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笔画是否正确会对书法学习有什么影响,大家都注意到了吗?

多元静墨


笔画是学习写字和书法的基本功,是必修课。如果不注重笔画的正确性和准确性练习,字或者书法的形状都不会好,就不可能体现出美来,更不可能做到形神兼备。下面发几幅我的拙作,与书友交流。








刁治凯书法


我经常看到不单是孩子,就是成年人,一些售货员等,抓铅笔的姿势都不正确。只会用拇指和二指夾着铅笔,手抓笔抓得很低,几乎接近纸面,笔头不断摇动。写出来的字连小学生都不如!悲哉!不要说毛笔字了。如此新一代,如何承传有三千年历史的中华文化?记得我在五十年代小学五年级时,没有用铅笔的,都自带墨盒和毛笔,纸本是自己用线订的毛边纸,中间夹一张格子纸,是这样练出来的。建议小学应有书法课,写小楷,逐渐扭转新一代写字差的现实。字乃人之衣冠,字写得好坏与个人修养有很大关系。也与性格有密切关系。一个人心平气和,字的笔画也会端正些。现在社会普遍不重视这问题。看我们毛主席写的写怀素草书大气呵!还有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等老一辈革命家都写得一手好毛笔字。我们要承传,发扬光大呵!




103311180523微风


这个问题算是老生常谈了,不过尽管如此,很多学书者还是并未认识到笔法之于写好书法的重要性。

笔画是书法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不管是正、行、草都是如此。好比摩天大楼的地基,笔画过不了关,后面的一切都是空谈。

我见过很多学书的朋友,一上来就是对着一块碑帖或者墨迹临写,倒是很努力,一两年过去了,结构倒是没问题了,远看效果还可以,但仔细看看,笔画根本经不起推敲,要么有头没尾,要么有尾没头,要么走笔不对,要么歪歪扭扭,遮不住丑啊!

我小时候练书法,入手柳公权,一开始根本没有字帖,老师手把手的教笔画的写法,每天都是横竖撇捺点折这些基本的笔画,虽然很枯燥,但坚持了有两个月时间后,再去写字帖,速度真的很快,大概有两年时间柳体不敢说写的很自如,但最起码临摹出来的字已经能经受得住远看和仔细观摩了。结合我的学书经验,足以说明想练好书法,必须潜下心来,踏踏实实的从基本笔画开始,不要怕麻烦,不要着急,练好笔画到写好字真的是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当然很多人说行草书没有固定的笔画写法,就不需要练习基本笔画了。当然不是这样,行草书有其固定的行笔和用笔方法,极缓关系,也是需要花心思去琢磨练习。

俗话说,想学会跑,先学会走,这话一点不假。写书法急不得,必须沉下心来,从基本笔画开始,打好了笔画基础,日后不管学颜、欧、柳、赵或者魏碑、隶书都会快速上手。不要轻视笔画的重要性,脚踏实地,从基础开始才是学好书法的关键和必经之路。


一个闲人


笔顺释义——是书法的内在要求

什么叫笔顺呢?从严格意义上讲就是笔画的书写顺序。我们知道,汉字不同于世界上其他语言文字,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方块图象文字。我们都知道英语等拉丁字母文字是表音体系的,这就决定了汉字的笔顺是汉字特有的,其他文字都不具备的特征。

表音体系的拉丁字母文字没有书写顺序上的问题,汉字就不同了,表意体系的方块图象文字就有了笔顺上的需要。

并且汉字在五千多年的使用过程中,不仅仅是在语言意义上、用法上、读音上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和悠久的历史积淀,而且在书写上也产生了深刻的变化。

首先,笔画结构的演变、由繁到简,直接推动了汉字在字体形态的变化,从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行书、楷书、草书的发展,一路演变,不仅体现了前面的演变规律,而且凸显了汉字演变的复杂历程。这是书写上的变化。

