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多大可以背《声律启蒙》?

找出路的鱼


只要孩子能听懂大人说的话就可以背《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最大的好处是按音韵分类编制。大家知道,小孩子刚开始说话的时候喜欢说叠字,比如吃饭,说成吃饭饭;睡觉,说成睡觉觉。这就是孩子天性中对于声音的感觉是正确的,是有韵调的。《声律启蒙》就是从虚对应实,单对单,双对双,三字对三字,一直到十一字对。节奏感极强,对于孩子的语韵发展有极好的促进作用。

学背《声律启蒙》并非是拿孩子炫耀什么,而是真真切切让孩子感觉到汉语的魅力。

古人自古以来就对背诵十分的看重,有“诗读百遍,其义自现”的 说法。但是小孩子理解能力很差。因此,背诵《声律启蒙》就是让孩子能够沉浸在词语的韵律中,慢慢的发展他们的联想和语言能力。

钱文忠先生在介绍《颜氏家训》中说过:“颜之推有好几个孩子,他非常重视孩子小时候的教育,他让孩子很小就开始读书。大家知道几岁吗?3岁。……孩子嘛,大家都能理解,读书觉得累,因为主要是背诵。……古人非常强调记诵的功夫,孩子还小,好多道理,深奥的道理,先别跟他说,说了以后孩子也琢磨不清楚,先让他记住。读书百遍,接着什么,其义自见。你读书百遍,把书读得滚瓜烂熟了,自然会触类旁通,把好多道理自个儿就悟出来了。或者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他小时候背的东西突然会在某一个人生时刻激发他的联想,他由此真正地领悟了精义。”

可是,有些家长让孩子背诵这些,不是为了孩子的发展和教育,而是在别人面前强调孩子的聪明、夸赞自己的培养办法,甚至于现在社会上有些国学班以这些为噱头来盈利,这样做就不可取了。

如果让孩子凭借记忆来背很多东西,来学很多文言古文,这些孩子往往不会像家长想象的那样会在记忆里来保存很久的。

即使是学龄前的孩子现在记住了,滚瓜乱熟,甚至倒背如流。但是等孩子上小学,不能保证孩子还是能记得这么清楚。因为孩子还在发育,记忆细胞会不断的死亡和新增,小时候的东西,等长大了往往记不得那么多了。

但是语言的能力和韵感的存在是永久的,并且会随着年龄的增加不断的增强的。

《声律启蒙》能学到什么?

《声律启蒙》是以音律为基础的。在清朝的时候由车万育所著,以上承明代司守谦的《训蒙骈句》,下启李渔(号笠翁)的《笠翁对韵》为基础。其文郎朗上口,音律感极强。语句丰富,在其中普及了动词、形容词、名词等词语

有音律作为基础,孩子背着顺口,也能培养音律感。

一东中的一句:“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仅仅这一句,我就给我家孩子讲了一个江南春雨的小故事,让她理解了什么叫两岸、什么叫晓烟,什么叫杨柳绿。给她讲了透过蒙蒙春雨,看到了园子中一支红色的杏花美丽的在绽放。讲完了,孩子很高兴,每次一到下雨的时候就自己念叨:“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词性相同,平仄相异,仄起平落,内容契合。这是《声律启蒙》的最好的地方。

“苏武节,郑虔毡,涧壑对林泉“

光这一句,就能够给孩子讲了苏武牧羊的典故。

“寒食芳辰花烂熳,中秋佳节月婵娟。”

这里就给孩子普及了古代节日的故事和应景的时节。

可以这么说,《声律启蒙》这本书,可以让孩子学习到典故、文学内涵、品词修养、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声律启蒙》是学龄前孩子最佳的学习教材。


我是小诺的妈妈,也是年轻的母亲,希望有些事情能够帮到你。喜欢我的可以关注我。让我们共同陪伴孩子,健健康康的携手一生!

诺小喵


我是在女儿一岁半左右才知道凯叔的《声律启蒙》,那时候开始,就每天放一节,循环几遍。为了方便我记忆,还在画板上写下来,因为韵律感很强,很容易就记住了,我女儿也是放了几天就记住了。

有一天,自己竟背了完整的“一东1”,我吓了一跳的。



现在也是断断续续的给女儿听,有时候我们玩着玩具,嘴里还会冒出几句“贫对富,塞对通,,,,”


为什么要背《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背诵《声律启蒙》不单单让孩子了解很多优美的句子和词藻,更对未来学习语文,特别是写作这一块大有裨益。

让孩子写作有词可用,而不是提笔后,不会用词。

就连岳云鹏说相声都说到了“云对雨,雪对风”,可见《声律启蒙》影响之广。


Ailsa麻麻


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如同英语启蒙一样,越早越好。

英语启蒙教育讲究磨耳朵,越早越好,很多专家指出,从胎教时期开始启蒙,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也是一个道理,可以从胎教做起,尽量母亲亲自诵读,效果会胜于听一些音频资料。这样一方面能让胎儿尽早识别母亲的声音,另外也能更好地建立起母子之间的感情纽带。

方法——贵在坚持。

无论是英语启蒙,还是国学传统,都讲究“贵在坚持”。只有做到每天源源不断地持续输入,方能收到理想效果。否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能事倍功半,甚至是徒劳。

我是一位二宝妈妈,曾经也是一位高等教育教育工作者。如果您有育儿或教育方面的困惑,欢迎和我一起探讨。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咱们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教大育小日志


家有5岁娃。声律启蒙已经买了,在书柜里面睡觉。。。


分享到:


相關文章: