾先撤退到澎湖,之后又转移到了台湾的北港,并以此作为基地,让自己往来于勃泥(今泰国南部)和潮州之间的生意越做越大。不得已,明廷只得对其招安,将其安置在程洋冈。但接受了招安的林道乾并没有停止走私,于是,明廷在万历初年又对林道乾展开了围剿。此时林道乾正在柬埔寨、暹罗等地贸易,两广提督殷正茂遂行文通知暹罗、安南,要他们共同发兵搜索。但已经成了北大年(勃泥)国王驸马的林道乾,要求暹罗国王不要理睬明朝政府抓他的命令,否则他和北大年就会进攻暹罗,结果暹罗国王言听计从。明廷政令不行,颜面尽失。

澄海程洋冈村

林道乾的活动也与试图在东南亚拓殖的葡萄牙人直接冲突,于是就有了1580年的葡萄牙人主动请缨之举。这次进攻也得到了背信的暹罗王的支持。但得到情报的林道乾迅速进攻暹罗,击败葡萄牙等国的联合舰队,掠走暹罗国大批船舰扬长而去。之后关于他的下落说法不一,有说他死于内讧,有说他在试制大炮时被炸死,也有说他在东南亚立国。但他在海上从事反海禁活动达30余年,其光芒却是怎样也掩盖不了的。

走在村里,蔡英豪和村干部不时向记者指点:这是林道乾的一处宅子,这是林道乾兵营的旧大门……林道乾的石像,就立在村口丹砂古寺的门口,与之并列在门侧的,是一座日本倭寇石像。这含意不言自明——都是罪人。也难怪,他屡犯海禁,官兵围剿难免殃及村民。但是什么原因让本可以成为海运巨商的臣民成为了远洋巨盗?其中因由,耐人寻味。

澄海程洋冈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