其次,是语言意义上、用法上、读音上产生的深刻变化。由实词语素到虚词语素,由表现现实客观事物到表现人类主观想象,汉字的使用范围、使用场景也不断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也直接推动了汉字的发展。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规矩、用法,这些用法比方说在意义使用上,形成了语法体系;在书写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审美范式——书法;在语言实际情景的使用上,形成了一系列的固定搭配和习惯用法。

那么,笔顺在这一体系上的位置是汉字书写的审美范式——书法——中的一部分。有了书法,笔顺才有存在的意义。假如没有书法的存在,或者书法方面的要求很低,那么笔顺便成为了可有可无的存在。

最直接的例证是缺乏笔顺要求和束缚的拉丁字母体系下的字母文字,书法的存在度非常低。

笔顺用途——是书法学习中的必备

学习书法,尤其是初学者,首先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汉字笔顺的问题。这当然在孩子的识字过程中也存在这个问题,但是笔顺在书法中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因为笔顺是书法学习中解决结构问题的第一个挑战。

前面我们讲笔顺就是笔画书写的顺序。而且汉字还是一个表意体系的方块图形象文字,这两个推论放在一起就得出另一个结论——笔顺对于汉字塑性具有非凡的意义。就书法本身而言,如果从最终呈现的结果来看的话,书法就是对于汉字造型的艺术。因此,笔顺的正误对于汉字书写的美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就好像我们玩积木一样,不同的搭建顺序,不同的搭配组合,必然产生不同的积木形状,也表示不一样的事物。比方说有表现房子的,有表现车辆的。这些积木的原件都是一样的,但是不同的搭建顺序让他们产生了不同的效果。

因此,笔顺的意义就在此。

笔顺的历史功绩——确立规范和法度

正确的笔顺,不是由一人一时之规就可以硬性规定的,这是自然演化、约定俗成的结果。自从文字诞生之日起,笔顺的问题就存在。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笔顺慢慢的有一套自己的运行体系,这套体系没有什么天然深刻道理,却是公认的事实,大家都接受。

当然,语言文字随着社会的发展,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汉字书体的不断变化,笔顺也在不断地调整和适应。

这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篆书书写有篆书书写的笔顺,隶书有隶书的笔顺,行书草书都各自有自己的笔顺体系。

但是我们都知道,篆隶书法随意性较大,异体字繁多,发展也不完善,因此有很多不规范和难以统一的地方。一直到魏晋时期楷书书法的发展和成熟,笔顺才渐渐的被规范下来,成为社会约定俗成的产物。因此,魏晋南北朝和唐朝时期,是一个法度的确立时期,这个时期书法的法度确立之一的表现就是笔顺的确立。因此笔顺对于书法书写规范有着非凡意义。

楷书的成熟发展,在笔顺上的规范,一直影响到了后来行草书的规范成熟。虽然楷行草三者形成的时间差不多,但是三者的成熟和发展一直互相影响,相互促进。在这其中,楷书无疑是一个基础性的存在,渐渐确立了它基础性的重要地位。因此笔顺的重要性也随之确定了。

而笔顺的规范,也让楷书的形态相对固定,形态变化也变得少了起来,这样对于书法之“法”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笔顺的审美功效——形美

中国汉字五千年的发展史之朝着一个方向,简洁、快速的方向发展。因此由复杂的篆隶发展到简洁快速的楷书,这是中国汉字的一大飞跃。然而在汉字发展到极致的同时,想要更加快速简洁,只能在形态变化上做足功夫。

因此,在楷书发展的同时,就已经有行书草书在不断发展了,这在形态上,是对汉字书写的一次发展变革。行书和草书因为快捷简便的书写,成为书法重要的形态之一。尤其是兼具实用性和审美功能的行书,取得了很高的地位。

草书则是通过大量抽象的书写符号,来达到它快捷书写上的目的。但是不管是行书还是草书,它们形态上的变化,从本质上讲,就是书写顺序的变化,书写顺序的变革让书写形态更具多样化。

然而这些笔顺所产生的另外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是笔顺产生的那种书写形态上的美感,那种笔顺上挥毫泼墨的快感,那种简约的美感,那种一气呵成酣畅淋漓的急速书写,犹如瀑布三千,流水飞奔,一泻千里的气势宏大,这些都是笔顺带给我们的书写审美体验。

以上就是关于笔顺在书法中的重要性的思考!

注:此处行草书仅仅指在楷书基础上演变的汉字字体,并非章草。


笔墨飞扬的日子


笔画对书写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笔画的学习中,我们主要以“永字八法”为主来展开学习,在每一法下再进行细分,如:横笔画,按照常用的情况可以分为长横、短横与斜横等。而这些细分的笔画在哪些汉字的使用上是有规律可循的,若张冠李戴那么所书写的汉字不但不成规范而且还有可能成为别的字。因此,笔画的正确书写对书法的学习是很重要的虽然它仅仅是书法入门的基础。

一、常用笔画

笔画的学习我们基本上是以“永字八法”为纲,再从每一法中进行扩展来进一步学习。

“永字八法”将笔画分为:点、横、竖、撇、捺、折、提、钩八种。在现实的书写中,按照常用的状态一般情况下扩展如下:

1、点,分为:左点、有点、啄点、撇点等;

2、横,分为:长横、短横、斜横等;

3、竖,分为:悬针竖、垂露竖等;

4、撇,分为:平撇、短撇、斜撇、竖撇、竖弯撇、横撇、横折折撇等;

5、捺,分为:斜捺、平捺、反捺等;

6、折,分为:横折、竖折、撇折等;

7、提,分为:斜提、竖提、横折竖提等;

8、钩,分为:横构、竖构、弯钩、斜钩、卧钩、竖弯钩、横折钩、横斜钩、横折斜钩、横折竖勾、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折折钩等;

另外加上常用的竖弯以及横折弯等。

如下图:

二、笔画的正确应用

如上所述,如撇笔画的形态和长短等角度来说,就有平撇、短撇、斜撇、竖撇和竖弯撇五种。

像在书写“千”字的时候,我们正确使用的是平撇,若将其改为短撇,那么整个的重心与形态就会发生变化。

还有像“飞”字,其钩笔画是横斜钩,若将其书写成横折弯钩,整个字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还有像横折弯与横折弯钩的这两个笔画,像我们写“没”字、“沿”字,的第五个笔画是横折弯,若将其写成横折弯钩,那么这个字就错了。

因此,笔画的正确书写首先是汉字正确的书写,其次是整个字形的变化。

综上所述

书法学习首先需要写正确的汉字,而正确的汉字的书写其一就是笔画的正确使用,另外,书法创作大部分是采用繁体字为主,而现在的官文则是简体字,因此在书法学习过程中发现笔画的使用跟当今不同的还是需要采用溯源的方式进一步去确认。


我是书法有云,一个书法爱好者,从事书法软、硬笔基础教学,偶尔有点疯,喜欢,就关注我吧。


书法有云


笔画不正确,有可能是笔顺错误,也有可能是线条变形出格,再者就是写错字了。严格意义上讲,笔画只有好坏,没有对错。


如果是笔顺错误,并不是技法的问题,纠正起来也比较简单,按照分步法一笔一画来写就可以了。其实所谓的笔顺,也没有原则性的界定,只是人们根据字的笔画结构特点,常期形成的习惯,比如从左至右,从上到下等。虽然这只是习惯的问题,但点画的先后顺序对有些单字结字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如果是连笔较多的行书草书,对笔顺的要求更严一些,比如草法,笔顺不对草法也不像呀。



一笔不慎,全字尽毁,如果是点画线条变形出格,就是属于典型的技法问题了,必须做一些针对性训练加以克服。汉字是方块字,从最直观的形式来讲,无论是篆隶楷草行,每一个笔画都首先为结字服务,这些线条之间的空间布局组成,在视感上总体要实现和谐与平衡。一旦某个点画变形出格,则足以毁全字,因此,点画出现硬伤,会对书法作品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临摹之所以重要,古今书法大家之所以高度重视间架结构,就是因为规矩和谐的点画,是十分重要的技法技能间是。



许多名家的作品之中,偶尔也有个点出格变形的点画。究其原因,有的可能是下笔易字,有的可能是忘情之误,他们都会很巧妙地进行遮丑,以重拾平衡。如果坏到无法补救,也有的直接在字上面划一笔遮住或者干脆涂一个黑蛋蛋。而作为书法学习者,则是要尽量避免出现这种失误,扎扎实实地把技法技能的基础搞扎实。


抱庸浅谈。插图为抱庸硬笔习作。


抱庸詩書


很高兴有机会回答此问题,我的回答如下:


首先说书写笔画是否正确对书法学习有什么影响这个论点,这个论点涵盖的内容不少!


其中主要的内容涵盖了:


一、书写笔顺


二、书写笔画,如横笔、竖笔、撇笔、捺笔等

又引申出笔画的长短、粗细、方向、大小、形状等



一、书写笔顺:

关于书写笔顺,可以先从小学的汉字书写开始说起,现在的小学,对于汉字书写的要求还是比较重视的(这点很欣慰),其中汉字书写的笔顺,是老师的强调重点之一,不少学生家长跟我反应,因为孩子的书写笔顺不对,写作业经常会被要求重新写,很多家长苦于不懂辅导,所以把孩子送来我的书法班学习。所以书写的笔顺重要性可见其一。


书写的笔顺问题,引申到书法上,特别是行书书法上,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笔法之一,因为行书比较讲究书写的连贯、流畅,如兰亭序里的“和”“茂”等,字的笔画呼应,字与字之间笔画的上下呼应。

以及在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布局,给人干净疏朗之感,有些字整体重心倾斜,形成了闪转腾挪的姿态,带来一种活泼生动之感。

如果当初王羲之换一种方法书写兰亭序,可能世界上就少了一位“书圣”,也就少了“天下第一行书”传世典藏。所以人们把《兰亭序》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确是名不虚传。所以书写的笔画对于书法的重要性可见其二。


二、书写笔画

这里说的书写笔画,主要讲的是笔画的长短、粗细、方向、大小、形状等,对于字写的是否好看,起到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如图的几个“上”字,就可以看出笔画的长短对于字美观的重要性,也得出其重要性~


这里就简单的说一下,还是减少点篇幅吧~


回答完毕,希望能对各位有所帮助,谢谢支持!


一乐书法


书写笔画是否正确肯定对书法学习有影响:

首先笔画包含了两种定义:一是笔画的书写顺序即笔顺;二是笔画的写法即笔法。

首先我们来谈谈笔顺:

这也是我们经常忽略的地方,往往把笔顺写错了都不注意到,如“长”字最后两笔通常是写撇和捺,“火”字第二笔写长撇等都是搞错了笔顺。错误的笔顺不仅影响到写字的速度,还会阻碍了以后楷书过渡到行书,如果按正确的笔顺书写,笔画就自然连带,首尾呼应,就会写出一手流畅的毛笔字。

其次是笔画。笔画通常指组成汉字且不间断的各种形态的线和点。如横、撇、竖、捺等,是构成文字最小的单位笔画。笔画写得不准确更多理解为书写不到位或方法错误,比如短撇写成长撇,如“夕”字的第一笔是短撇,如果写成长撇就破坏了夕字的结构平衡,字写出来就很难看了。如果从书法艺术的角度看,笔画写得不正确,就体现不出书法的古法韵味了。如练习欧体的把正确的“捺”画写成错误的“捺”画如(下图),这样练出来字就缺少了欧体的韵味即通常说的没有古法。

既然写错笔画对书法影响这么大,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对练习那种字体不是很明确或者是练习自己不喜欢的字体。这样练习时精神就高度不集中,容易开小差,自然而然就写错了;

第二、在练习前没有先练眼力,即是临摹字帖前要先把体贴的笔画看熟,了解每个笔画的正确写法,做到心中有帖;

第三、练习心态比较急,笔画没有练熟就急着练写很多字,导致书写时手法变形,失去了原来正确的笔法。

这三个因素可能是导至我们笔画书写不正确的原因,当然可能还有别的因素。

我们找出了笔法写错的原因,接下来就要谈谈怎样才能做到笔画书写正确呢?

我想对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供大家参考:

第一、我们选帖时一定是在自己喜欢的基础上去选字帖,不要有人为干预的因素,如本来自己喜欢欧体,而看到多数人选颜体,自己就从大流违心选择颜体。

第二、选好字帖后就要认真练习,不能开小差。

第三、练习前要先把笔画看几遍,做到对笔画心中有数才开始临摹练习。

第四、每次不要练习过多笔画,最好是每次把一到两个笔画练熟后再练下一个笔画。

第五、态度要端正,认识到练好书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耐心练习,把基础打好!

最后最重要的是提醒大家注意:练习书法不宜急功近利,而是为了方便工作,传承中国的国粹-书法艺术,陶冶情操,锻炼身体从而满足自己更高的精神层面的需求!

附部份欧体笔画供大家参考!


翰墨正传


学书者首先要从一笔一画学起。同时笔画不是胡涂乱抹,不管什么书体,都要讲求法度,(以行书来议)法度就是笔法,也叫做用笔。古人云:"用笔千古不易"。笔法是学书的基础,如同建筑物的地基一样重要,丝毫不得马虎。笔法又是学习书法过程的三大要素之一(笔法、结构、章法),是必修课,它不仅要熟练掌握八个基本笔画及各笔画的变化形态,还要学会速度变化和运笔过程中的提按变化。由此可见,学会正确的用笔方法多么重要。
书法艺术说到底就两个东西,一个是形,一个是神。形是外在的形状和形态,神是无形的内在的反映。外在的形与态是靠笔法完成的,如机器零件一样,构件不精,结构(字法)构建的造型就不会出色,进而影响到整体的章法,作品一定缺乏神采。
学习书法要唱好笔法、结构(字法)、章法三部曲,三者又是循序渐进的,不能颠倒,应一步一脚印、扎扎实实地学习。往往在书法教学中发现不少的"没学会走,便想跑"的现象,尤其在中老年人学书中,这种急于求成的浮躁现象更为突出。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大笔法这一课目的妍习课间,做到一学年的课程以一半的时间,甚至三分之二的时间用在该课题上,收效不错。如果这一关放任自流,我们的体会只能是越走越糟糕。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a1c5d5afdbea4db88e7ab861e0d0f537\

蓝天云一朵


这里说的书写笔画是否正确应该是笔顺的意思吧,或者说是笔画的笔法的问题,笔法确实是有对错的问题,不知道你说的具体是哪一个问题,我们就都说说吧。

笔顺的问题

我们写字的时候,一笔一画是有顺序的,那么笔顺不对,对于书法有影响吗?其实影响还是挺大的,笔顺与笔势是紧密相关的,如果笔顺不同,那么笔势也会产生变化,而笔势反过来对结字是有影响的。古人写字并没有像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一样,对书写的笔顺有严格的规定,古人写书法的时候,有的时候笔顺是有变化的,尤其是写行书的时候。

例如上面两个“谁”字,最后一笔,有的最后一笔写竖,有的是以横做末笔。书写笔顺的不同,带来笔势的不同,对结字也产生了影响,这也是书家自己个人风格特色的一个表现。

笔法的问题

笔法是书法学习中的关键,因此如果说基本笔画的笔法不对,那对书法学习影响就很大了。所以,学习书法不论你学的是楷书四大家的哪一家,或者是学的虞世南或者褚遂良也好,一定要在笔法上下功夫。


我辅导孩子练书法的时候,就非常注重她的基本笔画的笔法训练,不仅是写出来的点画的形态要对,写的过程中运笔的动作也必须对。哪怕一开始字的间架结构不过关也没关系,但是笔法一定要对。

赵孟頫说过“用笔千古不易”是有道理的,当年真的理解笔法之后,你不管学谁的书体,其实都容易的多了,因为不论是楷书还是行书,不论是颜体还是柳体,不论是米芾还是王羲之,在很多用笔方面其实都是有相通的地方。那么一开始如果你的笔法就不对,而且最后还养成了习惯的话,后面再改就难了。

以上是南山浅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